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伦敦桥上。”① 

       如此细致周到而又充满地狱气味的判词,真令大英帝国的后来人脸上无 

  光。总算国王恩典,没有照此执行。国王大人御示,只要将莫尔的脑袋砍下 

  来也就算了。 

       偏偏莫尔先生对国王的恩典毫不领情,已经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并且还 

  对行刑的刽子手讲了几句笑话。 

       莫尔同英王的矛盾,绝非意气用事,而是政见不同。莫尔一生都在研究 

  学问,但他并非一个单纯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学者。他在做学问的同时,也在 

  做官,即使不做官,也在从事法律活动。只是他一生学业,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1500年至1520年主要研究人文思想,此时的莫尔,正是生动鲜明,朝 

  气蓬勃。1520年后,他的主要精力用到神学研究方面去了。研究神学既使他 

  受益——得到亨利八世的青睐,也使他受害,并最终给他带来杀身之祸。毕 

  竟国王的神学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莫尔的虔诚则变成不知进退,不合时宜。 

       莫尔一生的大事件,除去写《乌托邦》之外,就是和路德的论战。他和 

  埃拉斯谟本是极好的朋友,在同路德的论战中,二位更成了心心相印的一对 

  盟友。但他们的风格并不一样。总的讲来,埃拉斯谟的手法更高明些。以他 

  的文章和路德的文章比,倒显得路德的态度有些盛气凌人,甚至横蛮不合礼 

  仪。莫尔则不同。他的文章用语,比之路德更其不堪,而且常常把自己和亨 

  利八世搅在一起,弄得不官不学,非驴非马。文章中不乏侮辱漫骂之辞,甚 

  至无中生有,把一些大谬不然的观点硬派给对方,然后煞有介事地痛加批判 

  之。 

       他们的论战,起源于路德1520年发表的《教会的巴比伦俘虏》一文。路 

  德在文章中对天主教七项圣礼进行分析,认为其中只有两项合乎教义,可以 

  保存,其余五项一律予以驳斥。这文章传到英国,亨利八世首先不满。于是 

  亲自出马予以批判。但他哪里会写文章!便请一些同道者代为捉刀。这些捉 

  刀人中即有莫尔在内。以后莫尔也曾化名为文,也曾专作枪手,总之是对路 

  德的观点绝不同意,而且必欲批臭批烂而后快。 

       如果舍去双方的情绪表现和对各种具体问题的争辩,冷静地分析双方的 

  最主要分歧,则莫尔的意见,是要在教皇的统一旗帜下,整顿基督教世界, 

  使之保持安定和团结。而路德的中心思想是“因信称义”,认为包括教皇制 

  在内,只要不合《圣经》本意,就该进行改革,纵然因此而引起混乱也在所 

  不惜。 

       莫尔与路德的论战,至少不能算是正确的一方。尽管他的某些主张也并 



① 以上判词及传记多取自彼得罗夫斯基的《莫尔小传》,见《乌托邦》一书附录,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 Page 36…

  非全无道理。然而,他的态度倒是始终如一的。所以当着后来亨利八世比路 

  德走得更远,要将教皇在英国的首领地位取而代之的时候,他也是绝不能违 

  心地表示同意的。 

       莫尔多才多艺,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出色的律师,而且还是一 

  位颇有特色的历史学者和富有才情的讽刺诗人。对他的历史著作,后来的研 

  究者看法不一,对他的讽刺诗,则有很高的评价。他的讽刺诗中以政治类诗 

  篇居多,诗中反映的思想也和他著作中的看法一脉相通。他写道: 

        “慈善的统治者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条保护一群牲畜的狗。 

       它驱赶着狼。 

       那么,不慈善的国王呢? 

       ——他本身就是狼。”① 

       但他最有影响也最有价值的著作,还是他那部名闻遐迩的空想社会主义 

  作品 《乌托邦》。 

        《乌托邦》是用文艺手法写成的政治书籍。书中通过一位海外游人来谈 

  观感。这种写法,现代人恐怕不好接受,但在西方依然有天外来客、外星人 

  之类的文艺作品,倍受世人青睐。以海外游客谈海外美妙奇异的经历,正合 

  当时时尚。彼时前有《马可波罗游记》,后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加上资本 

  主义的文化本性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相 

  信海外奇谈,也很喜欢海外奇谈式的著述。托马斯·莫尔选择这样的手法, 

  既投世人所好,又不易被当权者抓到把柄,还能笔墨酣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可谓一举数得矣。 

        《乌托邦》有类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二者在风格与品性上都有不 

  同。《理想国》以理性思维作主旨,非合理式不成理想。《乌托邦》则毋须 

  这些抽象。他将一连串的见闻,如影如形,生动具体,一件一件慢慢道来。 

  以其内容而言,《理想国》的理想与《乌托邦》的理想也有不同。前者记述 

  的是古希腊时代的圣者的思考。后者是资本主义文明初期一位思想家对未来 

  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批判。 

        《乌托邦》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以批判为特色,第二卷则全然理想的 

  形象描述。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自然第二卷是他的主脑。 

        《乌托邦》中的理想生活,大约有如下种种: 

        《乌托邦》最为看重城市,未讲其他,先谈城市,虽然他的理想之一, 

  是要求人人都能重视农业生产。讲理想先讲城市,正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品性。 

  讲城市先讲环境,则是莫尔先生的特色。他一是强调城市环境应该不受污染, 

  二是强调城市功能应能抵御自然灾害。讲城市的一节,共有10个段落,其中 

  谈到防止污染的就有两段,谈到防止灾害的又有两段,而且十分重视美化, 

  书中写道:“乌托邦人酷爱自己的花园,园中种有葡萄、各种果树及花花草 

  草,栽培得法,郁郁葱葱,果实之多及可口确为生平第一次见到。他们搞好 

  花园的热忱,由于从中得到享乐以及各街区于此争奇斗胜而不断受到鼓励。 

  一见而知,花园是对全城人民最富于实惠及娱乐性的事物。这个城的建立者 

  所最爱护的似乎也是花园。”① 



① 《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39 页。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53 页。 


