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以企业的跨国发展为海外直接投资的武器,已经高居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作为惟一的本土几乎未经战火的战胜国,美国的工业实力、经济实力必然出类拔萃。尽管有了这些有利条件,但战后为重整世界金融秩序而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译注的上并没有想当然地确立起美元的支配地位。
虽然世界货币英镑气数已尽,但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仍根据凯恩斯方案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清算同盟及其货币单位〃班克尔〃(Bancor) ,力图抑制美元的升值。对此,美国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映华尔街利益的怀特(Harry D。White) 方案,试图在美元即世界货币的前提下建立美元的替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译注10) 。两案会战,美国获胜(不过如后所述,世界货币美元一方最终同意各中央银行间仍然维持黄金储备,以防止将来可能发生的美元动荡)。

如何推广美元
当然世界货币的改朝换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美元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第一点,特别是在欧洲,美元需要排挤开传统的世界货币英镑并把自己推广开来。美国自大战期间开始,就根据其武器借贷法实施对欧军事援助。这期间美国一直努力采取美元结算等措施。在战后的东西对立中美国又实施了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译注1 1)。
国际社会曾一时盛传,这一规模超过130 亿美元的对欧复兴援助显示着美国的宽容,然而却也不得不令人感到其背后隐藏着的醉翁之意:所有援助项目均由美元结算,这正是美元排挤英镑而渗透欧洲的真正用意。
它的具体运行的载体是欧洲清算同盟(译注12) 。
欧洲由于绝对缺少对外清算货币,所以设立了贸易收支清算机构一一欧洲清算同盟。美国则根据马歇尔计划,以协助欧洲清算同盟开展清算为由向其提供美元,也必然产生了欧洲贸易最终以美元结算的效果。应该看到,在欧洲世界货币化的过程中,充满了美国利用美元进行的周到的战略部署。
第二点,解决了美元不足的问题。美国由于实现了大幅度的贸易顺差,且贸易结算均使用美元,必然将美元又回收到了美国。而美元过于集中在美国,没有向国外的一定规模的流出,就不会形成适当的国际资金循环体系。〃马歇尔计划〃等实施的美国对外援助,无疑为弥补当时美元存在的不足发挥了作用。
紧接着,美国终于下决心开放了国内市场。
众所周知,在大不列颠霸权时代的自由贸易体制下,美国是从后进工业国基础起步腾飞的。19 世纪以来,美国一直靠高关税等措施保护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并最终通过开放市场转变了传统的政策,将自由互惠的原则引进到了其外贸政策的基本原则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体制中,美国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从资金循环的角度看,美国选择了自由贸易主义,并且主动扩大进口,这些都是美国为向国外推广美元、在国际上建立美元支配地位付出的成本。


对外资产与政治势力
不久,各国都开始了战后复兴的建设,美国也开始了下一步的战略一一利用美元进行对外投资。这使美国的金钱势力进一步得到巩固。
美国在40年代到50年代间积累的贸易收支的庞大顺差,通过对外投资,使得美国到了60 年代便迎来了自己资本输出国的最盛期。其资本输出的核心形式依然是直接技资。美国将自己的化工、石油、汽车等生产、销售基地逐渐转移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人把这些看作〃美国的挑战〃,感觉受到了威胁。
1960 年时,美国的对外资产(860 亿美元)中,直接投资占37% ,其中对欧洲投资仅占20% 0 10 年后的1970 年,〃美国的挑战〃展示出成果,美国的对外资产达1660 亿美元,占直接投资的近50% ,其中对欧洲投资大为增加,占到1130 1970 年美国制造业的海外生产比例,以资产计提高到了近10% 。
美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对外债权是可以派生出一定的政治势力的。1956 年埃及的纳塞尔总统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于是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试图出兵苏伊士进行军事干预,这个时候美国的间接技资发挥了出乎人们意外的政治作用。美国首先坚决反对军事干涉,并警告英国如不响应美国的主张,美国将抛出自己持有的所有英国国债。英法的行为不过是出于帝国主义遗老遗少不识时务的17一己之见,而美国则进一步认清除了军事力量,金钱势力也可以成为有效的发挥国际政治力量的手段,眼下就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挣断锁链的世界货币
但是,债权大国美国的霸权并未能长久。进入60 年代以后,美国的资本输出反而招致了美元的动荡,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肯尼迪总统出台了维护美元的政策。至60 年代后半期,美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幅度减小,到1971 年终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贸易收支的赤字。
1971 年8 月,尼克松总统发布了〃新经济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冲击,人称〃尼克松冲击〃。这一新经济政策的金融战略重点,是停止美元的黄金储备。于是从那时开始,美元便逃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独特的世界货币,其价值的变化,足以使世界经济陷入泪乱。
众所周知,在英国的金融霸权时代,许多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度,为本国的货币储备相应的黄金。年纪大的读者也许都还记得当时每张纸币上都标有国家认可的、可换算多少量黄金的标记。那些纸币被称为〃兑换纸币〃。
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一旦国际收支恶化,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黄金就会流失国外。由于当时黄金的交易完全是在自由市场进行,所以黄金大多是在那些货币价值高于黄金的国家抛售。那么必然导致该国货币流通量的下降,引发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物价的降低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于是又会发生国际收支改善一货币价值增加一黄金储备量增加一货币供给量增加一产品价格上升一国际收支恶化等逆向循环。在这种循环当中,如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就可以维持下去。
而在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下,实施的则是被称为〃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变异了的金本位制,这是以美国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量为前提的制度。在〃黄金美元本位制〃下,美国对各国的中央银行所持有的美元负有随时根据他们的要求为他们兑换黄金的义务。就是说,美国必须拥有与流通在本国和世界各国的美元相等量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联动、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联动,才终于维持住了固定汇率制度。
60年代,法国的戴高乐总统曾要求美国将法国持有的美元一次性兑换成黄金,这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戴高乐总统对美国的挑衅事件。美国不得不满足法国的要求,有人说戴高乐总统使美国的黄金储备见了底。


