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特勒和他的参谋部对于直接领导一次作战行动的能力,在“关于威悉河演习方案的指令”颁发之后,便开始经受严格的考验。
  法尔肯霍尔斯特和他的军司令部的进展迅速,颇有起色。在他们的口头报告和希特勒赞同的基础上,约德尔立即亲自草拟“指令”文稿,国防处仅负责“签发”。希特勒将挪威行动视为个人的事情,这对大家来说已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象从前那样与国防军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进行接触,将陆军和空军能够筹措到的兵力数量和种类,写入命令中,并规定了与陆军实施协同的空军部队,在战术上接受法尔肯霍尔斯特的指挥。
  从下面的日记中可以再清楚不过地看出由于希特勒和国防军首脑违反军事常规而带来的副作用。
  3月1日哈尔德:“提出要求之前应事先与我们接触,这一诺言并没有遵守。”
  约德尔:“陆军总司令对于我与那顺年克商谈。。工作安排大发雷霆,降低了要求。”
  3月2日哈尔德:“凯特尔要求提供精良的部队。。布劳希奇指出,我们陆军总司令部的20%预备队已经重任在身。”
  约德尔:“与陆军协调。元帅(戈林)勃然大怒,对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态度粗暴。13 时,他去见元首。下午,在经过与陆军和空军商谈后,提出新的要求,调子有所降低。。”
  3月3日约德尔:“元首尖锐指出,对挪威迅速采取有力行动的必要性。。,空军总司令反对空军部队隶属于第21 军指挥的任何安排。”
  4月4日约德尔:“空军的全部兵力隶属于第10 航空军。根据第21 军司令部的要求,第10航空军受命于空军总司令。博登莎茨将军对把元帅排斥在威悉河演习之外牢骚满腹。他认为,事先没有征求空军任何一个军官的意见。隶属陆军是无法忍受的。对凯特尔大将大发雷霆。我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
  4月5日约德尔:“与国防军三位总司令就成悉河演习进行认真磋商。元帅从未发过这么大脾气。他抢过话头,指出,迄今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部无效。。讨论结果:
  (1)向纳尔维克运送强大兵力;(2)海军应向各港口派遣舰只;(3)。。。(4)对挪威,计划投入6 个师的兵力。3月6日约德尔:“准备工作的框架已经确定。元首签署指令,3 月5 日磋商中确定的各种改动均写入指令之内。自此,再不允许有任何变动。”
  从上面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充分看出当时德国大本营在建设时期的特征:
  1、国防军统帅部下达的命令缺少权威性,就连希特勒亲笔签署的指令,下级都可以违背军队的上下级关系,加以反对并迫使其修改,更不用说“元首国家”的准则了。
  2、由于特别司令部的组建,陆军总司令完全被排斥在一边,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空军总司令则不只一次地提出,担负支援陆军的空军部队的指挥权不能交任何人;也不能暂时隶属于陆军一个军司令部。
  3、经过多次申辩,陆军的兵力终于可以增加一个整师和其他部队;空军也由此保住了自己的主动权。4、起初海军似乎尚未提出什么异议,但不久,便要求希特勒取消他关于在登陆以后海军舰只留在挪威各港口决定。。5、希特勒在与众多人员,特别是与戈林和雷德尔的谈话中,尽量克制自己;但事后,他对其身边的人却出言不逊,要求苛刻。在行动准备时期发生的诸般事情,已经给担负总司令角色的希特勒的形
  象,投下不光彩的阴影;而他在作战中的行为举止更为这种阴影雪上加霜。由于对眼前危机判断错误——每次大的作战行动前均是如此——头一天晚上他还陶醉在“大日耳曼帝国”的幻景之中,然而仅一个多星期过后,接踵而来的却是危机四起,漏洞百出。约德尔将军的日记是一个无可怀疑的证人,但是,充斥其全部日记的是那些日子里他的地位和责任感,以及他站在领导职位上,为获取战局的胜利而立下的汁马功劳。在这里,将约德尔这些天的日记,再加上哈尔德的部分日记摘引如上,给读者提供一个直观概念,并由此为作出自己的判断提供依据。
