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园逸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园逸事-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只能从里面挑选五本,请慎重选择!” 姚黄微笑着提醒。

    陶云竹眉头皱成了川字,这些秘籍,他一本都不想放过啊!选择,实在是一件太残忍太为难的事儿。

    最终,陶云竹选择了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与凌波微步五本秘籍,九阳神功是他修炼的,九阴真经则是为他师妹准备的。姚黄暗中点头,有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四大奇书虽好,但这大唐世界的功夫全部需要领悟啊精神啊之类的,不如学习金大的武学更实在点儿。

    既然陶云竹有了武功秘籍,而且等级比《星海诀》高,濮阳漠时也就不用再将《星海诀》拿出来了。他想了想,征求了姚黄的意见后,拿出了两颗培元丹给陶云竹和宋云梅,在改善他们体质之余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提高功力。濮阳漠时最后又留下了十万两银票,了结与陶云竹的因果。

    “希望下一次武林大会,归鹤派能够大放光芒!” 姚黄道。这一界肯定是不成了,陶云竹和宋云梅两个人再厉害也不会在几天内变成武功高手。

    “一定!”陶云竹斩钉截铁地道,英俊的面容上满是自信。

    了结了一段因果,濮阳漠时分外轻松,瞬间修为涨了一截。姚黄看了出来,立刻提出告辞。

    陶云竹两人知道他们因为来得晚没有找到落脚的客栈后,盛邀他们留下来,濮阳漠时与陶云竹挤一挤,宋云梅和姚黄一个房间。不过被两人拒绝了。

    开玩笑,濮阳漠时还要稳定境界,怎么可能跟普通人待有块儿。而且比起狭小的客栈,他们在山中开辟出来的洞府可要舒服多了。傻子才选择留下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章 知青的孩子(一)

    陶云竹的天赋不错,为人做事老道,再加上他本身刻苦,五年间不但自己学得了一身高强的本领,晋级宗师行列,更是将归鹤派发展壮大,成为五十四家顶级势力下的头一位,随时能够取代其中一家。而当姚黄和濮阳漠时离开这个世界时,归鹤派已经成为与二宗三派并肩的巨大存在。

    这一界的武林大会是由长乐帮主办,江阴是长乐帮的老巢。长乐帮特意将帮里的演武场休憩了一番,偌大的广场划分了无数的大区域,大区域中又划分了许多小区域,最里面的区域是五十四家顶级势力,往后则是次一等的门派势力,没有门派和名气的江湖人士只能挤在外围,远远地看着中间的擂台。

    “这感觉有点儿像现代的时候看演唱会。” 姚黄暗自嘀咕。她和濮阳漠时不会委屈自己,两个人贴了隐身的符咒大咧咧地坐在长乐帮的位置里。一眼向下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人山人海不足形容,这还是拥有入场券的,可见武林大会有多么得受人关注。

    演武场中央是临时搭建的擂台,虽是临时搭建,但却毫不含糊,全部事实由结实的石头垒砌,十分结实。擂台搭建得很高,使得站在外围的人也能够看到擂台上的景象。

    这时,一个中年书生模样的人走上了擂台,看到这书生,四下停止了喧哗,安静下来。

    “这人是长乐帮的副帮主贝石海,外号病书生,虽然武功不高。但智谋深远。也是长乐帮的军师。” 濮阳漠时传音道。“现在看来,所有人都被这人骗了,他的武功不比二宗三派中的那些长老低。”

    “你对江湖蛮了解的嘛?”

    “我以前虽然不涉及江湖,但江湖中的势力分布我必须要了解。侠以武犯禁,朝廷迟早会出手整顿江湖。”

    “也就是说这些门派中都有朝廷的人?”

