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拜托,我特么都免费了,赚你妹啊!

    按理说这么弱智的言论应该翻不起什么风浪,偏偏真有人信,而且一堆人相信,各种黑料、爆料言之凿凿…

    方健豪都快烦死了。

    “唉!暂时先顶着,等三个月时间,三个月一到,我再撤资吧,”

    妈蛋,老子不玩了!

    看你们怎么黑!

    “可是,这样做会不会太没有信誉,毕竟当初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宣传…”

    “有什么关系,你就说咱们扛不住了,既然有人说咱们是想赚钱,那就不做好了。”

    沈临很坦白,幸亏当初自己在宣传这个文艺院线的时候没有把话说的太满,也给自己留了后路,直言‘做不下去,就会撤资不干了。’

    “…那新导演计划呢?”

    “不影响吧,等收回那些资金,咱们搞个电影基金会,自己捧人!”

    挂断电话,沈临开始反思自己,或许是因为愈发接近重生的日子了,所以,他的做法越来越有点跟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特么,文艺电影好不好关你鸟事?

    人家会因为你提供资金,所以高看你吗?

    现实血淋淋的给了他一个大嘴巴,人家把他当凯子!

    所谓中国文艺片,本身就是个很虚伪的命题而已。

第七十二章 惊喜

    从来不否认,沈临是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人。

    拍商业电影为了赚钱,拍文艺片为了拿奖。

    包括这次跟达米恩合拍《爱乐之城》,也是冲着它那14项奥斯卡提名去的,否则他有毛病,整那套上世纪的歌舞片。

    但奥斯卡的评委们喜欢。

    用复古方式拍出来的电影,或许不能成为主流,但绝对会成为一帮权威影评人包括评委口中的大作!

    因为这这帮老古董看来,真正的电影艺术就应该死那样的,流淌着古典的血脉。

    就好像金马评委很欣赏《八月》,硬是把第五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颁给了电影《八月》一个大陆导演的处女作。

    《八月》是不是被高估,我们无从知晓,不过金马评委的口味一向特立独行,他们能把最佳影片颁给《神探亨特张》《爸妈不在家》《当爱来的时候》自然也能颁给《八月》。

    而且相较于整个2016年的电影环境而言,《八月》也确实挺适合拿最佳影片。

    说白了,整个2016年,国产烂片爆发式增长,几乎很难从一堆烂片里挑选出击精品。

    选择《八月》意料之外,但又有点情理之中。

    第四天,沈临终于看到了《八月》还有《我心雀跃》。

    关于《八月》,很多关注中国电影的都稍微了解一点,黑白影像,勾勒了一副九十年代初的下岗潮的故事。

    导演张大磊用一种类似散文诗的方式,描述了主角张小雷在小升初暑假八月时的生活。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岗潮”中,作为电影厂剪辑师的父亲工作难保,却坚信在新规下依然能够“凭本事吃饭”而依然清闲故我。

    母亲则为了小雷能上一所好中学东西奔走,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影片还穿插了其他碎片化的情节:在路上结识的小混混被警察逮捕又被释放,对面的邻家女孩成为幻想中的对象,太姥姥卧病在床最终离世,昙花含苞、开放…

    最终,父亲为了生计离家随剧组赴草原拍摄,小雷心中对家庭、父辈的依恋隐隐生发。

    夏天就此结束。

    “迎来送往”是故事的命题之一,童年被解构为碎片,在散乱中呈现出浑融的气韵。

    散文化的电影往往“从平凡而朴素的生活本身出发,把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许多社会现象与问题,综合成一个整体表现生活的复杂性,使用开放性结构,表现生活的多义性”,而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流变中,却反映着“巨大的生活进程”与“时代脉搏跳动”。

    至于《我心雀跃》,沈临知道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西宁电影节的推广。

    每个电影节都想打响属于自己的知名度,怎么才能打响知名度?造神啊!

