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非常赞同哈佛老校长纳森·普西曾经说过的话:“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且赋之以内涵。” 
  虽然普西校长这里指的也许是大学教师而不是中学教师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研究出一些不必“灌输”、不必填鸭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和独力思考能力,家长参与讨论,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是应该提倡的素质教育方法。   
  9岁背SAT/GRE单词(1)   
  没有哪个成人会认为背单词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利用幼童不知难、不怕难和好胜的心理,我设计了这种背单词的方法,让女儿9岁的时候在她自愿、快乐的心情下,轻松、有效地背下了3 000多个艰深的单词。 
  美国中小学老师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学生却是流动的。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收藏的一二百甚至三五百本书,这些书通常都是老师推荐的好书,与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水准相当或略高。到了期末,女儿差不多就把老师的书全都看完,其间还不时要到学校图书馆去借一些书。 
  放学回家,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不止一本课外书。有好几次,我把她的书包打开,都翻出三四本书来。我问她:“你借这么多书,怎么看?为什么不一本一本借回来?” 
  “一天看一本怎么够?”她带着既得意又嘲讽的口气说;“这几本书,我一天就能看完。” 
  她的阅读速度很快,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在乘校车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她总是抓紧时间阅读。 
  一天能看几本书,说明所看的书必是难度不大的一些闲书吧。我想,该是给她加大阅读难度的时候了。我希望她开始有意识地只读经典文学名著。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我从女儿和我谈到的名著里的人物、故事已能感受到这一点。她每看完一两本名著,好像就长大一些。 
  经典名著中自然流淌着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知识和思想等,正是作为一个好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阅读经典名著是有难度的。词汇是个大问题,小说中常会碰上现代生活中少见的难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里,常考的就有这些较难的词汇。这些词汇即使对一般美国大学生来说,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在阅读时,如果不断碰上不认识的词,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意义,其连锁反应是很快失去阅读兴趣,甚至造成长期无法释解的心理障碍,也许从此再也不愿接触名著,转而只看通俗作品,以至在阅读欣赏和情感智慧上,上不了较高的层次。很多人尽管以后获得了高学位,但是,在思想情感上往往不够深沉,没有受过名著等精神产品的陶冶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从小培养阅读名著的爱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为了扫除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那些难词集中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待单词熟悉了以后才开始阅读。因为没有生词的阻碍,读起来比较流畅,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暑假前,我到几个书店转了转,买回一本SAT/GRE英英词典。这本200多页的小词典有3 000多个单词,每个单词有注音、解释和例句。 
  我给女儿布置了这个暑期的任务:把这本词典背下来!那是1990年5月,当时她还不到9岁。我很幸运,女儿翻了翻词典,不用我费太多口舌,就接受了这一任务。不是因为我说的道理,也不是迫于我的压力,而是她认为:“这有什么难,才200多页。你看,我读的这几本书,都是200多页一本,我不用一天就看完了。整个暑假就只背这一本?”她问我。 
  说得很轻松。为了减轻她的精神压力,我还是把这个小词典拆成了7小本。 
  ↓ 9岁背SAT/GRE词汇,把小词典拆成7小本,减少精神压力 
  “不过,要按我的要求”,我得寸进尺,“你要把每个单词念出来,有的单词一词多义,要记住每一个词义。如果注解是句子,也要背出整个句子。” 
  “No problem( 没问题 )!”她说,把词典拿过去,查了查页数,再数一数每页的单词数,对我说:“爸爸,这里一共有211页,每页十五六个单词。我明天开始每天背3页四十几个单词,一个暑假就背完了。” 
  我又给她定了三条规则。 
  第一,在每天开始背的那一页上方注明日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今后留下记录,供调整学习计划作参考,二是可以起监督、促进的作用。我知道她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她作出每天背3页的承诺就一定会实现,记录每天的起始页数对她自己就起了提醒、自我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规则是,第二天要复习第一天背过的词汇,而且也要达到熟练背出单词和词义解释的水平。 
  我拿出一盒空白录音带,宣布第三个规则:将每个单词读出,录在录音带上,每两个单词中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大约是背出词义解释的时间。 
  当自己认为已经背得熟练时,合上词典,打开录音机,播出一个单词,背出词义或长句。待到录音机播出下一个单词后,再接着往下背。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因为如果不熟练,就要不断地开开关关录音机,她的性格很好强,我深深了解她,她承受不了这样的“耻辱”;第二个目的,我不用坐下来面对面地测验她。我认为,如果那样做会给她造成压力,有被动的感觉。她会认为,每天努力背单词,是为了晚上的测验,久而久之,难免产生抵触情绪。我不希望造成这种不快的心理状态,而是让她形成一种面对自己的、主动的心态,让她感到每天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是为了通过晚上爸爸的测验,那么这种学习自然就是被动的“应试教育”。   
  9岁背SAT/GRE单词(2)   
