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相国-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珍儿道:“珍儿不会读书写字,给您端茶倒水总是用得上的。”
    陈廷敬拱手作揖,如同拜菩萨:“珍儿,万万不可啊!快快回去,别让家里人担心!”
    珍儿却是铁了心,说:“陈大人别多说了,哪怕您嫌弃我,我也不会回去的!我们乡下女孩子的命,无非是胡乱配个人,还不知道今后过的是什么日子哩!”
    大顺在旁笑了起来,说:“得,这下可热闹了!”
    刘景、马明两人也抿着嘴巴笑。珍儿噘着嘴,说:“我知道你们是会笑话我的,反正我是不回去了。”
    陈廷敬叹息半日,说道:“珍儿,你任侠重义,我陈廷敬很敬重你。可是我就这么带着你去了,别人会怎么看呢?”
    珍儿听了这话,脸上露出苦笑,眼泪却只顾不停地流,说:“原来怕我诬了您的名声,珍儿就没什么说的了。您走吧。”
    陈廷敬道声珍重,登车而去。大顺不时回头张望,见珍儿驻马而立,并未离去。他心里暗自叹息,却不敢报与陈廷敬。
    26
    皇上在乾清宫西暖阁进早膳,张善德领着几个内侍小心奉驾。皇上进了什么,张善德都暗自数着。皇上今儿胃口太好,光是酒炖肘子就进了三块。张善德心里有些着急,悄悄使了个眼色,就有小公公端了膳牌盘子过来。张善德接过膳牌盘子,恭敬地放在皇上手边。皇上便不再进膳,翻看请求朝见的官员膳牌。见了陈廷敬的膳牌,皇上随口问道:“陈廷敬回京了?”
    皇上没等张善德回话,便把陈廷敬的膳牌撂下了。张善德摸不准皇上的心思:皇上怎么就不想见陈廷敬呢?皇上看完膳牌,想召见的,就把他们的膳牌留下。
    张善德刚要把撂下的膳牌端走,皇上抬手道:“把陈廷敬膳牌留下吧。”
    张善德便把陈廷敬的膳牌递了上去。皇上又说:“朕在南书房见他。”
    张善德点头应着,心里却仍是犯糊涂。照理说陈廷敬大老远的去山东办差回来,皇上应在西暖阁单独召见的。
    皇上进完早膳,照例去慈宁宫请太皇太后安,然后回乾清门听政。上完早朝,回西暖阁喝会儿茶,再逐个儿召见臣工。召见完了臣工,已近午时。传了碗燕窝莲子羹进了,便驾临南书房。明珠、张英、高士奇早就到了,这会儿统统退到外头。依然是傻子跟张善德随侍御前,旁人都鹄立南书房檐下。天热得人发闷,皇上汗流浃背,却仍是气定神闲。张善德脸上汗水直淌,竟不敢抬手揩揩。
    突然,皇上重重地拍了炕上的黄案,小神锋跌落在地,哐地惊得人心惊肉跳。傻子立马上前,躬腰捡起小神锋,放回皇上手边。张善德却是大气都不敢出,只管屈膝低头站着。皇上生了会儿气,道:“叫他们进来吧。”张善德轻声应诺着,风样的出去了。
    皇上匆匆揩了把汗,听得臣工们进来了,头也没抬,眼睛望着别处,道:“陈廷敬人刚回京,告他的状子竟然先到了。”
    明珠说:“启奏皇上,臣以为还是等见了陈廷敬之后,详加责问,皇上不必动气。”
    皇上问道:“你们说说,陈廷敬会不会在山东捞一把回来?”
    张英回道:“臣以为陈廷敬不会的。”
    皇上听着,一声不吭,瞟了眼高士奇。高士奇忙说:“臣以为,陈廷敬做人老成,行事谨慎,纵然有贪墨之嫌,也不会让人轻易察觉。这状子是否可信,也未可知。”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三章(1)
    皇上说:“你的意思,陈廷敬还是有可能贪罗?”
    张善德拱手禀道:“皇上已经把陈廷敬的膳牌留下了,吩咐南书房见的。”皇上没好心气,说:“朕知道!”
    张善德略微迟疑,又道:“陈廷敬天没亮就在午门外候着了,这会儿正在乾清门外候旨哪。”
    皇上冷冷地说:“叫他进来吧。”
    张善德便朝小公公努努嘴巴。少顷,陈廷敬跟在小公公后边进了南书房,低头走到皇上面前,行了三跪九拜大礼,道:“臣陈廷敬叩见皇上!”
    皇上微微点头:“起来吧。山东一趟,辛苦了!”
    陈廷敬说:“臣不觉着辛苦。山东巡抚富伦的折子,臣早送南书房了!”
