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爱大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鼠爱大米-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女人盯着我,她的眼珠子似乎随时都能跳出来。    
    “小心你的眼珠子跳进杯子里了。”    
    “你还欠揍吗?”    
    “你很喜欢揍人吗?”    
    “我只揍欠揍的人。”    
    “有话大家慢慢说,何必动手呢,大家都如此风度翩翩,不如坐下来谈谈。”我在一旁打圆场。    
    “对于你们这种人,没什么好谈。”    
    “虽然,我的朋友把对你的爱,表现得太过度了,但这也是因为你有魅力啊。”    
    “这么说,是我冤枉好人了?”那个女人把眼睛瞪得老大,我装作没注意到,继续呵呵地傻笑着做我的和事佬。    
    “揍了就揍了,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好嘛。”    
    “啊!”那个女人竟狠狠地踢了我一脚,痛得我失声大叫。    
    “告诉你,别把我看成那种女人。”当那个女人转过身时,高志早就逃之夭夭了。    
    我找个借口赶紧回去,高志惹的祸,我没有理由引到我的身上。    
    高志坐在破了几个洞的沙发上看周星驰的片子,这是变烦恼为乐趣的好方法。    
    “我的情人,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沙子,我不在意这个。”高志的眼睛一直没离开过电视,嘴上仍然不示弱。作为他的朋友,我对他是心知肚明的。    
         
    “被人揍了,不好受吧。”    
    “要不是我立下不打女人的毒誓,我肯定让她面目全非。”    
    “得了吧你。”    
    我不得不佩服高志,生活在没有明天的底层中,还能在这样的游戏中倾注感情,并且乐此不疲。    
    


第一部 流浪岁月第11节:离开

这一年的冬天,城市的城管在新年之前把所有唱歌的,画画的,贩碟的,乞讨的都赶了出去。    

那几天的隧道里,乱哄哄的,挤满了小贩、歌手、画家和乞丐,路过隧道的人都挂着厌恶的表情,他们一进隧道就加快步伐,只想快一点走出隧道。小贩大声地叫卖,并且没完没了地和人讲价。    

我几乎没有生意,因为在这样乱哄哄的隧道里没有人有心情坐下来让我画像,我整天支着画架坐在隧道的一边,背靠着墙看着高志在对面卖力地唱着,因为喧哗声太大了,他不得不把声音提高,他唱不了多久就累了,越唱越没力,很少有人站在那里听他唱一会儿,他无奈地停止了唱歌,望着我这边,无可奈何地摊开手,用夸张的表情说明他对这环境的不满。    

“还是走吧,没法混了。”他收起琴说。    

我也开始收拾画具,这样耗下去只会是徒劳无功,我们必须尽快找另外一条隧道或者另外一个地方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并且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    

我和高志刚走出隧道口,就听见一声爆炸声,从隧道里面传出来。我和高志都被吓傻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一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后,隧道里的人都拼命地往外面跑,女人的尖叫和小孩的哭声混在一起,像极不协调的交响乐曲。    

一个男人惨烈的痛苦声,从隧道的深处传来。没有人敢过去,平时大呼小叫的城管保安站在人群里,因害怕而颤抖着。    

尖锐的警笛声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紧紧地绷着人们的神经。    

警察来了,很多人都散开了,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想揽上,哪怕只是做目击证人这样丁点的小事。    

爆炸事件伤了三个人,一个男人被炸断了一条腿,另外两个人是轻伤,只是被震晕了。    

第二天的报纸整版地报道了这件事情,隧道也成了媒体记者特别关注的地方,警察日夜不停地在这里搜查,甚至临时封了这条隧道。    

没过几天我和高志被传讯,到警察局录口供,每一个在隧道里呆过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被叫到警察局审问或者录口供。    

“你在隧道里呆多久了?”一个警察看着他的本子问我。    

“一年了。”我说。    

“在那里干什么?”    

“画画。”    

“除了画画呢?”    

