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板上的经济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的成本增加了,尤其是要花更多宝贵的时间去读,忙碌的现代人承受不起这么高的成本。增加的新内容中又多是“注水肉”和“爆玉花”,或者“我报抄你报”。这样的信息能带来多少收益呢?成本大于收益,读者不再读,哪有社会效益?
  报纸的内容贵在精而不在多。做到多并不难,做到精就不易了。各报要根据自己的读者群,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办报不是给慈禧和皇上做菜,满满一桌子,吃不了就扔,而要看人下菜碟。报纸的版扩了,内容没精上去;社会效益反而会下来。
  我们不回避办报也要赚钱,但扩版是不是赚钱的良方呢?我看也不是。一份成熟的报纸利润来源不是卖报而是卖广告。企业是否买你的广告,关键在于你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而不在于每周几次。如果扩版之后,注水多了,消费者不买,企业会要你的广告吗?这正是有社会效益,有读者欢迎,才有经济效益的原因。有些报纸为了赚钱,用各种手法拉广告,扩大版面登广告,甚至不负责地登骗人广告;这样的报纸只怕广告越来越少。扩版与广告扩大并没有直接关系,恐怕扩版办不好,还会丢广告。所以,扩版并非增加效益之良策。
  扩版能通过多卖报来增收吗?过去读者一周买一份,现在要买两份,这不就卖多了吗?其实并不是这么个算法。报纸是富有弹性的商品,竞争者多,替代品也多,过去我一周花二块钱买一份,现在一周要花四元钱买两份,这就等于涨价了。涨价我不买,改买其他报,如何有增收呢?
  更别说扩版后成本增加,采编人员更辛苦,为了一周多出几次报,拼命加班,完成了量的任务,哪会有质,“精心”二字从何谈起?
  其实“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不仅是办报的道理,也适用于许多行业。我把报纸扩版小题大做,意思也是告诉大家,羊年吉祥,三羊开泰还是求精而不求多,要不老一辈儿人怎么不说“九羊开泰”呢?
  培养国产“菲佣”——如何发展服务业的思考 
  有人戏言,找保姆比找老婆还难。因此,当有“菲佣”进入中国的谣传时,一些人跃跃欲雇。但不久有关部门正式说明,现在想进入的“菲佣”属非法劳工。“菲佣”之传闻也就不了了之。
  “菲佣”指来自菲律宾的高报酬、高素质保姆。“菲佣”进入的传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经济对这种高素质保姆的需求。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另一部分人正步入中产。他们大多夫妻上班,工作繁忙,希望家中有个好后勤。尽管雇个“菲佣”代价不菲,但他们仍觉得值。几千元的支出大大低于他们放弃工作料理家务的机会成本。这正是高素质保姆市场上有旺盛需求的原因。
  按说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为什么国内会缺乏这种高素质保姆的供给,使这些需求者寄希望于“菲佣”呢?能当保姆的人的确不少,无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是下岗待业的工人,都有不少人可以也愿意当保姆。可惜这些人远远达不到“菲佣”的素质。“菲佣”以其大学文化,对家务的精通和敬业而闻名。尽管是同样称保姆市场,但不同保姆素质差别之大,使她们并不是一个市场。低档保姆的供给是过剩的,而高档保姆市场的供给是严重不足的,或者说几乎就没有。
  高素质保姆市场的供求失衡也反映了劳动就业市场的特点:空位与失业并存。空位是有活没人干,失业是有人没活干。其根源在于劳动市场的技术结构,即找工作的人没有就业所需要的技术。劳动市场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这种特点反映在保姆市场上就是有人想花高价雇“菲佣”这样的保姆得不到,而许多想当保姆的人找不到工作。这才有找保姆比找老婆还难的感慨,以及对“菲佣”的渴望。
  其实在各国劳动市场上都出现过这种结构性失业,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失业者成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拿高素质保姆市场来说,成为“菲佣”那样的保姆并不需要什么天才,只要进行适当的培养和教育,任何人都能成为“菲佣”。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希望不在于引进“菲佣”,而在于培养自己的国产“菲佣”。而且,无论从语言、生活习惯、还是文化传统来看,中国自己培养的“菲佣”要比越洋而来的“菲佣”更有市场。人们现在钟情“菲佣”无非是因为还没有这样的高素质保姆而已。
  培养国产“菲佣”既是学校的事,也是社会和企业的事。一些高等学校生源不景气,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其关键在于培养出来的人和所学专业与市场有差距。如果能看到高素质保姆这块市场,设立家政服务这类专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培养这类人才,不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吗?如果高中毕业的青年看到未来几千元月薪的前景,他们会愿意上这种专业,也愿意努力学习。这就是社会激励机制的作用。可惜我们的一些学校不重视这块市场,也没有这样的专业。这还是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缺乏市场意识。这种高级保姆的培训不仅要靠学校,也可以由社会团体(如妇联)或企业操办。只要有条件,经过一定的审批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发挥多种积极性还是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
  要使这种培养成功,还要走市场化之路,交费上学。自己交钱上学才知道珍惜学习机会,也才能学到真本领。这样有真本领的人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当然,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完全可以用贷款的方法。他们应享受和大学生一样的贷款权。
  我想,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市场机遇,大力发展高素质保姆的教育与培养,那时,我们的高级保姆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走向世界。也许到那时,在东南亚颇有名气的“菲佣”这个词就要被“华佣”代替了。学会应对随机冲击
  “9·11”事件发生后,广州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损失惨重。今年美伊战争爆发后,我在泉州又听到了类似的诉苦。企业家感叹;世界变化无常,生意太难做了。
  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世界。发生这种意想不到的变动(经济学中称为随机冲击)是极为正常的。世界不可能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一切都有序地进行。成功企业家的能力正在于能灵活地应对各种随机冲击,减少损失,甚至利用这些机会。如果一切都像计算机那样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还要企业家做什么?
