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社会政治结构的构成要素    
    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要素主要有:(1)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机器。(2)政治法律制度,即以统治阶级的政治、法律观点思想体系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3)政治组织,即与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在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居于核心的地位,对其他要素起着支配作用。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国家是从人群共同体分化出来的政治共同体。从历史上看,国家的出现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同时又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化紧密相连。    
    从历史上看,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与阶级的形成是交织进行的,社会分工同时造成社会集团的分离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所以,当国家成为管理社会生活的独立机构时,它就不可避免地同时成为统治阶级压迫和控制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2)同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国家具有三个特征:其一,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其二,一种特殊权力机关的设立,这就是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队伍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其三,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机关就需要征收赋税。上述三个特征是氏族组织不具有的,当这些特征完全具备时也就标志着国家的形成。    
        (3)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表明,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事物,控制一定的社会秩序,并且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其目的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4)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对外两类。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强制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服从并镇压其反抗,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其二,社会职能,即执行社会公共事物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即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国家的对外职能则是国家作为特定的社会主体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一方面组织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本国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国家的内外职能紧密相关。一般说来,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    
    国家同阶级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国家,它是从有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四、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社会的观念结构和意识形态    
    (1)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和联结方式。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为经济结构服务。按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各有特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组成了社会观念结构的整体。    
    (2)社会意识诸形式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即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    
    从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来看,有确定规范的系统的社会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意识的诸形式,即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念和哲学思潮;二是科学,即非意识形态部分,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意识形式,称为意识形态。    
    马克思说:“意识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在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其表现为: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不存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上统治地位。    
    (3)在阶级社会中,观念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因而可以说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首先是反映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其次是旧社会的意  识形态,它反映已被消灭和正在被消灭的旧生产关系;再次是反 映现存社会中正在成长着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其中,反映和 维护现存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意识形态通常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来说,在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也必然在文化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只有这种意识形态直接决定着观念结构的性质,并成为该社会的精神标志。    
    上述三种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展开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  证明,各个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并把它当作  争得或保持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统治权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  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各种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揭开各种观念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阶级实质。    
    (二)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和集中反映,最具政治性、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即社会或国家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文明冲突”引人瞩目,思潮激荡影响深远,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思想、观点的争论、斗争始终存在存在。因此,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问题,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意识形态的概念    
    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一定社会事物的,带有一定鲜明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比较定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观点或思维模式。    
    2意识形态的特点    
    上述意识形态的定义表明:第一,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与其他社会意识一样,意识形态具有相对于社会存在的派生性。    
    第二,意识形态具有理论化、系统性特点,是经过思维加工提炼的、理论化、系统化的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从而不同于低层次的自发的社会意识即社会心理学。    
    第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具有强烈的价值观念的导向性特点。意识形态总是对一定的社会事物带有一定政治倾向和利益观点。    
    3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第一: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由于不同的阶级地位和经济利益,必然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必然使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并且在总体上形成不同的阶级意识形态。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并以其台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巩固其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服务。    
    第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社会功能    
    1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意识形态与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同步性。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经济结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有时又会预见到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2)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内容上,要吸收以往的某些意识形态的材料,在形式上要继承以往的既有的形式,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不同的形式有自己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有其内在的历史继承性。    
    (3)意识形态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通过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来实现的。在每一个社会中都会出现三种意识形态: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现存社会里成长着的新的社会因素的意识形态。其中反映和维护现存的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成为该社会的精神标志。    
    (4)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其相对独立性的集中表现。    
    2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二是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    
    (1)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作为经济结构的反映,意识形态必然具有维护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意识形态不仅反映社会存在,而且能够评价现实社会。评价的结果便是肯定和否定即维护和批判。维护和批判是同一功能的两个侧面。维护的是与自身性质相同的东西,批判的是同自身性质相反的东西。当然意识形态也会批判自身,但这种批判是通过批判以达到从根本上维护现实社会的目的。    
    (2)意识形态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意识形态在个人、群体、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调控人的活动,通过确定人的活动的目的和方式、规划活动的程序、创造新的观念等方式完成其功能性行为。    
    (四)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1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文化包括各种观念形态,但不等于观念形态。文化是包括人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首先,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文化的功能    
    (1)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具有维护和巩固这种社会制度,调控并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    
    (2)知识传承的功能。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所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而文化则起到把前一代人具有的知识进行传承的功能。    
    (3)文化对人具有教化的功能,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    
    (4)文化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    
    3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先进文化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