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张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或者张者-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部分:消灭女大三抱金砖

    听了我们的这些谣言,两个人都露出了得意和害羞的神情。不过,两个人的害羞不太一样,师妹照常把腰扭几扭,像个少女似的。她嗔责地瞪我们一眼,面现桃红,用食指点了一下师兄的太阳穴说,去!师兄你真坏!    
    老孟脸一红,眼睁老大。羞过了却跟在我们身后不离左右,给我们说这说那的。其实我们知道他说的都是废话,想把话题往师妹身上引。我们装着不知,不理他。半天之后他急了,会唐突地问。师妹在哪说的?原话里怎么说的?当时还有谁在场?怎么一个表情?师哥的问号串起来像一个铁锁链,那链子一下便捆住了他的手脚。这样一来他就会老实一些,再不会和你争论什么了,你说什么,他就会应和什么。这时你可以报过去的一箭之仇,你过去和他争论的问题,这时都可以搬出来,你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观点,老孟这时成了一个最没有主见的人。不仅这样,平常最小器的铁公鸡也会拔下最美丽的羽毛献给你。要是和他一起去打饭,他会给你买一个鸡腿,硬塞进碗里。他才不管你喜不喜欢鸡腿呢。    
    师哥和师妹再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感觉就不对了。平常像二小子似的甄珠师妹会穿上真正的女装,搽一种怪颜色的唇膏。师哥会拿出他压箱底的只有在招聘会上才穿的衣服,西装领带的。    
    大家见面基本都是在师哥老孟宿舍。因为人家博士生两个人一个宿舍,人少。这事在我们硕士楼就不行了,人多嘴杂,干不成事。去老孟宿舍是为了看亚洲十强赛。师兄、师弟、师妹我们都去。开赛前师哥和师妹成了我们的主要娱乐节目。有一次我们甚至一个一个地溜出去,看他们单独在一起的状态。雷文这时候不太懂事,我们怎么向他打手势他都不理。后来我们把雷文叫出去说明情况,没想到雷文说,你们师妹和老孟不合适。老孟大人家十来岁呢!像甄珠师妹这么优秀的女孩找什么样的不行。我们说,你别师妹、师妹的叫,我们又不是一个老板,不存在兄妹关系。她可比你大,是你师姐的年龄。    
    雷文说,大怎么了,常言说女大三,抱金砖。    
    啊!    
    我们目瞪口呆,难道雷文看上甄珠师妹了?    
    这一下就热闹了,师哥碰上了劲敌。最后我们商定保持中立,停止撮合师哥和师妹,让他们三个自由组合。反正师妹和师哥都是老大难,解决一个算一个。不一定非让师哥和师妹好,同一个专业的算是近亲繁殖。最关键的是小博士雷文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如果成了我们妹夫,那是一桩美事。如果师哥和师妹成了,我们夹在中间都难办,不知是该叫师哥妹夫呢,还是该唤师妹嫂子。无论是师哥还是师妹其角色的转换都让人别扭。    
    


第二部分:消灭在招聘会上逛

    找工作要赶早,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找工作,往往是签了合同再准备论文,有的合同一签就上班,先过门,婆家需要呗。这样算是实习,毕业后一切都熟了。    
    我们一般不和师哥一起去找工作。他是博士,有自己的点。这样雷博士和孟博士便成了当然的伴。不过老孟和雷文结伴去找工作只有一次,后来再没去过,因为老孟和雷文去找工作伤了自尊心。老孟认为和雷文那次去找工作是他最黑暗的一天。那天两个博士心情不错地在招聘会上逛。在一个招聘点两人都停了下来,那个点打着惹人的广告,说专招博士,年薪十万。专业要计算机、法律、经济学。两人见很合适便填了表。    
    招聘者见了雷文眼睛一下就亮了,验了雷文的学生证就让到一边恳谈席上了。可是见了老孟却又递了一张招聘须知。老孟看也没看就说,我和那位是一起来的,也是博士。我是法学,他是经济学。那人望望老孟,有些不情愿地让老孟出示证件。老孟理直气壮地把学生证递了上去。结果人家看了看学生证又递给了老孟,用笔尖点了点招聘须知的第三条第二款说,请看看这一条写的是什么?老孟一见之下脸便热了,上面写着要三十五岁以下的。老孟三十八岁了,已过了线。老孟的心被刺痛了,可望望那人又不好发作,便悻悻然而去。    
    临走时瞟了雷文一眼,雷文和恳谈席上的负责人谈得正热烈,见老孟走了还得意地挥了挥手。老孟在心中愤然骂了一句,小人得志。老孟无目标地在招聘会上又转了一圈,面若冷霜,心如刀割,后悔和雷文那厮一起来招聘会。正走着雷文迎面赶来了,说你怎么走了,那个负责人要和你谈谈呢!    
