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玉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闺玉堂-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文茵把书拿了起来,好像又没有兴致看,半安就没话找话说:“早上刘大夫人的贴身妈妈来了,中午还在这边用的午膳,您说是不是来劝二太太的?”周文茵神情终于正了一些,道,“这件事是大舅母布的局,即便二婶今天不同意,明儿也会同意,不过早晚的事罢了。”
  半安听着一愣,道:“大太太布的局?!”她满脸惊讶,“那咱们……”
  “这件事不要再说,你吩咐房里的人,往后府里的事不准她们议论,若是让我知道了定不会轻饶。”周文茵声音严厉,“我们不过是暂住,府里的事不要掺和,免得到时候陷进去,两面都会得罪人。”
  半安俯首应是,周文茵却是百无聊赖的起身站在床前望着高高围墙外露出的青岚苑的屋顶,过了许久她像是自言自语的道:“……是非之地,若非因你,我又怎会继续留在这里……”她说完长长叹了口气。
  半安心疼自家小姐,就想着法子:“听说大少爷昨晚看了一夜的书,要不然您炖盅安神的汤送过去,这家里又精力想着他的人,也只有您了,若是您也避而远之,大少爷可就真的没有人照顾了。”薛霭身边有小厮,府里有婆子,方氏每日都会让陆妈妈去问一问,母子也每日见面,不但如此,就连薛镇扬也会每日问他功课,怎么可能没有人照顾,半安这么说不过是想让周文茵心情好些罢了。
  果然,周文茵笑了起来,望着半安道:“你要得空便就炖了送过去,何必问我的意思,还捧的没边没眼的。”
  半安嘻嘻笑了起来,丢了手里的活去吩咐厨房。
  周文茵又重新在炕上坐下来捡了书认真的读起来,过了一会儿半安进来回道:“侯府来的那位妈妈去给大太太请安了。”周文茵放了书问道,“二舅母陪着一起,还是一个人?”
  “一个人。”半安说话,周文茵没兴趣再多问,颔首道,“你去忙吧。”又接着看书。
  智袖院中方氏正和侯府来的妈妈说话:“他二叔的性子有时候是有些不着边际,不过人却是很好的,又很顾家,这么多年在外头辛苦做生意也很不容易,再说,当年他年纪轻,这男人年纪轻的时候总有些这事儿那事儿的你说对吧,所以侯爷和夫人能包容原谅他我真是高兴的很,我这个做嫂子的替他替大老爷谢谢了调教贞观。”
  方氏的话说的非常中肯,司妈妈听的也很妥帖,对方氏的态度暗暗点头。
  这件事要说薛镇世做的不对,也确实不对,可要是放开了说也不过是个外室,薛镇世又没有出仕,不过是个商贾行走在外面,逢场作戏难免有这些事那些事,要真上纲上线就有点小题大做,再说,他都腆着脸求到侯爷面前去了,若是这个面子也不给,也未免太过分了。
  侯爷和夫人的意思,闹一闹给他个教训就算了,是把人接回来还是养在外面随薛镇世的意思,只要他不提出来养在姑奶奶名下就成,所以她走一趟就是来劝姑奶奶的,这做人做事不能目光短浅,争一时意气吃亏的只是自己。
  好在姑太太也是个明白人,她没有费多少口舌就说动了,等回去回了侯爷和夫人的话,这差事她也算办妥了。
  “太太客气了,姑老爷是您的弟兄也是我们侯爷的弟兄,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齐心协力,劲往一块使,哪有一家人关起来门闹的,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司妈妈说的很客气。
  “前段时间听孩子的二婶说侯爷有意和郑家做亲家,此事可有眉目了?我也好准备添箱的东西才是。”方氏笑着说着望着司妈妈,司妈妈回道,“这事儿还在议,我这做奴婢的也不敢多问,还真是不好说。”
  也就是说还没有定了,方氏暗暗腹诽笑着点头。
  司妈妈就站了起来:“既然太太也觉得这事儿就这么成的话,那奴婢就不叨扰您休息了,这就回去给我们夫人回话。”
  司妈妈一语双关,方氏心里很明白,却无意和她争这个东西,就笑着让春杏送司妈妈出去,司妈妈一愣往了眼笑坐在旁边的陆妈妈,行了礼退了出去。
  春杏这些日子过的心惊胆战,每每想起她听到的看到的晚上睡觉都觉得不安稳,她强颜着笑送司妈妈上车,想了想就拐去了厨房,正巧碰见在半安正蹲在炉子前头看火,半安笑着道:“春杏姐姐怎么有空来厨房,可是有什么事,要不你交给我,你去忙着。”
  “我没什么,太太歇着了,我出来走动走动。”春杏说着四处看了看,问道,“可见了苏妈妈?”
