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外相而言,你们两个当然不平等。你也许很爱你的孩子,但是你的爱只是人类的爱,也就是说,有条件的,占有的,会间断的。只有超越了外相,在本体之内,你们是平等的,而只有当你在自己的内在找到了那个无形无相的向度之后,你们的关系才有真爱在其中。那个临在中的你,那个永恒的〃本我〃,就能够在另一个人之中辨识出他自己。而对方(在这里就是你的孩子),会感觉到被爱,也就是说,感觉到他的本体也被认出来了。

  爱就是在他人之内辨识出你自己的本体。而对方的〃排他性〃就会因此在纯粹人类的范畴(外相的范畴)中被揭露为幻相。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其实是渴望被认可,不是在外相的层面,而是在本体的层面被认可。如果父母认可的只是孩子作为人类的面向,而忽视本体的面向的话,孩子就会感到与父母的关系有所不足,缺乏一些绝对重要的事物,于是在孩子心里就会累积痛苦,有时甚至是无意识地对父母怨恨不满。〃为什么你不能认可我?〃这好像就是孩子的痛苦或怨恨的心声。

  当其他人认出你本体的时候,经由你们两人,那份认可就把本体的向度更加完整地带到这个世界上来。那就是可以救赎这个世界的爱。我所说的这些,是针对你和你孩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这同样地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我们常听说〃神就是爱〃,但这并不是绝对地正确。神就是至一生命,在无数的生命形式之内但却又超越它们。而爱却隐含着二元对立:爱和被爱,主体和客体。所以,所谓〃爱〃,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辨识出合一。而这就是神在有形有相的世界中诞生了。爱使得这个世界不那么世俗化,密度不那么浓稠,也让神圣的面向,也就是意识本身的光亮,更加地从这个世界中通透出来。

  放弃角色扮演  84

  我们每个人在此要学习的生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做好你需要做的事,但是不要让它成为你所认同的一个角色。如果你的行动都是为了行动本身,而不是用来保护、加强或是顺从你角色的身份认同的话,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的力量都会非常地强大。每一个角色都是虚构的自我感,经由它,所有的事都变成是针对个人的,而且还会被心智制造的〃渺小我〃(little me)和它当时扮演的角色给腐化和扭曲了。在这个世界上,有权力地位的人,像政客,电视人物,商业和宗教的领袖,除了少数几个特立独行的例外,他们大部分都完全地认同自己的角色。他们也许被视为是VIP(重要人物),但是他们不过都是小我游戏中无意识的参与者,这个小我的游戏看起来是如此地重要,但最终还是缺乏真正的目的。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它不过是〃一个白痴诉说的故事,充满了噪音和愤怒,无足轻重〃。令人惊讶的是,莎士比亚没有看过电视就能够获致这样的结论。如果这个地球的小我戏码有任何目的的话,这个目的也是间接的:在这个地球上创造更多的痛苦。虽然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小我创造的,但它最终却是会毁灭小我的。痛苦就是用来烧尽小我的火焰。

  在不同角色扮演的人格世界中,有少数人不会投射心智制造的形象到外界,他们是从较深入的核心本体之中来运作的,他们只是简单地做自己,不会妄自尊大(这些人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在电视、媒体和商业界)。他们如此地出类拔萃,是真的唯一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的人。他们会带来新的意识。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会获得力量,因为他们的作为是和整体的目的一致的。然而他们的影响却远超过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远超过他们的功能。他们单纯的临在简单、自然、不做作,无论谁和他们接触都会感受到他们转化的力量。

  当你不扮演角色时,你的所作所为就没有自我和小我掺杂在其中,也就没有隐含的目的(secondary agenda):保护或是强化你的自我。因此,你的行动会有更大的力量。你会全神贯注在当前的情况上。你与它合一。你不会想借由它而成为什么特定的人。当你完全是你自己的时候,你是最有力量、最有效率的。但是,不要试着去做你自己。那又会成为另外一个角色了。那个角色是:〃本然的、自发性(spontaneous)的我。〃一旦你试着想要成为特定的人物,你又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了。〃做你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忠告,但是它也很可能误导你。心智会插进来说:〃我来看看,我如何才能做我自己呢?〃然后,你的心智就会制定出〃我如何才能做我自己〃的某种策略。这又是另一个角色了。〃我如何才能做我自己呢?〃这个问题事实上是错的。它意味着你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才能成为自己。然而这个〃如何〃在这里是不适用的,因为你已经是你自己了。不要在〃你已经是〃的那个基础上,再加上不必要的负累。〃但是我还不知道我是谁呢!我不知道做我自己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可以完全接受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件事情的话,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你是谁的真貌了那个在人性之后的本体,纯粹潜能的领域(field of pure potentiality),而不是一些已经被定义了的东西。

  放弃定义你自己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你不但不会灭亡,反而还会重生。同时,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定义你。当他们定义你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设限,所以这是他们的问题。当你与他人互动的时候,不要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或提供一个功能,而要成为一个有意识临在的领域。

  为什么小我要扮演角色呢?这是因为一个未受验证过的假设、一个基本的谬误、一个无意识的思想。那个思想就是:我是不够的(I am not enough)。接下来就是其他无意识的思想:我需要扮演一个角色,所以我可以得到让我能全然成为自己的东西;我需要得到更多,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多。但是你无法成为比你之所是更多,因为在你身体和心理的形相之下,你是与生命本身合一的,与本体合一的。在外在的形相上,你会而且始终都会次于某些人,或是优于某些人。但在本质上,你不会次于或是优于任何人。真正的自尊和谦卑都是从这份了悟中升起的。在小我的眼中,自尊和谦卑是矛盾的。在真理中,它们是并无二致的。

