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有引力常数G。同时,如果150亿或200亿年不足以产生对宇宙进行的航天卫星探测中新近发现的大规模结构,那么,现在对此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经验证实。因为在“我们的爆炸”所产生的星系之外,会有一些产生于导致先前的循环的那个“爆炸”的更古老的星系。

  按照习惯,我们可以用一个熟悉的比喻来更好地理解这种概念。这一次,用一个表面平静的水塘,观察一个气泡浮上水面的过程作为比喻。这个气泡产生一个局部的扰动,一组同心波向外传播,当波阵面外移时,水面便恢复平静。但是逐渐远去的波对整个水泡产生一种压力,结果就会有另一个气泡产生另一个扰动和另一组同心波。同样,随着这些波的外移,它们也产生自身的反馈压力,从而导致第三个气泡产生棗这种过程周期性地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棗犹如一个微漪之塘。



1。4 一种新的宇宙学框架

  现在来看一下,关于宇宙的未来以及物质和生命的最终命运,正统的和多周期的图景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在正统图景中,宇宙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并正在走向一个终结,物质最初产生于并最终毁灭于亚量子场。在此期间,宇宙向增加有序程度的方向发展,直到这种过程颠倒过来,即已获得的秩序瓦解。如果亚量子场是一种被动的介质,那么进化就会受机遇的支配,并极有可能缺乏自我一致性。如果这种场是相互作用的,那么物质的进化就会偏向于观察到的秩序和同一性水平,但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场不能使物质的有序构型免于最终的崩溃和瓦解。

  多周期宇宙论这种替代图景提出了宇宙的另一种命运,初看起来,这种命运与正统宇宙论所描述的命运并无根本的不同。在这些替代图景中,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而且在开放宇宙模型中,它在空间上也是无限的。但是,在不同周期中被合成的物质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仍然是有界限的。当某些粒子组合成原子和分子,当某些原子和分子组合成晶体、细胞、有机体和生态系统时,所有的粒子,不论是构型的还是非构型的,最终都将在开放宇宙的黑洞逸散中瓦解并消亡;而在封闭宇宙中,则部分地消失在黑洞之中,部分地消失在量子密实态的大破灭之中。

  如果始基场是一种被动的介质,那么物质的进化就会是相同地或随机变异地一次次重复循环的过程。但如果这个场是相互作用的全息场,那么情况就不是如此,它的高度调谐的结构就不一定在每次循环周期的结尾被抹去。这个结论是从亚量子全息场动力学假说中得出的。在宇宙中,保留物质痕迹的波形图像瞬时地传播而遍及时空,因此这些波形图像目前仍在开放宇宙的范围之内,而在这个开放宇宙中,临界不稳定状态使亚量子场爆炸。在这个范围内,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孤波似的变形(量子正在退移的星系中向外传播),但是原先由变形所产生的波干涉图像仍将存在。由场合成的量子与这些波形图像相遇,而这种相遇作用于量子的状态并影响其进化的轨线。

  如果宇宙由一次周期构成,那么在这个周期的终结处,场中的信息就会继续存在,但只是消极地继续存在,很像计算机中贮存的档案丢失了提取密码。这样一种有结构的微能量的冻结场也许符合某个永恒的神灵世界的神秘直觉,但它不会构成一个能够包含我们所知道的物质、生命和思维的世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多周期的,那么场的微结构就会周期性地重新活化,每个周期都将以先前周期带来的信息为基础。因为这一周期又会得到先前那个周期的信息,所以每一个周期所得到的信息将是到那个时刻为止所有宇宙周期产生的全部的信息。

  在连续的循环周期中,物质的进化不会从零开始,它会以所有先前周期所蕴藏的反馈作为开始。在所有周期中都会有这种蕴藏的反馈,所以物质不但会从当时的周期中,而且会从所有先前的周期中获得进化构型的信息。

