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匣藏处老龙蟠--内丹隐语"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匣藏处老龙蟠--内丹隐语"剑"-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剑的起源已经难以追溯了。从下边两段文
字中可以大约获知一些古人铸剑之初的若干情
形。“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
上”。(1)“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
之,以为剑、铠、矛、戟,此剑之始也。”(2)西周以
前的战斗还是以战车为主,戟、矛、戈、殳比较实
用,那时的剑只是权贵象征和护身武器。从今天
出土的西周之剑看来,基本上介于25…40厘
米,近似现在的匕首。
    春秋之际战事频繁,同时骑、步兵兴起,剑
的击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发展,击剑一时成了
朝野的爱好。
    秦昭王曾向秦相范雎忧虑地说:“吾闻楚之
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
虑远。夫以思虑远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
(3)秦昭王一面赞扬楚国生产的铁剑锋利,另一
方面又担心楚国剑锋利,士兵勇敢,有可能对秦
国构成威胁,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武器改进的
重视。由于“军备竞赛”,这时出现了不少著明的
匠师,《吴越春秋》:“吴王阖闾请剑工干将铸剑。
干将吴人,其妻日莫邪。干将采五山之精,六金
之英,成二剑,阳日干将,阴日莫邪。”《太平御
览》卷三四三谓,楚王命莫邪铸双剑,剑成,莫邪
留下雄剑,把雌剑献给了楚王。雌剑在匣中常悲
鸣,这些文字令后世的道教颇感兴趣,往往据以
阐述内丹术中阴阳、动静的“对立统一”。
    战国晚期,秦国铸造铁剑的技术己经赶了
上去,由于青铜被铁所替,秦剑的长度。达一米
左右,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应该是派上了用
场。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初时剑工为了使锻成
的铁剑快些冷却,便趁热把它浸到了冷水中,后
来发现这样做可以使铁变得坚硬,于是便逐步
形成了一项专门的淬火工艺。冶金史家们曾检
验了满城汉墓中的刘胜佩剑,发现刃部经过局
部淬火,所以背部柔韧而刃部坚硬、锋利,可谓
刚柔结合、相得益彰,此即《汉书王褒传》中所说
的:“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淬其锋。”后来,淬火
工艺所造就的刚柔相兼的品质,颇为道教看好,
内丹家反复援引,喻说丹道。
    剑在古代不仅作为武器,也是尚武精神的
象征,同时也是饰物,《山海经·卷九海外东经》
说,君子国其民“衣冠带剑”。秦代开始朝廷明确
规定百官佩剑为饰,(4)汉时“自天子至百官,无
不佩剑”。(5)上行下效带来的社会效果是,剑走
人了“文化圈”。《汉书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汉书·东方朔传》:
“东方朔……十五学击剑”。其后晋代祖逖“闻鸡
起舞”也用的是剑,阮籍还自称“少年学击剑,妙
技过曲城“。《雷焕别传》:“晋司空张华夜见异气
起牛头,华问焕见之乎?焕日,此谓宝剑气。”
(《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晋书·张华传》又称。晋代雷焕在丰城得到龙泉太阿二剑。一送张华,
一自佩,并说:“灵异之物,终当化去。”焕死后,
其子带剑经过延平津,剑忽然从匣中飞落水里。
差人打捞,只见二龙卧于水底。《世说》(逸文)谓
宝剑由神龙化来。可以呜叫。(《太平御览》卷三
四三引)后来,剑龙即喻宝剑的神异,李贺《吕将
军歌》:“北方逆气污清天,剑龙夜叫将军闲。”南
朝道士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则首开剑与道
的结合之风,给剑蒙上了神秘色彩。逐渐地,剑
与宗教有了接触,这与晋代的玄学和佛道的兴
起有关。
    唐代文人也以击剑为能事,李白“十五好剑
术……三十成文章”,陆游“十年学剑勇成癖”,
杜甫平生以剑为侣,“酒阑剑肝胆露”,王维“读
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而且,文人把剑的“魅
力”进行了非凡的想象,这时有了降妖伏魔、飞
剑取首的剑侠小说。剑,更国有了浓郁的神秘意
境,最终引起了道教的关注。
    宋代是个道教走运的年代,宋代的道教颇
重剑器,以其锋利喻斩除邪魔等,并以质地分为
上、中、下三类。宋,王钦若编《诩圣保德传》卷
上:“剑法有三,但以钢铁锻为利刃,吾目一视便
可用也。有疾之人,俾汝浑击,邪气销铄,其人无
损。或地祗作孽,水族生妖,分野为灾,国家轸
虑,当以上剑治之;或山泽之怪,飞走之雄,震骇
闾阎,侵毒黎庶,当以中剑治之;或魑魅之徒,夔
