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博物院文献馆清点故宫造办处存物时被发现,还曾重新印行。

约在18 世纪60 至70 年代前后,蒋友仁受命管理法国教堂,负责法国
传教会北京教区的教务,后因病卸任。他为宫廷所做的最后一件工作是,
在1773—1774 年将描绘清军平定准回两部战果的16 幅“乾隆西征图”重
版了200 套,这套画是西方传教士所绘制并在巴黎制成铜版的。

蒋友仁对他自己在中国的活动有许多记录,并曾向法国政府提供过各
种关于中国情况的介绍,这些材料寄回法国,以《中华回忆录》之名刊行
于世。此外,他的信件散见于教士书札
(Lettresédifiantesetcurieuses;ecritesdesmissionsentrangeres;par 
qu…elques missionaries de la pagnie de Jesus;Paris;1713-1774.)。。 
和《通报》(T’oung…pao)等书刊中。

文献

原始文献

'1'蒋友仁译:地球图说,文选楼丛书本,清乾隆年间刊本。研究文献
'2'欧阳采薇译:西书所记圆明园中之西洋楼,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7(1933),第3、4 号,第29…43 页。
'3'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主编:圆明园,第1 集,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1。

'4'阮元:畴人传·卷四十六,商务印书馆,1935。
'5'席泽宗等:日心地动说在中国,中国科学,1973,3,第270—279
页。
'6'卢良志: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1984。
'7'金应春、丘富科:中国地图史话,科学出版社,1984。'8'魏源:
海国图志·卷九十四。清光绪年间刊本。
'9'L.A.Pfister:。。 
Noticesbiographiquesetbibiiographiquessurlesjésu…ites del’。。 
AnciennemissiondeChine;1552…1773;Chang…Hai;1932。 


伟烈亚力

王扬宗

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英国传教士。1815 年4 月6 日生于
英国伦敦;1887 年2 月6 日卒于英国汉普斯特德。数学、天文学、中国科
技史。

伟烈亚力祖籍苏格兰,1791 年其父移居伦敦。他先后在苏格兰和伦敦
上学,中学毕业后跟随一家具匠为学徒。他很早就对中国深感兴趣,借助
于一本拉丁文的《汉语知识》和一部汉译《新约》,他无师自通,掌握了
汉语的大概。1846 年,英国伦敦会在华传教士理雅各(J。Legge)返英为
本会在华出版机构物色人选,伟烈亚力毛遂自荐。理雅各对他的天才十分
惊叹,立即接收他入会。经过半年印刷业务进修之后,随即被派往中国。
1847 年8 月26 日来华后,在上海主持伦敦会墨海书馆的出版事务。

受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的影响,伟烈亚力认为宣传科学有利于传播
基督教。他以利玛窦(M.Ricci)等人为榜样,准备翻译科学著作吸引中
国知识分子。为此,在主持馆务之余,他广泛研读中国典籍,开始学习中
国传统的天文数学。他说:“余自西土远来中国,以传耶稣之道为本,余
则兼习艺能。”

1849 年,墨海聘王韬译书,1852 年,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应邀进馆。另
外,张福僖、管嗣复、华蘅芳等人也或长或短在墨海从事译述。伟烈亚力
主持下的墨海书馆,一时成为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重要处所。以他为
主,包括传教士艾约瑟(J.Edkins)和韦廉臣(A.Williamson)在内的
口译者,与李善兰等人合作,采用口译与笔述相配合的方式,翻译了包括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著作。西方近代科学由此较系统
地传入中国。其中,伟烈亚力与李善兰合译有《几何原本》后九卷(1857)、
《代数学》(1859)、《代微积拾级》(1859)和《谈天》(1859);与
王韬译有《重学浅说》(1858)。此外,他还用中文著有《数学启蒙》(1853)。

