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中间阶层,是指占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社会关怀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依此定义,我们可以整理出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指标有如下几项:(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2)职业的工作及劳动方式;(3)职业权力;(4)收入及财富水平;(5)就业能力;(6)消费及生活方式;(7)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社会关怀。 郑航生主编《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57~159页。    
    由于社会成员在各种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是连续的,人们很难区分出界限分明的阶层来。为此,许多学者建构了多元分析指标,如邓肯曾以职业声望、教育程度及薪资所得这三个变量,来建构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I)。台湾学者蔡淑玲与瞿海源也以同样的方式,建构了一份台湾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蔡淑铃,同前引书,第79页。一般而言,由于阶层划分的复杂性,在研究中不免会带上研究者的主观断定。参照各种社会分层指标,笔者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指标区分为经济地位、职业声望、教育层次和自我认同四个单项指标。每个单项指标将分别在性别、年龄、城市这三个因素中进一步加以差异比较与分析,以期对中产阶层分层指标的社会认同状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经济条件认同与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1),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经济条件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其中30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这个比例之高足以说明现阶段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财富拥有量很不确定。其次,212%的人选择了“50万以上”,193%的人选择了“100万以上”。由此可见,虽然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不甚明确,但也表现出一种认同的趋势,即他们相对比较集中地认为家庭资产在50万~100万左右的人们,应该归属于中产阶层。    
    表1…1社会公众认为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经济条件单位:次,%经济条件频数百分比经济条件频数百分比30万以下246 81 300万以上64 21 30万以上380 125 500万以上64 21 50万以上644 212 说不清930 306 100万以上586 193 合计3038 1000 200万以上124 41     
    当我们从性别、年龄和城市三个方面进一步对中产阶层的经济认同进行考察时,发现了更加有趣的现象。    
    1经济条件认同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2),在经济地位认同上,女性比之于男性更加没有概念,345%的女性选择了“说不清”,男性只有264%选择了“说不清”。其次,男性所认定的中产阶层的经济指标要高于女性,男性主要趋向于认同“100万以上”(224%),而女性则主要趋向于认同“50万”以上(217%)。    
    2经济条件认同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3),对中产阶层经济指标的认同,年龄越大越没有办法衡量,60岁以上的人中间,有508%选择了“说不清”,50~59岁中间的人,亦有429%的人选择了“说不清”;19岁以下的年轻人,有282%选择了“说不清”,他们认同的确定性不及中年人,但比之于老年人,则明显要强得多。    
    从各个年龄段来看,认同中产阶层应具备“50万以上”经济条件的占大多数,只有“30~39岁”年龄段的人认为中产阶层应该拥有“100万以上”的财富。这说明,“30~39岁”年龄段的人正处于风华正茂、事业有成的人生辉煌时期,他们对中产阶层的期望值当然就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成员。    
    3经济条件认同的城市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4),北京和武汉的人们对中产阶层的经济认同不甚明确,选择“说不清的”分别占369%和361%。五大城市中,只有广州的人们认为中产阶层应该拥有“100万以上”的资产(262%),而其余四个城市都比较认同中产阶层应具备“50万以上”的家庭财产。    
    


第一部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2)

    1职业地位认同与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1…5),人们心目中中产阶层所从事的职业,意见比较统一。排在前列的几中职业依次为:私营企业主(779%)、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738%)、党政机关公务员(733%)、专业技术人员(706%)。这说明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同相对而言比较一致,集中在收入高、稳定、体面等这样一些职业类型。另在父母对子女职业期望的调查中,也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上述几种职业中的一员,这正好可以佐证当前中国城市居民对中产阶层职业地位的认同。    
    表1…5社会公众认为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职业地位单位:次,%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公务员2227 733办事人员与职员1042 343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243 738个体工商户659 217专业技术人员2145 706企业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410 135私营企业主2367 779农林牧渔劳动者12 04自由职业者1388 4571职业地位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1…6),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职业地位的认同上并无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对中产阶层职业认同都集中在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的职业群体。    
    2职业地位认同的年龄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1…7),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职业地位的认同略有差别:对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认同,年龄越大认同的比例越高;对私营企业主的认同,年龄层次较小的认同程度更高;对自由职业者的认同,中间年龄层次的人比较认可。尽管如此,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中产阶层职业的分布相对是比较集中的。    
    3职业地位认同的城市差异    
    调查表明,各城市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定比较趋同,差异很小。北京和上海两城市对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广州、武汉和南京。广州对私营企业主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其他城市。北京对自由职业者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其他城市。    
