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医灯续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9-医灯续焰-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性烈,风性疾。风火交煽,故发病凶暴如此。(此等证惟刺最妙。)其脉应浮大洪数,而 
反见微伏,是正衰邪盛,补泻罔从。欲其生也,不亦难乎? 

卷七喉痹脉证第六十
附方
属性:x和剂甘桔汤x 治风痰上壅,咽喉肿痛,吞吐有碍。 
苦桔梗(一两) 炙甘草(二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x三因荆芥汤x 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 
荆芥(半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 
x和剂解毒雄黄丸x 治缠喉风及急喉痹,卒然倒仆,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研飞) 郁金(各一两)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枚)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如未, 
再服。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即以刀尺铁匙,斡开口灌之,下咽无有 
不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大小加减。一法用雄黄丸三粒, 
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即瘥。 
x宝鉴碧玉散x 治心肺积热,上攻咽喉,肿痛闭塞,水浆不下。或喉痹、重舌、木舌、肿胀,皆可服。 
青黛 盆硝 蒲黄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吹入咽喉内,细细咽下。若作丸,用砂糖为丸。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咽下。 
x宝鉴开关散x 治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炒、去丝嘴) 枯白矾(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水调下,细细服之。 
x瓜蒂散x(见第四十八) 
x宝鉴备急如圣散x 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细研) 藜芦 白矾(飞) 猪牙皂角(去皮弦) 
上等分,为细末。每用一豆大,鼻内 之,立效。 
x咽喉急备丹x 
青黛 芒硝 白僵蚕(各一两) 甘草(四两) 
上为细末。用腊月内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荫四十九日,多时为妙。 
x宝鉴增损如圣散x 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半) 枳壳(汤浸去瓤,二钱半) 防风(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酥如枣许,搅匀,食后温服。 
x瑞竹罗青散x 治单双乳蛾。 
蒲黄(五钱) 罗青 盆硝(研,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冷蜜水调,细细咽之。吞不下,鸡翎蘸药,喉内扫之,立效。 
x烧盐散x 治悬雍垂长,咽中妨闷。 
烧盐、枯矾研细,各等分,和匀。以箸头点之,即消。 
x四七汤x(见第十七) 
x四味汤x 治咽喉中如有物,咽吐不利。 
半夏(以生姜汁浸一宿、汤浸切洗) 浓朴(刮去粗皮、以生姜汁浸、炙黄) 陈橘皮(以汤浸 
去白、焙,各一两) 赤 
茯苓(刮去黑皮,二两) 
上锉碎,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擘碎。煎六分,去滓,食远温服。 
x白矾散x 治急喉闭。 
白矾(三钱) 巴豆(二个,去壳作六瓣) 
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于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立愈。 

卷八
眩晕脉证第六十一
属性:诸风眩晕,有火有痰。左涩死血,右大虚看。 
眩者,目乍黑乍明,KT KT 不定也。晕者,头昏目旋转,岑岑欲倒也。高巅而见 
动象,风性为然,故眩晕者多属诸风。(或兼见恶风、项强等证。脉应浮。宜芎 散、东垣羌活汤之类。) 
又不独一风也,有因于火者,有因于痰者,有因于死血者,有因于虚者。夫火性上 
炎,冲于巅顶,动摇旋转,不言可知。(或兼见心烦、口燥、面赤耳鸣、嘈杂吞酸等证。脉应数。宜凉膈 
散、防风通圣散之类。)胸中痰浊随气上升。头目位高而空明,清阳所注。淆浊之气,扰乱 
其间。欲其不眩不晕,不可得矣。(或兼见吐痰呕饮、胸痞肠鸣等证。脉应滑。宜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滚 
痰丸、玉液汤之类。)诸阳上行于头,诸脉上注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 
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其脉左手必涩。涩为滞涩,征死血之不流利也。(或 
兼见胁痛、喜忘、目黄、便黑等证。宜四物汤、丹皮、红花、桃仁之类。)又为枯涩,征血液之不充足也。 
谓之血虚眩晕亦可。(宜四物汤。)脉必征于左者,以左心主血,肝藏血,肾主液,为血之 
源耳。头以法天,诸阳之首。又云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清阳者气也,气不足则不能上达,以致头目 
空虚,而眩晕时时作矣。其脉右手必大而无力,散漫空松之象也,谓之气虚眩晕亦可。脉必征于 
右者,以右肺主气,脾生气,命门火为气之根耳。(宜补中益气汤、芎、归、菊花之类。) 

