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这是最新的材料。这种情况,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
随处可见。

总之,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特别是收到《毛泽东选集》中的那些文章
和讲话,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他所经历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种具体实
践活动的真实纪录,也可以被看作是与国内外敌人和党内的“左”右倾机会
主义斗争的结果。因此,他的文章和讲话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二鲜明性的句法技巧

毛泽东鲜明性的句法技巧,主要运用了对比法、重复法、设问法、诘问
法、增色法等。

1。对比法(含层次、段落对比法)
对比法属于句法修辞的范畴,但它也可以扩大到层次间和段落间运用。
下面对他运用的对比法加以综合评述。

①运用对比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对比法的种类比较繁杂,这里仅介绍两体对比法、两面对比
法、单纯对比法、复杂对比法。
两体对比法。这是把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人或个体事物等进行对照、比较
的技巧。例如,1939 年毛泽东说,帝国主义自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中国也
有人“不加思索地称他们做朋友”,但他们是唐朝宰相李林甫那样的“口蜜
腹剑”式的假朋友,而斯大林则是“拿真正的同情绪我们”,“把我们当做
弟兄看待”的真朋友(《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这是两种相反人物
的两体对比。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政治标准评价文艺作品时,毛泽
东说:

。。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成进
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
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

这是两种文艺作品(一好一坏)即两种相反事物的两体对比。

两面对比法。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相对立的两个侧面作对比的技巧。《中
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有这样的话:

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就是两面派行
为的表现。

“阳奉”、“口是”和“当面说得好听”,与”阴违”、“心非”和“背后
又在捣鬼”,是同一种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中两种相反的表现。又,在《改造
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讲,党的“幼年时期”“幼稚”,而在“战争时期”
“成熟”,这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像这样同一种人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中的表现的对比,都属于一体两面对比。

单纯对比法。如果只有一组对象进行一次对比,则属于单纯对比。如“群
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的序言
和跋》),由于其中只有群众是英雄和我们自己幼稚可笑这样的一组对象的
一次对比,故属于单纯对比。

复杂对比法。复杂对比法与单纯对比法正好相对,它一般由一组整体对
比或两组以上的对比构成,故也称多重对比法或连续对比法。例如:

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
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这是对一种人两种思想方法的对比,其中包括两组对比:一种是这种人自己
的言与行的对比,一种是这种人对己与对人的两种态度的对比。这样连续对
比,有利于全面表达内容,并且增强内容的分量。

这种情况的对比,虽然属于复杂对比,但还比较简单;另外有些情况更
复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把民族统一战线和
关门主义这正反两个策略放在一起进行具体对比,他是这样说的:

一个要招收广大的人马,好把敌人包围而消灭之。
一个则依靠单兵独马,去同强大的敌人打硬仗。
一个说,如果不足够地估计到。。(下面是一段很长的议论文字,详细

阐述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主张,并对关门主义作了批评——引者)
一个则说,这些批评都是不对的。革命的力量是要纯粹又纯粹。。(下
面的议论也较长——引者)

这节文字也是由两组对比构成的连续对比,前一组对比(“一个要。。”与
“一个则。。”)是两种策略的概括性对比,后一组对比(“一个说。。”
与“一个则说。。”)是两种策略的具体对比。显然,这种情况的对比,更
为复杂。

像上面这种多组的复杂对比,对比的双方衔接成对;还有一种复杂对比,
却不是这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为什么中国会最后胜利的问题时,把日本情况和中国情况作了对比,这是使
两个大的对象进行对比,其中每一个大的对象都包括四种具体情况:

日本方面:
第一,它是东方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都是一

等的;
第二,它进行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第三,它是小国,人力、军力、财力和物力都很缺乏;
第四,它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中国方面:
第一,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是弱国;
第二,它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进步性;
第三,它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和兵员充足;
第四,它得道多助。
这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大的对象的整体对比,其中每一个大的对比对象中

都有一组四个小的内容,两个大的对象中每一个小的内容依次遥相对应,都
分别形成一组小的对比,这样小的对比共有四组。通过这样的对比,看得出
日本方面有一长三短,中国方面则有一短三长,因而毛泽东据此引出抗日战
争必将是持久战和中国必胜的结论。由于这种对比法更加具体,故很容易使
分析深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对比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随处运用对比法。句内、句与句间、段与
段间、层次与层次间,甚至整篇内容和标题间也常常运用对比法。
句内与句间对比。又分为单句内的词语对比和复句内的单句对比。例如: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句内“真的、善的、美的”与“假的、恶的、丑的”一一相对,它们都属于
复杂对比中的词语对比。

。。这种进攻(指游击战的进攻——引者)必须是奇袭,大摇大摆大
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是较之正规战更加不能许可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
略问题》)