  病态的小我  86

  无论以何种形式展现,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小我本身就是病态的。当我们看一下古希腊文里面的这个字:病态(pathological),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对小我来说再适用也不过了。虽然这个字通常是来描述一种疾病的状态,它是从pathos这个字根而来的,意思是受苦。当然,佛陀在26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状况的特征就是受苦。

  然而,那些在小我掌控之下的人,并不能辨识出受苦是痛苦的,还认为它是在任何特定的状况下唯一合理的反应。盲目的小我是无法看到它在自己和其他人身上所加诸的痛苦。不快乐就是小我创造的一种广为流传的心理情绪疾病。它是地球环境污染的内在对应。像愤怒、焦虑、仇恨、怨怼、不满足、羡慕、嫉妒等负面情境,已经不被视为是负面的了,反而被合理化并且进一步被曲解为:这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其他人或是一些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这是小我的暗示。

  小我无法分辨一个状况本身,和我们对那个状况的解释及反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你可能说,〃多么糟糕的一天啊!〃但你并不了解,那个寒冷、风和雨或是任何让你有反应的情境本身,并不是糟糕的。它们就是那个样子。真正糟糕的是你的反应,你内在对它们的抗拒,还有因抗拒而产生的情绪。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所谓的好或坏,而是我们对它的想法造成了好坏。〃尤有甚者,小我还把受苦和负面反应曲解为乐趣,因为就某种程度而言,小我本身在其中获得了强化。

  举例来说,愤怒或怨恨,因为会增加分离感,加强对他人的分别心,而且会创造一个看起来无比坚固的心理立场:〃我是对的!〃所以它们可以极为有效地强化小我。当你被这些负面情绪占有的时候,如果可以去观察你身体内在生理方面的变化,你会发现这些情绪是如何地妨碍心血管、消化和免疫系统以及其他身体功能的运作。如果你能够观察到这些变化的话,那么你就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情绪实际上真是非常病态的,它们是一种形式的受苦,毫无乐趣可言。

  每当你处在一个负面状态的时候,你的内在其实有一部分是在寻求负面的事物,并且视它为乐趣,或是相信它可以帮助你得偿所愿。要不然的话,谁会一直抱持着负面情绪不放,让自己和其他人都陷入惨境,而且在身体上创造疾病?因此,每当你发现自己内在有负面心态时,如果那一刻你能够了解到:在你之内有一部分是把这些负面事物视为乐趣,并且相信它是有用的,那么你就已经直接地觉察到你的小我了。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你的认同就从小我转到了觉知。这也意味着小我在缩减,而觉知在增长。

  如果在负面情绪中,你当时就能够了解到:〃此刻我正在为我自己创造痛苦。〃这份觉知,就足以让你超越被制约的小我状态和它所产生的反应的限制。随觉知状态而到来的无限可能性将被开启,让你看到有其他更具智慧的方式来应对任何情况。在那一刻,当你看到了你的不快乐是缺乏智慧的时候,你就能够自由地放下这个不快乐。负面心态是不明智的,它总是来自于小我。小我也许很聪明,但是它没有智慧。小聪明会追求它自己小小的目标。而智慧却能够看见联结所有万事万物的较大整体。小聪明是被自我利益所驱使的,而且它非常地短视近利。多数的政客和商人都很聪明,但很少是有智慧的。利用聪明而获得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而且最后总是会导致自我挫败。聪明导向分离,智慧包容万物。

  像背景般的不快乐  89

  小我创造了分离感,而分离感则创造了痛苦。由此可见,小我是如此地病态。除了那些明显的负面情绪如愤怒、仇恨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负面情绪的形式,它们是如此地稀松平常,通常不会被视为是负面的。比如说:不耐烦、烦躁、神经紧张,还有〃受够了〃。它们构成了那个不快乐的背景基调,而且是很多人主要的内在状态。你需要非常的警觉,而且绝对地临在,才能够侦察到它们。当你能够侦察到它们的时候,那就是觉醒的时刻,也是与心智脱离认同的时刻。

  有一个最常见的负面状态,也许正因为它是如此地稀松平常,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也许你对它也很熟悉。你是否常常经历一种不满足感,它很难描述,只能说它是一种像背景般的怨怼?它可能有针对性,也可能没有特定的针对性。很多人生命的绝大部分都在这种状态中度过。他们是如此地与这种状态认同,以至于无法退后一步而看清楚它。位于那种感觉之下的,是我们无意识地持有的一些信念,也就是说:思想。你的这些思想,就如同你在睡觉时做的梦一样。换句话说,你不知道你在思考,就如同做梦的人不知道他在做梦一样。

  这里是一些最常见的无意识的思想,它们为那种不满足的感觉或是背景基调的怨怼煽风点火。我下面列出来的是这些思想的基本架构,我删除了它的内容,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晰。当你生活的背景基调中有不快乐的情绪时(有时不是在背景,而是已经展现出来了),你可以看看是下面的哪一个思想架构在运作,同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把内容填进去。

  ● 在我生命中需要发生一些事情,我才能因此而感到平静(快乐、满足等等)。我很生气这些事情还是没有发生,也许我的怨怼最后可以让它发生。

  ● 过去有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很生气。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的话,我现在就可以感到平静。

  ● 有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而它妨碍了我此刻的平静。

  这些无意识的信念常常还会导向一个特定的个人,因此〃发生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人做的事〃:

  ● 你应该做这个或那个,那样我才可以平静下来。我很生气你还是没有做。也许我的怨怼会促使你去做它。

  ● 你(或是我)过去做的,说的,或是没做的事,让我现在无法平静下来。

  ● 你现在正在做的或是没做的事,妨碍了我的平静。

  快乐的秘密  90

  以上这些都是假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