    皇上半日没有吭声,心里暗惊。他的膳牌是昨儿交的,等着皇上今儿听朝之后召见。他从卯正时分开始候着,直到巳时二刻,里头才传过话去,吩咐他到乾清门外候旨。乾清门外站着好几位候召的臣工,他们一个一个进去,又一个一个出来。每有臣工出来,陈廷敬就想着该轮到自己了。可就是不见公公招呼他。直到刚才,才有公公出来传旨,让他去南书房见驾。南书房虽是密勿之地,但皇上召见臣工却通常是在乾清宫西暖阁。陈廷敬隐隐觉着,皇上心里对他不自在了。
    皇上半天不说话,突然问道:“陈廷敬,有人告你在山东搜刮钱财,可有此事?”
    陈廷敬微惊,道:“臣去山东,连臣及随从、轿夫,还算上臣的家人在内,共二十九人。回来时多了一匹骡子,两口大箱。这多出的一匹骡子和两口大箱,是富伦大人送的。我今儿把两口箱子带来了,想献给皇上一口,自己留一口。”
    皇上觉着奇怪,问:“是吗?什么宝贝?”
    明珠他们也都面面相觑,不知陈廷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皇上点点头,张善德会意,马上出去了。不多时,四个公公抬了两口箱子进来,打开一看,见是两块石头。
    高士奇道:“皇上,陈廷敬怎敢带着这么块不入眼的泰山石进宫来,简直戏君!”
    皇上不吭声,看陈廷敬如何说去。他便把自己去山东办差,富伦的折子,回来时遭土匪打劫,一应诸事挑紧要的奏明了,然后说:“皇上,这两块石头,可是险些儿要了臣的性命!”。
    陈廷敬说得险象环生,皇上听着却甚是平淡,只疑惑道:“告你的状子,落有济南乡绅名款若干,并无一位官员。照理这样的状子是到不了朕手里的。”
    陈廷敬道:“百姓告官员的御状,朝中无人,没法上达天听。而所谓百姓联名告京官,没人成头,也是做不到的。”
    皇上问道:“你的意思,有人上下联手陷害你?那么你在德州遇歹人打劫,也是有人暗通消息?”
    陈廷敬回道:“臣毫发未损,这事就不去说了。要紧的是山东差事办完了,百姓稍可安心度日。”
    皇上冷冷笑道:“你真是料事如神啊!你说但凡下面说百姓自愿、自发,多半都是假的。这不,果真如此!”
    陈廷敬听出皇上的笑声里似有文章,忙匍匐在地,道:“都是皇上英明,没有轻信富伦的疏请。”
    皇上目光有些空洞,正襟危坐。眼前跪着的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一直让皇上宠也不是,恼也不是。前年盛夏酷热难耐,有臣工奏请往城外择山水清凉之地修造行宫,陈廷敬说什么三藩未平,国事尚艰,不应靡费。读书人满口道德文章,皇上嘴巴给堵住了,只好从善如流。可皇上内心甚是恼火,想朝廷再怎么着也没穷到缺少这几个银子。今夏更是炎热逼人,宫里简直没法让人活。皇上热得再怎么难受,也得在臣工面前呈龙虎之威,汗都不能去揩揩。陈廷敬这回去山东办差,事情办得倒是称意,可他分明是想着逞能去的。皇上明知陈廷敬这桩事上也无过可言,可就是心里觉着别扭。陈廷敬若是真把富伦参倒了,皇上脸上也会很不好过。皇上自小同富伦一处玩,没少说过他的好话。可陈廷敬并没有参富伦,可见这人越发油滑了。皇上有时看不得臣工们的油滑,有时臣工们刚正不阿的样子也让他事情不好办。
    陈廷敬仍跪在地上,豆大的汗珠直往地上滴。皇上见陈廷敬身前金砖湿了大片,竟暗自快意。静默良久,皇上说:“拿过来朕看看。”
    张善德听得没头没脑,圆溜着眼睛愣了愣,立即明白皇上原来想看看石头,便吩咐小公公把两块石头抬到炕上。皇上站了起来,仔细端详泰山石。陈廷敬微微抬起头来,他也觉得奇怪,先头在济南见到这两块石头,简直叹为神品;如今进了宫,这石头就粗鄙不堪了。真不该自作聪明,说要献块石头给皇上。
    没想到皇上突然惊奇道:“这多像宫中哪个地方的一棵树!来,你们都来看看。”
    原来,有块泰山石通体淡黄如老玉,却有黛青树状图案,挺拔古拙。明珠等都凑了过来,点头称奇。
    张善德终于看出蹊跷,跪下长揖,道:“恭喜皇上,这块石头真是天降祥瑞啊!”