… Page 37…

       看来,莫尔的环境保护意识,确实有些超前。 

        《乌托邦》论述的一个重点,是关于社会的管理方式。自然,莫尔也是 

  主张集权的。他心目中的总督管理,应该采取终身制。这是因为,在莫尔的 

  时代,首先需要建成一些强大的国家,这一点,在当时有远见的政治思想家 

  中恐怕也是一种共识。而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对选举制的推崇。在他看来,非 

  经选举,任何一级的行政官员都不能产生,而且如不称职,还可撤换。他认 

  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应由贤人担任,而最好的贤人莫过于柏拉图式 

  的哲学王。换句话说,唯有哲学家皇帝才是最好的皇帝。 

       他主张法制,但认为法律应该删繁就简,使人人明白,人人记得,且人 

  人都能用法律来保护人民的利益和民主权利。 

        《乌托邦》的经济思想,则坚决认为公有制才是真正合理的所有制形式。 

   《乌托邦》中没有个人财产,或者说,凡个人财产亦是集体财产,反之,也 

  是一样。他说:“在别的国家,人们固然谈说公共福利,但所奔走打算的只 

                                                                                 ① 

  是私人的利益。在乌托邦,私有财产不存在,人们就认真关心公事。” “因 

  此只要公仓装满粮食,就决无人怀疑任何私人会感到什么缺乏。原因是,这 

  儿对物资分配十分慷慨。这里看不到穷人和乞丐。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 

            ② 

  富裕。” “当人们毫无忧虑,快乐而安静地生活,不为吃饭问题操心,不因 

  妻子有所需索的吵闹而烦恼,不怕男孩贫困,不愁女孩没有妆奁,而是对于 

  自己以及家中的妻、儿、孙、曾孙、玄孙,以及绵绵不绝的无穷尽后代的生 

  活和幸福都感到放心,那么,还有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财富呢?”③ 

       因为没有私有制,所以人人需要劳动,而且人人以劳动为荣。 

        《乌托邦》的消费观念,首先强调的是满足人的健康需要,而不主张奢 

  华,更不喜爱金钱。公有制原不需要金钱。所以在“乌托邦”,金子、银子 

  没有特殊地位,不过数量稀少而已。而那些披金挂银、满身珠光宝气的人, 

  在“乌托邦”人的心目中,不过是些丑角罢了。 

        《乌托邦》重视家庭和婚姻,在这方面,莫尔有许多奇异大胆和充满浪 

  漫风格的描述。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婚姻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生 

  产健壮而又训练有素的后代。因此,婚姻既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件,又是最神 

  圣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讲到选择配偶时,说了这样一段惊世骇俗的话: 

        “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 

  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或孀妇,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 

  妇人带到求婚男子面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 

  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非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乌托邦人却对所有其 

  他国家的极端愚蠢表示惊异。试看人们买一匹花钱本不太多的小马,尚且非 

  常慎重,尽管这匹马差不多是光着身子,尚且不肯付值,除非摘下它的鞍子, 

  取下全副挽具,唯恐下面隐藏着什么烂疮。可是在今后一生苦乐所系的选择 

  妻子这件事上,他们却掉以轻心,对女方的全部评价只根据几乎是一手之宽 

  的那部分,即露出的面庞,而身体其余部分全裹在衣服里,这样,和她结成 

  伴侣,如果日后发现什么不满意之处,就很难以融洽地生活下去。”①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15 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88 页。 


… Page 38…

       这方法不免有些粗鲁不合古礼,尤其关于和牲畜相比的那几句,更令绅 

  士淑女难以忍受。但假使我们从形式和从内容上去理解之,则却颇有些现代 

  人主张的婚前检查的味道。 

        《乌托邦》人重视福利,重视教育,重视健康,重视幸福,他们对于教 

  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很独特而精采的论述。其对不治之症的医疗处理 

  方式,甚至颇有些近似现代人主张的“安乐死”。莫尔写道:“对患不治之 

  症的病者,他们给以安慰,促膝交谈,力图减轻其痛苦。如果某一病症不但 

  无从治好,而且痛苦缠绵,那么,教士和官长都来劝告病人,他现在既已不 

  能履行人生的任何义务,拖累自己,烦扰别人,是早就应该死去而活过了期 

  限的,所以他应决心不让这种瘟病拖下去,不要在死亡前犹豫,生命对他只 

  是折磨,而应该怀着热切的希望,从苦难的今生求得解脱,如同逃出监禁和 

  拷刑一般。或者他也可以自愿地容许别人解脱他。在这样的道路上他有所行 

  动将是明智的,因为他的死不是断送了享受,而是结束掉痛苦。并且他这样 

  行动将是服从教士的忠告,而教士是上帝意志的解释者,所以那是虔诚圣洁 

  的行动。”① 

       虽然是引导死亡的,但那语气,给人的印象,却有些诙谐甚至幽默似的。 

       看起来,空想并非完全没有实用价值,也许今日没有,说不定300年后, 

  就又有了。为着将来子孙后代的幸福,纵然有些似乎千奇百怪的幻想,也总 

  比僵化死板、墨守成规的好。 

        “乌托邦”人重视道德,以为道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乌托邦”人反对战争,认为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