  这种数量惊人的信息不会在一次周期中覆盖物质的进化,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每个量子和每个以量子为基础的构型只能得到与自身的状态或结构相适应的信息。我们可以把这种局限性运用于我们自身在宇宙图景中的状况。假定我们生活在宇宙现在这一周期的相对早期阶段(自从发生“我们的大爆炸”以来,已有1。5×109或2×109年了,再加上很可能更为漫长的退化反向运动的时代),那么亚量子场及其对那些比现在这个周期有更多时间使生命和复杂性得以进化的周期的跨周期的记忆,可能包含比现在更加高度进化的生命和意识的信息。但是,在进化达到更高级形式之前,这种信息一直是潜在的。也许偶尔会直觉到某些关于这种信息的东西,但这种信息不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转化成有效的信号。

  尽管有(实际上是由于)这种局限性,但每个周期中的进化还是会有效地得到跨周期信息库发出的提示,这种提示会选择不仅与这次周期中的进化结构相适应,而且与先前周期中的结构相适应的进化途径。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每一次后来的循环周期中的进化会在逆转为退化之前趋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和复杂性。

  我们可以通过详细描述水塘的形象来说明宇宙的这种记忆过程。可以认为水塘具有永久的记忆,即其中的水能贮存所有从中传播过的波阵面的踪迹。当一个气泡的波阵面向外传播时,水塘的表面并不完全恢复平静,而是仍在进行细微的调谐,当下一个波阵面通过其向外传播的路径时,它就与前一个波阵面遗留下来的波形图像相互作用。每一个波阵面都容进干涉波形图像之中,并进一步调谐水塘无限持久的表面。

  这种跨周期记忆的曲线会影响宇宙中的所有过程,没有理由说它不会同样影响宇宙的常数。宇宙常数的值也会进化:每一个周期都会把这些常数与随后而来的常数 “协调”起来。在一个特定的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基本上相同的进化动态也会在各个周期中表现出来,这就是说,一种特定的进化结果一旦实现,便会使随后的过程趋于一致。正如在我们的环境中,生物圈一旦进化,有机的和生态的过程便会微妙地与生物圈的普遍参数相协调。同样地,不管是多么随机、频繁或原始,一旦在一个周期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命,下一个周期就会更好地适合于产生生命。这里会有一个逐步产生较高级形式的生命的统计概率,而这些较高级形式的生命的产生又会增加在随后的周期中进化出更高级形式的生命的可能性。这种往复循环的结果会趋向于产生恰好数量的重子去充塞时空;趋向于使中微子具有质量(可以是零值或正值),恰好使产生于循环中的物质不会在合成后又瓦解;并会趋向于确定膨胀的速度和形式,而这种膨胀导致了适宜于生命和复杂性的宇宙的大规模结构。

  被正统宇宙论视为宇宙整个寿命的这种过程,有可能被证明只不过是多周期宇宙的那些潜在的是无限循环序列中的一个序列。这些循环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一系列独立的宇宙,因为这些循环会由亚量子场中所积累起来的信息按宇宙法则联结起来。这个多周期的宇宙会是一个不能缩小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是猜测,但是这些远景还是值得认真注意的,它们表明,使宇宙中物质进化有序的联系也使物质在其中进化的宇宙有序。

 


2 物理世界中的相互作用效应

  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量子理论在说明它用实在作为尺度所研究的现象方面遇到了困难,在过去约100年时间里问题和反常一直在不断增多。1900年普朗克提出,物体是以称之为量子的不连续的包的形式辐射能量的;1905年爱因斯坦证明,光除了具有人们熟知的波动性外,还具有粒子性。后来在1913年玻尔又论证了,电子从绕核旋转的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并不经过中间过渡过程;1923年德布罗意假定,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几年后的1927年,海森堡用公式表示了测不准原理,从而为我们关于独立于观察者的量子世界的知识设置了实际的限制,这样玻尔就被迫采用了哥本哈根解释棗量子是一种“终极现象”,人们不可能超越记录(和数学计算)它的观察去认识和思考这种现象。J·惠勒后来指出,这些陈述是很重要的,它提示我们,在说到量子时我们不再是指客体和独立于观察者的实在。按E·魏格纳的名言,从此以后,量子理论只与“观察”打交道,而不再与“可观察的”打交道。