魉之辈,挟邪暴物,作祟害人,当以下剑治之。”’
    在道教之前,道家也曾说过剑。《庄子》说
剑,有些内容还没有离开具体之剑,而《列子》中
的“剑”几乎可以用“道”字替下。《列子汤问》
载,孔周日:“否有三剑,唯子所择,皆不能杀人,
且先言其状。一日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
有。其所触也,混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日承
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
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日宵练,方昼则见影
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然
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
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
封。”从这几把古剑上,人们可以嗅到《老子》的
气味、听到“庖丁解牛”的桑林之乐,《庄子》把这
一篇是放在《养生主》中的,后来,内丹养生家确
实把《列子》之“剑”携进了丹学。《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百九十九卷录有《宵练匣
静功》一文,谈的即是内丹。
    尽管剑在《老子》那里必定是归于“不祥之
器”,但《庄子》的高见、《列子》的想象以及文人
的神笔还是触动了道教,唐以后的内丹家即开
始频频“论剑”。
    《宋史陈抟传》记载唐代道士吕岩(字洞
宾)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
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养生育方且具
有传奇色彩的道士。《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
百多首,多为“道情诗”,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
仙”、“酒仙”、“诗仙”,清代的《内外功图说辑要
诸仙导引图》就有一套导引动作命名为“孚佑帝
君(吕洞宾)拔剑法”。他闻道前,曾流落风尘,在
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
求其超度,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又遇火
龙真人于终南山中,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和天遁
剑法,后来吕洞宾形象即“肩横一剑醉斜阳,笑
指天低水未长。”他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
三断烦恼”(6)从这“三断”上可以看出,吕洞宾
的剑实乃无形之剑,今人王沐称其为“性功中的
出世法”。(7)
    唐叶法善《真龙虎九仙经》(8)谓:“炼剑者,
先收精华,后起心火,肺为风鞴,肝木为碳,脾为
黄泥,肾为日月精罡也。肾为水,脾土为泥模,身
为炉,一息气中为法,息成剑之气也”,吕洞内宾
的剑大约由此铸就,乃内炼之剑。
    在道教南宗祖书《悟真篇》(9)中,张伯端有
一首七言绝句:“欧冶亲传铸剑之方,莫邪金水
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从
诗面上的理解是;欧冶亲传下来的铸剑方法,贵
在金水相配(相淬),火候不差则刚柔适中,所制
的宝剑即可随心所欲,应用自如了。清列一明为该诗做注谓:“剑者,护身之物,乃作成仙之慧
器,为圣为贤之把柄,即所谓还丹也,非还丹之
外,另有一言则为丹,以用言则为剑,其实,剑
也,丹也,总是一个无有两件。古有欧冶铸剑,屡
次不成,其妻莫邪跳人炉中,一火成功,世称莫
邪宝剑,其锋利无比。修真之道,铸剑为先。取刚
柔中正之气,用水火锻炼成宝,名日慧剑。佩带
身旁,随心所用,‘万里诛妖一电光’耳。仙翁以
欧冶莫邪,喻刚柔相合之义,良有妙旨。”(10)清
朱元育的解说是:“即世间有形之神剑喻丹道无
形之慧剑。盖铸剑之法,必须金水淬沥而成,结
丹之功亦必由金水锻炼而得。金水两弦真气,一
刚一柔,合而成丹,正犹神剑之有干将、莫邪,配
而成宝。两弦妙用,必须真师口授,亦犹铸剑神
方之必传自欧冶矣。故:‘欧治亲传铸剑方,莫邪
金水配柔刚。’两者之气既妙合而凝,又以坤炉
中真火淬厉而锻炼之;化成一气,是为吹毛利
剑,又名慧剑,此剑锋不可触,触即丧身失命。妙
在“知人意”三字,意者中黄真宰也,意即是剑,
剑即是意,近在目前,远即万里。当大药入炉之
时,倘有阴魔来侵,只索用慧剑劈头一挥,当下
即扫踪灭影矣。故回:‘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
妖一电光。’上两句言慧剑之体。下两句言慧剑
之用。非真有慧剑之可用也,仍是先天一点灵光
耳;亦非真有妖之可诛也,不过念起即觉,闲邪
存诚之别名耳。吕祖云:‘吾有三剑说与世人,一
断爱欲,二断烦恼,三断愚痴。’其即此剑也夫!”
