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凡入圣- 第5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仿佛,苦行僧这种特殊群体在这些楼兰百姓的眼中,基本就跟路边的石头一样,毫无任何的可在意之处。

    这群苦行僧,从来不做什么坏事情,属于绝对的无害群体。偶尔的情况下,他们还会以替人做一些事情为代价,求得一些数量极少的口粮。

    但更多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安安静静的呆在那里,仿佛石头一般的打坐参禅,一动不动没什么动作。

    总结了以上的特点之后,这些苦行僧在楼兰百姓的眼中,那基本就是一群毫无任何害处,但也穷的叮当响毫无任何利益价值的存在。

    甚至有些时候,部分楼兰的百姓还以这些苦行僧停脚之地,挡住了他们门前道路的缘故,对这些苦行僧毫不留情的痛加叱责,几乎是骂的狗血淋头。

    可奇怪的是,这些苦行僧一不还手,二不还口,只是默默地离开了那里,去了城中另外一个偏僻的地方。

    就好像他们没什么脾气,更没有跟人动手的能耐。

    一时间,楼兰古城里面的那些百姓,就越发的瞧不起这些苦行僧了。

    只不过,这般般件件,种种事迹落在了李森眼中之后,却令李森极为好奇。

    “这可真有意思。那名僧人明明是筑基后期的修为,论起境界实力几乎不亚于神刀峰的杨虎,但却对一名毫无法力的凡人百般退避忍让,甚至被指着鼻子各种辱骂,也没有任何的怨怼之色。这种谦让,恐怕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佛门谦忍了吧?难道,这就是‘苦行’二字的真正含义?”

    李森摸了摸下巴,站在街道上远远的朝着那名黄脸苦行僧打量。

    那苦行僧显然也察觉到了李森的目光,不过他似乎并不在意的样子,依旧是双目微闭的盘膝坐在一处墙角那里,手结佛印沉默不语。

    李森对着此人看了一会儿之后,便收回了目光,转而脚步一迈的,继续在这座沙漠古城之中转悠起来。

    李森是今天早晨离开的飞沙楼,天色刚蒙蒙亮,鸡未啼、犬未醒,李森就已经离开了平沙楼,为的就是多近距离看看这些苦行僧,多观察一下这些特殊群体。

    这十天以来,李森一直留在平沙楼的客房之中炼化丹药,整整十日功夫,方才勉强将之炼化了个七七八八。

    饶是如此,李森的法力也小幅提升了半成左右。按照这种进度,倘若是李森能够连续不断的吞服二十粒‘玉灵丹’,那么要不了两年时间,李森就可以进阶到金丹中期去。

    只不过,一粒玉灵丹都已经如此难得了,二十粒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玉灵丹只有元婴期的丹师才能炼制出来,整个元阳大陆恐怕也只有极为少数的几个人有此能力而已。商盟能够承诺给李森每年一粒,就已经是极为难得的好处了,不可再多加奢求。

    不过,经过这半日的打探,李森也基本摸清楚了这一次‘讲坛大会’的情况。

    讲坛大会每五年一次,是飞沙大陆众多苦行僧自发举办的‘佛门盛会’。每一次大会举办的时候,都会退推举一名极为威望和佛法修为的高僧来进行说法。而众多的苦行僧则纷纷在座下垂聆佛音,听讲高论。

    这一次主持讲坛大会的,据说是一名元婴期修为的高僧大德,这一次要讲的应该是金刚经和法华经。

    李森对于佛门诸多经典,大多都是过目了一遍而已,真正用心体会的一部经文,应该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也就是‘心经’。

    对于大部头的金刚经和法华经,李森只是浅尝辄止,未曾深入。因此这一次听到是要讲论这两部经文,李森第一反应就是这一次说法恐怕要持续很长时间。

    另一个,则是李森也挺好奇,这‘讲坛说法’到底是怎样一种说法形式,是否真有开启灵智,增进佛法修为的妙用。

    怀着这个念头,李森一边观察着楼兰古城中越来越多的苦行僧,一边静静等待着讲坛大会的正式开始。

    ……

    李森自己也没有想到,讲坛大会开始的是如此突然。

    当李森发现一群苦行僧仿佛忽然间感应到了什么一样,纷纷从墙角,树下,路旁,井边站起身来,然后朝着古城之中最人迹罕至的楼兰王宫而去。

    楼兰王宫的金色大门虽然深缩着,但王宫门外的一片广场,还算是开阔整洁。

    当李森跟着十几名苦行僧来到了这个广场的时候,发现楼兰王宫的大门前,不知何时已经搭好了一个三尺高的木莲花台,上面跌伽坐着一名披灰色袈裟的光头老者。

    此刻,这名老者正微微瞌目,手中持着一个木鱼,正在那里低声诵念经文。当他念完了一段之后,便捻起小锤轻轻的敲击一下木鱼,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显得很有节奏和韵味。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名老者诵念经文的声音虽然很小,但只要进入了广场的百丈范围之内,他口中任何的话语声却都能够清晰可辨的进入耳中。

    至少,李森见到了这名袈裟老者之后,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动容之色。

    此人灵力凝而不发,灵压雄厚之极,起码也是元婴中期的修为。光从他轻描淡写的一开口,就能瞬间传音到整个广场的实力看起来,此人实力至少不弱于魏如龙和箫凤鸣。

    李森是真没想到,在这种偏激荒蛮之地,竟然也能见到修为境界如此之高的僧侣。

    此刻的广场上,稀稀拉拉的已经坐了大概五、六十人,陆陆续续的还有苦行僧正从楼兰古城的各处朝这里赶,远处还能隐约看到滚滚沙漠之中,也尚有一个个的苦行僧正日夜兼程的赶赴这里。

