《天遂人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遂人意-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马屁拍的人发晕,华老尚书都惊呆了。文风鼎盛的时刻,也不看看那糟老头的脸,他有这个本事带动的起来吗。

    华老尚书不能当着冯御史的面说我没说过这话,而且冯御史就不知道这老尚书还是有点眼光的,竟然如此的推崇自己。

    可见这次的求亲也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不堪,当下就拱手道:“不敢当老尚书如此推崇,做人的品性老夫自认还有点的,随谈不上风骨,可也有自己的标准。且老夫跟发妻那是盟誓之约,万万没有功名成就以后,抛妻之说。老夫更是相信所有的士子都有如此品性的。当不得被传唱。而且那带领文风之说,更是惭愧的很,真的当不得。”

    华老尚书吸气,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

    华晴芳跟着点头:“以姨公的品性,自然不是那种以这种事情作为由头,成就自己一世清明之事。芳姐是相信姨公的。”

    说完很肯定的点点头。我坚决信任你。

    华老尚书终于不捂着腮帮子了。这话头可就不对了。

    冯老御史更是脸色通红。恼了半天这里等着自己呢。:“怎么着,你这小娘子莫不是再说,老夫为了成就自己的清明,。用老妻做由头吗。当真是岂有此理。”

    冯御史心里生气,莫不是华家认为自己不嫁孙女,是为了成就自己不攀附富贵的清明。

    不过冯老御史不认为这种事情华家会跟一个小娘子说,所以才之说前面不说后面,那眼神可是**裸的看着华老尚书呢:“老尚书下官位卑,可今天也要讨个说法,莫不是我冯府不嫁孙女还错了不成。”

    华老尚书索性什么都不管了。他家孙女连谣传那么大的事情都能弄出来。如今又让冯御史自己把话头给绕道这上面了,想来自然能自己搞定的:“冯御史多心了,老夫从未有如此想法,结亲乃是结两姓之好。华府虽然位高。也没有逼迫之说。这点冯御史放心。这种结仇的事情,我华家不做。”

    好吗,这祖孙两个。一个明里正直求娶,一个暗里讽刺。当真是把冯老御史给弄得肚子大的很都是气呢。

    冯老御史:“好,好,好的很,下官的品性本也不需要外人的治平,下官对的起自己的家人,对的起的自己就成。”

    华晴芳委屈,都要哭了:“姨公怎么就急了呢,是芳姐说错话了吗,虽然芳姐也听说了外面的风言风语,可祖父总是教导我们,谣言止于智者,芳姐是万万不信这些谣言的,更不会相信姨公是那种为了清明而且阻挡二娘婚姻的事情。姨公不攀附富贵,不为权贵折腰的品性,更是早就深入民心。怎么还会因为成就这点虚名,搭上二娘呢,姨公莫要生气,芳姐真的不信的,而且我爹爹为人正直,少年成名,这点规矩礼仪那是不会错的,私情什么的根本就可能有,芳姐更是信得过爹爹的品性,还有二娘的教养。”

    说的这个斩钉截铁。说着的慷慨激昂。

    可冯御史都哆嗦了,你还用怀疑吗,华老尚书望过来的眼神,更是再说:‘真的不是这个样子吗,那几十年的虚名维护起来不容易吧。’

    华晴芳给冯老御史同自家祖父斟茶,气氛僵硬,没人开口说话,华老尚书都忍不住给自家孙女点赞,软刀子就是这样的。

    不过因为挤兑两句话就让冯御史嫁孙女,搭上冯府的名声,难呀。

    华晴芳:“姨公莫要生气,说起来都是芳姐的错,当年芳姐头一次见到姨婆的时候,心中那是百感交集的,姨公可能不太知道,我娘命苦,少年失孤是在段府舅婆身边长大的。外婆是谢氏女,瞒不了姨公,谢氏已经败落了,外祖母那边连个过去看看娘过得是不是好的舅舅都没有呢。知道外祖母那边还有个姨婆在,芳姐就恨呢,我娘若是还在,心里不定怎么激动呢,怎么就晚了那么些许日子呢,没让娘见到亲人。”

    别说冯老御史,就是华老尚书都要感叹造物弄人,段氏是个可怜的呢。别人不知道,挂心芳姐的冯御史夫人那是知道的,段氏的处境当时更是打听的详细,老妻当时连撕了那段府秦氏的心都有呢。

