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政界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帝国政界往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耸ぶ比〕ぐ病!比欢偃丛诖耸辈∷懒耍黄瘸鼍帧H绻芄患岢执虻匠ぐ驳幕埃敲匆残砝钤ň偷们鬃猿雎砹恕Q偎篮螅θ使坛辛送跷唬谑堑谌未笳接挚剂恕U庖淮翁瞥魉晕钍烂瘢庖淮嗡扇〉姆椒ㄊ呛罄此S玫募岜诓怀觯蠓⒅迫恕O牧肆欤沼诎蜒θ使牧甘澈木×耍虼死钍烂衩嗽谇乘昭θ使缓蟊至铰方ァN髑亟熳诼薏T大败,只好逃跑。最后在折墌城,薛仁果看到大势已去,便开城投降了。   
  乱世群雄(上)(2)   
  战后,李世民按例做了一番分析,然后便是处理降兵降将之类的事了。李渊的意思是,因为薛仁果的人当初杀了很多唐朝将士,因此要把他们全部杀掉。这时站出来劝阻的人是李密,他认为正因为薛仁果杀了这么多人所以才会灭亡,“怀服之民,不可不抚”。可见李密其实还是很想在唐朝好好做事的,奈何李渊之城府非李密所能料——由此可见,李密也真是有点没头脑,李渊会对那些敌将起杀心,也同样会对他起杀心。不过李渊这次倒真听了他的意见,放过了其他人,但谋首,也就是薛仁果仍然被斩首。 
  于是薛氏父子就这样被灭了。 
  【李轨】 
  关中一带,除了李渊、薛举之外,还有一个李轨。李轨的称王,也是根据谶语,被人推举上来的——由此可见隋末“李氏将兴”的传言的确是存在的。 
  0 
  李渊攻打薛举之前,联络李轨——《通鉴》上写的是“共图秦陇”,想来多半也是许了个牙疼咒——约好给他一些好处,而李渊又祭起亲善的法宝,称李轨为“从弟”(堂弟)。这样的买卖李轨当然愿意做,于是派弟弟李懋到长安入贡。李渊授他大将军的封号,而且拜李轨为凉州总管,而且封为凉王。这样的待遇可是比李密那个光禄卿好了很多倍。李轨倒是想接受,怎奈有个曹珍反对去帝号,因此不接受唐的封赏,而回信中又弄了个不伦不类的自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实在是很可笑,不过李渊却是气得来不及笑了,只好决定武力解决这个不识抬举的“皇从弟”。 
  杀鸡焉用宰牛刀,李轨的势力本来在三方当中就是最弱的,何况李轨鸩杀了谋主梁硕以来,内部也一直不大团结。最后在安修仁与安兴贵的合谋兵变下,被俘,送至长安后被斩。 
  李轨被灭后,关陇一带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势力,李唐王朝终于在此站稳了脚跟。 
  【刘武周】 
  李唐王朝好容易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却没想到后院失火,当初自己发迹的地方如今却被别人占领了。抢了李氏后院的人,便是刘武周。 
  刘武周,传说他的母亲怀他时梦见了一只雄鸡入怀。古时有很多这种传说,大凡兴过一点儿浪的人都有个不平常的来历,不过一般要么是日月入怀,要么就是龙或者鱼之类的都是有的。在禽鸟类中,最典型的是后世的岳飞,他出生时是真的有一只大鸟飞到了屋顶上,他的名“飞”、字“鹏举”,就是由此而来,只不过他的父亲有没有认准那鸟就是他想像中的鹏,则是另一回事了。鹏是很威风的,可是鸡就不然了,即使是雄鸡也一样。刘武周怎么会选这样一只动物,真是匪夷所思。 
  大业十三年(615),刘武周在马邑杀了王仁恭,自称太守,然后投靠了突厥,封为定杨可汗——幸亏刘武周没有建立什么朝代,不然他比后晋的石敬瑭唯一好的地方就是,他还没有自称“儿皇帝”。不过,投靠突厥在当时好像是比较流行的,即使是李唐此时也是有求于突厥,说几句臣服的话对李渊来讲也不过是发个牙疼咒(至此已经是三个牙疼咒了),但他并未接受突厥的封号,这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主张入侵太原的,是宋金刚。宋金刚可谓大将,善用兵,他被窦建德打败后投奔刘武周,刘武周很高兴,封他为宋王,委以军事重任,并且家产也分了他一半,还把妹妹嫁给了他。这种信任程度可以说相当深了,仅次于翟让的让位给李密。 
  武德二年(619)四月,刘武周进军黄蛇岭,唐齐王李元吉派张达率军驱逐,结果全军覆没。于是刘武周攻占石州、平遥、介州之后,可以说已经包围了太原。于是李渊派出姜宝谊、李仲文迎战,又是大败。然后,李渊任命亲信裴寂为主帅,不想被宋金刚切断了水源,导致再一次的大败。眼看太原就要守不住了,李元吉非常有英雄气概地对司马刘德威说:“你用弱兵守城,我带着强兵出战。”然后连夜带着家人逃到了长安,把李渊气得直想杀人。这种情况下,李唐的王牌部队终于登场了。 
