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6-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66-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丹尼斯?布赖恩是著名的传记作家,著有《爱因斯坦传》、《普利策传》、《天才谈话录:和诺贝尔科技奖得主及其他著名人士的谈话》、《知情者心目中的海明威》以及其他广受读者喜爱的著作。他和妻子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棕榈海滩。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一部分书评

    “爱因斯坦是个不相信神话的科学家,可是他自己却被描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一个把握宇宙的神。丹尼斯?布赖恩揭开了笼罩着爱因斯坦的迷雾,让我们看到了天才的本来面目。爱因斯坦要是活着的话,一定会赞同布赖恩的努力。一个真实的、不论对上帝、政治和生活都有着极其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的爱因斯坦,比偶像化的形象更加有趣、更加感人。”    
    ——艾伦?徳肖维茨    
    “丹尼斯?布赖恩令人信服的描绘 。。。 让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更加惊叹不已。”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的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彻底和详尽,写作风格客观随和、不拘一格。作为一部记录爱因斯坦事业和个人生活的著作,它堪称传记文学的典范。”    
    ——《观察家报》(英国)    
    “关于我有幸认识和爱戴的那个伟人,这是一部富有创见同时又十分感人的传记作品。包含了更多关于爱因斯坦本人的有趣材料。。。。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    
    ——乔治?沃尔德,诺贝尔奖得主    
    “和近来泛滥成灾的修正派传记截然不同的是,布赖恩的雄心勃勃的著作是建立在深入彻底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这是一个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变化。。。。他没有讲述一个虚构的神话,而是出色地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人。”    
    ——《图书馆学报》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一部分前言:寻找真实的爱因斯坦

    人们习惯于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描绘成一个拥有解开宇宙奥秘之超凡能力的伟人。关于爱因斯坦的神话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位年轻女子一见到他就晕了过去,有个孩子则急着打听他是否就是上帝。    
    在这本书里,我要借助爱因斯坦的同事、亲属、朋友和敌人对他的回忆来揭示一个真实的、在许多方面常常是鲜为人知的爱因斯坦。我要揭露那些笼罩着爱因斯坦的不真实的神话,其中有许多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得以发表。我要向读者展示那些最了解他的人所提供的事实。    
    例如,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爱因斯坦直到四五岁才开始学说话,可见他小时候一定有什么严重的毛病。有人断言他患了诵读困难症。在本书中,言语治疗专家以及熟悉他的人将提供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比如,爱因斯坦在大学读书期间被人称为懒虫。我不认为这种说法有任何真实的成分。    
    例如,我们该如何解释德国纳粹关于爱因斯坦把其他科学家的思想据为己有的指控?今天,在爱因斯坦离开人世五十年之后,在他发表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的四篇著名论文一百周年之际,对他的剽窃指控又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互联网上,死灰复燃。有些作者则声称,他的第一个妻子米列娃其实是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合作者,而她的作用却从未得到承认。在本书的《爱因斯坦是剽窃者吗?》一章里,专家们将对这类指控作出回答。    
    有人把爱因斯坦描绘成一个一惯鄙视和虐待妇女的冷酷而自私的人。他被描写成一个糟透了的丈夫、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个肆无忌惮地玩弄女性的人。在本书中,知情者们,包括他的密友和他的长子汉斯?阿尔伯特,将对此提出他们的看法。    
    还有,我们该如何解释关于爱因斯坦的女儿莉塞尔的种种谣传?他是如何向世人保守这个机密的?你将在本书中找到几乎所有建立在最新调查基础上的相关信息。    
    有些人说爱因斯坦信仰上帝,其他人则断言他不信上帝。对此本书试图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    
    还有联邦调查局长J?埃德加?胡佛对爱因斯坦的怀疑:他为什么要把爱因斯坦想象成是共产党人和苏联间谍,并且怀疑他在秘密研制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死光”武器?对于这个问题,我将重温联邦调查局对爱因斯坦长达二十年的调查以及胡佛本人作出的结论。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将向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见证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决定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造原子弹的。诺贝尔生物化学奖得主乔治?沃尔德将为我们揭示爱因斯坦的担忧和疑惑。爱因斯坦的朋友和同事们将谈论他的各种癖好和奇异幻想、他的优点和弱点——他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和他没有直接交往的人士也将回忆爱因斯坦给他们留下的难忘印象。    
    许多真正了解爱因斯坦的人将为我们驱除那笼罩在他头上的层层迷雾。他们熟悉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将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位性格复杂而有缺陷、心地善良、伶牙俐齿、极富幽默感的天才会使他们感到永久的迷恋。本书的部分材料取自我本人的著作《天才谈话录》和《爱因斯坦传》,但是大部分内容都是新的,包括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女性朋友约翰娜?范托娃的讲述。爱因斯坦曾写诗给她,而她则记下了他们之间的多次谈话,直到爱因斯坦逝世前不久。这些都是最新发现的资料。    
    一句话,本书将对那些曾经使爱因斯坦感到悲哀而且至今仍在四处流传的那些“肆无忌惮的谎言和毫无根据的虚构”给予有力的回击。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二部分爱因斯坦的“懒虫”帽子(1)