    若是有老妻这么一个亲人在边上提点一二,那段氏也不会早亡。

    冯御史:“孩子,算了过去的都过去了,你娘没有福气。”一个女人的早亡,在男人看来,不过如此而已。

    华晴芳为段氏不值,这年头的女子比现代更应该心性坚定,没有柔弱的资本。

    毕竟这年头是没有婚姻保护法的。

    华老尚书认真的看着芳姐,从来不知道自家孙女是个感性的。

    老妻说孙女娇憨耿直,什么时候都笑的憨憨的,儿子说闺女天真善良,从来笑面如花。

    看来都不太准确呢,看看那含泪欲滴的双眼。怪心疼的。(未完待续。。)

    ps:  求粉红票。

第二百三十二章 震撼(求粉红票)

    华老尚书在老妻同儿子的嘴里了解过这个孙女的,老妻说孙女娇憨耿直,什么时候都笑的憨憨的,儿子说闺女天真善良,从来笑面如花。

    看来都不太准确呢,看看那含泪欲滴的双眼。怪心疼的。

    就听华晴芳语音一变:“说起来芳姐也不算是有福气的,祖父母虽然疼爱有加,爹爹更是对芳姐儿宠溺宽容,可毕竟芳姐没了娘,身边总是少了一个长辈在的,也难怪芳姐让姨公都训斥没有教养,当初姨婆也是可怜芳姐身边没有个能照顾的人,才为我爹谋划了段氏庶出六娘作为继夫人。”

    冯御史俩色变了,这话题不能提,谁都知道冯御史府人当初被段氏当枪用了。这件事情在冯府那是不能提的黑历史。

    华老尚书简直开心的不能在开心了,死老头我让你打我的脸,我让你清高,我让你傲气,看看自家孙女这个本事,不用老夫出手,羞愧死你。还嘚瑟的起来吗你。

    华晴芳聊眼皮看看脸色不太好的冯御史,接着就说了:“姨公可能不知道,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姨公也不算是外人,芳姐也没有别的亲人了,能跟姨公说说也是好的,我娘虽然是痰噎而亡,可若不是心绪难平怎么会年轻轻的就得了那痰噎之症。都是姨婆做媒的那个段府生生作梗,我娘出嫁十几哉,身边的婆子丫头身契竟然还在那段府舅婆手里呢。”

    这种事亲,华府不会外传。段府更不会传。

    所以冯老御史惊了:‘什么。’

    华晴芳委屈的点头:“就是这么说呢,那婆子丫头若是伺候的尽心,我娘怎么会如此呢。”

    冯老御史看着不吭声的华老尚书心下明白这是真的呢,段府太过分了。这种事情也能做。

    华晴芳:“所以当初芳姐对姨婆多加误会,虽说我娘是自己死的,可那奴才更该死,奴才的主子更是原谅不得,那段氏六娘芳姐是无论如何都容不得呢。芳姐明白姨婆是不知道这些的。”

    冯老御史:“当真不知道。而且那可不是你姨婆带来的段府,那本就是你的外家呢。”这个必须强调

    华老尚书拱手:“家丑,家丑。说句公道话。若不是你冯府。冯御史的面子大,就这样的段府,还是庶出的闺女,他们敢张这个嘴吗”说完还看了看僵硬着脸的冯御史。哼嘴皮子功夫。老夫这个尚书不输给御史的。

    心中暗攒自家孙女不该说的一句都没说。本事。

    华晴芳心说果然是自家祖父,说出来的话有力量呢:‘祖父跟姨公莫恼,芳姐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姨婆是好心。都是为了芳姐。’

    老御史松口气,这孩子还行,然后就听华晴芳一个转折:“芳姐是真的了解姨婆的一片心思,姨婆对这门亲事上心的很,处处都是为了芳姐在着想,在姨婆的心里,是认为有亲姨做继母,芳姐往后的日子定然好过。虽然当初那段氏六娘也不过是个庶女,跟我爹爹跟本就不般配,可姨婆也说了,为了芳姐,委屈了谁都可以。祖母为了芳姐,为了姨婆的面子也不好推了这亲事。我爹委屈就委屈吧。芳姐年幼,没有本事,当时被逼的没法子,不说为了爹,就是为了娘能死的瞑目,也只能远走引雷山呢。”

    说完就那么看着冯老御史加了一句:“即便如此芳姐也没有怪过姨婆,毕竟姨婆是好心,真的是为了芳姐在打算。”

    冯老御史想说,不是这么回事,可这孩子说的没加也没减 ,跟老妻说的差不多。能怎么开口呀,可自家真的没做过这逼人之事呢。顶多就是个帮凶。

    华晴芳故作坚强抿抿嘴,在加强语气:“即便芳姐在山上也没有怪过外祖母娘家为数不多的亲人姨婆。”

