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首:第9 师?不,第9 师不好。这里是第3 师吗?
  约德尔:是第97 步兵师。
  元首:我认为这个师不错,一直很好。第3 山地步兵师和第97 步兵师也很好。第9 师,我认为不好。从根本上来讲,他也只能从这里调走第3 山地步兵师,这个师不如第4 师,本质上也比第4 师弱。最近,他要求从这里得到五六个师。他将这五六个师中的1 个师按照事先批准的方案部署在这里。1个师部署在这里,另1 个师部署在那儿。这是3 个师,另外的两个师。。他还调出了第17 师,这样,他实际上就拥有4 个师。最近他又要求得到8 个师。他得到了3 个步兵师和5 个装甲师。这样他会说,他当时必须交出其中的1个师。
  可是后来为此他又得到1 个师,就是那个伞兵师。这样实际上他是得到了8 个师。现在他陷入了绝境。那个倒霉鬼霍特在基辅给他的影响太大了。他现在才逐渐领悟到,这个人的影响具有多么大的破坏性。这是一种慢慢显露的坏事。直到现在人们才有勇气报告这些。
  在这种形势下,他在这里的驻地也就处于不利的状况之中。他正处在这个焦点的附近。他的驻地要在其他什么地方就好了。当然,这会离这里很远,然而那样会好些。文尼察自然不是他理想的驻地。但是,步兵的调遣速度不会很快,这也无所谓,反正总的时间一样。他在这里得到的反正会得到。可他还说什么“反击”。他不应该说什么“反击”。更准确地说是溜了。
  (约德尔:多半是这样。)
  ——他根本就不应该说什么“反击”。
  约德尔:他只是想耽搁一段时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元首:这样,他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怎么样,我保证能在这里牵制敌人兵力,在其他情况下,我就不敢保证了。如果他说,他不能那么迅速地调来兵力,那就成问题了。如果这里不发生什么事的话,他会调得很快的。——这纯属谎言,这有他自己的目的,我只能做这样的评论。
  约德尔:最糟糕的是要守住这块狭长的地带。这才是目前的燃眉之急。
  元首:还有这个,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当时第16 装甲帅没有被他调走,调来调去,这里还是可以坚守住的。他这样调动使得这里少了1 个帅。不过这不要紧,第13 装甲师可以早些解脱出来,这样,就可以掌握事态的发展。另外,顽固地坚守一条建筑在理论上的防线也是错误的。要是这里有保障,要是。。这是最后一个地段了,那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如果撤退,那就会出现危机。
  这里也是一样。他们开进了这片必须要坚守的地区,如果他们一直再撤下去的话,那么事态就难以掌握,一切都完了。
  当时他拥有5 个装甲师:第1 师、第24 师、第25 师、“近卫师”还有——第5 个是哪个师?这5 个师是:第1、第14、第25、第24 师和党卫队师。第14 师在北面。
  约德尔:这里是第16 师。这里是第14 师。
  元首:第14 师是后来开过来的吗?
  博尔格曼:这我不敢肯定,我的元首。
  元首:肯定是这样。
  约德尔:第14 师是西线开过来的。
  元首:对,从西线。他最近从巴尔干得到第1 装甲师,从西线得到第14和第25 师,从意大利得到了第24 师和党卫队师,也就是5 个装甲师。另外,还有3 个步兵师,再加上1 个伞兵师。他得到的比他上次要求的还要多。当时他要的是8 个师。他夸口说用这8 个师,他就可以控制局势。现在他得到了39 个师,而且是整个前线最精锐的部队。现在他又要五六个师。他可以立刻从这里得到1 个师,另1 个从这里——这是第4 山地步兵师,他可以从北面得到第16 装甲师,从这里得到第17 师;这两个师我认为是他最起码可以得到的两个师。他只是装作一副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样子。他的兵力情况和以前一样,可以说是整个前线最好的。可他手下的士兵有一部分士气低落,这和他们上司的情绪紧密相连。这里的情况是可怕的。有人认为:防线之所以没能守住,是因为没有采用必要的拖延战术。现在我们必须坚守住这一条防线。接下去所付出的代价势必是双倍的。对敌人来说也是如此。可他还谈什么“正面出击”,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他继续在这里徘徊,那他必须马上把部队交出来。那么,这里也就保不住了。
  博尔格曼:第14 师是从西线开来的,第24 师从意大利开来,是在7 月底。
  元首:他们起码有700 辆坦克。“近卫师”有250 辆,第25 装甲师也有200 辆,第24 师。。
  博尔格曼:也有大约150 辆。它原来在意大利北部,和我们在一个地区。
  元首:那么第1 装甲师呢?