    老孟说,有什么好谈的,我对他们公司不感兴趣。    
    雷文说,我已给人家说了,我们是一起的,如果不要你,我也不去。    
    老孟一听此话,火一下就蹿上来了,说,我好像是卖不出去的,还要搭上你卖,去他妈的,别说年薪十万,就是二十万我也不去了。    
    雷文太了解老孟了,知道这一刀正戳在老孟的软肋上,心中极为受用。雷文在脸上却表现得很愤怒,说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公司我也不去了。    
    招聘会后,老孟几天都没回过劲来。坏心情使老孟成了一个刺猬,连师妹也被刺了一下。师妹又不知老孟的心情不好,这天照例去老孟宿舍玩。本来师妹是去找老孟的,但老孟正在床上装睡,不想搭理人。师妹来了老孟还有意打了几个鼾,表示睡了,让师妹走。师妹却不走,便和雷文聊起天来。师妹怕吵了师哥,和雷文聊天的声音有些小,这样在师哥听来,师妹和雷文聊天就有点窃窃私语的味道了。    
    据师妹后来对我们说,那天她和雷文聊什么已忘了,好像开始是亚洲十强赛。中国队对阿曼队,客场。当时他们看的是北京台,那主持人特别讨厌,好像比谁都能耐,说米卢的不是。师妹是米卢的崇拜者,就是听不得谁说米卢的坏话。所以在聊到这一节时,师妹骂了一句粗话。这样老孟躺在床上终于忍不住了,突然跳起来说,你们还让不让我睡觉。    
    师哥此话一出便把师妹推到了雷文一边。师妹眼泪一下便出来了。后来在雷文的示意下两个人走出了宿舍,在走廊里继续说话。雷文说,别理他,他最近心情不好。雷文便告诉了师妹招聘会上的事。雷文告诉师妹这事是有些恶毒的,这完全是变相提醒师妹老孟的年龄,一个年龄大得连工作都不好找的人,怎能成为终身依靠呢。当时师妹还在气头上,便说,有什么好生气的,现在招聘年龄都限制在三十五岁以下。男人过了三十五,如果在社会上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就等于废品,博士也一样。    
    雷文特别爱听师妹这话,不过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还指责师妹不能这样说,这会伤老孟的自尊心。师妹是一个有口无心、大而化之的人,再加上在气头上,没有她不敢说的话。    
    没想到此话却被上厕所的老孟听到了。当时雷文和师妹在走廊的转角处,并没有发现老孟,而老孟却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老孟听到师妹如此说,那个气呀就别提了。老孟气是气只能先闷着,无法申辩也不好反驳,因为老孟怕背一个偷听人家说悄悄话的罪名。    
    后来师妹再到老孟宿舍就说不清是找谁了。师妹那一阶段去老孟宿舍谁在和谁聊。师妹碰到老孟或雷文单独在的概率基本持平,碰到两人都在有三次,碰到两人都不在有两次。师妹碰到雷文时,两个人便侃足球,一对男女球迷侃得云山雾罩的,好不快活。碰到老孟时,老孟曾向师妹道过歉。师哥的道歉导致了师妹的反道歉。两个人搞得彬彬有礼的,反而有些生分了。    
    其实师妹向老孟道歉是真诚的,师妹说那天是我们俩不对,打扰你了,下次不了。师妹越真诚越客气老孟心中越不是滋味,师妹的真诚和客气只能证明她的心离师哥老孟远了。你想如果两个人好上了,还客气什么,该打打该骂骂的,动手动脚的事时有发生。    
    


第二部分:消灭人的生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总有一个星期吧,老孟终于从招聘的失败中解脱了出来。也就是说老孟终于找到了为自己年龄辩护的理由。一周多来,老孟心中窝了一团火,这团火不是针对那家公司的。老孟觉得那公司去不去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己被雷文用软刀子捅了一刀。雷文从来没说年龄比老孟小十三岁就有优势,就优秀些。可是在招聘会上事实胜于雄辩,我雷文的年龄优势是明摆着的。老孟觉得胸口挨了一刀却说不出疼来。老孟一闭上眼便能看到雷文那得意洋洋的娃娃脸。关键是雷文在老孟心情不好的一周内一直很内敛,连看足球也不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了。雷文越是这样老孟越觉得他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更不用说这一周内师妹甄珠和雷文的关系逐渐密切了,这种密切的关系正向着让老孟忧虑的方向发展。不过,老孟担忧的是他们关系太密切了,会影响自己和师妹今后的恋爱。老孟压根就没想到师妹会和雷文好。老孟认为师妹和雷文不可能好上,因为师妹比雷文大三岁。雷文肯定不愿找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朋友;师妹也不会找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做男朋友。    