    于是,《心迷宫》成了15年西宁青年电影节的代言人,很多看完《心迷宫》的观众开始对西宁青年电影节产生好感;

    今年他们主推的就是《我心雀跃》,很简单的理由,这是一部时下最流行的青春片!

    不过,能参加西宁电影节,并且被一干评委看重,那肯定就缺乏了国产青春片的‘堕胎、撕逼、车祸’三要素,整部《我心雀跃》完全站在小女孩的角度讲述暗恋老师的一场戏码,忒文艺!

    在这帮评委看来,这部电影很适合以小博大。

    唉!一帮票房成绩从没超过5亿的导演、编剧还有配乐师居然谈论起了市场!

    没看到真正懂行的都没怎么说话嘛!

    这帮人不太可能低下高昂的头颅向沈临这样的导演请教的,搞文艺片的是有尊严的!

    好吧,他们不带沈临玩,沈临也乐得清闲,好整以暇坐在会议室看着一帮人兴高采烈徜谈《我心雀跃》的票房成绩。

    这个说至少五千万,那个说应该会有一亿,可劲吹呗,反正吹牛又不用交税。

    沈临很清楚,无论是《八月》亦或《我心雀跃》票房起飞的可行性几乎为零。

    前者,虽然有金马最佳影片的加持,可它好死不死跟《金刚2骷髅岛》同一天首映!

    黑白影像挑战好莱坞大制作,这么不对等,瞎子也知道怎么选!

    所以,《八月》的票房成绩很烂也就可以理解了,顶着金马的光环,院线上映十天,累计票房不足400万。

    至于后者,拖了一年炒够了话题才上映,院线上映6天,票房成绩是32。9万!

    沈临本身很喜欢《八月》这样的故事,安安静静通过少年人的角度看待整个时代的大变革,让人在观影之后还有有些许遐想。

    真的很不错。

    当然,毕竟是处女作,电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说剪辑、演员的选择,尤其是演员的选择方面,不是专业演员真的很容易让人出戏!

    瑕不掩瑜,这部《八月》算是沈临参加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以来看过最舒适的一部电影了。

    这部《八月》确实称得上今年的惊喜作品,但是王佳卫肯定不喜欢,他不是内地人,没法理解这种叙事手段,也没法感同身受。

    当然,如果让沈临选择导演培养,他肯定不会选择张大磊。

    无他,这样的电影很不适合电影市场,整部《八月》,对于一部故事片来说,没有故事结构,没有冲突悬念,又怎能去吸引观众?

    可以说,《八月》虽获最佳剧情片奖,但令人遗憾的也正是在剧情叙事上。可以说,它几乎没有剧情可言,更像是一部导演张大磊个人的怀旧纪录片。

    而且张大磊在收获金马肯定之后,接下来他会做的肯定是继续拍作者电影。

    那就毫无意义了。

    ……

    时间是7月3号,距离正式开馆放映还有半个月。

    酒店,阳台位置,即将落下的日头有些余晖照射进来,很肃穆。

    沈临和李蜜对面而坐,觉着没什么问题,便道:“可以开始了。”

    对了,他接受的是《中国电影报道》的采访,主持人李蜜,当初自己拍摄《失恋三十三天》的时候,也是这位主持人前往探班过。

    摄影师早就架好了机器,背后就是西宁的黄昏,淡映着俩人的脸。

    李蜜说了两句开场白直接问道:“这是你第一次以评委的身份参加电影节,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我就是抱着来看一看的态度。这段时间也挺悠闲,不过影展马上就要开幕,我们会有很多活动,估计要变得非常忙。”

    沈临穿一件白色衬衫,低头摆放面前的茶具,一面回答道。

第七十三章 最佳影片

    《中国电影报道》一直致力于推出最新的明星资讯,片场趣闻。

    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这种大事,他们当然也蛮关注的,不过因为官方尚未明确表态是支持还是反对,所以,前几届的《中国电影报道》只能以插播简讯的方式大概报道一下。

    今年不一样了,墨镜王和沈临共同担任评委,这两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所以,于情于理,央妈也应该要做个专访尽管只有五分钟左右的露脸时间。

    “那您看了这些导演的处女作之后,有没有特别想说的?”