  在十一月的寒风中,李世民率部踏着冰渡过了黄河,屯兵柏壁。然后又是相持。百姓听说是秦王李世民到了,于是莫不归附——这个,嘿嘿,说实在的,当时李世民除了很能打以外并没有什么政绩,百姓为什么要归附他呢?不管是真的归附也好,是四处抓人也好,反正来的人越来越多了,然后便“渐收其粮食”。有点“抢”的意思,但却是非常客气的抢,因此史家此处用了一个很能体现这种客气的动词“收”。不管怎样,反正唐这边的粮食问题是解决了,李世民又用对峙后发制人的方法,开始消耗刘武周的粮食。粮食总有耗尽的一天,没吃的了就只好逃,敌人逃了就只有追。于是,宋金刚一路逃了下去,而李世民则是追了一路。双方都是强行军的速度,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不光如此,双方还要交战数十回合。这样一来吃饭的时间是没有了,即使想吃,粮草也追运不上来,所以谁都没法吃,即使是李世民,也是两天没吃饭,三日没解甲。在雀鼠谷唐军抓到了一只堪称世界上最悲惨的羊,把它分吃了——其实也就是喝羊汤,从后来大家在介休城里一起狼吞虎咽的情况来看,好像不存在谁独吞了羊肉的情况。宋金刚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更惨,他们在士气上又输了一筹,不过这也许有助于逃跑速度的加快……最后,果然刘武周和宋金刚逃跑得更快些,没有让李世民抓到。他们逃到了突厥,可是最后又都为突厥所杀,客死他乡。   
  乱世群雄(上)(3)   
  刘武周一灭,唐的王业之基也夺了回来,然而李唐王朝并不甘心就此作罢。他们想当的,不是偏安一隅的唐王,而是真正一统天下的大唐皇帝。 
  【宇文化及】 
  隋炀帝巡视江都图 
  关于此人,本来没什么好说的,新旧《唐书》上反王的那部分都没把他列进去。找了良久,竟然不知道到底是把他归在哪一类中……忽然间恍然大悟,赶紧查找《隋书》,果然发现在叛臣传中,排第一位的便是他。念在他是杀掉隋炀帝的人,这里还是记他一笔。 
  演义中,宇文化及奸诈无比,而且又有个非常骁勇的儿子宇文成都。但事实上那个宇文成都是不存在的,至少正史上没写他。宇文化及的帮凶,其实是他的弟弟宇文智及。《隋书》不曾提到宇文士及有没有跟着做恶,但推测起来,他也不能太脱离群众,但由于他比较灵通,投降了唐朝,因此记载要好了很多。但若说他完全没有帮着他大哥干坏事,怕也未必,只是可能情况稍好……唉,反正人家也没写,一切都只能是推测。 
  宇文化及本来只是个奸佞小人,和演义中那个野心勃勃的形象相去甚远,而且胆子也小,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那种人,甚至还不如宇文智及来得果断。 
  隋炀帝杨广不知是怎么回事,竟然置天下于不顾,却在江都长驻,和刘禅的“乐不思蜀”差不多。但他的“乐”实在是一个虚象。当时天下大乱,杨广却半点也不知道,甚至有使者来求救,他还认为是谎报军情,把使者杀掉了。但是他的长驻江都却引起了手下将士的不满,因为他们都是关中人,都惦记着家人,很想回去,奈何皇帝却死也不走。怎么办呢?很多士兵商量着想逃回去。将军们可犯难了,如果报告给皇上,肯定要死;可是不报告,被皇上知道了,还是要死。那么他们该怎么办呢?只好造反了,可是还缺一个首领。他们想到了宇文化及,但是这种事岂是随便说说就成的?所以先得找一个熟人通通风,此人便是宇文智及(当时宇文士及不在)。宇文智及听了倒是十分高兴,于是几人一起找到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听完之后,吓得要命,良久才镇定下来。 
  然后就按计划进行政变。应该说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当把杨广带到寝殿时,杨广叹道:“我有什么罪?”有一个人开始列举炀帝的罪状。杨广听完说道:“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宇文化及又让封伦列举罪状,杨广又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由此可见,杨广很善诡辩,只是这时什么辩也没用了,杨广知道自己肯定逃不过这一劫,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结果混乱中,平时准备的毒酒(看来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平时居然会准备这种东西)一时找不着,没办法只好解下系在腰间的白练,就这样被叛臣缢死了。 