苦闸的美国霸主
由于尼克松总统宣布今后不再实施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世界经济陷入了大棍乱。至于日本,与戴高乐总统领导的法国不同的是,由于没有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美元失去了用黄金标定的价值基础,各国货币也就不能通过美元与黄金联动,史密森货币体系(译注13) 虽然尝试过固定汇率制度,但很短时间便遭受到挫折,于是世界各国的货币瞬间过渡到了自由汇率制度。
至此,美元已不再是制度上的特殊货币,但是由于新的世界货币还投有诞生,美元在那之后也就作为不稳定的国际货币受到相对的信任。如果说点后话的话,仍然一如既往地、如同黄金美元本位制度健在时那样地与美元保持交往的,则是80年代的〃日元〃。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70年代是在美元价值不稳定因素尚未暴露的状态中度过的。
1973 年,石油危机袭击了全球。当时美国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来自国产,于是汇率市场评价美元时并非基于美国经济的基础条件,而是认为美元由于是产油国货币所以会表现坚挺。同时美元还获得〃遇警坚挺〃货币的美称,并确实相对升值了一些。
不过,美元汇率的稳定只持续到1976 年。70 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经常收支恶化的趋势表象化,以美国政府当局的口头干预为契机,美元瞬间开始下跌。其间,美国在越南品尝到了战败的苦果。1979 年伊朗爆发革命,形成第二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动荡。特别是美国,由于同时还受到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的打击,其政治威信受到伤害。加上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更加迫使美国拿出其冷战条件下西方盟主的政治对策。
美国放弃黄金美元本位制度的70 年代,对于世界货币美元来说是动荡的10 年,可以说,美国此后便积极致力于维持并重整其政治上的霸主地位。大唱〃强大的美国〃高调的美国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80年代当选美国总统的。


瞬间成为债务国
美国的金融经济在里根政府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50年代到60 年代,在世界资本市场上可以观察到微缩了的、以美国为核心的维多利亚循环式的资本流动走向O 进入80 年代后资本的流动被大大扭曲,不久竟变质为极具霸权国金融特色的形态。其结果,是日本在不知不觉中被纳入初步形成的新的资本循环的线路。
美国金融势力的衰退在进入80 年代后更加明显,其经常收支的赤字自1983 年起更加引人注目。为了减少赤字,美国大力吸收外国投资。外国对美国的投资额已经超过同一时期的美国的对外投资额,美国终于成为资本的净输入国。外国对美投资,最初是以直接投资为主的。80 年代前半期,尽管美元坚挺,美国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技资增势不旺,但以日本为主的对美直接投资急速增长。美国随着海外涌入的直接投资的潮流,其收入立即大幅度地超过了支出。
如同前面说过的,一般情况下,处于经常收支赤字情形下的国家为减少赤字就需要引进资本,也就增加了包括直接投资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负债,所以如果收入过度地大于支出的话,那么在需求平衡方面,对外净资产即〃积蓄〃就会相应地减少。长此下去〃积蓄〃就会耗光,之后便只剩下对外净债务的积累了。
美国对外净资产规模最大的年份是1981 年,达1400亿美元。之后,美国经常收支赤字不断扩大,到1984 年,积蓄几乎已经是零了。再之后,弥补赤字的外国资本的流人便成为净债务而不断权累着。以日本资金为主的海外资本,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进入美国,随之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出现了。
对于美国的变化,世界资本市场迷惑不解。首先,美国的这种变化,并不是国际经济学界按照大债权国发展模式等一般理论所能预言的现象,也就是说与前面介绍过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相距甚远。一个成熟的债权国突然间彻底变成了大债务国,这是谁都无法想像的。
另一个令全世界迷惑不解的现象是,美国所必需的资本输入的规模是那么的大。美国经常收支的赤字在80 年代是一点点增加起来的, 1986 、1987 年对GN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 以上。拥有世界最大经济规模的美国,需要如此大规模的资本输入,而且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仍在各国流通,这是世界经济从未经历过的现实。
美国经历的核心债权国时代,至多不过60 年,较之英国的辉煌短暂得多。这一是由于美国的对外净资产比起以往的英国要少得多,就是对外净资产额排位世界第一的1981 年,占GNP 的比例也不过4。6% ,不可否认这对于经常收支的变化而言无疑是太微不足道了。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到80 年代初,利息与分红等投资收益这些过去的直接投资的成果是能够平衡贸易收支的赤字的,而这些投资收益最终也无以应付急剧恶化的贸易收支国赤字。美国的对日贸易赤字是其贸易收支赤字的主要祸首,对于当时世界经济中的这个大特写,人们一定记忆犹新。


大债权国日本与其〃帝国循环〃
美国经常收支的赤字到了80 年代后期以每年100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从海外流入的资金规模每年都大幅度超出这个额度。美国大量引进日本等资本输出国的资本以弥补本国经常收支的赤字,同时把国外流入资本的剩余部分又还流到国外。美国对日本而言是资本输入国,对中南美国家又是资本输出国L 针对这种世界货币即美元的奇妙的流动,某位评论家给它起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名称帝国循环〃,而前面说过的〃维多利亚循环〃恐怕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帝国循环,二者的区别已经无须多说了。

核心债权国的变普及其货币制度
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