    皇上回头问道:“如何说?”
    张善德说:“回皇上,这石头上的树,同御花园的老楸树一个模子!”
    皇上大喜,低头看了个仔细,抬手摩挲再三,说:“哦,难怪朕觉着在哪里见过哩!像,真像!看,树下垒的土都像!”
    陈廷敬并没有见过御花园的老楸树,那儿是后宫禁苑,不是臣工们去得了的地方。他只听说御花园里有棵老楸树是皇家供奉的神树,每年需从奉天运来神土培在树下。明珠他们自然也没见过那神树,在场的只有内监张善德有缘得见。
    臣工们都向皇上道了喜,高士奇说的话最多,无非是天显祥瑞,皇上万福之类。皇上笑道:“高士奇,你刚才还在说陈廷敬戏君啊!”
    高士奇嘿嘿笑着,并不觉着难堪。皇上回头望着陈廷敬,说:“陈廷敬,你这块石头,朕收下了。真是祥瑞啊!朕要把它好好儿收藏着,让它时刻给朕提个醒儿!你起来吧。”
    陈廷敬谢恩起身,暗暗吐了口气。皇上高兴起来,也就想到了陈廷敬的好处。陈廷敬当年入翰林没多久,就随卫师傅侍候他读书,差点儿让鳌拜要了性舒。他亲政之后,陈廷敬依旧朝夕进讲,终年不辍。
    皇上没有再坐下,只说:“富伦的折子朕看过他,他还算晓事,知道错了。他这回上的折子看来有理。”
    皇上说罢,起驾回了乾清宫。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三章(2)
    恭送了皇上还宫,明珠等方才同陈廷敬道了乏。明珠朝陈廷敬连连拱手,说:“富伦多亏了陈大人,不然他栽了自己都不知道哩!您我同富伦都是老朋友了,真得谢您啊!”
    陈廷敬没来得及客套,高士奇在旁说话了:“是啊,陈大人无意间救了富伦大人。”
    陈廷敬笑道:“士奇可是话中有话啊!无所谓有意无意,事情弄清楚了,富伦大人就知道怎么做了。毕竟是皇上钦点的巡抚嘛!”
    高士奇也笑着,说:“我哪是话中有话?陈大人敢指天发誓说您是有意救富伦大人?”
    张英出来打圆场:“士奇说话性子直爽,陈大人宅心仁厚。”
    陈廷敬本来就不想同高士奇计较,听张英如此一说,打着哈哈就过去了。
    这时,张善德领着几个公公回来取石头。张善德望着陈廷敬笑道:“陈大人可真会疼小的,这宫里头稀奇玩意儿多的是,却还要弄块不值钱的石头进来。还真不知道往哪儿搁哩。”
    高士奇笑道:“张总管快别说了,这石头可是皇上让留下的,您刚才还说这是天降祥瑞哪!您再多嘴可就是抗旨了。”
    张善德内心其实并无怕意,却连忙铁青了脸,说:“高大人,您玩笑可不能这么开啊,小的还要留着脑袋效忠皇上哩!”
    说话间,两个小公公已把一口箱子抬出去了。张善德同大伙儿拱拱手,出了南书房。
    没人再说石头的事,都坐下来看富伦的折子。好像大家都忌讳提起这石头,生怕朝那箱子瞟上一眼。陈廷敬忽然觉得这箱子放在这里很碍眼,便叫人先抬出去了。他悄声儿吩咐人抬箱子的时候,南书房里的人都只作没看见。陈廷敬揣摸着,也许大家都已猜到,他在德州遇劫必定是富伦在捣鬼。那么皇上肯定也会猜到这层,只是嘴上不说罢了。正好应了陈廷敬的料想:富伦他是参不倒的。
    午后,陈廷敬出了南书房,回到翰林院。出门这么些日子,翰林院自然也积了些事情。回事儿的接二连三,也有无事可回单想说几句体己话的。陈廷敬坐在二堂,见谁都满面春风。翰林们无非做些编书、修史的事,日子过得清苦;可这些玉堂高品,说不定哪天就平步青云了。也很有些人小瞧这些翰林,陈廷敬是翰林班头,他却从来都是看重他们的。
    直忙到日头偏西,陈廷敬方才出了翰林院。出了午门,上轿走了不远,大顺凑到轿帘边说话:“老爷,我说件事儿,您可要承得住啊!”
    陈廷敬今儿在宫里就是提心吊胆的,不知这会儿又出什么事了?惊慌问道:“什么事?说得这么吓人?”
    大顺说:“珍儿姑娘真的跟您进京来了!”
    陈廷敬可真的吓着了,张皇四顾:“啊?!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