(11)沐先生据此道:“铸剑方,比喻之辞,在性功
中喻割断一切纠缠”,“莫邪为雌剑,象征金水坎
方,喻铅”,“此诗借金水铸雌剑之比喻,暗示抽
铅添汞,以成纯乾即金丹。以干将莫邪两剑喻阴
阳”。这些方家的注解,即便不能完全扣住张伯
端的诗谜,也与其思维方式具有一致性,即在养
生家那里,铸剑已是修道的代名词了。
    如果说《悟真篇》以含蓄为风格,那么,元代
萧廷芝的“了真子剑歌”的炼丹思想,则是一目
了然的,不妨全诗揭下,供有兴趣的读者玩然,
《修真十书》卷十二载:
    “两枝慧剑埋真土,出匣哮吼惊风雨,
    修丹若无此器械,学者千人万人误。
    唯有小心得剑诀,用之精英动千古,
    知时飞入太霄间;分明寻得阴阳路。
    捉住玉兔不敢行,炉内丹砂方定所,
    审其老嫩辨浮沉,进退来往分主宾。
    一霎火焰飞烧天,锻炼玄精妙难睹,
    唬唬虽则声悲苦,终是依依恋慈母。
    若要制服火龙儿,却去北方寻水虎。
    龙见虎,互盘旋,恍恍惚惚结成团。
    河车搬入昆仑顶,锁居土釜勿抽关,
    息息绵绵无间断,抱元守一要精专。
    琼浆酿就从天降,馥郁甘甜遍舌端,
    炼之饵之入五内,只此号日大还丹。
    宿疾普消神气爽,四肢和畅身康安。
    从来真火生于木,不会调匀莫强钻,
    玉炉火候须消息,火怕寒兮水伯干。
    若得先师真剑决,下手修炼大何难。
    悬崖铁壁挂残雪,玉匣藏处老龙蟠。
    华池神水磨莹净,知时提挈自挥弹。
    若遇有仇须急报,外道邪魔丧胆寒。
    破鸿蒙,凿混沌,自使来去无缺损。
    专心定志不须忙,左右用之在款款。
    此歌寄与逢剑人,着意推究可为准。
    《金丹真传》张崇烈注:“慧剑者,觉性也。”
明代的丹学汇总《性命圭旨》中“真土图”的配诗
引用了“了真子剑歌”的首句,谓“两校慧剑埋真
土,万病潜消出幻躯。”又解释道:“心安真土,以
诚以默以柔;气养浩然,勿正勿忘勿助。”这里的
“慧剑”显然更具体了,已经不再是抽象的道或
笼统的丹了。张三丰《无根树丹辞》:“屠龙剑,缚
虎绦,运转天罡斡斗杓。”请刘一明注:“妄情不
起,则真情生真性现。真性生是运转魁罡,斡旋
斗杓,转杀为生,变刑成德,可以锻炼一炉真日
月矣。”
    清董德宁谓;“修丹之剑者,盖剑则为金,而
金则为气,以剑非金不成,而丹非气不结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