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咆哮如雷,不能自制。古德里安写道:“他对可怕的形势完全失去了兴趣,而对华沙的恶运耿耿于怀。。唯独要惩罚陆军总参谋部的所谓失职。”希特勒对古德里安说,“我不想对您怎么样,我是要谴责总参谋部”,“我不能忍受智囊团的自以为是,硬要把他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的上司。这倒是总参谋部的体系,我要铲除这个体系。”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的异议,下今逮捕了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冯·伯宁上校和两名中校助手。就连古德里安自己也在几天之后受到当时著名的保安局局长卡尔腾布鲁内尔和米勒的传讯。结果,伯宁却被关进集中营,直到战后也没有再出来。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没有直接参与这些事件,因此它的军官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继1945 年1 月22 日华沙事件后,他们为希特勒所拟制的下列指令:
  “我命令:
  1、各位司令、军长和师长在下列事宜上要对我负责,尽旱向我报告。
  a)作出每一次战役机动的决定;
  b)师以上单位计划实施的任何一次在最高指挥机构指令以外的进攻;
  c)在平静战线上实施的、任何一次超出正常突击活动的、旨在吸引敌人注意力的进攻行动;
  d)计划实施的任何一次退却和撤离行动。
  e)每一个放弃居民地支撑点阵地或要塞的计划;
  以便我能参与上述决定的作出,使可能作出的相反命令及时下达到先头部队。
  2、各位司令、军长和师长,各军种总参谋长和每一位总参谋部军官或在各指挥参谋部工作的军官,都应对我负责,在每一分直接或通过正常程序呈送于我的报告,都要阵述真情。以后我将严惩任何掩饰真情的行为,不管它是有意还是失职,或是粗心造成的。
  3、我必须指出,保持通信联络,尤其是在艰苦作战和危机情况下,是作战指挥的前提。每个部队指挥官都要对我负责,无论是对上级指挥机关,还是对下级指挥机关的联络都不应中断,要利用一切手段以及亲自出面,保持对上对下的通信联络在任何情况下的畅通。”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可能认为,依靠这样的命令就能够完全控制远在千里之外的国防军——或者更确切他说——陆军的行动。很显然,他的这可憎的条文,是一种对总参谋部军官,以及他们精神和道德上的独立性的仇恨。他所提出的部分要求根本无法付诸实施,反而为他任意进行惩处制造了口实。
  就在这道命令下达的当天,为了阻止从东线溃退下来的败兵,希特勒又任命希姆莱为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这是在陆军中又一个新设立的高级指挥机构,据说是根据古德里安的建议组建的,目的在于“封闭”俄军在进攻中“打开的缺口。。阻止俄军向但泽方向的突贯。。阻止其切断东普鲁士与本土的联系,保障新的增援兵力的开进”。总参谋长本想把这一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交给已被解职的东南线总到今冯·魏克斯元帅,而且还似乎听约德尔说,希特勒对此建议表示支持。可是当陆军总参谋长到大本营向希特勒提出这一已经取得一致的建议时,使他“大失所望”。他写道“遗憾的是约德尔对元帅的虏诚进行了贬低,使得希特勒粗暴地拒绝了建议,并任命希姆莱担任这一职务。”占德里安对希特勒这种“错误决断”的任何“惊呀”都无济于事,直到希特勒不久看到希姆莱完全没有能力解决军事情挥上的问题。
  在“东线”的其他事情上——现在的所谓“东线”仅折德国的乐部国土以及不久的中部——希特勒和古德里安之间在防御问题以及对俄国占绝对优势兵力实施反攻的问题上,不断发生激烈地争执。每次,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都袖手旁观。对于德国的两线战争——现在已经在德国境内进行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似乎没有采取过任何积极措施,也没有发挥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匈牙利南部的进攻作战中,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才在作战兵员的补充上发挥过一定程度的作用。然而,作战兵力之所以有所增加,也主要归功于冯·魏克斯元帅,特别勒尔大将。正是在他们的命令下,东南线部队全部撤离了被敌人占领的巴尔干广阔地带。
