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4-剩男剩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24-剩男剩女-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华丽的时代,沉重的孤寂(代序)    
    一、旷男怨女从来就很多吗    
    ——先说个大势    
    二、“剩女”二字背后,站着一群活色生香的优秀女子    
    ——拿“3S女人”做个例子    
    三、没剩下的都是一样的,被剩下的就各有各的理由    
    ——在“剩”与“被剩”的现场    
    四、连上帝听了都会失眠的苛刻诉求    
    ——我挑我挑我挑挑挑    
    五、不是所有的钻石都卖得出去    
    ——待价而嫁:婚姻是一种交易吗    
    六、是玫瑰色的春梦,还是性竞争的丛林    
    ——相亲路上风景一片    
    七、单身房间双人床    
    ——剩男剩女的隐秘欲望    
    八、对面的男人有火星口音    
    ——当爱情成为一部后现代悬疑片    
    九、不结婚你将会后悔,结婚你同样也会后悔    
    ——婚姻是令人几近昏厥的两难吗    
    十、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    
    ——虽“剩”不打折    
    十一、没有男人,家也是温暖和美丽的    
    ——剩女们水一样流淌的生活秀    
    十二、不能把一时寂寞,变成一生过错    
    ——事业+自由>爱情?    
    尾声:漂泊与岸,或梦的深处


《剩男剩女》第一部分华丽的时代,沉重的孤寂(1)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    
    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    
    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    
    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刘若英《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这是一个纯粹私人化的问题。以至于如果不是亲朋至交,那些充满好奇的人也不好贸然启齿问询。但是,不管你是从没遭遇激情,还是已历经沧海,抑或是一直挑来挑去而没有中意的人——但你独身的状态就是一个标签,按照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你可能被剩下了。    
    也难怪,按照惯常的观点,恋爱、结婚这些事情就如同自然界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换一般,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又身处一个华丽而艳情的时代,大街上、地铁里、飞机上;网络上、电视里、广告中……到处都散发着爱情的味道。现代社会的物质与技术也为忙碌的都市男女提供了无数邂逅的可能,提供了无数可以迅速上演恋爱故事的初始情境。现代社会科学昌明,通信技术一日千里,通过网络等新途径相恋结合的已毫不稀奇。我们的社会的确变得更多元化了,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选择的范围也更为广阔。    
    而事实却似乎又并不等同于我们的想当然。环顾四周,一大群并不愿意单身的剩男剩女们,依然在迷茫地寻找和等待着爱情。孑然一身的人竟如此之多,而且很多是干练出色的职场白领。他们精通于找寻工作,却似乎不善于找寻爱情。他们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于现代社会匆匆变幻的华丽背景之下,显得无奈而又落寞。    
    第三次单身浪潮袭来,让越来越多的男人和女人们卷入其中。城市里的剩男剩女如今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群体,一个社会符号,一个意味深长的后现代寓言。想起这两年相当走红的电视系列剧《欲望城市》,那是四个大龄的都市单身女性和周围男人的种种关于情与欲的故事。此剧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不在于这种纽约版本的故事多有趣,而是有很多像剧中那样经济独立的男性女性都有同样的困惑——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为了生活压力去结婚的时候,或者是根本找不到理想的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更自由更解放了呢,还是更孤独更无助?    
    我们发现,无论是现实版,还是虚构版,无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像《欲望都市》中的瑟曼萨,还是像《涩女郎》里那个什么男人都想嫁,却反而常常吓跑男人的“结婚狂”,还有像《甜心俏佳人》中的充满幻想却经常让自己陷入窘境的艾莉;往前推有“相信人生有两次伟大爱情”的乐观的夏洛特,往现实看有大批“不谈爱情”的男女工作狂……两性之间的感情总是像鸡同鸭讲一般地不对位,所以太多的人都带着无处倾诉的爱情断伤。    
    在各种媒体上,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太多剩男剩女的故事。似乎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转向:对于都市里的剩男剩女,舆论对他们的态度,从认为是一种社会问题,转为现今的欣赏和羡慕。理由是假如你一直保持单身状态,至少说明几件事:一、你足够独立,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不需要仰仗任何人;二、你特立独行,有个性;三、你对个人魅力有信心,并且不怕寂寞。据说,现在最时尚的生活方式就是将甘心被剩的精神进行到底。某报纸还非常煽动的说:即使身体不单身,精神也要单身。但在当事人看来,这是聊以自慰的说法罢了。


《剩男剩女》第一部分华丽的时代,沉重的孤寂(2)