    濮阳漠时含笑不语。

    贝石海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宣布大会开始。头一项是留给江湖中人报仇的时间,各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说完退下了擂台。不一会儿,就有一个江湖中二流的高手跳上擂台,指名点姓找某个人报仇。姚黄刚开始还看得兴致勃勃。没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懒洋洋地看着中央的擂台。

    “我看到你弟弟了。”

    “哪里?”一听到弟弟的消息,姚黄的精神来了。

    “右边偏后,” 濮阳漠时给出姚青的正确方位,“你弟弟的艳福不浅,两个漂亮姑娘都争着讨好他。看来不久,你家要进新人了。”

    姚黄顺着濮阳漠时指示的方位看过去,只见姚青与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在一起,正如濮阳漠时所说,里面的两个女孩子都对姚青有点儿情意。一个活泼一个婉约,各出手段在姚青面前表现自己。

    姚黄抿嘴一笑:“这两个姑娘有眼光。若是阿青对她们都有意思的话,我不介意让她们两个都进门。”

    濮阳漠时忍不住嘲笑:“你对你姐夫和弟妹的要求可是双重标准。”

    眼看着夕阳逐渐落下,第一天的武林大会就这么无波无澜地结束了,有恩怨的第二日继续解决。姚黄没有去见姚青,很放心地与濮阳漠时一同回到城外的临时洞府。

    ……

    姚黄疲惫地倒在床上,累得连动动手指的力气也没有了。她这次穿越的身份是一个孤儿——也不完全算孤儿,至少原身的亲爹还活着,只不过抛弃了原身母女。原身的父亲是下乡的知青,而原身的母亲则是一个乡村姑娘,两个人结婚后生了原身,原本一家三口还算幸福的生活因为一个突发事件而分崩离析:

    1978年11月,上海知青徐玲先难产死亡,大批请愿事件陆续发生。经过激烈抗争后,1979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开始允许知青返城,至此上山下乡运动正式结束。而除了少数落户于农场的知青们之外,近千万的大多数知识青年都返回了原本居住城市,并继续发展学业或工作。1979年2月,知青大返城开始。

    原身的父亲也不甘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落户了又怎样?结婚了又怎样?离了婚照样可以回城。于是原身的父亲抛下妻子女儿回了城。原身的母亲大受打击精神恍惚之下,滚到河水里面淹死了。成为孤儿的原身被其大舅舅收养,不过舅舅家的孩子多,家里条件不好,大舅母对多了一张口消耗自己粮食的原身十分不喜欢,不但每天让原身做许多活儿,给她吃的东西还少,可怜的孩子营养不良,一场风寒就带走了她,把身体让给了姚黄。

    等到身体恢复了一点儿力气,姚黄从空间里拿出半边烧鸡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幸好穿越大神给了她一个空间,幸好里面有丰富的食物——还记得姚黄与濮阳漠时一路上买的各种特色美食吗——否则她就要追随原主而去了。吃完烧鸡,姚黄把鸡骨头用树叶子包起来放回空间,等明天外出干活时再丢掉,免得被大舅母和几个表姐表哥看到。擦干净手,姚黄从空间里拿出一颗夜明珠,就着夜明珠的光,翻看起空间里面的医书。空间里面有医书有武功秘籍,姚黄每天晚上学习一个小时的医术再学习一个小时武功,这两样将是她以后的立身之本和保命手段……

    小山村的日子艰苦却简单,转眼数年过去,姚黄已经十三岁了,日历翻过了九十年代。

    “二丫……”春妮哭着跑进姚黄的屋子。姚黄没有跟大舅舅一家住在他家的吊脚竹楼里,而是随便给她搭了一个简易的木屋子给姚黄住,也是姚黄自身有本事,根据医书上的方子配了驱虫蛇的药放在屋子里,否则一个普通的小女孩迟早会因为这些虫蛇而有个意外——真是狠心的一家人。

    “怎么了?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谁欺负你了?” 姚黄赶紧将春妮拉到自己的床边坐下。春妮也是知青的后代,同样是男渣滓抛弃妻女,不过春妮的妈没死,而是带着她嫁给了另一个男人,并生下了三个男孩。于是,赔钱货的春妮就更不受亲娘与继父的待见了,每天比姚黄还要辛苦。两个同病相怜的女孩子因此成为了关系比较好的朋友。

    “我阿妈和我阿爸要把我嫁给西珲寨的木平。” 春妮哭道。

    “什么?”姚黄叫道,“你爹娘要把你卖给木平!?”

    确实是“卖”!木平可以说是四乡八寨中的有钱人,因为这家伙混过金三角,赔上一条腿;虽然如今不出去了,在自己村子里面安定下来了,但其一身戾气让人不敢招惹。最主要的是这人已经三十多岁了,而春妮还有两个月才满十六岁。

    春妮呜咽地道:“他们说要把二弟送到山外去读书,但家里面又没有钱,所以要用我换彩礼。二丫,你说我该怎么办?”