    “我最开始是抱着了解一下青年导演的水平来的,到了之后才发现,这帮独立电影人玩的还是之前那些导演玩剩下的那一套,老实说,挺失望的。”

    沈临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有很多新导演第一部作品就想向人们展示他是个导演,于是各种自嗨,自以为是的添加边角料,然后就把一部原本还不错的故事给整成四不像了!为什么不把最基本的做好呢?”

    “最基本的?”

    “讲完整一个故事,是电影最基本的要求。”

    可笑的是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全国大部分专业导演居然做不到!

    “就没有什么惊喜吗?”

    “看到两部还算不错的电影,一部叫《八月》,还有一部叫《喜丧》…”

    “能具体聊聊吗?”

    “算了吧,我毕竟是评委,该遵守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再等几天,等到结果出来了,我们再好好聊聊吧。”

    沈临想也没想,直接拒绝。

    “参加这次电影节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李蜜估计是想煽情,可惜她找错了对象。

    “…我也觉的我挺傻逼的,放下手上的工作看一帮人自嗨的不成熟的作品。”

    尽管对方已经颇为委婉,李蜜着还是不舒服,反驳:“可这代表着我们华语电影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

    “沈导,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说啊!”

    “呵呵,我说了你也不能播啊!”

    沈临将面前的茶具摆好,给李蜜倒了一杯,也给自己倒了一杯。

    “咱们还是聊点能播的吧!”

    沈临抿了一口茶,主动解围道。

    “那…我们还是聊聊电影节吧,王佳卫担任本届的评审团主席,你对他的感觉怎么样?”

    “他有自己的电影哲学,我跟他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两种导演,他拍电影喜欢慢慢来,很少有导演可以在一部电影愿意花费那么久的时间,我就不行,我要是一年时间做不完一个项目,我会急的睡不着觉。”

    “那其他人呢?比方说汤惟?”

    “我跟她之前合作过,是个很好的演员。”

    ……

    进入七月之后,内地影坛还是那副鸟样,软的要死。

    事实上,六月八号公映的《魔兽》虽然三天票房破八亿,五天破十亿,然而后劲实在不足,截止到七月初,上映快20天的电影《魔兽》累计票房仅仅只有不到15亿。

    这可是号称要超过《阿凡达》的魔兽啊!

    负增长是国内电影市场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开始出现的醒目用词,连续三个月,国内票房出现负增长!

    不过暑期档向来是票房增长最迅猛的档期之一,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两个月,票房实现500亿的大目标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某些业内人士预估的600亿大目标,估计是没指望了!

    因为《魔兽》《独立日2》《惊天魔盗团2》三部好莱坞大片集中在六月放映,那很多国产电影只能选择避开,阿杜倒是挺牛逼,硬挺着《独立日2》还有《惊天魔盗团2》上映,接过口碑不佳,票房险些没能破亿!

    移档的电影大都选择集中在七月份上映,《赏金猎人》《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寒战2》《圆梦巨人》《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泰山归来》《绝地逃亡》,太多了,加在一起,整个七月会上映接近八十多部电影,其中只有两部是好莱坞分账大片。

    按理说,这么多电影类型,《绝地逃亡》还有《封神传奇》可都获得了10亿的保底发行,按说,这成绩超过去年的暑期档,应该很简单。

    然后,市场的反馈让人瞠目结舌。

    进入七月首周,除了七月二号当天,因为《忍者神龟2》上映,单日票房突破两亿之外,剩余的六天,全都低于一亿,大盘跌入谷底!

    尽管七月八号当天因为《寒战2》《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大鱼海棠》《摇滚藏獒》《发条城市》五部电影的首映把市场带热,但也仅仅持续了三天,之后整整两个星期大盘都没有超过1。5亿的时候。

    就在这样冷淡的档期里,《七月与安生》上映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