    估计等到讲坛大会真正开始进入状态的时候,这个广场八成是要坐的满满当当。

    心中稍稍感概之后,李森便在广场之中随便找了个偏僻一些的空位,便直接盘膝坐下了。

    而此刻,耳边的经文诵念声再度响起。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念诵经文之声,温和平缓,犹如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同样是一种经文,在他口中念来却别有另外一种韵味。

    一时间,李森也神色渐渐平静宁和了起来,静静的开始凝神听讲起来,揣摩领会经文的各中真意。

第六百四十二章 **

    广场上这名高僧的**,刚开场的时候基本上是重复了一边‘金刚经’的全部经文,虽然这部经文很长,但依照着他毫不间断且极有节奏的诵念,大约一下午的时间就念完了。

    彼时,整个楼兰古城的所有苦行僧基本上已经全部聚集到了广场上,就连一些对佛法比较好奇的普通楼兰百姓,也纷纷来到了广场边缘处,或坐或站的呆在了那里。

    此时,金刚经讲说完毕,这名高僧将手中木鱼放下,然后开始论法。

    论法,亦是解惑。属于开坛**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当年佛陀与众多信徒的聚会,其实更多的精华也都蕴含在了一问一答之中。

    跌伽坐在木莲台之上的白眉高僧,将手中木鱼放下了之后,便将双手朝着身前的两个方向一摊而开,做出一副任由提问的模样。

    此刻的广场上,除去二、三十名看热闹的楼兰百姓之外,聚集在此地的苦行僧已达三百人之众,几乎占满了大半个广场。

    其中也不乏金丹期境界的僧人,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穷酸、贫苦,单从他们宁静至极的神色看起来,一个个恐怕都是极为固执、心智极为坚强的佛徒。这些人不问则以,一旦发问,恐怕全都会是极难解答的问题。

    白眉高僧能够以如此坦然的姿态接受任何提问,这本身就代表着他的极高自信。

    此刻,面对白眉僧人的公示,广场上立刻就有一人开声发问。

    细细看去,此人却是坐在李森身旁的一名黄脸僧人,而此人正是之前在李森面前,曾经被楼兰居民辱骂驱赶,却始终毫无怨色的那名筑基后期修士。

    他一双眼睛凝视着白眉僧人,开口问道:“佛经中云,佛祖拈花而笑,迦叶应之亦笑,由是得继衣钵。试问白眉禅师,这‘拈花一笑’到底是何意?”

    被称为‘白眉禅师’的那名高僧闻言,朝着这名黄脸僧人看了一眼,却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黄脸僧人却不依不饶,依旧是目光紧盯,原句不动的再度发问。

    这问了第二遍之后,白眉禅师方才嘴巴一张的开了口。

    “佛祖‘拈花一笑’,乃是禅宗以心传心的一宗典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你可懂了?”

    听到这话,下方坐着的众多僧人,有少部分人神色丝毫未变,似乎早就知道这种道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金丹期境界的僧人。

    其余的那些筑基期、乃至于极少数只有炼气期的苦行僧,却大多都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

    黄脸僧人回答的更是直接:“禀禅师,弟子未能听懂,还请详细解惑。”

    此人说的话如此直接,若寻常人听了心中难免会有些不快。可白眉禅师闻言也不恼怒,依旧是满脸微笑之色的说道:“善哉善哉,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禅师所言,莫非是这种至高境界没办法用语言详细描述,所以才选择了这种‘心传’的特殊方法?”黄脸僧人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恍然。

    不光他有些恍然,李森也有些听明白了。

    于李森而言,佛法虽然懂得不多,但道家的一些经典还是毕竟清楚的。比如道藏之中极为核心的重典‘道德经’,开篇就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所谓的名字,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后人自己加上去的。而在这些东西里面,‘道’这种极为玄妙的天地至理,我也是没办法用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来形容它,所以只能用一个‘道’字来概括它。

    所以到了后来,才有了专门解释‘道’的一段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在道家一脉的解释里,道这东西虽然没办法具体形容,但它跟自然是最为接近的。

    而如今,在这些佛家修士的理论之中,有些佛门之中的至高境界,也是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通过拈花一笑的这种特殊方式来进行‘心传’,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你也没办法强迫他懂。

    就像现在,黄脸僧人虽然懂了‘拈花一笑’与‘心传’的关系,却他还是不懂这种佛门至高境界。所以他依旧是毫不客气的开口发问,希望白眉禅师能够解答。

    对此,白眉禅师却只是呵呵一笑了。

    “这种‘无相’、‘涅槃’的至高境界,我们都没办法直接传授,也不可能用言语就传授的了。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觉悟,也就是通过‘自悟’来获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这种苦寒之地,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和森严戒律,来迫使自己觉悟。老僧言尽于此,你可明白了?”白眉僧人说到这里,就将目光移开,不再去看黄脸僧人。

    黄脸僧人也不再说话,直接原地坐下了。不过看他一脸的若有所思之色,显然是在思考着许多的事情。

    不仅他在思考,坐在他身边的李森,此刻也露出了一丝恍然之色。

    之前,李森还诧异这些僧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在这种苦寒之地折磨自己,是何苦来。如今看来,他们这种极为艰苦的生活,正是为了灭绝**、磨砺心性,迫使自己顿悟、觉悟。

    这种方法跟李森当年修炼‘金刚护体神功’有些相似,不过不同的是,李森只是单纯的磨砺自己躯体,来提升炼体术的威能。而这些僧侣则是更进一步的不断折磨自己的身心,来达到境界的超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