    当然,寂寞倒也是可以成就一个人。独身的人最不缺的是时间。把自由的时间用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一定就是出成绩的地方。如果独身真的是精彩无限,也就是说,总是能够找到适当的对手乐意和你耗下去,物质和精神的处境都不差,现在的都市人,大部分不介意独身。    
    然而,现实生活里的人毕竟不同于《欲望都市》里的男女主角。像我们周围的单身男女,天天下了班就买快餐打发自己,回家看电视上网甚至加班,异性的气息几乎嗅不到,日子过得无聊而且黯淡……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所熟悉的。    
    所以,这又确实是个孤独的时代。在酒吧夜夜笙歌的背后,在单身公寓销售火爆的背后,在情人节的迷离色彩被烘托到淋漓尽致的背后,是难以名状的孤独。生活方式变得如此多彩又如此迷惘,因为选择太多,也就意味着哪一种选择到后来都是错误和后悔。于是只能不安分地浮躁着,心总是处在一种怔忡不安的状态里。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堪的困境。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紧张的时代,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强烈的竞争压力甚至让我们难以喘息。在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需要一个稳定而富有支持力的家庭,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精神力量,然而就在这种需要最强烈最迫切的时候,我们的现代家庭在这方面却苍白无力,因为婚姻本身都已脆弱不堪。    
    现在男孩女孩谈恋爱的目的和动机不再那么单纯,他们一个比一个清醒,一个比一个善于权衡。不到迫不得已,要女孩嫁或要男孩娶都是不容易的。谈爱容易论婚难,这无疑成了现代男女的一大流行病。溺水三千,任取一瓢便可以倾心去爱,而且爱到撕心裂肺铭心刻骨的地步也在所不惜,但是一论及婚嫁,再相爱的男女都难免会迟疑着却步。爱情和婚姻是这样的形同水火吗?以至让他们能够承受爱情之轻,却无法承担婚姻之重。于是,不顾一切的爱情最终在婚姻面前止步。    
    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比较注重家庭稳定,传统婚姻主张“一旦进入,就不能退出”;而现在人们更多注重生活和感情质量,这种新观念也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剩男剩女们的心理压力也是来自于过去社会观念的传承和积淀。当然一旦结婚,人们总是要承担一些责任,因为婚姻需要的,肯定不仅仅是感情。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全部。报刊上“如何获得一个好老公”、“如何获得美满婚姻”之类的文章,也许对剩男剩女们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她们还没有决定是否要选择婚姻。最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他们自己对单身生活,对被剩的时光感到开心不开心。看了我们这个关于“剩男剩女”的纪实性调查,你也许会更清晰地认识他们。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个男人的码头需要一万次靠岸,一个女人的土地需要一生才能走完。那么,对于剩男剩女们来说呢?一个自己的码头需要一万次靠岸吗?一个自己的土地需要一生才能走完吗?我们这本书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吗?


《剩男剩女》第一部分一、旷男怨女从来就很多吗(1)

    ——先说个大势    
    关于剩男剩女的说法,从来不是铁板一片的——它的变迁也很有趣——而且从来不是仅仅关乎这一个群体自身的问题——他们涉及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多种力量的交织    
    哲学家摩尔根曾用富于感性的语言说:“在文明民族中形成一男一女结对同居的倾向,这并不是人类的常规,而是像心灵上的一切伟大的感情和力量一样,都是由经验产生的。”的确,婚姻是一件值得我们赞美的事物。上下几千年以内的人也都无不为这同一件事情大伤脑筋。找寻一个合适的人,至今也依然是我们生活的重心之一。同样的,这也是剩男剩女为很多人关注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到剩男剩女的历史源头,那简直是云水茫茫,一眼看不到边。在《乐府民歌》里就收集了南北朝时期的这样一首民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丁壮死亡过多,妇女极不容易嫁出去,于是出现这样的歌谣。顺便说一句,任何一个社会对于剩女的关注比起对剩男的关注都多得多,这绝非偶然。在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历史上,战争是造成剩女的主要因素。    
    在近代历史上恨嫁的剩女也屡见不鲜。18世纪和19世纪的西欧,有三分之一年龄在44岁以下的女子无法走入婚姻。究其原因如下:当时欧洲国家社会阶层的构成实行的是封建世袭制,身处社会中下阶层的男士往往求助于婚姻,希望依靠妻子娘家的钱财和权势发达。于是,家庭环境清贫的知识女性就很难找到条件好的丈夫,又因为不愿意降格和平民通婚,到最后只好选择过单身女人的生活。这样的单身女人以英国居多,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人物,如女作家简•;奥斯丁、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两姐妹、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姐姐——女作家玛丽•;安•;兰姆等。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之前,社会上很流行讲述有责任心的职业女性的故事,她们常常在工作与爱情的两难犹豫中最终定下心来工作。为了软化坚硬的社会现实,这些故事的结尾通常以“她以这种方式反而最终获得一个好男人”而结束。而从40年代末期到整个50年代,职业女性渐渐成为一个令人生厌的字眼,整个社会流行年轻的家庭主妇的故事,各种女性杂志和时尚杂志上探讨的是“怎样获取一位男性”、“趁你年轻时生小孩”、“不要怕早婚”之类的话题。而如果引入历史的、社会的视角,我们会知道,在二战中大量的男人走上战场,社会需要女性作为劳动力补充进去,于是出现了对于职业女性的呼唤,而当战争结束,男人们从战场上回来,社会又开始流行一场呼吁女人回归家庭的巨大神话。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25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人被称为“圣诞蛋糕”,意思是如果在12月25日之前还没有人动它则会成为废品,而如今,31岁的单身女人被称为“除夕面条”,意思是如果在12月31日晚之前还没有被吃掉就免不了被丢弃的命运。当然,这些如出一辙的“悲惨女人”的故事(不过女主人公从25岁变成了31岁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变化)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也许是有着悠久男权文化传统的日本,在面对单身女性有增无减的年代,利用传统的性别话语所进行的某种“围剿”,以恐吓年轻的女孩子早点进入婚姻。    
    1999年,据日本一项社会调查表明,东京30岁以上男子一半以上没有结婚,另据日本厚生省估计,198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14%将会终生独身。《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一书也引用了这些材料。日本城市大龄青年晚婚和单身的现象已经引起日本社会学家的关注。由于20世纪中后期日本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条件富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青年为了获得更高的物质享受,获得自我实现,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放弃或暂时放弃了婚姻,成为了剩男剩女。    
    女性对于婚姻的抵制在人类史上由来已久,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认为婚姻于她们有什么好处。因为婚姻从它最初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