  面对自己,打开录音机,一个个单词地通过,这不是跟打电脑游戏一样吗?如果卡在哪个单词上,就Game over( 游戏结束 )了。如果一次性通过,就得分,明天继续升级,进入下一轮“游戏”——下3页新的几十个单词。她被调整到这样的心态,很快进入了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 
  这种状态很像她从舞蹈老师那儿学来一支舞,忙着要表演给我们看一样。她6岁开始学芭蕾舞和民族舞,并带回老师给的舞蹈配乐带,一到家,急不可待地把带子放进录音机,让我们坐好,表演给我们看。她常常跳一遍不过瘾,让我把音乐带翻录成可以连续播放四五遍的带子,这样她就可以一个舞蹈连续跳四五遍,而不必停下来倒带,影响兴致。她经常这样不停地连着跳十几遍,累得满头是汗。她,就是这么个拼命的性格。 
  那年夏天,每天我一下班,她就叫着,“爸爸,我ready( 准备好 )啦!ready啦!”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录音机,开始表演。机子里播出一个单词,她就复读单词、拼出单词、背出词义或一整个长句;停一两秒,又换一个单词……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个单词。 
  在这期间,我到厨房,打开煤气炉,淘一罐米放进锅里,走到沙发前躺下,拿起报纸扫两眼,再朝倩倩那儿看一看,偶尔张张嘴、点点头、竖起拇指,再微笑几下,表示赞赏。 
  不过,也不能太夸张。她很专注,很凝神,我应该不打断、不出声地看完“表演”才是。 
  “表演”结束,我冲过去把她抱起来,亲几下,再把她提起来,两腿腾空,上上下下地甩,一时间,屋里嘻嘻哈哈已闹成一片。 
  她乐滋滋的,找到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得到了爱,受到了赞赏,兴致更高。我也欣欣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样当爹,真轻松。我们有时看看女儿,再想想许多劳碌的中国父母,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陪读”、“陪学”,还搞得成天愁眉不展,没有好心情呢?   
  音乐教育的意义(1)   
  音乐对智力发展有益,音乐教育不是赶时髦,“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高倩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 
  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钢琴是高不可攀的。从小热爱音乐的我,即使在梦里也从未想过能够拥有一台钢琴。中国父母,自己得不到的,就特别想为儿女争取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算给自己一点心灵慰藉。我是凡人,自然不能免俗。 
  女儿来美才四五个月,我迫不及待地为她买了钢琴,请了老师,从此开始每周两次的钢琴课,还买了一台键盘力度敏感的高级电子合成器,为的是晚上练琴不影响邻居。几年下来,她已能演奏奏鸣曲,在这个有上千名中国留学生的大学里,她的钢琴独奏甚至成了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保留节目,使她在华人圈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也因此让她十分自信。 
  有机会“出风头”,学琴当然就很主动,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1991年秋季,女儿上五年级,有一门选修课:交响乐。初中交 
  ← 17岁成为交响乐团主席,该团包括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 
  ↑ 地区初中交响乐团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演出 
  响乐课的内容,教的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有低音提琴。到交响乐的世界去熏陶一下挺好。她想选小提琴。我自己学过琴,知道小提琴拉不好比鬼叫还难听。我想,让她学学也不错,知道世界上还有难事,免得太轻狂。我当年下乡,买了一本《红色娘子军》总谱带去琢磨,深知交响乐和一般的流行音乐是多么不一样,这是没有欣赏过交响乐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小提琴那么难学,她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学了一年多以后,想不到,女儿考上了初中段的地区交响乐团,而且还是第一小提琴的第六把席位。 
  被录取的学生,每人拿到一份几十页、四五十分钟长的交响乐谱,回到各校,由老师指导,自己勤练,几个月后,按约定的时间,集中在贝勒大学,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中开演奏会。 
  演奏会那天,这些来自各校的乐手,8点钟集合在一起,由一位音乐指导指挥,从早到晚,只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排练,晚上7点,一场有条不紊、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响乐演奏会就登场了。真是不得不佩服,只花一天的时间,一群来自方圆几百里的“乌合之众”就井然有序地完成了一场壮美、严谨的交响音乐会。 
  这些学生需要怎样的基础和协作精神,才能完成这一环环相扣的演出?单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从交响乐团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 
  学习音乐可以为孩子带来音乐以外的很多东西,这是没有身临其境的父母所不知道、不会理解的。女儿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里,谈到音乐对她的影响时写道: 
  我6岁的时候开始上钢琴课,爸爸认为如果我能演奏某种乐器,就算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在我小时候,他就把我带进了音乐的殿堂。从那最早的钢琴课开始,我意识到,音乐可以让我逃避老套的日常生活。因此,当有人向我介绍学校的交响乐课程时,我作出了无怨无悔的决定,迫不及待地加入。 
  刚开始,我们的交响乐团规模很小,效果也不好。然而,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了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乐团每个星期都要彩排,每周5天,天天上一堂交响乐课,还要加上每星期两次额外的排练。有了学校里的常规功课与活动,交响乐团的活动让我的日常负荷加重,但是,我从没有把它看作累赘和负担,相反的视为享受。因为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今年,我们乐团应邀到中国北京演出,这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我们的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