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度-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饧柑於嗫纯矗蹙湃胀砩希轿艺庋e来,我和你谈一谈。」
  初九日傍晚,杨度换了一件乾淨的蓝布长衫,选了一顶黑薄缎瓜皮帽戴上,兴冲冲地走向明杏斋。他猜想先生一定有重要的话跟他说。
  王闓运一向不修边幅,衣著随便。今晚,他却特为叫周妈替他挑一件酱色团花夹裡宁绸袍,又叫周妈把他的辫子打开重新梳理一下。王闓运虽然六十四了,白头髮却并不多。周妈小心地把他的少许白头髮夹在辫子裡面,再寻一根黑布条扎好了。王闓运对著穿衣镜左看右看,觉得自己气色健旺,腰板硬朗,心裡舒畅,对周妈说:「过来,过来。」
  周妈不明白他要做什么,顺从地走过来。王闓运伸出右手说:「你拉上我的手。」
  「好好的,拉什么手。」嘴上这么说,她还是照著拉上了。
  「你对著镜子看看,要是我们俩这样走进城裡去,别人不会看出我比你大二十多岁,倒是蛮般配的嘛!」
  周妈的脸刷地红了,她觉得很不好意思,忙鬆开手走进卧房。王闓运得意极了,一个人对著镜子笑个不止。
  「先生,什么事这样高兴?」杨度进来,笑著问。
  「没什么,我看著自己穿了件好看的衣服,就年轻多了,觉得好笑。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话的确不错,连我这糟老头子都要好衣服来装扮。」王闓运说著,离开镜子走到书案边,心裡想:幸而周妈鬆手走开了,不然的话,有皙子看的了。
  「先生本来就不显老。」杨度的话一半是恭维,一半也是事实。
  「还不老?曾文正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左文襄也死了十多年了,我还能不老吗?」
  「曾文正」、「左文襄」是王闓运常挂在嘴边的话,口气有时尊敬,有时调侃,彷彿曾、左是他手裡随意玩弄的傀儡,只为他服务而已。
  「皙子,随便坐。」王闓运指著书房裡的空凳子,又转脸朝卧房喊:「周妈,倒茶来。」
  可能是上次来的不是时候,打断了周妈与王闓运商谈的大事,周妈对杨度有种说不出的不喜欢,与迎接夏寿田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懒洋洋地从卧房裡出来,半天才给杨度端来一杯冷冰冰的茶水,脸上始终没有笑容,也不说一句话。杨度倒没有觉察出什么,他端正地坐在软籐椅的对面,认真地等待先生开口。
  「皙子,今夜叫你来,也没有别的事情,我想听听你的选择。」王闓运已坐到籐椅上,习惯地摸起铜水烟壶。说完这句话后,他把壶嘴塞进嘴裡,咕鲁咕鲁地吸了几下,没有烟,只是水在空响。见杨度瞪大眼睛望著他,知自己的这句话,学生尚未彻底弄明白,遂接著说:「我这裡有三门功课,看你侧重在哪方面。」
  「请先生明示,书院有哪三门功课。」杨度恭敬地问。
  「不是书院定的,这是我本人的教授之法。」王闓运微微地笑了一下,右手指捏了一颗蚕豆大小的细烟丝,塞进活动杆头上的凹陷处,再吹燃纸捻,把烟点著,然后喉咙裡发出一阵咕鲁鲁的响声。响过之后,他半眯著双眼,把烟轻轻地吐出,看那副怡然自得的神情,好像正在品嚐仙丹美酒似的。伯父管得严,杨度至今尚未碰过烟壶,见先生抽得这样有滋有味,心裡痒痒的,想著,如果书院不禁学生抽烟的话,明天也去买一杆水烟壶来,享受享受。
  「因人施教,是孔老夫子传下来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来我都有意这样做,但收穫不大,关键的原因是高才不多。」王闓运又吐了一口轻烟,说,「我的三门功课,一是功名之学,一是诗文之学,一是帝王之学。」
  杨度觉得很新鲜,也很有趣:「先生,请问什么是功名之学?」
  「所谓功名之学,顾名思义,乃是为功名而来求学的。」王闓运不疾不徐地说,「这些人来我门下读书,其目的在考取举人进士点翰林,以此为终生荣耀。此等人,老夫只教他熟读四书,精通八股,作试帖诗,写策论。做官是他的目的,诗文只不过是敲开功名之门的砖石。圣贤的精奥不必深究,做人的道理不必身体力行,功名一到手,砖石尽可扔掉,到那时只须博得上司的欢心,用不著对天地良心负责,古圣昔贤不会来追究,塾师房师也不会来一一验核。此乃老夫门下最初等之功课,然要真正学好亦大不容易。」