    关于诵读困难症、语言障碍以及爱因斯坦的“懒虫”帽子    
    如今,dyslexia(诵读困难症)已被视为一种常见的学习能力上的缺陷。在有些国家里,孩子们通常要在入学之前接受与此相关的测试。有些人认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还有迈克尔?法拉第(爱因斯坦的崇拜对象)、托马斯?爱迪生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很可能都患过诵读困难症,其症状包括字母和数字的换位和遗漏以及句子组合上的混乱。    
    诵读困难症的患者们常常因此而感到欣慰,因为爱因斯坦也是他们的同类——瞧他成就了多少丰功伟绩!    
    那么,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事实上,在成千上万爱因斯坦的档案文件中,找不到一条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相反,他的写作表明,他完全有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理解和创建复杂的数学公式。只有当我们把dyslexia这个词的含义进一步扩大、用它来涵盖范围更广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时,我们才能把爱因斯坦也包括进来。    
    问题在于:爱因斯坦早年是否是个迟钝的学生?有人说他四五岁时才开始学说话。还有人说他直到七岁才开口。言下之意,这位未来的天才小时候非但不是个神童,而且在智力发育上也比一般的孩子要迟缓得多。他们还说,不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里,爱因斯坦充其量都是个平庸的学生。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爱因斯坦两岁零三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外祖母杰特?德兹巴彻和她的丈夫朱利叶斯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小外孙就立即写信给他的母亲保利娜:“他真是太聪明太可爱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那些古怪而有趣的点子。”要是爱因斯坦那时还不会说话,他怎样才能把那些有趣的点子说出来呢?    
    揭穿这一神话的更多依据来自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娅。她在一篇大概是根据父母的讲述写成的回忆录中提到,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对两岁半的爱因斯坦说,他们将送给他一个好玩的小宝宝。他当时一定以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新玩具,当妹妹生下之后,他失望地问道,“轮子在哪里啊?”试问,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俏皮话吗?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他大约在两周岁左右开口说话,比其他孩子晚了点儿。    
    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本人的解释是,他说话之所以这样晚,是因为他想一开口就说出个完整的句子。这多半是他的俏皮话。他自己也无法解开这个谜。据说这种现象在其他大师级科学家身上也出现过,如爱德华?特勒、理查德?范曼和数学家朱莉亚?鲁滨逊,他们小时候开口说话都比较晚。特勒两岁半时只会说“是吗”和“是”这两个词。这也许和他生活在一个同时讲匈牙利语和德语的双语家庭里有关。范曼在两周岁之前什么都不会讲,可是打那以后就说个不停。    
    有些人认为开口晚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科学和数学上的杰出人材。作家托马斯?索厄尔把开口晚说成是“爱因斯坦综合症”,并用它作为书名写了一本书。小爱因斯坦居然成了所有开口晚的孩子都能够引以为荣的形象代言人。    
    言语治疗专家温迪?格兰特警告说:“爱因斯坦综合症的说法会给开口晚的孩子带来一些问题。他们的父母会说:‘没关系,爱因斯坦不也是这样吗。’如果孩子出生18个月后还没有说出过一个词,那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另一个言语治疗专家米斯蒂?威廉斯说,“大多数孩子在出生后10…12个月之间开始说ball、baba之类的单词。如果孩子出生18个月后还不会说,那就应该引起注意。应该带孩子到言语治疗专家那儿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慢性耳炎、哮喘病或者是由于婴儿生活在一个对其智力发展缺乏足够刺激的环境里。不过这一切显然都不能解释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的情况。”    
    言语治疗专家琳达?库克纳将开口晚的孩子规定为“那些在出生后18…20个月之间只能说不到10个单词的孩子;那些在出生后21…30个月之间只能说不到50个单词并且从未将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用的孩子。正常的孩子在出生后7…12个月之间应该会说1…3个单词,在13…18个月之间应该会说3…20个单词,在19…24个月之间应该会说50个或更多的单词。    
    “如果爱因斯坦在24个月大的时后还没说过一个词,那他肯定属于开口晚的孩子。可是他同时又是个天才。也许天才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他不是曾经说过‘我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因为我从来不去记那些查得到的东西’?”    
    在耶路撒冷犹太国立大学图书馆爱因斯坦档案室工作的巴巴拉?沃尔夫认为,库克纳提到的这段话“看来是可信的。如今虚假的或受到严重歪曲的引语越来越多了,为了避免加入这个造假行列,我建议你在用这段话时加上‘据某某人引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段话出现在J?塞延的《爱因斯坦在美国》一文中。”塞延提到,当时有人问爱因斯坦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答道:“我不知道。我不想用这些能够轻易在任何一本教科书里找到的数据来加重记忆的负担。”    
    五岁那年,爱因斯坦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他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对父亲送给他的磁罗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磁罗盘那神奇的魔力使他着了迷,同时又使他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不论他怎样摇动或摆弄这东西,它的箭头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从那时起,解开这类谜团就成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七岁之前,爱因斯坦是在家里受教育的。他的母亲曾担心自己的儿子智力发育迟缓,然而他的家庭教师却说他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这使他的母亲欣喜若狂。可是她的好心情不久就完全垮了。爱因斯坦入学后的第一份报告单就把他描绘成愚笨的孩子。    
    是什么原因使爱因斯坦的老师们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不和其他男孩密切交往;他不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当老师要求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不是爽快地回答,而是先小声自言自语,然后才把答案说出来。    
    显然,爱因斯坦是在用一种独特的自卫手段来应付那种逼迫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那年头,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答错问题,老师就会用戒尺敲他的指关节。爱因斯坦最怕死记硬背,尤其是对他不感兴趣的题目。言语治疗专家库克纳认为,为了避免因回答错误而遭受皮肉之苦和人格羞辱,爱因斯坦试图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之前先把答案对自己试说一遍。    
    言语治疗专家威廉斯则提出另一种解释:“这可能是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方式,一个聪明而追求完美的人有可能在说出答案之前先对自己说一遍。”    
    爱因斯坦深知他的老师把他说成是什么样的人:智力迟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