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6-儿童科幻 机器人姐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986-儿童科幻 机器人姐姐-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出生的婴儿总不会讲话吧!    
          
      那位奶奶笑了,“在这儿呢!”她指了指怀里婴孩的“尿不湿”,说道:“‘尿不湿’里含有直肠气味和压力传感器,可以预报孩子的大便,百分之百的准!”    
          
      奶奶把婴孩放进婴孩车,婴孩车自动地向卫生间走去,奶奶跟在后面。拉姆觉得好奇,也跟了过去。一进卫生间,他看到一个有些古板的人在打扫卫生,原来这是一个机器人!拉姆没有心理准备,吓了一跳。他重新定了定神,发现奶奶和婴儿已经进入一个专供婴儿“方便”的卫生间。    
          
      从门缝里,他看到里面墙壁和地面的装饰五颜六色,儿童玩具琳琅满目,就象幼儿园里的一样。婴儿被一个身穿花裙子、憨态可鞠的机器人“小熊猫”轻柔、舒缓地抱到小巧的婴儿坐便上,婴儿随手抓到一件玩具,边玩边舒舒服服地“便”。    
          
      拉姆准备走进男卫生间,不料,那位机器人“挡住去路”,说道:“NO,THISWAYPLEASE。(不,这边请!)”拉姆沿着他的指引,走进了一个“少年卫生间”,拉姆进去后,赶紧把门反锁,仿佛怕机器人走进来似的。    
          
      “少年卫生间”里有很多图书和画刊,那些图书和画刊打开后,里面的画面居然可以象放电影一样“动”,真是太神奇了!拉姆竟忘了“方便”,在里面如醉如痴地看了起来。    
          
      约20分钟后,机器人在外面焦急地喊了起来,“小伙子,你没事吧?!”拉姆忽然醒过神来,很快地走了出来。他和机器人打了个照面,“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了呢!”机器人怪声怪气地说。拉姆则紧张、生硬地回答,“哦,我没事,谢谢!”他倒象个古板的机器人了!    
          
      我来到了“少女卫生间”,里面除了有很多花季少女爱看的图书外,还有一处特别的东西,卫生器具很特别,女生可以站着小便,我终于享受了一回和男生“平起平坐”的滋味。    
          
      便后,还喷出一股温度和水流十分舒服的下体自动冲洗液,冲洗完毕后吹出热风,几秒钟把“下面”吹干。随后,马桶盖自动关闭,里面产生高压气体和水流,将脏水和气味全部“压”入下水道。    
          
      回到坐位上,我又看到了那个专心读书的半个大脑的姐姐,低声问奶奶,“那个姐姐好象很不一般,她要作什么手术啊?”    
          
      “作右脑移植手术。听她妈妈讲,她六岁那年右脑长了脑瘤,如果不立刻切除就会有生命危险,当时曾考虑在切除的同时移植一个新的右脑,但搜遍了全球的人体器官网站,没找到一个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和这个孩子相匹配的右脑。    
          
      当时医生也考虑安装一个人造机器右脑,但人的脑部器官很复杂,虽然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是人、机大脑混合体的结合要比制造100%的纯机器人的大脑难度更大,因为脑神经、血管非常细密,不论是两个大脑的连接还是机器右脑与其它部位的连接,都很困难。    
          
      另外,大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是人体司令部,人体的血液、脑脊液、体液等还存在着当前科技无法克服的凝集反应、排斥反应,一旦这种侵蚀反应和手术引起的病毒感染入侵大脑,患者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因此,为了保全生命,当时只单纯切除了她的右大脑。”    
          
      “右脑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器官啊,据说人的形象思维主要靠右脑指挥。切除后对她的身体有什么大的影响么?”我焦急地问。    
          
      “手术后,并没有因为切除右大脑而严重影响她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人的左脑可以取代右脑的功能的一部分功能。通过这个孩子的实例,科学家还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即对大脑功能的损伤程度与大脑的切除部位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切除大脑皮层的深度有关。”    
          
