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墓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墓记-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辈人陆续亡故等原因,人们也就不再讲究,年轻人已经很难知道这些传统。

历史上,留下陵墓并留下本族时代看护的做法屡见不鲜,比如成吉思汗等等。均有理由相信,这个曹庄与那个夏侯兄弟陵墓一定有着某种联系,而夏侯陵墓与曹操、这个曹庄与曹操也一定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他们是不是曹操陵墓的看护者?他们是不是保守了千年曹操陵墓秘密的曹操后人?

最后,我们但人总结出来的看法就是决定亲身前往曹庄去看一看,或者在那里可以得到什么有帮助的线索也说不准。

为了不让元清怀疑我们已经找到了曹陵位置的线索,所以出去之前胡乱编了几句话把他唬弄了过去,我们两人就直奔曹庄而去。

这曹庄起码都有百多户人家,也全不是姓曹,只是以曹姓为主,其他的姓氏都是近些年才迁移过来的。我们刚到哪里的时候,就跟人家说是来旅游的。路上,我们便撞上了一个曹姓的老大爷,开始还挺好说话的,可是当我们问及此曹庄的来源、有没有家谱流传下来的时候,他的颜色一改,变得很生气的只对我说不知道。

我看他们这村子的人神态诡疑,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掩藏什么秘密。白露对我说这问话内容必须改改,不能直接的问,否则就会人人以为我们这番来此根本就是图谋他事。

这比较好办,反正这村里也有外姓人,我们大可以找外姓的人家问问情况。

之后我们便又找了陈姓的一位庄民问了一下,他倒没有前面那位老大爷的脾性,不过从他的谈话中也得到了有利的线索。他跟我们说,此地在那些历次修建庙宇的石碑上,像那些关圣庙,刘备庙,恒候庙等绝找不到曹庄人的曹姓和夏侯姓人名。听说这些都是曹庄村千年传下来的规矩:不与仰抑曹扶刘者为伍,不看诋毁曹操的戏剧。

白露说到底也是一个考古家,对古代历史都有一定的认识,她跟我说,许昌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连年战火,人口变更很大。根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时,许昌城周围的村子被乱兵焚烧待尽,而宋金之战的主战场又在七里店一带曹庄的附近,以这个村子所在的地理位置,再看今天的规模,有理由相信,此村断发于汉魏。所以总结我们知道的这些,可以肯定这曹操墓就是在此处。

我说,有或是没有,那也要看过之后才知道,要是这地方上的风水不好,我看连二成的把握都没有。曹操帐下能人辈出,想要寻找风水佳穴自不必说的了。

我特意找了一处居高点,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罗盘工具,只看这中原腹地,风水大脉之多自是不容置疑,可惜,此地方上的风水平平而不显气势,不过这却瞒不了风水行家,这前有望,后有靠,按道理来说,这块地方的风水远远不止与此的,可怎么就是没半点变化在内呢?

白露看着我一直皱眉头的样子,问我是不是很难找?

我说,这没什么,瞒得了别人,却是瞒不了我,这此地方我敢肯定一定有大墓在此,只不过是不是曹操之墓,我就不敢乱下定论了,我们晚上的时候再来看看,如果真的有古墓,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先进去看看,那里面的东西我一件也不碰就是。好了,趁此机会,我们回去先把晚上用的着的工具家伙备齐。

当下,我和白露便又折返回去,我写了一张条子,让白露按上面的工具两人兵分两路,该装备的都要买上,买不到的再另外想办法弄上。为了防止元清知道我们要秘密行事,所以工具全部都暂且摆在白露的房间里面,晚上的时候我再想法子来和她一起去曹庄。

晚上的时候,由于我和元清住在旅馆里的是同一个房间,所以我就借故说要到白露的房间里头找她说点事情,于是便顺利跑到了白露的房间里面汇合,当我们两人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正想着要出发,刚开房门就撞上了那该死的元清站在外面,我看他的一身装备跟我们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问我们这是要到哪儿去?我反问他这么晚还想去哪里?

他嘿嘿笑道:“各人心知肚明,我就不必明说了吧!”

敢情这小子知道了我们今晚的计划了不成?我装腔道:“什么什么?你说的什么话?我根本就听不明白。”

元清说:“别跟我装不明白,以为我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呀?告诉你们,今天我还特意跟踪了一段,你们今天到了什么地方我也知道,今晚上你们想要干什么去我就不用说了吧!”