欧几里得(Euclid)经典名著《几何原本》,明末徐光启与利玛窦曾
译出前六卷,其后九卷,“中国天算家愿见全书久矣”。李善兰到墨海即
与伟烈亚力相约续成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历四年而译竣。至此,这
一几何学经典始以全璧流传中国。伟烈亚力自著的《数学启蒙》介绍英国
流行的算术代数基础知识。他翻译的A。德摩根(De Morgan)的《代数学》
(Elements of algebra,。。 1835)是近代符号代数学的第一部中文译本。E.卢
米斯(Loomis)的《代微积拾级》(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of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1850)是最早而系统地介绍
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的数学译著。中国数学家由此开始了解高等数学。《谈


天》(The Outlines of astronomy,1851)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J.赫歇
尔(Herschel)的名著,它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代天文学知识,从此,N.哥
白尼(Copernicus)、I.牛顿(Newton)等人的学说在中国广为人知。这
些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推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数学、天文学
从此逐步遭到淘汰,近代科学源源传入中国并逐步确立其地位。

在译书的同时,伟烈亚力得到李善兰的帮助,研究中国天文算学,并
把中国天文数学的成就介绍到西方。在《中国数学科学札记》(Jottings on 
the science of Chinese arithmetic, 1852… 1853)中,他论述了中国
数学从《九章》到清末的历史发展。在西方人中,他最早研究代表中国古
代数学最高成就的宋元数学,他敏锐地发现,贾宪的增乘开方法和秦九韶
的正负开方术与英国数学家W. G.霍纳(Horner)1819 年发表的所谓霍
纳法基本相同。他的《中国文献中的日月食记录》(Eclipes recorded inChineseworks)统计了中国历史上的925 次日食和574 次月食记录。他还
编制过《恒星表》(List of fixed stars,1872)等。他是西方研究中国
科技史的开拓者之一。

伟烈亚力通晓汉、满、蒙等多种文字,以他对中国文献的渊博知识闻
名于当时的西方汉学界,著有《中国文献解题》(Notes onChineseliterature, 1867)等。

1860 年,伟烈亚力回英国休假,1863 年,他作为大英圣书公会的代理
人返回中国。其后,他深入中国内地各省推销《圣经》。1868 年,他应上
海制造局之邀与徐寿翻译了J.T 梅因(Main)著的《汽机发轫》(Manualof the steam engine),该书是最早的介绍蒸汽技术的专门译著。1875
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他为发起人之一。他强调科学应与宗教相结合,
要求书院内收藏基督教书刊供人阅览。1877 年,伟烈亚力以目疾回英。他
于1848 年在上海与一女传教士结婚,次年其妻病故,遗有一女,以后终生
未再娶。

文献

'1'A.Wylie:Chineseresearches,Shanghai;1897。



合信

王扬宗

合信(Hobson,Benjamin)英国传教士。1816 年生于英国北安普敦
郡的威弗德;1873 年卒于英国伦敦。医学。

合信毕业于伦敦的大学学院医科,取得医生开业资格。1839 年受伦敦
布道会派遣携眷来华传教。他在澳门主持医师布道会的澳门医院。最初两
年,他主要学习语言,诊治病人较少。以后,接待病人日渐增多。1841 年
7 月至1842 年10 月,他的门诊病人达5265 人次,住院病人达433 人次。
在此期间,合信还训练了两名中国助手。1843 年6 月,合信到香港主持医
师布道会医院。1845 年秋,他因夫人病重返英,其夫人在将抵英国时病逝。
1847 年,合信续娶马礼逊(R.Morrison,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之
女为妻,旋即携夫人返回香港。是年底,合信辞去医师布道会之职,由伦
敦会派往广州行医和传教。1848 年,合信在广州西关外金利埠开设了惠爱
医馆。仅在1850 年,他就诊治了25497 人次,其中有很多病人是吸鸦片者,
合信帮助他们戒烟。合信为人谦逊诚恳,待人和蔼可亲,“有古君子风”,
而且医术高明,治病“无不应手奏效”,因此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使
惠爱医馆门庭若市,“合信氏之名遂遍粤东人士之口”。

合信认为,中医还不及西医在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时代所达到
的水平。因此,他在行医和传教的同时,有意向中国人介绍西医知识;为
此,他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中国助手,二是译述西医著作。他的
助手和学生陈亚璜、陈亚泉、何敬文等都有精湛的医术,可称是中国第一
代西医。他编译了《博物新编》和《全体新论》。