  从长期来看,随机冲击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决定经济长期趋势的还是制度、资源、技术这些因素。随机冲击不能改变这些因素,也难以改变经济运行的人间正道。而且,任何一个经济在较长时间内都有能力对这些随机冲击做出调整。但随机冲击在短期内对某些企业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9·11”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航空业至今没有恢复元气,美伊战争使从事中东贸易的企业喘不过气来,最近的“非典”流行对许多国家的旅游业、交通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都说明,无论从一国还是一个企业来看,都必须重视随机冲击。
  当然,随机冲击也并不一定全是坏事;或者说对一些人是坏事,对另一些人还有利益。所以,应对随机事件不仅仅是消极防范,还包括利用这些冲击。能不能利用这种冲击就在于企业本身的应变能力。这次在广东发现“非典”之后,市场上醋的价格上升,江苏镇江香醋企业抓住了这一时机,24小时生产、发货,经营取得成功。相反,醋的家乡山西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不仅失去一次机会,而且还被江苏企业兼并。山西人昔日的晋商风采已经一去不复返,醋业经营尚且困难,危机重重,哪有能力利用这个时机呢?机会只青睐有准备者。
  防止随机冲击的负面作用也好,利用这种冲击的时机也好,关键在于企业本身。说得更具体点,在于企业家的素质。
  不少企业家,尤其是少数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并不高,也不想成为学习型企业家,只知埋头拉车不看路;对国内外大事不闻不问,这就无法预见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随机冲击。美伊战争并不是突然打起来的,此前已有几个月的准备时期,如果每天关心局势变动,你就会知道这场仗是迟早要打的。这并不像“9·11”那样的突发事件,还是有预兆的。如果一个企业家从事中东贸易,或主要生产向中东出口的产品,你就必须关注中东局势,甚至请专家来为你分析何时开战。这样,当美伊战争真的打起来,你也不必惊慌了。
  许多企业家消息太不灵通了,以致事到临头不知所措。记得前年欧盟通过了2欧元以下的低档打火机要有安全锁装置才能进口的法令后,温州打火机业一片惊慌。其实这事在欧盟已讨论了很长时间,也不是什么秘密消息,欧洲许多大媒体都报道过。但温州打火机的老板没人去关注这些消息;受到冲击能怨谁呢?
  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时常会有大浪,成功的企业家就应该避开浪头的冲击而利用浪头的推力。打击只对那些无防备的人;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来自学习。
  应付冲击的另一种做法是多元化经营,当然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横跨几个行业,但也可以做到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哪怕只生产一种产品,也可以努力实现市场销售多元化,出口到更多的地区与国家。世界各地总不会同时打仗,西方不亮还有东方亮呢!
  应对随机冲击;是一个企业家必须了解的大学问。由现在做起;为时仍不晚。小亏与大便宜“非典”流行期间,有些企业贪图蝇头小利,哄抬药品、消毒用品的价格,不仅被罚款,而且失去了信誉。相反,杭州的胡庆余药店坚持不提价,多生产,尽管赔了点钱,但却获得社会的广泛赞扬。这两种企业,前者占小便宜吃大亏,后者吃了小亏占了大便宜。
  “文革”中批判“吃小亏占大便宜”,还把这句话的发明权加在刘少奇同志头上。其实无论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对企业来说,这句话更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一个法制社会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可以上绞刑架,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根本上说,企业只有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宜的物品与劳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正确之处就在于通过市场调节把企业的个体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协调在一起。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要正确处理小亏和大便宜的关系。这就是说,利润最大化是长期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短期中一时一地的利润最大化。换句话说,企业只有在长期中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有正确的经营策略,以及良好的商业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的“大便宜”。那些惟利是图,不讲道德和信誉,甚至趁人之危谋利者,短期内可以有点小便宜,但长期中是要吃大亏的。翻翻一部企业史,有哪个企业是靠蝇头小利、不义之财成功的?
  许多知名的成功大企业都是吃小亏才占大便宜的。在电视剧《大清药王》中,同仁堂乐老板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有一次由于红参短缺,作丹参丸时药师用了白参。白参比红参便宜,但疗效也差。乐老板知道后坚决把这批丹参丸烧掉;宁可赔钱也不出售。从短期来看,同仁堂吃了亏,但却树立了品牌和声誉,这才有了百年老店。那些与同仁堂同时代的药店,经常以白参代替红参,当时的确占了点小便宜,但现在还有哪一家仍然存在呢?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现代。海尔集团当年曾经公开砸毁了质量不合格(也许只是有点小毛病)的冰箱。在许多人看来,产品有点小毛病难免,在冰箱热销的当时,同样抢手。何必吃这个亏?但张瑞敏先生坚持高质量,决不占这点小便宜。从短期看,海尔损失了几十万,甚至更多,但从今天看,没有当时吃那点小亏,能有今天的海尔吗?与海尔同时起家的家电企业不少,那些贪图一时小便宜,不注重质量和品牌者,哪一家成功了?
  企业的生命是品牌和声誉。成功的品牌不仅来自创新和技术,而且来自高尚的商业道德,来自诚信。为了做到这些,在某一时期吃点小亏是正常的,这也是企业必要的成本。只有勇于吃小亏的企业,才有以后的大便宜可占。吃小亏是占大便宜的必要前提。从这种意义上看,吃小亏占大便宜这句话还是颇有点辩证法的。
  我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