    为了使自己的年龄成为一种优势,或者说为了证明年龄大比年龄小更优越,老孟意外地在一本经济学书中找到了一套理论。老孟看到这套理论后心花怒放。老孟想你雷文不是学经济学的嘛,我这一次用你的武器攻击你。    
    老孟看的那本书叫《经济与快乐》。书是好书,是一位华裔澳籍经济学家写的。这位经济学家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经济学的另外一个本质,那就是快乐。书中强调经济效益、经济政策怎么对人民更有利也就是为人民谋福利。福利是什么?福利就是快乐!如果只讲产量,不讲福利,人们就不会快乐。老孟看到这里便乐了,老孟觉得这经济学家把经济和快乐联系在一起挺有趣的。更让老孟快乐的是一段关于生命价值的论证。    
    这位经济学家在谈到人生价值时说,人的生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老孟看到这里大吃一惊,觉得这个经济学家的确够有经济头脑的。书中还说人的生命越老越值钱,生命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六十岁为顶点。    
    老孟读到这里大惑不解,在心中反驳。生命怎么用金钱来衡量呢?你的命值多少钱,我买了,然后杀之,你干吗?    
    经济学家仿佛听到了老孟心中的不服。说,世界上不允许也没有人进行杀人交易。非法雇人谋杀除外,这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因此我们不必去估计到底花去多少钱你愿意死在这种意义下的生命价值。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到花多少钱去避免死这个意义下的生命价值。比方应花多少钱避免交通意外死亡,减少因疾病而导致死亡等——这些是我们在开支中必须面对的。而这些问题最后必须用金钱来衡量。对每一个人而言,你最多愿意花多少钱买一家安全纪录略高的航空公司去旅行,这种行为正是反映你本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估计。    
    老孟边看边想,觉得经济学书也挺有趣。而对一个纯经济学家,一个经济主义者,你必须用一个经济的脑子,否则无法跟上他的思路。    
    经济学家接下来算了一笔账。开始用数字证明。如果你最多只愿意花一百元,去避免万一出现的意外死亡,那就用100 除以0。01%,就等于一百万。也就是你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估价。而在中国的航空公司其保险只卖二十元,无论男女老幼其生命只值二十万元。如果每一个航公司让每一个人自由选择保险金额,那么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就不一样了。如果把保险分为二十元、四十元、六十元、八十元、一百元不等,这位经济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越年轻买保险越少,有些年轻人甚至不买保险,越是年老买保险越多。    
    经济学家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生命的金钱价值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也就是说人越老越值钱。    
    这位经济学家在最后说,人越老越值钱,可能和老年人想得更周全、更稳重有关。对年轻人来说万一出现的事故总是忽略不计的,所以不愿花更多的钱去预防万一。而老人却是把万一放在嘴边的,所以老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预防万一。    
    老孟看到这里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这位经济学家了。关键是这个结论一扫老孟心中的阴影,使自己的大龄有了优势。年龄越大越值钱,也就是说我老孟的生命比你雷文的生命值钱。为此,老孟不由又骂了一阵那些有年龄界限的招聘单位,他妈的傻叉,你招一个大龄员工肯定比招一个小龄的员工值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