1857 年,中英再次爆发战争,惠爱医馆被焚,合信避走上海,旋即主
持伦敦会在上海的仁济医馆。在此期间,他以更大的热情从事译述,同管
嗣复合译有《西医略论》、《妇婴新说》和《内科新说》三种。1858 年底,
合信因健康原因离开上海,次年返回英国。

合信是近代来华传教士中较早以翻译著述知名的人。他编译了五种
书,其中四种是医书,合称《西医五种》。这些译作不但在中国医学史上,
而且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合信深感中医“不明脏腑血脉之奥”,于解剖学茫然无知,他认为这
是中医的最大缺陷之一,因此他首先译介解剖学知识。《全体新论》(1851)。。 
是一部解剖学概要,先论骨骼,次述韧带、肌肉,再及大脑、神经系统和
五官,然后论脏腑,对血液循环有重点介绍,最后论及泌尿器官等。全书
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西医解剖学虽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有耶稣会士译介,
但译本流传极少,知者不多。《全体新论》刊行后,“远近翕然称之,购


者不惮重价”。很快又出现多种翻刻本。《西医略论》(1857)详于外症,
略于内症,共3 卷,上卷总论病症,中卷分论各部病症,下卷专论方药。
此书也配有详明的图解,极便实用。《妇婴新说》(1857)介绍西医妇产
科和儿科的理论与方法。《内科新说》(1858)以脏腑为纲,备论头痛、
癫狂、心肺病、胃病、肝胆病症、肾病、小肠病腹痛、泻泄、大便秘结等
病症。书分二卷,上卷论病症,下卷载方剂药品。合信编译西医书,是采
用由他口译,同时中国人笔述的方法进行的,他们对待译述十分认真,于
身体、病症、方剂、药名等名目,大都用中医名称。合信说:“余著书之
意,欲使泰西医学流传中土,故于字句同异、药剂轻重斟酌详审,不肯苟
且误人。”他在临床上还使用部分中药,虽然很有限,却反映他对中医有
一定的理解和采纳,并不是完全摒弃的。上述医书是近代介绍西医最早而
且系统的著作,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影响直至20
世纪初。合信还把他译书时使用的医学术语汇成《医学英华字释》(1858)
出版,这是最早的英汉医学术语词典。

合信最早着手编译的书并不是医学书,而是《博物新编》。此书共分
三集,其中第二集《天文论略》于1849 年刊行,介绍了哥白尼、牛顿学说,
并提到1846 年新发现的海王星;第三集为《鸟兽论略》,介绍不少中国人
感到新奇的动物。这部书最重要的是第一集。此集分为地气论、热论、水
质论、光论和电气论数篇。其中“地气论”中第一次介绍近代化学知识,
如氢气、氧气的制法,硫酸、硝酸和盐酸的性质与制法等。“水质论”中
还介绍了元素理论。“热论”篇中论述了蒸汽机的原理及其应用。《博物
新编》是一部科学常识书,但它介绍的却是近代科学的常识,已远远地超
越了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介绍的科学知识的水平。时人评论说:“利玛窦诸
人著格致书后,越有二百余年,此时内泰西格致大兴,而中国尚未知也。
故一获此书,犹之忽过二百年而与此理相觌面。”许多人通过阅读此书而
开始了解近代科学技术,一些人(如徐寿)还试验了书中的理化实验。《博
物新编》启发、推动了近代科技知识在中国的输入和传播,它是中国近代
科技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合信的医书和《博物新编》还流传到了日本,特别是后者,在日本有
多种注解翻刻本,因而对近代科学在日本的传播也有一定贡献。

文献

原始文献

'1'合信、(清)陈修堂:全体新论,上海墨海书馆藏版,1857。
'2'合信:博物新编,上海墨海书馆藏版,1855。
'3'合信、(清)管嗣复:西医略论,上海仁济医馆藏版,1857。
'4'合信、(清)管嗣复:妇婴新说,上海仁济医馆藏版,185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