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园逸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园逸事-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玄从马上跳下来,三步并两步抢到姚黄面前:“你看来过得不错!”

    “除了吃的,书院的其他条件都哈不错。” 姚黄笑眯眯地道,“你怎么来了?”

    “当然是来看你,顺便比画比画。”

    “看来你最近有所突破啊,信心十足!”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徒弟!”

    “呵呵,这就是名师出高徒啊!”

    (作者掩面不愿再理两个厚脸皮家伙的自吹自擂,虽然这是事实。)

    晚饭过后,姚黄将谢玄带到后山,至于身后跟的小老鼠,两个人一致地忽略了。

    谢玄一掌轰过去,一人高的巨石被轰成了粉末。

    “不错,不错,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进入了《龙象般若功》的第六层,不亏是谢家的芝兰玉树,天才!” 姚黄满意地鼓掌,不吝赞扬。

    “总算没有丢你这个师傅的脸。” 谢玄亦是满脸笑容,眼中掩饰不住得意。

    “是你自己努力才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姚黄笑道,忽地提高声音,“文才兄,看够了吗?可以出来了吧?”

    脸色苍白、神色复杂的马文才从树后面走了出来。谢玄挑挑眉,似乎姚黄对这个马文才有点不一样,莫非也想培养他?

    “你们是不是修炼了同样的武功?”马文才开口问道,“因此王蓝田才能睡在石头上,能点我的穴道让我说不了话;谢玄才能一巴掌将巨石拍碎?”

    姚黄笑:“你的猜测只对了一半。我和幼度都练了内功,但内功的属性却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威力也不同。幼度的理想是上战场,所学的是刚猛的内功;我这人随遇而安,所学较柔和,不过威力不比幼度的差。”

    马文才再问:“谢玄叫你师傅,他的功夫都是跟你学的?”

    “不错!”

    “如果我想跟你学功夫,你能教我吗?”

    “你想学功夫?为什么?” 姚黄心中得意,猎物已经上勾,不过表面则装出一副冷淡的样子。

    “我的理想是当大将军,上战场,荡平所有匪寇,将十六国重新并入晋的领土!” 马文才抬起头,激昂的道。

    “好志向!”谢玄击节称赞,他的志向与马文才是一样的,心里面对马文才的印象提升了一个档次,将其当成了自己的知己,“蓝田,教他吧!”

    “你对他的印象倒好!” 姚黄道,“练武要从小练起效果才好,马文才的年纪有点儿大了,即使练武,成就也赶不上你。”

    转头看向马文才:“这样,你还要跟我学?”

    马文才坚定地点头:“不练,我只能像现在这样了;练了,我才能有进步。”

    谢玄更加欣赏马文才:“兄弟,如果蓝田不教你,我可以教你。”

    “一边去!”姚黄把谢玄挤到一边,对马文才道,“我这里有一本武功秘籍,你先拿去研究。如果你能学到上面的功夫,那你以后的成就不会比幼度差。如果你不能学习上面的功夫,我会教你其他的武功,虽然比不上幼度,但绝对能够横扫战场,比其他人厉害十倍。”

    说完,将一卷丝帛样的东西递给马文才,那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长生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梁祝(八)

    马文才是幸运的,他竟然能够修炼《长生诀》这一奇书。so,接下来的时间,除了上课,马文才全部窝在寝室里面练功。没有时间带领其他看不起女人的学生去找谢道韫的麻烦,与梁祝两人也就起不了冲突,谢道韫很平静地完成了她的客座讲习。当然,其中免不了其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让祝英台假装她相亲的剧情。姚黄和谢玄一同去看热闹,在姚黄的点播下,谢玄发现了祝英台的真实身份。

    “祝家小姐真够胡闹的!若她这样与其他男人同吃同住的事情传出去,肯定声名大跌,没有哪个世家愿意接受她这样的儿媳妇。” 谢玄对祝英台的行为嗤之以鼻。

    “人家已经给自己找好相公了。” 姚黄笑眯眯地指着假扮王凝之的梁山伯,“一个不错的男人,祝小姐还是很有眼光的。”

    “梁山伯啊,确实不错,他的治河理论,我叔父都很欣赏。不过相比起来才,我更欣赏马文才。梁山伯是太平盛世的能臣,但现在是乱世,他这样的性格保护不了他自己,也保护不了他的亲人。”谢玄对现实看得很清楚,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文臣书生,而是能够上阵杀敌平天下的武将。

    “把姐姐送回家后,我就要到恒温将军的帐下从军了。”

    “你要从军了?” 姚黄吃了一惊,“这么忽然?”

    “我已经加冠了!” 谢玄仰望着天空,“大丈夫自该建功立业,不能总躲在家族的庇护之下。”

    “可是……”姚黄想说太危险。但想想谢玄的武力。闭上了嘴。谢玄是属于战场的。当初她就知道,所以才教给他保命的武功。现在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呢?