  半安也四处看了看,奇怪的道:“刚刚还看到的。”又指了指后面,“是不是在水井边上说话呢。”春杏笑着道谢拐去了后面,果然看见苏妈妈正蹲在水井边上洗头,春杏过去拿了水瓢舀了热水,苏妈妈也不抬头就笑着道,“你今儿可是难得清闲,太太歇了?”
  “是啊。”春杏回道,“有陆妈妈在不用我们操心。”
  苏妈妈笑笑,任由春杏给她淋着水,又拿了毛巾给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问道:“我看这些日子心不在焉的,是怎么了。”
  “也没什么事。”春杏专心致志的擦着,不经意似的问道,“怎么这两天没有见到高管事?”
  苏妈妈认了二太太房里以前的一个大丫头做干儿女,后来这丫头就由二太太做主嫁给了高银,所以算起来,高银算是苏妈妈的半个女婿,春杏和苏妈妈问高银倒是问对了人。
  “没了王代柄他正得力呢,这些日子忙的脚不沾地,又是替二老爷跑铺子里的事,又给二太太忙宅子里的事,我也好些日子没见着他了。”苏妈妈是府里的老人了,一直管着厨房,“说起来我有件事要和你说,你听着就好,可千万别说出去传奇知县。”
  春杏神色一正,道:“您是知道我的,素来不是口舌碎的,您要是不放心就别告诉我了。”苏妈妈笑了起来包着头发贴着春杏耳边道,“高银前几天帮着二太太送了信回泰和了,只怕老太太过些日子就要来了。”
  春杏听着脸色微微一变,问道:“此事当真?!”
  “我还能匡你不成,千真万确。”苏妈妈说完嘶的了一声,“咱们去厨房说话,我这头发都快冻住了。”说着忙起身跑会了厨房。
  春杏擦着手中的水渍,站在原地暗暗松了一口气,过了一刻丢了毛巾也没有再去厨房,而是直接回了房里,从床底拿了笔墨出来伏在案上写了封简短的信,又封好塞在怀里急匆匆的和春柳打了个招呼出了门。
  又过了两日,幼清就听到二太太让薛镇世进门的事,隔天早上府里就传开了,二太太不但同意薛思文出门,还和二老爷捧着万年历选了明年二月二的好日子,进门的时候就一起把族谱上了,往后薛思文就真正成了薛家的三小姐了。
  “二太太这一次真好说话啊。”绿珠惊叹不已,“我还以为还要闹上一气呢。”热闹也没的看了。
  幼清分着手里的线,头也不抬的道:“要真好说话又何必等到明年,今年难道就没有好日子?”她说完轻轻一笑,绿珠问道,“难不成还有变故?”
  “让他们夫妻斗好了。”幼清一副不关心的样子,“就看是二叔的态度坚决,还是二婶的动作快了。”幼清话落就听见小瑜儿在帘子外面探了个头,绿珠出去问了回来时手里拿了封信递给幼清,道,“小瑜儿说是洮河送来的,也不知道什么事,大少爷让他交给您的。”
  洮河回来了啊,幼清笑着接过信拆开,就看见里面端端正正的写着几个字:“事已成,静待佳音。”
  薛霭的意思是说夏阁老同了?幼清顿时高兴起来捧着信笑了起来,薛霭办事真是非常靠谱。
  到是夏阁老不愧是老臣,那么看重名声的人,却也能放下架子委屈自己,她不由暗暗赞叹,以前有个宋墉支撑朝堂虽没有开疆辟土可革新政令处处以百姓当前是百年难遇的清官好官,如今夏阁老虽稍逊一筹,可为人端正为官清廉,也是不易,就是不知道夏阁老后朝中还有无能人接替……
  算了,这事儿不是她考虑的,只要姑父跟二房伸手要钱就成。
  隔日开朝,一直担心的粥棚被有心人知晓从而弹劾的事没有发生,一家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但朝堂没有为这件事起波澜,却因为祭台和雪灾的事争执的不可开交,薛镇扬一连几日都是宵禁后才回来,不但幼清没有见到人,便是方氏也没有看到他。
  转眼入了十二月,幼清陪着薛思琴在房里做绣活,薛思琴的嫁衣在外面针线班子订做,但枕头被褥这些却不好借他人之手,幼清的绣活只能算过的去,比不上薛思琴但比起薛思琪来却不知好了多少。
  “这枕套我绣起来也不会累,大姐只管挑个样子,保管您出阁的那天能让它压在箱子里。”幼清将花样子递给薛思琴,薛思琴红着脸道,“随你绣什么,总归都是你的心意。”
  幼清就替她挑了个并蒂莲的样子:“那就绣这个,我见你有了鸳鸯戏水和戏婴图了,这套就用这个好了。”薛思琴不好意思一直说这个事儿,就笑着打岔,“你还记得上次三弟受伤来咱们府里赔罪的徐三爷吧?”