  约德尔:它的坦克要少一些。
  元首:大约100 多辆。第14 师呢?
  约德尔:它也不多了。
  元首:它有150 多辆。其他师的装备都很完备。
  博尔格曼:总共有整整850 辆。
  元首:他从别的地方得到的要比从这儿得到的多许多倍,起码有400 至500 辆坦克。
  博尔格曼:每月100 辆。一共是3 至4 个月。
  元首:还要多。自行火炮也应计算进去。他得到了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营,还有1 个“虎”式坦克营。在这段时间里他得到的坦克远远超过1500辆。
  博尔格曼:这是今天23 点10 分到的电报。
  元首:看来是晚了一天?
  博尔格曼:刚刚到的。
  元首:是啊,他坐在文尼察,还担心着这里。他必须和他的驻地一起赶快从这里离开。打电报也没有用,他可惜不能到这里来。切尔诺夫策也许是个好地方,在其他的某些情况下,伦贝格更好一些,因为第1 装甲师的突击要通过这里。
  (蔡茨勒将军来到)
  ——蔡茨勒,我想首先确定两件事。冯·曼施黍因元帅两次提出请求。一次是在几个星期之前,申请得到5 个装甲师和3 个步兵师,也就是8 个师,这是他上次的请求。
  蔡茨勒:我想再查一下具体数字。
  元首:5 个装甲帅和3 个步兵师。他得到了5 个装甲师,而且是我们现有的最好的5 个,其中一部分是刚刚组建的师。还有3 个步兵师和1 个伞兵师,他一共得到了9 个师。前线还没有谁得到象冯·曼施泰因元帅这样多的兵力,尽管他的兵力情况并不比其他地方差。他的部队的士气与这里的大本营紧密相关,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尤其是在霍特撤出的那部分地区。在那里,这种情绪特别明显。他从这里得到了他上次请求的兵力。我们前天同意了他的撤军请求,正如他所说的,想借此腾出5 至6 个师的兵力。更多的他也没有考虑到。他得到的这些部队中——除第3 山地步兵师外——没有一支部队能比得上第4 山地步兵师。他得到了第4 山地步兵师。他从北面得到了第16 装甲师。这里他没有装甲部队的物资。他自己从这里腾出1 个师的兵力,他无论如何要选择其中最好的。这里是3 个师,其中两个一等师。由于从这里撤退,他没能得到。3 个一等师——一个他可以从这儿调走——除此之外,他从这里抽走了第27 装甲师,从这里抽走第5 装甲师,另外的两个优等师他就别期望得到了。可他却装出一副他的全部请求都没被批准的样子。他所有的要求都绝对得到了满足。他认为他能够迅速北调和南调的想法,都是空想。他电报里所说的全都是空想。这儿无法再继续作战。如果能停下了,我就很满足了。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的指望。别的都是空话。我根本不指望进行一场必胜或者是“全胜”的决战。
  他在电报里说:“我认为,目前正不断得到补充的第4 装甲集团军,再无力阻止敌人切断施梅林卡铁路的行动。所以我认为,应立即对我所提出的实施反击作战的建议作出决定”。。这不是什么“反击作战”,准确地说应该叫撤退。我恨透了这些空话。他说什么,“撤退是必要的,更何况撤退行动是极其费时的。为此,应继续从西线向这里调遣兵力”。不管西线发生了什么,对他都无关紧要。说到底,这不是他的事情。至于如何调遣兵力,他让我们来办。。您已经跟他谈过了,他都说些什么?
  蔡茨勒: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收兵,这样,这里就可以腾出兵力。
  元首:无法腾出兵力。您看,事情总是这样,他又唱老调子了。虽然可以腾出兵力,但部队总是在这里徘徊,他的部队现在就在这儿。双方都会腾出兵力,不仅是我们。这一点他必须承认。可他在这里却是这么说的:(宣读)
  ——他提出的结论在哪儿?啊!这就是他的结论!