事情瞒不住,只能说明这嘶可不是普通的鬼精,这事情让他知道了,不让他去也不成。

我说:“你他妈一早就知道我们想去干什么了,要不你穿这样干什么?身上拿的这些家伙又是干什么的?咱也不必说这些了,此去也不知道个结果,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以后别碍着我的事情就行。”

元清说:“这你还不放心么?就是进到了古墓里面,那明器什么的我也不要,全都归你们,我这一去只是想目睹一下曹陵之风采,且看看三国一代枭雄的古墓到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罢了。”

我对他说道:“既然你的态度这么坚决,立场又这么明白,那就尽管一起去瞧瞧。”



第二十八章 破墓04

当下,我们三人便称着夜色来到了白天我和白露在高地勘探的地方,白天的时候我看不起来这风水有何不同,不过晚上再看的时候,那高岗之上的风水变化之大却是令我所想不到的,这高岗的地穴弱中带强,气势分九勃,紧紧相连,根本就是一个龙吞穴。这种风水格局是举世罕见的隐局,我之所以能看出一点揣摩来,那还要归功于以前老头子整理的那些所谓的“四旧”书籍,幸好文革的时候没让人给烧掉。此种隐局就叫做九势连环局,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有至尊之隐义,发音也同久,有永恒之意,一向被视为最吉祥的一个数字。所谓九五之尊,为龙者也,此龙脉堪称一绝。

能勘得此举世罕见佳穴者,唯有曹操帐下摸金校尉是也,看来这曹操陵墓埋葬在那高岗之下八九不离十了。

我把知道的都给他们说了,目标就指定在那块高岗下面了。

我们转道赶往那里,元清便开始用他的工具四处插探,我有意看他们的寻墓技巧是怎么样子的,所以就站在一旁看好戏。只见元清把洛阳铲往土地上插秧似的不知道来回整了几次,把洛阳铲带上来的原土闻了又闻,然后找准可地方,把带来的一根竹筒子直接钉打了下去,把带出来的土壤与前面的作了一次比较,前前后后又搞了很多的名堂,这才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他对我们说,这地方上的土质不同,一些是原土,一些是移土,如果这下面有古墓的话,一定是采取封山式埋葬,也就是说,在两块高地之间的夹缝里面另外填上封土而成的。

我听后也不免为之惊奇,这嘶的一身本事可谓达到了高手级别,一个

真正的民间盗墓者受各种限制,他不可能带着雷达去盗墓,连个洛阳铲还得想办法拆开“藏起来”,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绝招。他要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想各种办法,有些是很精妙的。

刚才元清的作法便是看地形,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有些盗墓贼“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在探墓时,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白露说:“以前也曾经见过此样的例子,借用两山峰之间的空格推土掩埋而成的地宫,多发殷商时期的古墓也有。”

我问他有没有看出来这处地方有盗洞?元清说这封山式的墓葬盗洞不能从被处打,只能从上面打下去,我大概看了一下,暂时没有发现盗洞的痕迹,相信这里的古墓还是一座没有遭受到盗掘的。

白露很庆幸的说:“这还好,少了一座被**的古墓也是一件好事。”

元清说:“当然,这只能更加说明了此处为曹陵的墓葬地点。”

白露说:“既然已经确定了此处有古墓的存在,那么接下来怎么样?是不是就按你们所说的,要从古墓外边打盗洞下去呢?

说到打盗洞,这一点我们摸金校尉可能就比不上像元清这样的专业盗墓贼了,他们一般都是在探好位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厉害的盗墓者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令人费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围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围几百米、几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谁也看不到,这样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还有的就是另有一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就要再挖一个竖井和一个横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然后通过这个小洞就可以进入墓的内部。这样,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

但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

一个墓,就象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象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这斗还真不得不倒,不过此墓非彼墓,我大致上看了一遍穴地,按照元清所说,古墓真的是围绕封山式建陵的话,这根本就不能打着盗洞下去,墓底的话,我估计像曹操这么精明的人是不会想不到这点的,他早前目睹过墓陵被打破掘过的残状,他也怕改朝换代,政权交替之时,自己的尸体陵寝也象汉代帝王的陵墓一样,被入盗掘。所以他自己的陵墓就更加不得不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技来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说明白了,想要进入古墓这就必须要动用工程式挖掘才能进入古墓,要想凭着我们三个人六双手三支铁铲,就是挖到明年也挖不到底。这封土式墓葬不同于常,恐怕要进入古墓中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我知道一般这种墓葬都会有秘密通往陵墓的暗道,所以只要我们寻到暗道,那就可以进入墓穴之中了。

我把所作之猜测说了出来,他们听了之后都觉得可行,不过这秘密的墓道究竟会埋葬在哪个方位上面呢?这个就是关键所在了。

元清说:“我觉得不急,可以慢慢再走访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找出暗道来。”

他小子说得倒是轻松,我们可以等时间,可是时间却不等我们,我对他骂道:“去你大爷的,你小子要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