    华老尚书跟冯御史都那么愣愣的看着擦干眼泪的小娘子。

    冯御史心说完了,这是彻底把自己老妻给绕进去了,怎么就成了自己老妻逼人上山呢。

    芳姐:“芳姐失礼了,这段往事想起来就揪心,而且那引雷山上,芳姐日夜不能寐,到了如今夜里也时常要惊醒几番的。”说完又擦擦眼泪。

    华老尚书扭头,你夜不能寐还呆了三年多呢,催都催不回来呢。

    冯老御史无语,不管如何这小娘子受了大罪,老妻难辞其咎。即便是无知的帮凶。

    华晴芳:“姨公莫要自责,芳姐回来后就知道姨婆是被那段氏埋在鼓里,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内情,芳姐不怨的。知道姨婆是一心为了芳姐好,恐怕除了爹爹祖父母再也没有如此为了芳姐一心一意的长辈了呢。姨婆都说过但凡他有的,就没有舍不得给芳姐的。只要对芳姐好,姨婆肯定什么都舍得”

    华老尚书跟冯御史对眼,什么啥意思,这是要讨人情。

    冯老御史心说,也么有赔上自己孙女的。那是打定注意要赖账的。

    华晴芳自说自话:“芳姐怎么会那么不懂事呢,怎么会跟长辈随便张口要东西呢,只要姨婆有心就好,让芳姐知道还有人疼爱着芳姐,芳姐就开心安慰的很。姨公帮芳姐给姨婆带句话,芳姐知道姨婆对芳姐的心意。什么都想给芳姐最好的,芳姐心里安慰的很。”

    华老尚书心下就乐了,看你还沽名钓誉,你把段家女给我儿子,怎么轮到你孙女就舍不得,我儿子委屈的,你孙女就委屈不得吗。原来看热闹可以如此惬意。

    华老尚书觉得自己年轻了至少二十岁,这孩子虽然不太守规矩,不过来的刚刚好,怎么就那么堵冯御史的心呀。

    冯御史那脸木然的看着眼前不过十几岁的小娘子,怎么看今天都是被人给圈了:“不愧是华老尚书的孙女。条理分明,老夫领教了。对于老妻的事情,下官深感遗憾,愧对小娘子了呢。”

    华晴芳笑盈盈的给老头倒茶,讽刺什么的真的听不出来:“姨公夸奖了,不过是芳姐跟二娘脾气相投,久慕二娘端庄守礼,是我等下小娘子应当学习的典范。能看到姨公这个教养出如此小娘子的长辈,是芳姐的福气。当不得姨公如此夸奖,芳姐儿性子内向害羞的很呢。”

    华老尚书端茶好半天都没敢把茶杯从嘴边挪开。真的很怕喷出去。

    至于冯老御史除了想喷血。还是想喷血,什么叫跟自家孙女性情相投,什么叫久慕,根本就是在告诉她。就是看上自家孙女了。

    这华家好生不要脸。而且自家老妻那话。还有办那事被人家给亮了出来,活脱脱的言语情理绑架呀,冯老御史冷冷的讽刺。想装糊涂都难:“老夫当不得小娘子一声姨公,如今看来小娘子倒是真的跟那段家是血亲呢。”

    这话真的不是在恭维。

    华晴芳笑的云淡风轻:“自然是的,我娘出自几百年传承的段氏,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芳姐扬长避短传承一些精髓也不为过。毕竟芳姐的身上流着段家一半的血脉。不过姨公放心,去腐留新,芳姐万万不会照盘全收的。段家那些迂腐,守旧的唾病芳姐不敢学来祸害我华家。”

    华老尚书在此给自家孙女点赞。哎为了儿子,这孙女脸皮可真是够厚的,平日里多不待见段家呀,如今竟然能如此的坦然面对。

    冯御史的讽刺就这么被人挡了回来呢。冯御史:‘是呢,老夫也不是迂腐之人,我夫妇更是把你这孩子跟二娘一样当孙女在看的,你若是喜欢二娘也没什么,你们姐妹好好地相处,多多走动就是了。’

    冯御史的言外之意别想了差着辈呢。

    华晴芳:“姨公疼芳姐,虽然是外孙女,可姨公若是把芳姐当孙女疼,那也是说的过去的,这京城虽然够大,可要说起这个关系来,芳姐跟三叔都能转成平辈,不过是以血缘亲近论纲常而已。就比如您跟父亲同朝为官,姨婆没有过来认亲之前,您跟爹爹是同僚关系,而您同祖父同样是同僚而已。这不都是乱了辈分吗。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