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我无关’,哪一个佛菩萨说众生苦难与自己无关?你查遍经没这个说法。佛菩萨跟世间人不一样,大家都晓得觉、迷不相同,迷惑颠倒的人他推诿责任,推卸责任,觉悟的人绝不推卸责任。所以断德相同,智慧不相同,初信位菩萨的智慧比小乘初果高得太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读这段经文就不会疑惑,就知道这是真话。

    下面是讲修福,能修福就更好了。这是讲“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家亲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这一段很重要。一定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的财物拿来修福,这才有功德;拿别人的财物来修积功德,自己什么都得不到,所修积的功德是别人的,自己还落得一身罪业,这个要懂得;一定是自己的,自己的财物才叫净财。如果他在世间福报很大,他家里面的房子很大、土地很多,在中国古代我们见到,往往他将自己的宅舍捐献出来做道场,这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很多。像近代的杨仁山居士,那是一个大富长者,他在往生之前,没有往生的时候他就写下遗嘱,把他自己的宅舍捐赠出来,‘金陵刻经处’,你们现在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杨仁山的家。他的这些财产没有留给他的子孙,捐献出来做佛教的事业,这是我们一个最好的模范;他的财物、宝贝真的全献,都捐献出来。衣服布施,你的衣服太多了送人,世间苦难的人很多,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为什么不拿去捐献出来布施?这叫真正修福。我们自己用有几套换洗衣服足够了,有几双换洗的鞋子也足够了。富有人家一个人,我们从前在报纸上看到,有总统的夫人,她的鞋子就几千双,比卖鞋店还多,衣服多少千件,我们就不晓得,报纸上没有登。你一个人怎么穿得了?布施是修福。

    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是举出一个例子,我们读经也不要说死在句下,那就错了。布施的方法很多,这个地方是举一个例子,“塑画地藏形像”,为什么?这个事情最容易做。如果叫你像杨仁山一样,捐献舍宅做道场,那就难了,有很多人说‘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家的房子很小’,没有就捐出去也不能做道场,举出这一个例子。如果讲塑画地藏形像,这不难,随你的财力,你有能力,塑造庄严高大的地藏菩萨形像,力量小请一个人给你画一尊地藏菩萨形像,这就是说随分随力。可是在那个时候行,没有问题,造像功德很大,现在这个时代造像,问你有没有功德?功德是有,不可否认,但是不明显,现前得不到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佛法弘扬不彰,《地藏经》念的人很多,《地藏经》里面的意思几个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众生在佛门里面做真实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果报,一定要有人宣扬,将地藏法门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人家一见地藏菩萨形像他感受就不一样。

    如果对于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误会,这是偶像,地藏菩萨形像供奉著,他看到丝毫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批评拜偶像,迷信!我们问问:对于他这种批评的人、指责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那是无量劫以后才起作用,现在不起作用。经上讲得很清楚,毁谤之罪还是要堕地狱去受罪,等到那个罪受完了之后,这一历耳根的道种,将来遇到善缘,他能起现行。由此可知,弘法工作在现前比什么都重要,世出世间任何的事业,都比不上弘扬佛法事业这么重要。我们同学们发心出家,不管你出家的因缘是什么,总算是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具足,发心的因缘可以不必去计较,这一生当中有机会接触到正法,有机会闻到正法,修学正法,这就成。这不仅是我们一生值得庆幸之事,正如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发愤;发愤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发愤,我们这一生这个机缘就没有空过。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非常可惜,佛经上‘可怜悯者’;可怜悯不是指别的人,一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有什么可怜?遇到佛法当面错过,这个人真可怜。由此可知,佛经上讲‘可怜悯者’指谁?指我们这一批人,当面错过机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还是不能够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后,许多同修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克服自己;本来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进念佛堂一点信心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怎么能熬得过来?进去之后,念过几次就把烦恼习气克服了,这是很明显的榜样。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无比殊胜。老年人看到年轻人都那么精进,觉得自己时日不多更应当精进,得到鼓励;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年岁那么大,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们都不眠不休,年轻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各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要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这种种福报。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封口,三年,这里打个洞三年,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福也有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所以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入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进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说多亲切!所以进入这个里面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在,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们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人亲切的体会,所以佛像要塑得很庄严。我们也用这种方式来发展这个道场,使人人能生欢喜心,全心全力来成就这个道场,希望这个道场做为世界念佛道场一个好样子。现在每个月从海外各个地区,组团发心到此地来念佛逐渐多了,自自然然形成一个念佛中心的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洪老居士七十九岁的生日刚刚过,我们听到这个喜讯,三宝加持,使我们信心更坚固。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举出现前的例子。后面果报,诸位翻过来看: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现前洪老居士的果报正如经上所说,他的业报应该是得重病,做了这个功德他的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延年益寿,一点都不假。注解里面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何故须为病人于地藏处,修供塑像’,这是先提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以能愈病益寿也’,原因在此地,能够叫疾病灭除,能够延长福寿。有寿没有福那还很苦,有寿又有福,因为他修的有福,供佛能延寿。下面举‘《止观》云’,《止观》是天台教义;‘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这是佛祖给我们提出的警告,这是事实真相。世间人真有不怕恶道,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他不知道恶道的恐怖,依然造作罪业。特别是打著佛教的旗号欺骗一切众生,求得名闻利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造的都是地狱业报。人的寿命很短促,‘人命无常,一息不追’,一口气不来,那就堕落;‘千载长往,幽途绵邈’,这是形容三恶道,三恶道容易堕入,很难出来。

    下面讲‘无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出离三恶道的条件,这时你怎么办?堕落三途之后,想修福没有缘。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有多少有财富的人、有福报的人、有能力的人,一生当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缘,想修福没有地方去修福,往往由于愚痴,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将自己的财富力量去护持邪道,不但没有去种福,反而招来一些殃咎,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常常看到。由此可知,消除业障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一定要有慧、要有福,没有福慧想消除业障都消除不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不要看别的,看学佛的同修,就在我们周边这些人,你仔细观察他是很希望消业障,也很认真努力在做消业障的工作,自己以为那个修福是消业障,可是你仔细去一观察,他所做的跟他的目的恰恰相反,想消业障他做的工作是在增加业障,并没有把业障消除。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读经太少,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