    “若你真不想嫁给木平,就只有一个办法。” 姚黄想起几天前听到的消息,微眯起了眼睛。

    “什么方法?”春妮满是期待地问。

    “离开这里,去城里找你亲生父亲。”

    姚黄记得曾经有过一部描写知青子女进城找亲生父母的电视剧,据说当年非常红:上海的许多知青在云南十年一梦,大返城的汹涌狂潮又把他们卷回城市。在边疆,他们抛下的不只是红土地、流沙河、橡胶林……还有他们的青春情怀和爱情结晶——孩子。许多年后,这些孩子们长大了,隐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呼群结伴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寻找生养了自己,又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然而,上海的亲生父母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儿女。千里寻父的孩子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到来就像一枚枚炸弹,将给父母的家庭掀起多大的冲击波澜……这些孩子中只有一部分留在了都市,留在了亲生父母身边,大部分还是回到了养父母的身边,回到了他们生长了十多年的地方。

    这部电视剧很写实,因为姚黄的身边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邻寨的几个孩子约好了去城里找亲生父母,他们的父母与原身的父亲不是来自同一个城市,所以没有找姚黄,但寨子里面有几个的父母与他们父母在严格城市,那些孩子邀约了寨子里的几个孩子,姚黄从而知道了他们的计划。

    人在绝望的时候会想有一个强大的依靠,对此时的春妮来说,亲生父亲无疑就是那个最大的依靠。这个生性有点怯懦的姑娘难得强硬了一回:“我要去城里找爸爸!”

    一群半大的孩子们在同一天离开了大山,朝着未知的旅途而去。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前往上海的,只有一个男孩子与姚黄和春妮去同一个城市,还好他们前期的路途是一样的,大家一起躲在装货物的车厢中,姚黄空间里面的食物帮了所有人——这些孩子不但没钱没火车票,也没有钱买食物。(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 知青的孩子(二)

    还好空间里面除了精致的食物外,还有一些填包肚子的粗食,姚黄早料到孩子们不会准备太多的食物,出发前她将食物放进自己编的藤筐里面背着,这一举动赢得了所有孩子的称赞和感激。做了一天一夜的车,他们到达了西南最大的城市容城。除了姚黄三人,其他人全部要转车去上海。姚黄偷偷在藤筐中又装了几个烧饼和红薯,将箩筐留给了这些孩子。她则带着春妮和另一个男孩子混出了火车站。

    男孩子叫做安永辉,春妮同岁,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子。他的父母双方都是知青,为了回城,他们将小永辉送给了本地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收养。这对夫妻早前对安永辉还是挺好的,不过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安永辉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安永辉的性格也由以前的活泼慢慢沉寂下来。

    “二丫,我们去哪里?” 安永辉和春妮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心中有着恐慌与害怕。

    “你们知道你们亲生父母的地址吗?” 姚黄问。

    两人点点头,安永辉的亲生父母给他寄过钱,他离开时偷走了汇款单,春妮则是从亲娘的娘家人口中打听到了亲生父亲的下落。

    “那你们在这儿坐着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

    “你去干什么?” 春妮担心地问,她害怕姚黄抛下他们。

    “我去换点儿钱。”

    三个人身上都没有一分钱,这让他们在大城市里寸步难行,唯今之际必须快点儿搞到钱才行。

    姚黄在火车站广场附近转了一圈。终于看到一家金店。走了进去。

    “请问老板在吗?” 姚黄问道。

    “我就是。小丫头,你有什么事儿?不买东西就出去!”中年男人满是不耐烦,看这丫头的穿着就是个穷鬼,哪能买得起金饰。

    “你这里收黄金吗?” 姚黄手上托着一对金耳环,那是她从空间的角落翻出来的,最不值钱的。

    “当然收!”男人的目光被金耳环吸引住了,里面闪过一丝贪婪,“这东西该不会是你偷的吧?”

    姚黄淡淡地道:“你可以叫警察。看我是不是偷的。”

    “不是偷的就好!”男人眼中闪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