      “您是说对大脑皮层伤害得越深,大脑功能遭受的损伤越大?但完全切掉某个部位,反而对大脑的损伤不大?”我进一步理解到。    
          
      “是这样,大脑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涵盖、保存着人体所有的功能信息,就象从一滴海水,就可以看到汪洋的大海一样。就象你打碎了一面镜子,丢掉了几块玻璃碴,但其他的玻璃碴还可以照出你的影子。同样,你切除了大脑的这一块,还有其它“无数块”可以“反射”大脑的全部功能。”    
          
      听到这里,我若有所悟。“不过,她的右大脑看起来也不是很瘪。”    
          
      “是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女孩的左大脑因为用进废退的原理,竟然超前地发展,还占据了她的右脑半球的一部分空间,塌陷的脑袋反而鼓起来一些。”奶奶说道。    
          
      这次作手术的目的一是为了美容,二是因为确实有适合她的右脑可以移植了,这是一个和她同岁(10岁)的男孩的右脑。虽然性别不同,但女孩的妈妈不想再等了,因为孩子已经大了,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手术成功,她就会和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样了,这对于重建她的自信心、重塑她的人格、保护她的自尊心和健康的心理有多么重要。”    
          
      “这个可敬的男孩也很不幸啊!”我感叹到。“男孩猝死于一辆高速飞奔的磁悬浮列车突然脱轨,身体受到重创,但他的大脑却完好无损。他的母亲同意捐赠他的完整器官,也许是希望他的儿子(的大脑)能够长生吧。    
          
      事发后,男孩的尸体立刻被人体资源库的人员“冰镇”空运回来,他的大脑随时等候被移植。另外,他母亲已经和人体克隆公司签下了协议,付10万美金,公司就为她克隆一个新儿子。    
          