  蔡茨勒:失去施梅林卡的部队。。从切尔卡瑟北部撤走。。正被运往克里木半岛的途中。。
  元首:您也听到了有关的消息?
  蔡茨勒:这可能是真的,我们听到一条新闻,消息说,向那个地区开往的火车共有33 列。这大概是一个机械化军。但这不过是一条新闻。
  元首:他写道,在这里他可以腾出五六个师。他说,“这样,集团军群的左翼就可腾出大约五六个师”。——这五六个师他无论如何是可以得到的。
  这里写的全是幻想:“可以肯定,敌人在第聂伯河也可腾出兵力。但是,不会象我们一样快地把军队调到别尔季切夫地区。”这是谁告诉他的?他用不着把军队调到那儿。如果我们在这里对敌人已经造成一种威胁,他就可以撤掉他的部队,并马上带到那里,使军队退出前线。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不是第一流的。我今天看到,中途没有任何部队。别的部队都不能进入战斗。他想干什么?这儿有他的1 个师,可能是第3 师或第4 师。这是唯一有真正价值的部队。您这儿有对形势的判断吗,蔡茨勒?
  蔡茨勒:有。
  元首:“敌人不会象我们一样快地把军队调到别尔季切夫地区。可以指望敌人。。”您知道,我一听说,“我们指望”,这只符合我们的愿望。是不是,敌人怎么能按照我们的愿望去做呢?下面这段话简直象一则军事小说:“我们可以指望敌人利用他在第聂伯河突出部以及诺加伊斯克的军队,通过切尔卡瑟和基洛夫格勒,或者通过基洛夫格勒和第聂伯河下游,向西实施突破。这样,敌军就会在正面进攻中消耗殆尽。”什么叫“消耗殆尽”?——如果敌人腾出了兵力,他会再次实施突破!在这儿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在这儿他也可说,敌人必定会消耗殆尽。在这儿,敌人起码与我们的兵力相等。在这个地区敌人一共有几个师?您有资料吗?标在地图上了吗?
  蔡茨勒:没有,还没有统计。
  元首:是不是可以找人搞清楚有关资料。。
  好了,这是1 个团,这是1 个团,这儿,在切尔卡瑟是1 个团,这儿还有1 个团,敌人不会按照我们的愿望去做,而是做不利于我们的事情。敌人将进行两次战役:要么他把腾出的部队带过来,从桥头堡向这儿发动进攻,打一个翻身仗,他肯定可以通过这里——我们的部队不能阻止这一切,要么他不这么做,那他就会从这里绕过来,把这个地方拿下。曼施泰因希望,敌人可以直接把部队从切尔卡瑟调过来。他说,从克列缅楚格是不可能把兵力调过来的。按照他的理论,我们从这里赶到北面,要比敌人从克列缅楚格赶到北面快得多。这并不一定,敌人的部队已经在北边了,如果我们从这里撤走,那么,敌人要比我们更快地到达北面。铁路运输情况怎么样?他们怎么才能把军队调到北面。
  蔡茨勒:铁路线在这儿,这里的一段路,他们可以沿着铁路线走。我在这儿把这个地方标出来了,下面这是个大型枢纽。从克里沃伊罗格,铁路要沿着扎波罗热走一段,然后通过这一带,就是标着第17 装甲师的那个地方。。。
  元首:他们应摩托化行进,为什么非步行不可呢?
  蔡茨勒:他们可以在这下面调集其他部队。
  元首:现在第14 山地师无论如何也该在北面了。
  蔡茨勒:已经在北面了。
  元首:您说的很对,现在反正还有1 个师要来,调到北面的己经是第二个师了。那么,第17 装甲师呢?
  蔡茨勒:他们将从这儿出发。如果他还能得到1 个步兵师,便可以腾出摩托化部队。
  元首:还不能肯定,他们现在是否可以来这里,过几天铁路会非常紧张,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可以派1 个步兵师或什么别的部队。
  蔡茨勒:会的,他们一来,这支部队就可以解脱出来。
  元首:但是,这些部队必须从这南面运上去?
  蔡茨勒:这是铁路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