卷八眩晕脉证第六十一
附方
属性:x芎 散x 治风头眩,眼目昏痛眩晕,倦怠,心忪。 
芎 前胡 白僵蚕(炒) 人参(各一两) 蔓荆子 天麻(酒浸焙) 防风(去叉,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x东垣羌活汤x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羌活 防风 黄芩(酒洗,各一两) 柴胡(七钱) 黄连(酒煮一两) 黄柏(酒炒) 栝蒌( 
酒洗,各半两) 甘草(炙,七钱) 白茯苓(五钱) 泽泻(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取清。食后或先卧,通口热服之。日二服。 
x凉膈散x(见第十九) 
x防风通圣散x(见第四十九) 
上散。贾同知、崔宣武、刘庭瑞及河间者共四方。其中药品增减、分量多寡, 
俱不相同。但河间适中,选用当从之也。 
x半夏白术天麻汤x(见第二十二) 
x滚痰丸x(见第十七) 
x玉液汤x 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作片)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卷八
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属性:头痛多弦。浮风紧寒,热洪湿细,缓滑厥痰, 
气虚弦软,血虚微涩,肾厥弦坚,真痛短涩。 
弦为阴脉,敛直而无抑扬之势,乃阳虚不能张大,或致外邪所乘。况头乃六阳 
所乘,邪束于外,阳郁于中,安得不痛?故头痛者多弦。多弦者,不皆弦也。亦有 
脉浮而痛者,属风,风性飘荡虚浮也。(兼见恶寒、发热、自汗等证,宜仲景桂枝汤、玄珠茶调散之类。) 
脉紧而痛者属寒,寒性收敛紧实也。(兼见恶寒、发热、无汗、体痛等证,宜仲景麻黄汤,九味羌活汤之类。) 
脉洪而痛者属热,热性充盛洪大也。(兼见恶热、面赤、口干等证,其痛刺动不定。宜泻青丸、二仙散、对 
金散、神芎丸、凉膈散之类。)脉细而痛者属湿,湿性渗衍濡细也。(兼见体痛、头重冒、鼻塞、目黄等证, 
宜奇效芎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瓜蒂散,或红豆散搐鼻。)脉缓滑而痛者属痰。痰乃凝水结液,停蓄 
不流,故替替然缓滑也。(兼见呕逆、痞闷、肠鸣等证,宜局方玉壶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脉弦软而痛 
者属气虚。气虚则弦敛软弱,而无鼓动之力。(兼见恶寒、痛而空晕、四肢多寒喜暖、气虚微、体倦等 
证,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脉微涩而痛者属血虚。血虚则微弱涩滞,而有干燥之象。 
(兼见面白、口干、头两侧痛甚而兼晕、痛加于夜或夜热等证,宜四物汤、逍遥散之类。)脉弦坚而痛者属 
肾。肾气厥逆,不能接引膀胱。膀胱经气壅遏,上实下虚,巅为之痛,脉亦弦直而坚实也。 
即《灵枢》经脉篇所云∶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难经》六十难所云厥头痛者 
是也。(兼见头重晕、腰痛、少腹里急、上热下寒等证,宜六味丸、八味丸、羌活、川芎之类。)《难经》单言手 
三阳而不及足三阳,恐未尽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 
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甚则入肾而为真头痛也。其痛 
连脑尽痛,齿亦痛。盖肾主骨、主髓,髓以脑为海,而齿则骨之余也。其脉短涩者, 
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若手足厥寒至节者,必死不治。(此等证若欲治之,非猛进乌 
附之药不可。或灸百会穴,以望生于万一。)虽然,头痛又不止此数种。六腑之清阳固上升,而五 
脏之精华亦上注。外有六淫之侵,内有经络之逆。使隧道壅遏,清阳混淆,而痛作于头巅者多矣。故 
五脏六腑皆能病此,但宜细察其脉与兼见之证,以别其脏腑、阴阳、寒热、虚实而施治焉,则万举万当矣。 