这是一个复句,前一个分句游击战中的“奇袭”与后一个分句游击战的“大
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构成正确与错误的两面对比,这是复旬中两个
分句的对比。

。。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新
民主主义论》)

这也是一个复句,“不依靠主观的夸张”与“依靠客观的实践”这两个
分句构成了两面对比。

上文提到的“一个要招收广大的人马。。”与“一个则要依靠单兵独
马。。”,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句子,故属于句子间的强烈对比。

段间对比。段间对比都在某一较大层次中进行,所以实际上这是层次中
对比。毛泽东经常运用这种对比。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三节(即
第三个大的层次),其内容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
习态度。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态度和主观主义学习态度联系起来,但又
分为两个段落对比来谈:先谈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后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学习态度。这就形成了两个段落间的鲜明对比。

这种情况,在《论联合政府》中也存在不少。例如在“抗日战争中的两
条路线”这个较大的层次中,共有11 个小节,其中有7 个小节(也可视为较
小的层次)都属于两个段落间对比性的文字:“中国问题的关键”这个小节
是共产党积极抗战与国民党消极抗战两条路线的对比;“走着曲折道路的历
史”这个小节是国共两党两条路线发展过程的对比;“两个战场”这个小节
是战争中共产党战场和国民党战场两个战场情况的对比;“中国解放区”和
“国民党统治区”是两个小节(也可视为两个段落),是解放区现状及其进
步的根据与国统区衰败及其根据的对比;“比较”这一小节是根据人民战争
和反人民战争两条路线的两种结果的对比;“两个前途”这个小节是根据上
述各小节的对比,对今后中国好坏两种前途预测的对比。这些对比,都是相
对独立的两个段落间的对比。

全篇对比。毛泽东有时还把对比法扩用到全篇。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
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坚决抗战与退让
妥协“两种方针”的对比:第二部分是坚决抗战的办法(即“八大纲领”)
与退让妥协办法“两套办法”的对比;第三部分是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
的对比;第四部分“结论”,也是对比:因为它是对上述“两种方针”、“两


套办法”和“两个前途”的总结,主张第一种方针、第一套办法,争取第一
个前途,否定第二种方针、第二套办法,反对第二个前途。就是说,这篇文
章全篇都是对比。

另外,人们都熟悉的《致徐特立》那封信,其主体内容也都是对比。它
把徐老困难时期入党、对待工作和困难的积极态度、虚心好学、纯净的胸怀、
联系群众、遵守纪律、大公无私、高度的责任心等八个方面的高尚品质,都
分别与其相反方面的低劣品质联系起来,进行鲜明对照。这也是全篇运用对
比法的范例。

毛泽东除了在正文中运用对比法以外,还在文章和讲话的标题(包括小
标题)中运用对比法。诸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糟得很’和
‘好得很’”,就属于对比性的小标题。

毛泽东对对比法的灵活运用,除了随处运用之外,还体现在把对比法与
映衬法、对偶法合用上面。

对比法与映衬法合用。请看下面一句话:

我们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常常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要困难些。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这句话中,“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两个事物
对比,但这两个事物并不是相反的,而是相对的,全句意思是说,做到后者
难,但做到前者更难。说后者难,是为说前者更难作的铺垫。所以,这句话
既有对比的因素,也有映衬的因素。再如: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引1967 年8 月25 日《解放军报》)

句中“撼山易”和“撼解放军难”,一易一难,构成了鲜明对比;但仔细分
析,其内容也并非完全对立。整个句子意思是说,撼山难,撼解放军更难,
因为撼山也并不易,只是说撼山比撼解放军易罢了。因此,说“撼山易”只
是说“撼解放军难”的衬垫。这句话也是对比法与映衬法的合用。

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请看下面两则例句。

例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
幕词》)

例二:

重复地说,理论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

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理论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

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实践论》)

例一是两种态度及其结果的鲜明对比,但前后两个分句的字数相等,“虚心”
和“骄傲”、“进步”和“落后”对仗工稳,故又属于对偶式。其实,对偶
式中所有的“反对”,均属于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例二中两个分句中的“感
性的。。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和“理论的。。全体的、本质


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这两个偏正词组的结构相同,且其中的“感性的”和
“理论的”、“片面的”和“本质的”、“外部联系的”和“内部联系的”
对偶因素明显。所以,这也属于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不过,这两则例子中
字面都有重复,其对偶也只是宽式对偶。

2。重复法
①运用重复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重复法的种类,如果从连续性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连续重
复法和间隔重复法;如果从重复字面的结构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单词重复
法与词组和短语重复法。

连续重复法。这是使重复的字面紧相连接的一种重复法。1949 年8 月,
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也已失去控制,美国国务院公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