    教育层次认同与差异    
    关于中产阶层的主流人群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层次,社会大众的意见最为集中的是本科以上(498%),其次是大专以上(256%),有157%的人认为没有学历的限制,只要有钱就是中产阶层。    
    1教育层次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见表1…10),社会大众在中产阶层教育层次的认同上没有差异,一致认为中产阶层应该具备“大学本科”的文化层次。整体上看,女性对中产阶层的学历认同要略高于男性,例如,女性选择“大专”和“高中及以下”的比例之和为286%,而男性则为314%;女性选择“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比例之和为573%,而男性则为513%。    
    2教育层次认同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11),在认同中产阶层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20~29岁”这一年龄段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590%。他们出生于70、80年代,正是大学扩招的受益者,这一群体中间的大学本科比例远大于社会其他年龄群体,因此他们更加认为中产阶层必须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    
    3教育层次认同的城市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1…12),在认为中产阶层主流人群至少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人群中,上海市民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586%,南京和北京的认同程度也超过了半数,广州市的认同比例最低,只有404%。这说明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市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要高于广州。尤其是,近年来北京、上海的工资水平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众多青年才俊和纷纷流向北京、上海,这就使得整个城市的市民受教育程度得到快速提高。    
    从以上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的分析来看,我们发现在经济、职业和教育三个指标中,人们对经济条件的认同最为模糊不清,许多人感觉这个标准很难界定。一是因为,经济指标是连续值,区分月收入5000元和4999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能说月收入5000元的就是中产阶层,而4999元就不是中产阶层。二是因为,因为各城市人们的收入标准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比如上海、北京城市中高薪的人员比较多,以月收入5000元为标准,肯定算是偏低的,而在南京、武汉这样的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高薪的很少,一般3000元就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简单以一个数据标准很难适用于不同的城市居民。三是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以夫妻两人的总体收入来支持的,因此不能说妻子的工资收入低,就不能享受有高薪收入的丈夫而带来的生活享受,或者说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如此,那么低收入的妻子算不算中产阶层呢?诸如此类困惑,让社会大众在回答问卷时,感到难以取舍,最终只好以一种笼统的感觉而来做选择。    
    与此相反,人们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同和教育认同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几乎没有产生太多的疑义。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身份和文化教育层次是有较为固定的印象。这说明了当前社会流动的主要机制还是“学而优则仕”,通过教育来筛选社会精英,使之从普通大众中凸显出来,向更高级别的社会阶层流动。一个成熟的社会,都有着较为规范的社会流动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第一部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3)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规模与分布    
    前面,我们从经济、职业、教育三个单项指标考察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那么如果将这三个指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同时满足经济条件、职业条件和教育层次的人是本研究所认定的中产阶层。那么这个中产阶层的规模是多大呢?这里我们设定的条件是:(1)经济上月收入5000元;由于经济指标的确定有诸多困难,本研究选取的“月收入5000元”标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为了研究需要而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标准,大家不能简单认为中产阶层的经济标准就是月收入5000元。(2)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13),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有效百分比是119%。    
    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单位:人,%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中产331109缺失数值25985非中产2448806合计30381000    
    1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    
    中产阶层在性别分布上,很明显男性中产阶层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在男性中,中产阶层比例是141%,而女性中的中产阶层比例只有99%。这说明,男性依然是社会精英的主流,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表1…14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男1418591000女999011000    
    2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    
    中产阶层在年龄分布上,比较集中在20~49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人中间,有211%的人属于中产阶层,而“40~49”岁和“20~29”岁的人中间,中产阶层的比例分别为145%和140%。这说明,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年龄大都比较年轻,它们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社会精英。    
    表1…15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19岁及以下04996100050~59岁76924100020~29岁140860100060岁及以上38962100030~39岁2117891000拒绝回答001000100040~49岁14585510003中产阶层分布的城市差异    
    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城市分布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中产阶层分布比例比较高的三个城市依次是北京(166%)、广州(151%)和上海(144%)。南京和武汉的中产阶层比例明显要低于北京、广州和上海,它们分别是88%、50%(见表1…16)。广州是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