  根据惠勒的观点,目前的量子理论用复数的几率幅来描述了关于动力学系统的一种完整知识形态。正如惠勒自己指出的,还未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几率幅?①玻尔说,直到通过不可逆的放大行为把它“带到终点”,像实验室中的盖革计数器发出咔嚓声响或使乳胶底片上产生黑点那样,终极现象才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尽管存在对这些放大行为的观察和对复数相应几率幅的陈述,但是对于几率幅背后隐藏着什么并没有给出答案。量子态的波函数并不能归到真实性上,它是对可能的不同观察的潜在可能性的一种表述。结果,量子物理学家就生活在爱丽丝的仙境中,在那里只有事物的表象棗切希尔猫的笑,但是没有显露这些表象的事物。

  玻尔和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物理学家作了最后的断言:思考量子的终极现象“本身”的本质是什么是禁止的。这种禁止允许在数学上把不同的观察相互联系起来的工作,但不考虑观察涉及的究竟是什么这种“哲学”问题(玻尔因他实验室的门上写着“正在工作,哲学家请勿入内”的字样而闻名)。然而,尽管许多物理学家遵守哥本哈根学派的禁令,但其他物理学家则仍冒险解释隐藏在“终极量子现象”背后的实在的本质。


2。1 关于物质的不同观点

  西方人的常识观点总是认为,归根结底,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事物:物质和空间。物质占据空间并在其中自由运动,而空间是原始的实在,是一种背景或一种容器,除非它被填充以物质,它几乎不能享受自身的实体性。

  这一常识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它也是牛顿物理学的主要支撑点。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中这一概念得到了彻底地修正,在玻尔和海森堡的量子世界中也经历了类似的修正。现在,它也许又要再一次被重新思考。

  新科学的准总体图景提出了对关于实在本质的这一基本假设的进一步修正。我们不应该再把物质看作是第一位而把空间看作是第二位的,我们一定要把第一位的实在授予空间,或占据空间的场。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物质最好应看作是空间的产物,或更为确切地说,看作是充满空间的真空零点场的产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表面上是固态的物体和组成我们身体的肉和骨头都不是由我们适当称之为“物质”的构件块构建而成的,我们把它看作是“物质”的东西(科学家把它看作具有质量,并具有惯性和引力等有关特性)是在这种弥漫于空间的场的深处发生微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新的图景中,不存在“绝对的物质”,只有产生物质的绝对的能量场。

  物理学家知道,在超小的尺度上,“物质”实在蒸发了:作为孤立的或可以孤立出来的实体的粒子不再存在了,只存在它们嵌于其中的夸克和量子场。夸克只能以集体形式存在于强子之内,它们不能相互分离开棗它不可能产生夸克气(gas of quarks)。因此,构成实在的“物质”部分的原子和分子最终是作为它们自身不可相互分离的夸克的种种不同构型存在的棗是作为在基础的能量场之上生成的虚幻模式而存在的。所以,物质物体是充满空间的真空能量场的凝结或临界结。

  这一新图景还没有渗入到大多数科学家的思维中。如果物理学家是意见一致的,他们就应当把光子和电子以及其他量子粒子看作是超流体空间中(更精确地说,是在量子真空零点场中)的凝固起来的夸克流。但是,甚至粒子物理学家在克服标准观点(认为光子是越过空间向象屏和镜这样的技术仪器[例如在著名的双缝实验中]前进的一种映射)时也遇到了困难。实验仪器被简单地认为是由非常精确的实体构成的,在其中光子以不同的(经常是非常令人迷惑的)方式碰撞它。原始实在保留了运动的粒子和实验仪器的物质基础,而存在于它们之间的空间,尽管认为是充满着量子涨落,但仍被认为是处于第二位实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