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蛋”和“黑色金属”都会“看不起人”,这不都是拟人吗?显然,这都是比


拟法与比喻法的合用。
由于比拟法和比喻法都能“比”,又都能有助于形象化,故二者合用,
其语言自然倍加生动。
比拟法与对比法合用。例如: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反对党八股》)

能叫教条主义“休息”,又能叫教条主义“起床”,可见教条主义有了人的
特点,这是明显的拟人法。可是“休息”和“起床”的含义却是对立的,所
以这样的拟人,又属于对比法。

除了上述的情况以外,毛泽东灵活地运用比拟法,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
面。有时,他运用拟物法时,常常把动物的特点加在人的身上。例如,他劝
戒人们不要骄傲时说,“尾巴不要翘起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
案》),把动物的特点加到了人的上面,属于拟物(当然,有比喻的因素);
他在运用拟人法或拟生法时,也把人或动物的特点加在抽象事物上面。请看
下面一段话:

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
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
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反对党八股》)

你看,党八股式文章和演说里面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本来是无生命
的抽象事物,却具有“生怕”、“胆怯”以及“认为”等这些与人相同的心
理活动,还会像人或动物一样“装样子吓人”,真是形象极了。

另外,毛泽东还常常喜欢用“跑”、“跑到”、“跑来”、“跑出来”
等人或动物的特点进行比拟。请看下面各例:

这两种特点,这两种事实(指抗日战争形势的两种特点和两种事实——
引者)都一齐跑来教训我们。。(《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

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论持久战》)
。。理论应该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整顿党的作风》)
不要重复叶公好龙那个故事,讲了多少年的社会主义,临到社会主义跑

来找他,他又害怕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234 页)

上面一共列举了五则拟生法的例子,其中都有一个“跑”字,这一“跑”,
就把那些抽象事物都给“跑”活了。


四借代法的运用

1。运用借代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借代法的种类有以一代全法、以点代面法、现象借代法、承
前借代法。

①以一代全法
以一代全法是用某一个别事物或个别人(有时是两件事物或两个人)指
代与其同种或同类所有事物或所有人的一种借代法。它是以个别代全体。例
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训令》)

这里的“一针一线”,可视为一切财物。这种借代法不但能以一代全,还能
以小代大或以少代多,会产生举轻就重的效果。
毛泽东所运用的以一代全法的语言中,有不少是人名借代,即用某一典
型的人名,指代与那人有同种性质的所有的人,例如:

因为土地问题,反封建就反到了和尚,受打击的是住持、长老之类。这
少数人打倒了,“鲁智深”解放了。(《团结起来,划请敌我界限》)

这里的“鲁智深”指代的是所有的普通和尚。由于典型人名有正面人物,也
有反面人物,所以利用人名借代时,往往也就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请看
下面两则例子——

例一: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
都有那里的“诸葛亮”。(《组织起来》,见《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例二:

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
杀。然此乃公开之汪精卫,尚未语于暗藏之汪精卫也。(《向国民党的十点
要求》)

例一中的“诸葛亮”,是正面人物,他指代所有像诸葛亮那样具有聪明才智
的人,因而具有明显的褒义;而例二中的“汪精卫”是反面人物,指代一切
亲日派的汉奸卖国贼,具有明显的贬义。另外,在“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
中提到的“大蒋介石”和“小蒋介石”,则指大小反革命分子,也具有明显
的贬义。

运用以一代全法作人名借代时,毛泽东往往在人名后面加一“们”字,
以示其同类人物不止一个,同时也具有讽刺意味: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艾奇逊们开放


着。。(《“友谊”,还是侵略?》)

这“艾奇逊们”指代与艾奇逊同类的一切帝国主义分子,并具有明显的讽刺
性。

②以点代面法
所谓以点代面法,是用全局事物中的一两点代表性的局部事物指代全局
性事物的一种借代法。例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

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一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人们都熟悉的话语。在这里,
它不仅指代《论语》全书,也指代所有的封建时代的经书典籍。这是仅用片
言只语指代全局性的事物。

毛泽东运用以点代面法时,也往往利用有代表性的人名和地名(含地点、
单位等)指代全局性事物。例如: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
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里的“孔夫子”,代表孔夫子那时的历史遗产,“孙中山”代表孙中山时
期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则代表二者之间这段历史时期的一切的历
史遗产。这也属于以点代面法的运用。另外,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经
常提到“蒋介石”的名字,其中有不少的“蒋介石”并不实指其人,而是用
它来指代其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这也是运用了以点代面法。再请看下
面的例子:

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伦敦”指代英国政府,“汉阳”指代国民党政府所有工厂的所在地
(“兵工厂”则指代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这属于地名借代,也是以点代面。

③现象借代法
这里所说的现象借代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现象或形式指代其实质的一种
借代法。毛泽东运用这种借代法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时他利用某种典
型的工具(含武器)指代使用该种工具的人们。例如: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战争和战略问题》)

这里说的“枪”不是指代武器,而是指代使用武器的人们——军队。
有时毛泽东还利用事物的形式指代运用该种事物的行为。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和战略问题》)


其中的“枪杆子”指代运用枪杆子的行为——武装斗争。又如:

英国的文章是对付美国的。。(《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41 页)

其中的“文章”是指英国方面讲话中的行为或作法。
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毛泽东
选集》第5 卷,第245 页)

“大喊大叫”也是一种现象,它指代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因为凡大规模的宣
传活动现象的特点是“大喊大叫”。
有时人的某一有代表性的器官,可以被用来指代其所具有的能力或行
为。例如:

人人都有眼睛,谁能在遵化县那里看得出什么危险来呢?(《毛泽东选
集》第5 卷,第227 页)

这里的“眼睛”,是指代人的观察能力和活动。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过一
段意义十分深刻的话:

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指北京——引者)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
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
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
事。你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
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中加点的两处“酸菜”,是一种表面性的个别事物,其实质代表着艰苦的
生活,引申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样的现象借代法,意义更深刻,因为
它的象征性很强。

④承前借代法
上面我们评述的毛泽东所运用的各种借代法,基本上都属于直接借代
法,即在行文中本体并不出现,前文在字面上没有任何凭借,直接用代体指
代本体。另外,毛泽东有时还根据前文出现的本体,下文加以借代,这就是
承前借代法。例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
进攻的需要。。。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
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文中括号中的“千千万万”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千千万万的民众”,“浩
浩荡荡”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这是极为典型的承
前借代法。


此外,毛泽东有时也运用避忌借代法,如用“以身殉职”、“见马克思”
等指代死亡,就属于这种借代法,不过用得不是很多。

毛泽东有时连续运用某一种借代法。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和我们的方针》中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战胜利后,“这位‘委
员长’,现在要‘下山’了。八年来我们和蒋介石调了一个位置:以前我们
在山上,他在水边;抗日时期,我们在敌后,他上了山”。这里的”峨眉山
上”的意思是指代四川省的西南、西北部山区的,1938 年武汉沦陷后,蒋介
石和他的很大一部分部队躲在这些山区里坐观解放区军民与日寇斗争,蒋介
石“上山”、“下山”之山,均同此意;而我们在“山上”之“山”,则指
代敌后抗日根据地;“水边”指代蒋介石设在沿江沿海的大城市等统治中心。
这里的“峨眉山”、“下山”、“上山”、“山上”、“水边”等等,都是
地名或方位,所以这属于地名连代。又如,毛泽东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
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你(指前苏联——引者)有多少资本呢?无非是一个列宁,一个斯大林。
你把斯大林丢了,把列宁也丢得差不多了,列宁的脚没有了,或者还有一个
头,或者把列宁的两只手砍掉了一只。

这段话里的“列宁”、“斯大林”均指代列宁和斯大林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
论和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的脚”、“列宁的两只手”指代其理论和
实践的次要部分,“列宁的头”指代其理论和实践的主要部分。可见,这段
话是人名连代(以点代面)。

2。借代法的灵活运用
与灵活运用比喻法一样,毛泽东运用借代法也是灵活到了很少有人能够
与之相比的程度。

①各种借代法合用
毛泽东经常将两种以上的借代法结合起来运用。例如,他在阐述运动战
的战略方针时说:

把我们的思想、工作适应于情况,准备坐下,又准备走路,不要把干粮
袋丢掉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坐下”,指代部队休整;“走路”,指代行军作战,这是现象借代
法的连用;“干粮袋”指代所有的给养,这是以一代全法。可见这段话是现
象借代法和以一代全法的合用。又如:

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团结起来,划清敌我
界限》)

这里的“大炮”指代全部武器,是以一代全;“铁”指代前面的大炮,用制
成品的原料指代制成品,属于现象借代,“气少”中的“气”指代前面的“士
气”,是承前借代。这是三种借代法合用。

②借代法与其他各种技巧合用
毛泽东运用借代法时,经常与对比、递进、设问、排比、重复、摹状、

比喻等各种技巧合用。

借代法与对比法合用。上文提到的“敌人的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
是铁多气少”,实际上也是敌我之间的对比,同时,“铁多气少”,也是敌
人自身对比。这就把“大炮”、“铁”和“气”的借代与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