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附方
属性:x桂枝汤x(见第十九) 
x玄珠茶调散x(见第二十二) 
x麻黄汤x(见第十六) 
x九味羌活汤x(见第十六) 
x泻青丸x(见第四十九) 
x二仙散x(即茶调散)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x对金散x 治偏正头风。 
大黄 黄芩(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四分,临睡用好酒调下。仍饮酒尽量一醉,散发露顶 
卧。令人扇头数百扇,盖暖,睡至明日病失矣。不愈,再一服如前法。须大醉扇透,百发百中。 
x神芎丸x(见第十七) 
x凉膈散x(见第十九) 
x奇效芎术汤x 治湿头痛,眩晕痛极。 
川芎 附子(生,去皮、脐) 白术(以上各三钱) 桂心(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x半夏白术天麻汤x(见第二十二) 
x瓜蒂散x(见第四十八) 
x红豆散x 
麻黄根(炒,半钱) 苦丁香(半钱) 红豆(十粒) 羌活 连翘(各三钱) 
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x和剂玉壶丸x 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天南星(生) 半夏(生,各一两) 天麻(半两) 头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 
药煮五七沸,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服。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x六君子汤x(见第十六)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x逍遥散x(见第五十一)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八味丸x(见第十六) 

卷八
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属性: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从吉,浮大延久。 
心腹之痛,其类甚多。此仅言有九者,亦举其要耳。曰饮、曰食、曰风、曰寒、 
曰热、曰悸、曰虫、曰忤、曰疰。饮者,痰饮也。痰饮留中,清阳淆浊,故痛。(兼见 
气喘、痞闷等证,其脉滑,宜二陈汤、丹溪海蛤丸、前胡半夏汤之类。)食者,食物也。食物停积,气碍不 
行,故痛。或勉食寒凉馁败之物,扰乱中和,亦痛。(兼见胀满、呕嗳食臭、恶食等证,其脉紧滑, 
宜加味枳术丸、香砂平胃散之类。)风者,风邪也。乘虚内干,邪正相搏,故痛。(兼见自汗、恶风等证, 
其脉缓,宜香苏散、参苏饮之类。)寒者,寒邪也。乘虚内袭,荣脉凝泣,故痛。(兼见恶寒、呕逆、 
喜温等证,其脉紧,宜五积散、苏合香丸之类。)热者,火也。火郁不发,熏蒸于中,故痛。(兼见恶热、热 
中、嘈杂吞酸等证,其脉数,宜统旨清中汤、越鞠丸、左金丸之类。)悸者,心中动悸也。中气空虚,乍有 
所触,不能持定,故痛。(兼见心慌、心悸、恍惚等证,其脉虚微,痛而欲按,宜黄 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六君 
子汤之类。)虫者,虫积也。饮食不节,寒热不时,以致虫动。虫动则攻冲上下,故痛。 
(兼见面黄白斑驳、呕吐清水沃沫,或作或止,或痛处动欲痛等证,其脉大小不匀,宜九痛丸、剪红丸、芜荑散、 
仲景乌梅丸、万应丸、集效丸之类。)忤者,客忤也。不正之邪,一时干忤,乱其清道,挠其运机,故痛。 
(兼见吐逆、头目不清,或妄见妄言,或不知人等证,其脉数动,宜苏合丸、备急丸、紫金锭、九痛丸 
之类。)疰者,尸疰也。如蛊如蛀,不识何因。或去或来,痛无定所。此得之亡人所传,即传尸气也。 
(兼见骨蒸吐血、咳嗽劳损诸证,其脉微弱而数,宜于劳病门选方对证用之。)外有瘀血痛、厥心痛、真心痛三 
种。瘀血痛者,痛在胃脘。或热饮食,或极呕吐,致伤胃脘,络血迸溢。瘀留于 
中,气为所碍,或作或止,或食下痛甚,或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