  “记得
  我为王。”幼清配着线,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薛思琴飞针走线手中不停,道,“昨儿晚上他的夫人去了,真是可怜,听说今年才十八岁,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还是徐二爷做主在宗族里收了义子摔丧扶灵。”又叹了口气,“所以啊,人的命太难捉摸了,徐三奶奶听说是徐夫人娘家的侄女,在侯府也颇受照顾,若是能好好的在富贵乡里也是多少女人做梦求不到的,可惜命太苦了。”
  幼清脑子里轰隆一声,不断重复着薛思琴方才说过的话:“徐三奶奶没了……”她清楚的记得,徐三奶奶是在正月里没有的,像是过年的时候和徐鄂争了几句嘴,等进了正月没过几天就去了……
  这一世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
  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了?”薛思琴摸了摸幼清的额头,“怎么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不舒服,要不然你躺一会儿吧。”说完吩咐绿珠,“快扶着你们小姐躺一会儿,再回去把她的药丸拿过来。”
  绿珠也吓的不轻忙扶着幼清在炕上躺下来。
  幼清闭着眼睛依旧难以平静,她心里一直在重复劝解自己,这一世她不会听刘氏的话,肯定不会和徐鄂再有交集,就算是徐家花重金,姑母也不会同意把她嫁去徐家做填房……
  可是她又忍不住的去想,锦乡侯府虽然龌龊,可是所有人的习性她已经摸的很透,如果她再嫁过去肯定比前一世还要顺利,还有徐鄂,不管他多浑可是凭心而论他对自己还说的过去,若是换做别的男人大概也就是如此,又何必再花力气去重新了解一个陌生人呢,最重要的,她的身体不能生育,这世上的男子有几人能包容?!
  她不想看到自己的枕边人用厌弃的目光看着她,把她不愿示人的痛血淋淋的剥出来,践踏在尘泥中。
  “清妹妹,清妹妹。”薛思琴轻轻推着她,“你快把药吃了。”
  幼清望着薛思琴端庄精致的面容心里忽然清明起来,其实以前她求的是个安生之所,现在她想的是有能力救父亲出来,从来没有想过男女之间的情爱,更不曾幻想诗文中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命运怎么安排,是重新让他嫁给徐鄂,还是给她一个陌生人,对于她来说都没有区别。
  她根本不必听到徐三奶奶去世的消息就如惊弓之鸟一般,路怎么走,她想自己掌控。
  “我没事。”幼清摇摇头回道,“就是忽然心口有点闷,现在已经好多了。”她坐起来不好意思的望着薛思琴,“让您受惊了吧。”
  薛思琴见她真的没事,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确实是惊了一下,你方才的样子太吓人了。”又摸了摸幼清的脸,“这针线活你别做了,我不差你这点东西,你若真想送就在外头买些给我好了。”
  “没事的。”幼清下了炕喝了半盅的水,“我若不舒服就不做便是,您别担心。”又道,“别告诉姑母,免得她担心。”
  可是方氏还是知道了,押着幼清在房里休息哪里也不准去,幼清无奈,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望着帐子发呆,算着时间过日子,只有腊八那天她起了半天在智袖院吃了半碗粥。
  ——————题外话——————
  安静了两天,明天继续嗨起来……
  字还了哈,没账一身轻。
  053 收效
  府里头各处换上崭新的红灯笼,摇曳的挂在屋檐下,隔壁陈大人家中有小孩子的嬉戏打闹声传来,薛思琴说是陈大人的母亲带着儿媳和孙子孙女上京来了,陈大人几年没有回去过,今年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
  不知不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