  杨度听在耳裡,暗暗点头,再问:「请问这诗文之学呢?」
  「老夫门下的诗文之学么,」王闓运放下水烟壶,端起茶杯,慢慢地说,「乃以探求古今为学为人之真谛而设。或穷毕生之精力治一经一史,辩证纠误,烛幽发微;或登群籍之巅峰,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或发胸中之鬱积,吟世间之真情;或记一时之颖悟,启百代之心扉。总之,其学不以力行为终极,而以立言为本职。」
  杨度听了大开心智,又问:「请问先生,这帝王之学如何?」
  「帝王之学是这样的。」王闓运放下茶杯,站起身来,离开籐椅,背著两手在书房裡踱了几步。他腰板挺得直直的,两眼射出少见的壮年人似的精光,声音洪亮地说,「老夫的帝王之学,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主干,以先秦诸子为枝,以汉魏诗文为叶,通孔孟之道,达孙吴之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集古往今来一切真才实学于一身,然后登名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访民间疾苦以充实胸臆,结天下豪杰以为援助,联王公贵族以通声息。」
  王闓运越说越激动,想起自己从二十岁到三十岁这段年月正是这样走过来的,不禁浑身热血沸腾,意气昂扬。此刻的杨度也听得心摇神动,倾之慕之。
  「斯时方具备办大事的才能。再然后,或从容取功名,由仕途出身,厕身廊庙,献大计以动九重,发宏论以达天听,参知政事,辅佐天子,做一代贤相,建千秋伟业;或冷眼旁观朝野,寻觅非常之人,出奇谋,书妙策,乘天时,据地利,收人心,合众力,干一番非常大业,以布衣取卿相,由书生封公侯,名震环宇,功标青史。」
  直到王闓运以灼灼逼人的目光盯著他,好久不再说话的时候,杨度方从倾慕中回过神来。布衣卿相,书生公侯,这是杨度从少年起便梦寐以求的理想,只是他不知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实现这个理想。现在听王闓运这番高论,真有振聋发聩之感,又有拨云睹日之悟。他慌忙离开凳子,整一整蓝布长衫,然后撩起前襟,双膝跪在王闓运的面前,虔诚严肃地说:「先生之学问,浩浩乎如同大江之长流,泱泱兮如同东海之扬波;先生之声望,朗朗然如同北斗之在天,巍巍焉如同泰山之镇地。学生愚昧,幸蒙我师指点迷途,得以负笈东洲,求学书院。学生虽极慕翰苑清贵,开府权重,又想著作等身,文坛传名,然辅一代名主,成百年相业,更为学生所朝思暮想,昕夕以求。不是学生今日在先生面前说大话,学生从小便自认有领牧天下之才,越办大事越有精神,越处难境越有兴致,且生性顽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先生,请置功名、诗文之小道于一边,教学生以帝王之大学,以竟先生年轻时未竟之志,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王闓运本是一个目空一切、敢于大言的人,今夜见到这个刚过弱冠的学生居然也敢在他的面前自视不凡,出言不逊,他彷彿从杨度的身上看到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他不仅不责备杨度的狂妄,反而认为这个青年有抱负、有志气,是个干大事成大器的材料。他正要答应,转念一想,又盯著杨度说:「帝王之学虽是大学问,然自古以来树大招风、功高易谤,大德大善与大罪大恶,不过一纸之隔耳。入凌烟阁、上封侯榜的是他们,油烹刀锯,甚或毁家灭族的亦是他们,究竟不若功名之学的稳当、诗文之学的清高,你可要想清楚了!」
  杨度不假思索,应声答道:「清君侧,诛权臣,自来干大事者横尸路旁的多得很,学生不敏,然于此则早已深知。学生主意已定,倘若蒙先生所教,能成就一番大业,虽不得善终,亦心甘情愿。」
  这最后一句话,使王闓运猛然想起那夜梦中的情景。真是巧合得很,那位向宋濂求学的年轻人不也说了这句话吗?看来此子正是自己的传人无疑!王闓运想到这裡,高兴地说:「好吧,从这个月起,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的夜晚,你到明杏斋来,我单独给你上帝王之学的课。若夏大有兴趣,也可以叫他一起来听听。」
