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众的政党参与,有些机制通过代间传承,不断地复制。这包括对父母和养儿的态度、工作生活与家庭关系、音乐欣赏、消费行为以及生活作息等。瞿海源:《台湾社会变迁调查基本资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4。


第五部分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

    4新社会文化的挑战与威胁    
    在台湾,常常日益有一种异国之感。随着台湾中产阶层家庭的增加,整个年轻一代几乎都在汉堡包、薯条、披萨、炸鸡与热狗中长大,加上愈来愈多头发染成金色或红色、身上系着许多金属圈环的青少年;及夜生活Club及Pub的愈来愈盛,当然还包括好莱坞电影的爆满,美式的娱乐讯息如唱片、NBA等的充斥;日常用语习惯性夹带英语单字;到处都见得到的Starbucks咖啡使得台北与纽约、台北与东京之间,在空间上并不遥远,生活也不陌生。对台湾青年而言,这些几乎就是“本地”的产品、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包括消费文化、媒体文化及全球文化。    
    虽然就历史来看,哈日风、Kitty猫都是青少年文化的足迹与延伸,但我们不应忽视,诸如媒体所传递出的名人生活(打高尔夫、开双B、吃鲍鱼)、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出国旅游与时尚、新闻讨论节目炒作的政治赛马(不断追踪、塑造对立意见支持度的消长)、街头巷尾的艺人八卦、奥运、辣妺合唱团、新年狂欢的庆祝活动、飙歌飙舞又飙装的场面等,都可说是现今的流行文化风潮。流行文化造就了当下的共同话题与感觉,牵动人们的所有激情,甚至组织了我们的时间感(离选举还有多少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节……)。青少年的安室奈美惠、年轻人的BBS,还包括欧巴桑的“台湾龙卷风”、中年人的“雍正王朝”、电台Callin的吴宗宪绯闻、政治狂的“2100全民开讲”、上班族唱KTV、洗温泉作SPA、老先生要威而钢、老太太想拉皮……    
    但是,坦白说台湾在文化层面上,只是一个“被全球化”的地区,而非真正的“全球化”。导演侯孝贤说:“基本上,台湾只是一个戏院而已。”就文化品味、生活格调、精英文化或自我风格而言、台湾都像极了廿四小时超市,货架上看到的全部都是外国货,岛内产品则几乎是“从缺”。根据一项访查全球25000名中产阶层家庭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青少年的共通点不只在于迷恋李维牛仔裤,穿耐克运动鞋。做调查的纽约市“脑波团体”消费者研究公司同时指出,全球五大洲的15~18岁青少年,在信仰、价值观、目标上也有志一同。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在拒绝成为文化窠臼一分子上,也是同声共气,他们反对一切照老套来,喜欢自我主张。这项在1995~1996学年度完成的调查结果还指出,全球青少年普遍对世界的未来有很深的疑虑。中产阶层家庭青少年文化全球化的脚步愈来愈快,不过,这并不意味所有的青少年文化都将转变成某一种文化,而是成为一个混合体,全球青少年虽非同一但却互有关联,而且不断扩大中。    
    亚洲金融风暴所带动的地区性经济环境的变化,刺破了台湾的泡沫经济。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的情况之下,不少中产者赫然发现,以往可以赚钱或保值的投资工具都变成了令他们陷于经济困境的负担。而他们过去所享受的高薪和稳定的专业或管理层职业生涯,亦在急剧转变的经济环境里发生了变化。以往假设为中产阶层职业生涯的基本条件,现在都随着追求灵活性和弹性化的要求而逐步消失了。    
    或许可以这样说,在中产阶层身边的社会、经济秩序出现了重大变化。旧日的安乐日子大有一去不返之势。但由于身为中产阶层令人有安全感,该阶层的人士不免奋力维持其社经地位。但因未来台湾的经济结构不太会有剧烈的变动,阶级结构将趋于固定化,然而人们追求往上流动的目标不变,阶层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愿低就,许多人又不安于位,倒是当今台湾社会的通病。即使如此,这种情况其实也说明社会流动速度的减缓和社会阶层日趋固定的趋势。当然,不可讳言的是,台湾社会在经过全球化的财富分配、机构财团的强力占有控制、政府的另一形式走向以及社会阶级的重新解构再结构的此时,台湾一方面像一个蜕变中的文化巨兽在时间的冠冕下不得不赋予自己一个不同的风貌;一方面变迁的轨迹也正更直接间接支配了台湾大多数人的认知与行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