    “你不是说过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蓝田,北伐是我的梦想。”

    姚黄叹了口气,“放心,我不会阻止你。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下,恒温的野心很大,你要小心。不能让他把你当成拿捏你叔父的棋子。”

    “放心。我明白的。” 谢玄点头。

    桓温,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因溯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可惜此人野心极大,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

    谢家与桓温是政敌,谢玄在其手下,将被其拿捏,很难出头。据姚黄的记忆所知,谢玄创立北府兵是在桓温去世四年以后,之前,谢玄确无功绩显世。这说明,那段日子谢家被桓温一直压制着。

    送走了谢家姐弟,书院恢复了平静。马文才如今的心思与精力全部在练武功上,根本没时间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做对,也不会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更不会对祝英台动心了。梁祝的情节大部分被蝴蝶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稳定发展。姚黄暗中干涉,让王兰发现了祝英台的女儿身,从而发现了梁祝之间的感情。王兰黯然退出,姚黄怂恿荀巨伯趁虚而入,将王兰姑娘追到了手。七夕节的时候,兰姑娘亲手做了荷包送给荀巨伯。

    院长让学生去邀请陶渊明来学院做教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下山,很幸运地见到了陶渊明,跟陶渊明结下了善缘。再然后两人跌落河流被陶渊明所救,陶渊明静极思动,终于出山,跟着两人来到了学院,自然身后还带着一个托油瓶——谷心莲。

    姚黄很崇敬陶渊明这个大名人,可惜陶渊明对她的印象只是一般,只把她当成学院中有钱的贵公子,态度敷衍。姚黄有些气不过,看陶大家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态度那个亲热啊,难道没有主角光环,就只能当个路人甲——陶渊明因为隐居,没有听过《水调歌头》,不知道姚黄在士林中的名声。在他看来,整个学院中最有才华的人是梁山伯;姚黄又一直表现得低调,自然入不了陶渊明的眼。

    陶渊明在书院的时间待得不长,很快就离开了。临走前,他只找了梁山伯与祝英两人话别。梁祝两人离开后,姚黄提着盛放文房四宝的篮子缓缓走近陶渊明。

    “陶先生可是准备离开了?”

    陶渊明诧异地看了眼这个自己来书院后就一直想要接近自己的学生,点头道,“不错,你倒是细心。”

    姚黄笑了笑道:“学生一直很崇敬先生的才学,如今先生要离开了,学生斗胆能否请先生留一份墨宝给学生?”

    “哦?你崇敬我?学生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你又从何知道我的?” 陶渊明眼中闪过一丝怀疑,神色却是淡然。

    姚黄开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姚黄一口气背诵完《桃花源记》,问道:“先生,学生可有背错?”

    陶渊明脸上带出了一丝笑:“不错。你竟然知道我这篇《桃花源记》,看来刚才你没有说谎。”

    “学生自然不会说谎,学生真心实意仰慕先生,敬重先生的才华。先生的作品,学生全部拜读过。”

    “是吗?”陶渊明有些不相信。

    姚黄微微一笑,继续背诵:“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好,好,你果然读过我的作品。” 陶渊明激动不已,“你叫什么名字?”(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梁祝(九)

    “学生王蓝田。”

    “王蓝田,你要我的墨宝,我这就给你写,磨墨吧!”还有什么比知道有人如今崇敬自己,知道自己所有作品更让人开心的呢?陶老头子虽然已经淡薄名利,但有人崇敬他的感觉还是让他很骄傲。

    陶渊明拿起毛笔,动作洒脱,挥笔一就,姚黄刚才背诵的《饮酒二十首》之一便跃然纸上。这《饮酒二十首》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二十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姚黄拿起墨汁尚未干的陶大家墨宝,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亲手所写,拿到现代就是无价之宝啊!等到墨迹干涸,姚黄赶紧将其叠好放进怀中,实际是放进了空间里面。

    “先生,学生曾听过一首诗,意境与先生这首《饮酒二十首》相仿,就借花献佛,送于先生吧。”说完提笔写了下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势,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姚黄的字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东晋的时候还没有这种字体的出现。陶渊明只看了一眼便被其字体吸引,忍不住赞叹。再看其中内容,更是让这位家动容。

    “好,好一个‘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王蓝田,写这首诗的是何人,能否介绍与我认识?” 陶渊明击掌大赞。

    姚黄道:“这首《桃花庵歌》。是一位叫做唐寅的才子所写。只是这人已不在这世上。”人家还没出生呢!

    陶渊明叹气,为知己已殁而惋惜。

    “你这学子不错。也怪我,自以为公正,实际看不起富贵人家出生的学子,差点儿错失你这么个才学出众的学生。难怪孔圣人也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看人处事都不能带着偏见啊!” 陶渊明感叹。

    姚黄谦虚:“先生谬赞了。”

    “就凭这手字便能看出,你的才学便比梁山伯要好。小子,好好努力。我期待你名扬天下的一天。” 陶渊明拍着姚黄的肩膀。

    姚黄笑了:“可能要让您失望!我的理想和您一样,我没有做官为仕的野心。只愿踏遍大晋天下,做一个逍遥客。”

    陶渊明忍不住放声大笑:“这个理想很不错。等真有那一天,可否邀上我这个老家伙?”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马文才的武功增长很快——应该说只要能修炼《长生诀》的人,武功增长的速度都很快。三年的学院生活,马文才刻苦修炼,已经有了当初谢玄来尼山书院时的水平。除了《长生诀》,姚黄另外教授了马文才杨家枪法。这套枪法是杨康他家的家传枪法,南宋名将杨再兴凭着一杆枪杀得金兵丢盔弃甲,非常适合上阵杀敌。马文才习得杨家枪法后分外高兴,练习起来比修炼《长生诀》还要刻苦,很快就抓住了枪法中的精要,一把枪使得如蛟龙翻腾,凶猛至极,无人能近其左右。

    这三年里面,祝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