  杀完炀帝之后,和李渊、王世充等人一样,宇文化及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秦王杨浩。然后便领兵去打洛阳——当时李密正在和王世充较劲,没想到半路竟然来了个宇文化及。洛阳的越王杨侗立刻转变政策封李密为太尉,让他对付宇文化及。本来宇文化及率领的兵士是隋朝的正规军,战斗力应该很强的,可是却数战不利,可见其指挥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打不胜,心中自然郁闷,有时酒后就埋怨起他弟弟来:都是你连累了我。首领做成这样,也实在够窝囊。很多人看出来他成不了大事,于是逃走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宇文化及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杀了杨浩,自立为帝,国号为许。 
  既然宇文化及是杀害隋炀帝的凶手,那么谁要是杀了他,便会得到故隋臣民的拥护。李渊看到了这点,窦建德也看到了这点。本来李渊派李神通攻打宇文化及在前,若说李神通不争气也是有点冤枉他,毕竟和宇文化及相比,李神通还是稍强的,他把前者的都城拿了下来。于是宇文化及逃到聊城,李神通又追了过去。城里粮尽之时,宇文化及打算请降,可是李神通为了显示国威,硬是没答应。这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最后国威没显示,反倒让后面赶来的窦建德拣了个现成的便宜。 
  被窦建德抓住后,宇文化及一家全都被斩。此后不久,李神通和宇文化及一样,也败在了窦建德手中。一人差不多同时打败两家,这种情形有点像是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的翻版。只是不同的是,窦建德是一个一个打的,而李世民则是一起打的。当初的胜利者窦建德,最终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王世充】 
  打完刘武周没多久,李世民再次披挂,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战场。这一次唐军兵锋直指洛阳的王世充。可以说,攻打洛阳和后面的虎牢关之战,才是唐初具有定天下意义的大战。因为隋末虽然反王甚多,可真正有实力能与唐争天下的,就是王世充和后面要写的窦建德。但是未等三足之势完全形成,这两人就在相同的一场大战役中,在相近的地方,同时败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王世充说来有点“传奇人物”的色彩,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所以他改姓了王。他对隋炀帝阿谀奉承,讨得了隋炀帝的欢心,后来炀帝让他去解洛阳之围,可见不是一般的信任。瓦岗之围使洛阳城里极其困难,即使王世充到了,也是三连败,情况糟糕得很呐。眼看就要不行了,但王世充祭起鬼神当法宝,安排了一个巫师来表演托梦,梦到了周公旦对他说会保佑王世充取胜。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不光愚昧,而且可笑得紧,不想这招当时还真起了作用,他的部下多信鬼神,当时一看有周公相助,于是纷纷请战。就这样王世充率精兵两万、精骑两千出击,竟然获得了胜利,一下子摧垮了做着盟主大梦的李密。   
  乱世群雄(上)(4)   
  对付完李密,洛阳一下子轻松了好多。本来已经揽得大权的王世充自封为太尉、尚书令,又要加九锡,杨侗本不想同意,不过被派去的段达却说了一句大实话:“太尉欲之。”王世充就想这么干,谁也阻止不了。杨侗熟视良久,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最后只能没好气地说:“随便你。”加九锡是篡位的前兆,果然在李渊登基后的第二年,洛阳城内也上演了一出禅让的大戏。不过越王侗可不像代王侑那么好摆布,而且洛阳城中杨隋的势力相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