  在霍斯巴赫将军的问题上,约德尔曾平息过希特勒怒气。霍斯巴赫将军在战前是国防军的副官长,没有经过希特勒的允许,他便回到总参谋部操起本行,而且从团长一直晋升为集团军司令。正好在希特勒下达“监视命令”的当天,他自做主张,将部队撤离纳雷夫河突出部,将他的集团军撤至维斯瓦河。结果,只是解除了霍斯巴赫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同时他的上司,集团军群司令赖因哈德大将也受到牵连,被解职。
  值得提及的是,在当时的数周里,也正是同盟国在雅尔塔重新瓜分欧洲大陆之时,德国大本营突然想起利用1942 年夏季被德军俘虏弗拉索夫将军的宣传作用,来反对苏俄。当时,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新闻宣传处长韦德尔将军的领导下,尽管做了长时间的努力,支持弗拉索夫关于成立“解放军”以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想法,但结果都一无所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也不想为尔后的欧洲“析秩序”’承担可能束缚他手脚的义务。就连约德尔也在1943 年11 月对“纳粹省党部头目”的讲话中说:“人们在征召外国人民作战士的时候,必须持谨慎和怀疑态度”。只是当希姆莱掌管外藉部队时,才干1944 年9 月与弗拉索夫达成协议,由他在短时间内组建一二个师,但为时已晚。即使这样,希特勒和戈林对这部分力量,依然另眼相看,在1945年1 月27 日的形势讨论会上,就曾谈到这一问题。下面是第24 和25 号记录稿的片断。
  占德里安:费拉索夫想发表一些见解。元首:弗拉索夫根本没有什么见解。戈林:他们不应当穿着德国的军服到处乱跑。到外都是年轻人,大显眼了。只要随便一抓,就是弗拉索夫的人。元首:我就反对给他们穿上德国军服。谁同意这么干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我们可爱的陆军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戈林:他们正在到外乱跑。元首:我不能给他们换上军装,我们没有那么多军装。我想起了当时的外国人。。但在我们这里,冯·泽克特先生竞向中国人兜传德国钢盔,他根本没有自尊心。给每一个穷光蛋套上德国制服,我反对。我一直反对给哥萨克人穿上德国军服。他们应当穿哥萨克人的军装,佩带哥萨克人的标志,以便能看出来,他们是在为我们战斗。这也富有浪漫色彩。英国人也不喜欢印度人穿英国服装。俄国人穿德国军服对我们来讲是一种耻辱,因为这样就失去了特征。
  戈林:弗拉索夫的人在那边确实很仇恨他们的政权,如果他们被俄国俘虏,一定会遭到惩处。元首:您不要这样说,他们还会投奔过去的。戈林:跑过去的人,只是个别的,多数人不会。古德里安:正在蒙辛根组编的师是不是应当加快完成?元首:是的,应当完成了。费格莱恩:党卫队领袖想统帅这2 个师。元首:不能交给弗拉索夫。戈林:他们多数人都不可能投降的。。德国“最高领导层”的这种意见,似乎也有他的理由。约德尔在2 月12日的日记里写道:
  “关于弗拉索大部队投入战斗的宣传报道,是对俄国人的警告。”德国大本营及其军事参谋部在战争的最后一年,不是立足于一个认真制定的统一的战争计划,因此在作战指挥上,其中,也包括对国防军统帅部战场,只不过纠缠于细枝末节,横加干涉和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在北线,德国国防军成功地从芬兰撤离,并巩固了灵恩峡湾防御阵地之后,只剩下一项任务,即协同海军,尽可能地将大批德国部队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运回本土大陆。然而,由于希特勒仍然担心盟军在挪威登陆,结果在1945 年1 月,走了回头路,又将一个滑雪旅派往挪成。与此同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在他的参谋部里就能否和是否应该继续防守挪威的全部海岸线和边界问题进行了考察。然而,希特勒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禁止从北部撤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停战为止。
  在东南线,希特勒要求,在完成大规模撤军之后,还要继续坚持前沿阵地。结果。