      “这可以大大减轻父母的失子之痛了。只是克隆出来的新儿子除了长相一模一样外,其他方面,无论如何都是另外一个人了。”我感慨地说。    
          
      “难道他们还要重新抚养这个新儿子?从一出生?”我问到。    
          
      “可以这样,也可以由克隆公司一直抚养到10岁,这需要加钱的。还有一种人体速成的克隆人,两年的功夫就可以长到10岁那么大。这种克隆人的价钱更贵。    
          
      作者:王丽玫噜噜2006…9…12    
        


儿童科幻  机器人姐姐(43)  生物导弹

    儿童科幻  机器人姐姐(43)    
                                生物导弹    
    这时,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女讲师走上讲台,她面带微笑,自信而有魅力。我帮助拉姆把扶手上的语音翻译器打开,女讲师的语言变成了拉姆的母语——西班牙语。女讲师镇静地环顾了一下四周说话了,“在座的有不少外国朋友,还有老人和孩子,看来你们都很爱科学、学科学。多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有助于治病、防病,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我保证今天讲的医学知识让所有的人都听得懂。”     
    “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生物导弹。”    
    “导弹不是一种武器吗?可以导航,再击中目标,用在军事上。”拉姆对我说道。没等我回答,女讲师就说道:“这位男孩说得对!导弹,是集各种科技于一身的军事武器,它能精确地打击敌方的目标。不但威力大,还能减少误炸误伤。    
    谁能告诉我导弹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呢?”    
    “由导航部和弹药部。”下面一个男听众回答到。    
    “对了,导航部的作用是指引导弹飞向预定的目标;弹药部的作用是在导弹到达目标后引爆,将目标摧毁。    
    我今天讲的‘生物导弹’不是用在军事上,而是用在人体中。”拉姆大吃一惊!“要把人炸毁?”“不,用在攻击人体内的敌人——各种疾病上。”女讲师回答到。“比如治疗癌症,我们生物导弹的弹头,就是弹药部,靠什么来摧毁它呢?可以用以下几种: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植物毒蛋白等。它们都有什么本事呢?    
    因为癌细胞是一种非常强大“健壮”的细胞,它们的复制非常活跃,化疗药物刚好能杀死复制特别旺盛的癌细胞。    
    放射性核素靠释放射线,杀死“健壮”的癌细胞。    
    植物毒蛋白,比如蓖麻毒蛋白、相思豆毒蛋白等,对癌细胞的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就是说可以阻止它们发展成型,把这些未来的“坏蛋”扼杀在摇篮里。    
    “哦!是这么回事。”拉姆放下心来。    
    “下面再说说导航部,它的本领不用说,就是带领导弹(弹药部)在体内找到目标。目前常用的有单克隆抗体。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我们把它比作尽职尽责的警察,把癌细胞比作坏蛋头子。这个坏蛋头子的周围有一群保镖,也就是癌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的抗原。抗体(警察)进入人体后,能够立刻找到抗原(保镖),一把把它‘抱住’。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单克隆抗体有一种特性,即对其相配的抗原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就象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种针对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是科学家模仿抗体和抗原的这种“一把钥匙配一把锁”的特性发明出来的。    
    单克隆抗体进入体内后,迅速找到目标,许多“警察”把癌细胞表面的“保镖”纷纷“抱住”,“警察”们随身携带弹药部——武器,如,化疗药物、酶、放射性核素,将他们引爆,便杀死了癌细胞。    
    下面注意了!还有一种不带弹药部的导弹,即“警察”们都没有随身携带武器,他们赤膊上阵,‘抱住’目标后联合发出一种警报,将人体内的健康卫士“警卫部队”——淋巴系统,动员出来,这个淋巴系统就是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    
    这些人体内的健康卫士——“警卫部队”喷出一种可怕的生化武器,即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后引发的免疫反应,“保镖”中间的坏蛋头子——癌细胞就被免疫反应杀死了。”    
    听到这里,我和拉姆都感到很兴奋,没想到身体里还可以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战斗”!    
    “看来大家都听懂了!我还要告诉大家一种新生代的生物导弹——脂质体。它的本领更大,但它却非常小。我们把它比做一个装药的小口袋,这个小口袋小得我们用肉眼都看不到。它到底有多小呢?它有一厘米的一百万分之一那么小,就是一纳米。这么小的“口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当然不是用布作的,它是由磷脂——一种生物分子组成的,它们具有象细胞一样的结构,能够把药物包封在里面。    
    脂质体“口袋”是一种‘生物导弹’,它是靠什么本事“导航”,找到病灶的呢?    
    原来脂质体有很多的性能,有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正、负电荷脂质体、单室、多室、多相脂质体,等等。    
    这些不同理化特性的脂质体进入人体后,科学家便控制理化条件,为脂质体导航,使它们在人体的肝、脾、肺和骨髓等病灶组织器官中积蓄,在特定的部位、特定的条件下释放包封着的药物,将病灶杀死,从而达到了定向给药。”    
    女讲师说到这里,停了停,温和地问大家:“我讲了这么些,你们听懂了么?”    
    拉姆侧过头,盯着我的脸问到,“你懂了吗?”我说:“还行。你呢?”拉姆说:“马马虎虎。”    
    “下面我请大家看一段我院正为一位晚期的肝癌患者运用‘生物导弹’治疗的全过程。如果有的孩子胆小就不要看了。”女讲师见没有一个人离席,就微笑着转过身,点了一下身后的大屏幕,屏幕上立刻陈列出医院各个科室的30个正在发生的画面,女讲师在其中的一个画面上轻轻一点,画面放大,一位一脸病容的男患者出现在屏幕上。    
    屏幕里,一位大夫手里拿着一个药瓶走到这位患者身边,让他伸出左手,大夫先用酒精为他的左手消了毒,然后打开那只药瓶,将瓶里的药水均匀地涂在他的手背上。    
    “涂在他手背上的药水就是一种基因药物——‘生物导弹’。”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