“没干什么了。”    

“在隧道里你都认识什么人?”    

“高志,一个歌手。”    

“他是干什么的?”    

“歌手当然是唱歌的。”    

“你给我小心点,问你什么答什么。”    

……    

最后我和高志都证明了两个人在爆炸的时候已经离开了隧道,而在爆炸之前,我们并没有看出什么预兆,那天的隧道除了小贩们的声音特大特刺耳之外,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究竟是什么人引爆的炸弹,我们不得而知。    

离开是我们的惟一选择。    

在五天之后,来哥被捕,随后城市中的各家报纸对这件事和主凶吴来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铺天盖地的专题报道。相关联的是与来哥所管辖的所有在隧道里混日子的人,都被曝光。    

记者们到处寻找我们,他们总会从某处冒出来,给你拍照,对你采访。我和高志一直窝在屋子里,不敢轻易出去。    

最后我们决定离开,这也是惟一的选择了。    

我当晚就在拥挤的人群中坐上火车,回到南方。    

 


第二部 相爱的日子第12节:南方(1)

火车徐徐靠站,列车车轮转动的声音逐渐消失了。南方的气息一点一点地融进入我的感觉中,一个清新的世界将展示在我的面前。    

突然间感觉到正在随着列车前行的身体被种莫名的力量阻止了,头不自觉地往后面的垫子上靠,我微微地睁开眼睛,车上的人已经一个个收拾好行李蜜蜂倾巢般地往门口涌,陌生的身体一个紧贴着另一个,却没有一个人在意。    

 我把自己刚刚睁开的眼睛又闭上了,搞不懂为什么为了争这么一点点时间,这么些人就要这样拼着命跟别人挤,难道稍微慢一点,就下不了火车么?他们想快点下就让他们先下吧,我无心去做徒劳的事。    

等到再睁开眼睛时,车厢里已空无一人,列车员正朝着这个方向走过来,我缓缓起了身,踩在座位上把行李架上的行李和心爱的画夹拿了下来,背着画夹,拖着行李,走下了火车。    

迎面而来的是刺目的阳光,一下子适应不了,我条件反射似的抬起了自己的手挡在前额;慢慢的,眼睛适应了这光芒。或许,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时间久了,适应了,也就没什么了,我想。    

走出站台,一块块牌子上用鲜红的大字写着形形色色的名字——我搜寻着我的名字——老师的一个朋友现在就在这座城市,我之所以来这个城市,也与他在这里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老师的朋友,我称他为齐老。    

齐老说要来车站接我。    

终于在纷繁复杂的牌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顺着那高高地举着牌子的双手,我又一次看到齐老已经陌生了的脸庞,他的头正在四处张望,我向他挥了挥手,快步地向他奔了过去,他也朝我走了过来。    

他把我手中的行李接了过去,另一只手不停地轻拍我的肩膀:“到了就好,到了就好。”    

齐老已经是双鬓白发了,他依然有着那种独特的艺术家气质,但已经不可阻挡地苍老了许多。    

我突然觉得喉头很紧,眼也灼痛起来,莫名的泪水突然有种冲破防线溢出来的冲动。或许对一个经历过太多不如意的人来说,一句普普通通的安慰话,也会让他感动得落泪的。    

怕被齐老看见,我抽了抽鼻子,把快要流出来的泪硬是“咽”了回去。调整了一下心绪,我背起画夹,跟在齐老后面,走出了车站。    

从这一刻开始,这个城市里,就多了我这么一个陌生的孤单人了。    

因为齐老的缘故,我不用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找到了一处属于自己的落脚点。    

齐老在这座城市最好的一所大学教书,教中国画。由于齐老的极力推荐和保证,我得到了在这个画室里工作的机会——为画师和他们的学生管理画具。    

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它能让我不用太多地依赖齐老,带给他沉重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可以继续我的美术学习与创作。    