  德军与南斯拉夫部队在最后一次作战中损失惨重。数万官兵连同其忽司令勒尔大将,在意大利北部边界地区被敌人俘虏,后来有一部分被转交给同盟国。作了游击队的俘虏,其出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意大利,尽管东线和西线遭到震撼人心的失败,而且最高指挥又抽走了一些部队,但西南线总司令仍然坚持他原来的任务。只是当凯塞林元帅重返西南线总司令职位时,才与大本营一再强调的方针取得一致看法。这项于1945 年2 月22 日下达的方针指出:“元首。。从不。。赞成作战久拖不决。。因为在现在的时刻,它将意味着部队士气和斗志的瓦解”。这样,3 月初到任的西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接班人——冯·菲廷霍夫大将,在他所提出的异议遭到否决后,也不得不勉强执行这一决定。当1945 年4 月9日盟军开始发起最后的大规模进攻时,由于德军缺少燃料,集团军群失去机动能力,大本营的这一方案也随之告吹,盟军遂于4 月21 日占领博洛厄亚,广大的波河平原也就在他们的眼前。国防军统帅部下达的撤到阿尔卑斯山脉南缘的命令也为时已晚。在此时期间已被分隔的“南线大本营”,于4 月26 日—29 日,向部队发出最后号召,要求他们“发扬战斗意志”,“进行顽强抵抗”。然而,在此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之下——而且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也被击毙一——“大本营”的号召成了空话。5 月2 日,南线总司令自己做出决定,与盟军签订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停火协定,停止了力量悬殊的较量。
  此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继续为西线奔忙。在那里,盟军在停止进攻数周之后,于2 月份又按统一作战计划,集中兵力开始了向德国本上的突击。此时,希特勒仍墨守陈规,坚持他已经下达的僵硬的指令,命令在没有集团军司令部允许的情况下,”任何1个士兵,1 架飞机,1 支枪”都不得逾越莱茵河向东退却,部队必须原地坚守。而在西壁工事内,由于德军为数不多,终被敌人包围,集团军的余部,尽管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莱茵河前沿阵地上全军覆没。3 月7 日,美军突然向完好无损的雷马根大桥发起进攻。希特勒妄图纠集B 集团军群全部可以集中起来的兵力,将侨头堡摧毁,并以临时军事法庭和死刑对西线总司令进行威胁。但结果,盟军于3 月22 日夜,在多处轻易地渡过了莱茵河。
  希特勒选中凯塞林元帅作龙德施泰特的接班人,并于3 月10 日,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任命凯塞林为西线总司令。在会上,他说什么“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唯一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直到文克将军指挥下的新编第12 集团军、新型歼击机和其他新式武器大量投入战斗。”接着,他命令西线总司令“守住”并除掉雷马根桥头堡。在后来的一次形势讨论会上,人们竟还指望德国在英国海峡群岛的防御再坚持1 年之久。而在此期间,凯塞林仔细巡视了他位于齐根贝格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于3 月15 日返回柏林。然而,他对于前线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所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及前线供应紧张的问题,却很少得到希特勒的理解。约德尔大将在他这一天日记的结尾处,对凯塞林的汇报评论:
  “凯塞林想获得将第416 师撤回的权利。元首没有批准,但说,如果第416 师受到从北部被切断联系的威胁,就必须撤回。”在这种一切都孤注一掷的形势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的这一记载,真使人感到惊异。这说明希特勒本人还在继续到处发挥他的影响。在凯塞林的笔录中,对于希特勒的这次谈话,也作了这样的记载:“当3 月15 日夜里,我从元首大本营返回时,我觉得,希特勒仍毫无动摇地指望着东线防御的成功;对西线的态势他也不感到意外和不安。因为他认为,在巩固了东线的态势之后,就能以腾出来的兵力和新组建的部队,来解决西线问题。他认为,无条件地执行他的命令,就能改善补给状况。”
  关于在这段时间里在大本营的气氛和活动,在盟军渡过莱茵河不久,即1945 年3 月23 日约德尔的日记里和一次形势讨论会的记录稿中,均有所记载。在约德尔这一天的日记里,只有关于一些一般的细节的记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