二、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闓运
  半年过去了,杨度除白天与其他学子一道上课作诗文外,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都到明杏斋去。夏寿田有时去,有时不去,他对读好四书、练好八股文兴趣更大。他常常想起碧云寺数罗汉的事,暗暗下定决心,要在下科会试中取个一甲第一名,让天下读书人艳羡不已。他认为这才是正事,与杨皙子一道听先生云裡雾裡神吹瞎扯,味道是有味道,但浪费了时光。
  逢五的明杏斋晚上,的确也是王闓运聊天的时候。他的帝王之学并无现存的教材,也无系统的内容,任凭自己的兴之所至,想到哪裡就说到哪裡。王闓运的口才极好,滔滔不绝,如河决堤似的,常常从掌灯时讲起,一直讲到二三更时分,有时是直到大厨房的报晓鸡打鸣了,才不得不说一声:「算了吧,今晚就说到这裡,你就在书房裡眯一下眼睛,天大亮后再走。」说罢,兴犹未尽地走进卧房。待杨度吹熄灯火时,窗纸已是隐隐发白了。
  杨度对这样的谈话有说不尽的兴趣。刚开始时只是觉得有味,慢慢地他摸到了先生授课的脉络。他看出先生讲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十四史中记载的明君贤相的风云际会,这方面尤偏重于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初;二是稗官野史上的故事,这方面则偏重于君臣之间的奇、特、险、趣;三是谈自己年轻时周旋于王公亲贵之间那些世人传说纷纭的经历。王闓运说起自己的往事来格外的神采飞扬,气势奔放,且绘事状物,细緻入微,使杨度常有如临其境、如观其人之感。
  杨度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明杏斋书房裡,因为洲上多蚊虫,屋子裡点上了三支长筒蚊香。这种蚊香长有两尺多,锅铲把似的粗细,裡面填满木屑,烟气很大,驱赶蚊虫极有效。湘南一带无论城乡都用这种蚊香。香烟缭绕之中,王闓运右手拿著一把旧蒲扇,左手照例捧著那隻铜水烟壶。杨度不摇扇,虽然已偷偷学会了抽水烟,但在先生面前不敢抽,他托著两隻腮帮认真听。今夜先生讲的是他与肃顺当年的关系。
  「祺祥政变后,全国都骂肃顺是凶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王闓运放下蒲扇,缓缓地连抽了几口烟,似乎沉入了三十多年前那段难忘的岁月。「咸丰六年,我进京参加会试。就是这科,当今的帝师翁同龢中了状元,我却连进士都未捞到。皙子,我讲个故事,你看这会试气人不气人。」
  王闓运甩开铜水烟壶,望著门生,愤愤地回忆:「会试前几天,我们几个举子一起结伴出城游圆明园。其中有我的好友江西的高心夔、浙江的洪昌燕,还有一个便是这位常熟翁状元。途中,高心夔说,曾侍郎在我们家乡受困了,打了几年,连个九江也未打下,心情忧鬱。这时他的一个幕僚母亲去世了,幕僚请曾侍郎作个輓联。曾侍郎满口答应,问幕僚的家世,知有九个兄弟,八年间有四个中了进士。曾侍郎说,上联有了,这是现成的事实,遂脱口吟道:八年九子四登科,合众口曰难兄难弟。曾侍郎本是作对联的高手,这种应酬性的联语很容易作得出。但那时战事不利,心情不好,居然一时卡了壳。硬是到第二天才补出下联。诸位想想看,曾侍郎下联对的是什么。限一刻钟交卷。翁、洪两位都不走了,低头构思。我也想了一会,很快便有了。一会高心夔说时间到了,交卷。问翁,他说没想出,问洪,洪摇头。问我,我答:万里孤云一回首,留此身以事父事君。」
  杨度击掌道:「用『万里孤云一回首』,对『八年九子四登科』,真是妙对。不知曾侍郎的下联是怎么写的。」
  「高心夔大笑道,王壬秋你是不是早听到人说了,为何与曾侍郎的一字不差呢?我说,我怎么会知道曾侍郎的下联呢,这只能是英雄所见略同罢了。实话对你们说吧,论命运,我没有曾侍郎的好,论才学,我却并不比曾侍郎差。洪昌燕说,你吹牛!我再出一个,你对给我看。我说,你随便出吧!他想了想,大概一时想不出太刁钻的来难我了,便指著高心夔说,你给他的名字补个上联。我略微想了一下,高声叫,矮脚虎。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