画画是我的生命。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绘画,我应该怎样度过以后的生活。    

我被安排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的小屋,是个平房,不大,但是光线很好,阳光透过窗户玻璃,丁点不落地洒落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门口还栽着几株牵牛花,叶叶蔓蔓缠绕着,生长着,一直长到屋顶,在屋顶上平铺了一床绿叶,似乎是屋顶上的绿毛毯,风吹过来,叶子就柔顺地随风飘摇。    

更重要的是,离这间房子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画室。这意味着,我随时可以去画室里面继续自己的创作。这个意外的发现令我几乎为之欣喜若狂。感谢上苍对我的照顾,更要感谢推荐我的齐老,这个陌生的城市,一种难以名状的幸福感在我心头荡漾开来。    

 


第二部 相爱的日子第13节:南方(2)

    我每天除了管理画室的工作之外,还同时进行自己的创作,由于一次偶然的争论,我认识了炎——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对画画如痴如醉的人。    
    每天,我一早就去画室开门,让想进去画画、创作的老师和学生能及时地进到画室;当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学生们在创作时,我默默地在一旁观看、学习,把老师讲的要点都记了下来。    
    只有当下课后,画室里空无一人时,我才拿出自己的画夹,比划着,把自己脑海中的创意付诸笔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想创作什么就创作什么,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外在力量的压制,自由而惬意,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生活。    
    余下的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的。    
    这个画室,是艺术的殿堂,很静,大家在这里静静地进行着各自的创作,画轮廓时笔尖在纸上滑动的声音,上色时笔蘸颜料和在纸上着色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悦耳。    
    这里还聚集着这里的老师、学生们绘制成的作品,有素描、水彩画、油画,还有塑像。    
    塑像中有一座叫“沉思者”,是临摹罗丹的同名作品,塑造一个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思索着什么。    
    这座塑像很成功,从雕塑的神情到肢体的每个轻微的褶皱,都细腻地表现出来,就连他们的授课老师也对它赞不绝口。    
    说实话,我也很喜欢这座雕像,以前我就一直有塑这座塑像的冲动,但我觉得,完全照着它原来的样子临摹,没意思,而应该融入自己的理解来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当下课后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对这个塑像议论纷纷、赞不绝口时,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突然指着它,平静地说道:“这个雕像是塑得很不错,但它怎么说都不是经过自己思考创作出来的,是COPY别人的,拾人智慧,没多大意思。”    
    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批评声震住了,他们想不到一个只是负责在画室里看管东西的管理员居然说出这么大口气的话,把他们老师都赞不绝口的创作说得一无是处。我仿佛聚焦镜似的把他们的视线全聚集了过来,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奇怪地看着我这个“不相干”的人。    
    “那你说,要怎样做才叫有意思?”人群中一个人开口了,语气中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他叫炎,这个学校美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也是这座塑像的主人。    
    他一米七多的个子,穿着件蓝色风衣,前额的头发长到几乎要盖住整个脸颊,两只稍微内陷的深遂眼睛略显神秘,仿佛永远也看不穿,胡子渣布满了嘴唇和下巴的各个角落,有点落魄,看起来就像个人们一般印象中的不修边幅的“艺术家”。    
    我微微笑了笑,不做回答,不想因为说错话得罪别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更不想因此失去这份工作。    
    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人。    
    谁知我转身要走时,雕像的主人居然不屈不挠:“不行,你不把话说清楚你就别想走!”拉着我的衣服不让我走。    
    我被他这一举动逗乐了,知道自己一下子是脱不了身了,只好笑着如实地跟他解释:“其实跟你们相比,我只是个门外汉。不过我想,既然要搞艺术创作,就要创出新意,就像这个‘沉思者’的雕塑,世界上临摹过它的人又何止千万个,但每个人都这样弄,不觉得老套、单调吗?即使你把原来罗丹创作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了又怎样,它还是罗丹创意的,我们现在搞创作,就要在里面融入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赋予它新的内涵,给它注入新的灵魂,这样搞出来的创作,才有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