  4 月14 日约德尔:“迪特尔未受到攻击,但与北部集群的联系被切断。(希特勒)激动异常。事无巨细,一切命令都要从这里下达。”哈尔德:“布劳希奇大将从元首那里回来。结果:人们认为纳尔维克无法坚守。”
  “我们算倒了霉“(希特勒的话)。4 月15——16 日约德尔:“责备海军,主要是因为未派战舰参加战斗,也未能加速运输。这是没
  有道理的——我(约德尔)表示强烈反对。”
  哈尔德:“陆军总司令从凯特尔那里获悉,应撤离纳尔维克。我们不能这样做——与约德尔商讨。约德尔说:纳尔维克城无法守住。山地部队将撤入山里。是否最后放弃纳尔维克地域的问题,尚未决定。”
  4 月17 日约德尔:“元首再次激动异常地指出,迪特尔集群必须向南开进,或者替换下来。我(约德尔)再次强烈主张:
  (1)向南开进是不可能的;(2)部队,物资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运走,会损失大量飞机,同时,迪特尔集群的士气将受到挫伤。他们可长时间地在瑞典边界作战。只有当一件事失败了,才应将其丢弃。。15 时30 分。。由纳尔维克集群进行的战斗重新打响。每个坏消息都使人增添一分忧虑。国防处长和国防处陆军组长对形势的判断,我完全同意。
  我(约德尔)将这一形势判断,以及我们没有足够的远程飞机将部队从纳尔维克运回的证据,呈送元首。此外,还有一份指令草稿。其中包含了我们的(约德尔、国防处长和国防处陆军组长)意愿。战斗和兵力将我们束缚,无法中途停止。
  甚至将研究挪威的教授,从因斯布鲁克请来(根据希特勒的安排),关于山地部队能否从纳尔维克向福斯克转移的意见。根据我的(约德尔的)山地经验,这是不可能的。傍晚,元首签署了给迪特尔的命令,。。“要尽可能长时间地坚守。”4 月18 日约德尔:“元首恢复了平静。。甚至有可能按照坚守的思想来修改昨天晚上的命令。。平静的一天,使神经紧张的人们颇感惬意。”哈尔德:“(1)约德尔说:陆军总司令必须听取纳尔维克的情况。对陆军施加影响。。
  (2)元首说:不能长时间坚守纳尔维克。。昨天,元首想撤回纳尔维克的部队,首先放弃纳尔维克。”
  4 月19 日约德尔:“危机再现。政治行动已经失败,按照元首的观点,必须付诸武力。省党部头目特博文应当上任元帅也在这方面推波助澜。他指责没有对老百姓采取足够有力的,。。海军没有运送足够部队。空军不能什么都干。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退出会议大厅;因为(希特勒)对所有有小事情都亲手安排,使有关军事指挥机构的每项井然有序的工作被打乱。。
  傍晚,特博文到来,元首单独与他谈话。能否将他的全权代表工作仅局限在民事领域——根据国防处的建议,这还很成问题,必须与他亲自谈话。”
  4 月20 日
  约德尔:“元首的诞辰。。全部攻击停止。
  显然,是空军的报告促使元首产生这样的想法,即认为挪威人已经广泛开展小型战争和破坏活动。我已在19 日表示反对这种观点。我们不允许挪威人进行消极的或积极的抵抗,因为这正是英国人的目的。”
  4 月21 日
  约德尔:“大将(凯特尔)于4 月20 日晚,(与希特勒进行了长时间争辩)。在起草特博文任职命令中关系到军事必要性时元首想用大型船只“不来梅”号将人员和物资运往特隆赫姆。海军总司令认为现在毫无考虑的余地。”
  4 月22 日
  约德尔:“元首对英国(在翁达尔斯内斯和纳姆索斯)的登陆日益不安。。而我则认为英国人的处境困难,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港口和机场。”
  4 月23 日
  约德尔:“不安的心情有增无减。。在纳尔维克的兵力应立即(在国内)整编,以重整第3 山地师的旗鼓。”
  4 月24 日
  约德尔:“形势似乎有利得多了。”
  4 月25 日
  约德尔:“继续保持乐观情绪。”
  4 月30 日
  约德尔:“13 时55 分我向元首报告,奥斯陆与特隆赫姆之间的陆上联系已经建立。元首格外高兴,中午,我必顷坐在他的身边。”每一个人不抱偏见的人都会从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得出这样一种看法,即挪威战局的胜利并不归功于希特勒,而应当归功于敢于抵制他对下级指挥和部队进行粗暴干预的强大的国防军。可以肯定,纳尔维克这个整个作战的关键环节,如果按照希特勒的意见办,就会在占领之后的几天里,在海军损失一多半大型驱逐舰,而且在并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放弃。
  德国独裁者企图将指挥机构和作战指挥权从属于个野心和政治威望的首次冒险,由于国防军各级指挥的充满理解的合作,终于获得一个良好的结局。然而,人们要求除去这个立于帝国之首的人的情绪依然根深蒂固。对于希特勒那些缺乏头脑的暴躁场面,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的日记已经作了绘声绘色的反映。作者想作一些补充,这是作者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到总理府拜访约德尔时所亲眼目睹的场面。当时,希特勒蜷缩在房间角落的一张椅子里,呆若木鸡,默默无语,与指挥参谋邮参谋民守在电话机旁,象盼救星一样等待新消息的到来。国防处长看到这一有失尊严的场面只好回避了。这不由处主地使人们想起德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统帅。他们的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和经验,无愧于领袖的地位和身份。毛奇由于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使”他在波希米亚和法国战场上不断创造惊人之举”,至今还为后人所传颂。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这样写道:毛奇的举止“与其说来源于钢铁般的意志,倒不如说是他准确清晰的判断力的结果”,而归根结底,他的“全部人格”的最深厚的根源是他的“理性和伦理之间无法割裂的紧密结合”。
  而希特勒在挪威战局中,却揭示了另外一种“人品”。但是,大本营的混乱的组织体制,在总理府的那些日子里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约德尔将军在挪威事件的高潮时刻,曾多次表现出“刚直不阿”,但他却忽视了一点,即恰恰是他,过去曾竭尽全力排除众议支持希特勒直接掌握军事领导权,也正是他在将陆军总司令部排斥在挪威战局之外一件事中助桀为虐,起了重要作用。此后,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或许也感到了惊讶,一个希特勒竟无法无天,超越了一切界限,他插手一切,甚至干预具体的战术细节,并为他尔后的全部“领导”,树立了带有警告性质的样板。国防军统帅部首脑在总理府办公可以使希特勒随意串来串去,接连不断地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是将任务转嫁给他们的国防处。国防处懂得摆脱希特勒的影响,在当时和以后,都尽力给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以支持。
  战地大本营在它首次聚会之前,还没有在其外部的或是内部形式方面,吸取任何经验教训。由于挪威战局的值得庆幸的结局——其他战局也是如此,就其组织体制和最高领导的指挥来说,真不亚于天方夜谭——人们不仅要将一切败笔都忘掉,而且还想证明——不久就这样作了——他们所运用的指挥方法是正确无误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将军从中得到了一份最危险的报酬:除了他的办公桌被荣幸地“允许”安放在希特勒的案旁达两年多以外,他的诚实态度还巩固了最高统帅对他在军事判断方面的信任——他同时也背起了一个败坏名声、束缚双手的包袱。
  第三部鼎盛时期(1940 年5 月——1941 年12 月初)第一章初期形势
  5 月初“从挪威传来的捷报”,为西线攻势开辟了道路。希特勒决定“几天后”开始新的战局;约德尔则建议,两次作战行动要在“时间上和力量上区别开”,因为空军在5 月份仍有大批空军部队被牵制在挪威。
  西方战局开始前的几天是令人心神不定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天气预报和进攻命令不断更改。空军总司令每天坐在司令部里“收听”天气预报,因为他的飞行员和伞兵部队比其他军种更需要好天气。在总理府举行的有关会商会上,照旧没有陆军代表出席,也没有向陆军提出任何问题,“只是”要求他们准备200 万兵力,在24 小时之内随时准备参战。希特勒自己在5 月7日这天“对再次延期极为恼火,这有泄密的危险”。次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