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中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推背图中的历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臣黄子澄上奏:不如放这三个小兔崽子回去吧,也免得燕王有什么想法。
  想法早就有了,还等这时候吗?
  建文帝这边拿不定主意,可那三个小东西却也当真了得,朱高煦盗了一匹名马,扔下两个兄弟不管不顾,昼夜兼程,沿途有阻问者格杀勿论,跑到涿州连驿丞都一刀砍了,这才逃回了北京。燕王激动地搂住这个儿子,说:我父子得以相聚,真是天助我了。
  建文帝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生烟也没办法,这个朱高煦是个惹祸精,以后还有得他折腾。
  建文帝派人捉拿朱高煦,于是燕王朱棣就疯了。
  燕王疯得很标准,很规范,他满街乱跑,说话颠三倒四,在大街上抢脏东西吃,任何一个疯子见了他都会引以为同类。建文帝可没疯,才不信他这一套,就派了张昺、谢贵去探望。燕王就坐在火炉边,穿着大棉袄大棉裤亲切接见了二人,并一个劲地嚷嚷冷。张谢二人跟他说话,他就问东答西,务必让你听糊涂了为止。
  张谢二人看清楚燕王是真的疯了,松了一口气出来,就要上报朝廷。这时候长史葛诚悄悄地告诉他们:傻瓜,真是傻到家了,看不出来燕王是装疯吗?就是你疯了,他也不会疯的。
  那么燕王到底疯还是没疯呢?
  这个问题顾不上问了,建文帝拿定主意,燕王要是疯了,那就抓一个疯子好了,如果他没疯,那就更应该抓。
  那么派谁去抓呢?
  这个派出去的人很重要,万一这个人跟燕王有勾结,那就不但没抓住燕王,反被燕王得了理,事情就麻烦了。建文帝左思右想,最后想出来一个人来。
  这个人是谁?
  是燕王朱棣的旧部属北平都指挥张信。
  那么为什么要派张信呢?
  那你去问建文帝吧,他傻你也傻啊?
  张信接到命令,就先回家向母亲汇报,老太太听了后猛一拍桌子:你昏了头了你?燕王是何许人也?真龙也,就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逮得住他?还不快去向燕王报信,说不定弄好了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于是张信就跑到燕王府报信,起初燕王还冲他装疯卖傻,后来见瞒不过去了,这才恢复不傻的正常状态,连夜与张信安排好计策。
  第二天,朝廷的使者来到,会同张昺、谢贵来抓燕王,没想到燕王亲切出门相迎,并请三位上座,然后奉上新进瓜片,笑着说:皇上家里的事情啊,就是麻烦,亲兄弟为了皇位也能够自相残杀,那真是伤透人心的事情。所以呢,这里就对不住几位了。茶杯一掷,帐后冲出一群士兵,冲着三位客人一通乱砍,砍得三位客人成了几十段。
  燕王的军队冲出王府,攻向南京。
  靖难。
  燕王这么说。
  意思是他起兵可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为了救皇上,你可不能把燕王往坏处想,你要是真的那么想了,燕王可不跟你客气。
  燕王大军一出,即摧枯拉朽,长驱直入,剑锋遥指皇都。这时候建文帝急忙考虑找个人带兵将把燕王打退,找了好半天,想起了李景隆,大臣急忙劝阻,李景隆是文官,不会打仗。建文帝发狠道:你当我傻啊,可是你给我在朝廷里找出来一个会打仗的武将来?都让我那个缺了八辈子德的爷爷给杀光了。
  于是李景隆披坚执锐,骑上马亲临前线学习战争的艺术。这艺术可不好学,要交好多学费的,李景隆的学费就是在孤山大败,被燕王杀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
  消息传到皇都,建文帝立即宣布: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
  第一个反应不过来的是李景隆:这不会是真的吧?
  随后李景隆就释然了:原来燕王没疯,皇上才是真的疯了。
  但随后李景隆收到了大臣黄子澄的一封来信,才知道建文帝也没疯,疯了的是大臣黄子澄。因为李景隆是他推荐的,所以他就替李景隆把打败仗的事情瞒过了。黄子澄在来信上鼓励李景隆: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再来个大败仗给大家伙瞧瞧。
  李景隆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他再次吃了一个大败仗,在德州。
  李景隆慌不择路地逃到东昌,燕王兴高采烈地尾随追来,就如同猫玩老鼠,准备好好地玩一玩他。但燕王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济南遇到了一只真正的猫,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是老鼠。
  山东资政铁铉据守济南,在此之前谁也没听说过他也会打架,文官嘛,就是催个粮派个款什么的,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可能是铁铉这股火也憋得久了,老早就想有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了,当即将燕王弄了个灰头土脸,射死燕王的大将张玉,但是却没敢伤害燕王一根毫毛。
  因为建文帝有令:不得伤害他的叔叔朱棣。
  想来建文帝只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慈悲心肠,这句话也只是说说而已,真要到了战场上,谁要是拿这句话当了真,那这仗还怎么打?
  可是大家偏偏就拿这句话当了真。
  所以这仗就没法子打。
  燕王平安地逃回北平,从此恨透了铁铉。
  李景隆也胜利地逃回了皇城,是真正地胜利逃回,建文帝丝毫也没追究他的兵败之责,只是再给他加官,就有点不太好办,所以只能再等机会了。
  不多久燕王卷土重来,继续开打,这场仗整整打了三年。
  到了第三年,燕王突破长江天险,建文帝慌了神,急忙找李景隆问计——不明白找他有什么好问的,朝中的大臣们也不明白,一见到李景隆,大家一拥而上,拿着上朝用的笏板砰砰砰照李景隆的脑袋就打,打得李景隆的脑袋像个血葫芦。别说,这一顿暴打还真有效果,真的把李景隆打开窍了,只见他睁开被打得红肿的眼睛,吐出一条绝妙好计:
  议和!
  议和议和,议你个头啊,也不说想想人家燕王愿意跟你议和吗。
  不愿意议和就算了,这也难不住李景隆,他另有一个好办法:
  投降!
  大开城门,迎请燕王的士兵进城。
  当建文帝听到消息之后,哭着就找绳子上吊,这时候太监王铖急忙上前:陛下且慢,以前太祖皇帝朱元璋死翘翘的时候,曾经留下一个盒子给我,并吩咐我说:如果将来子孙有大难,可以打开盒子,里边自有方法。建文帝听得两眼发直:我靠,这简直神了,真的假的?那还假的了?王铖果然拿过来一个盒子。
  打开盒子一看,只见里边装着全套的和尚制服,和尚的营业执照——度牒,戒刀一把,白银十锭。当时建文帝看到这些东西就落下泪来:我靠,我说爷爷你缺德不缺德啊,原来今天这一切都是你给事先安排的。
  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
  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
  正像《推背图》中说的一样,建文帝换了一身僧衣,悄悄地出宫,一走了之,留下大好河山让朱棣自己玩去了。
  建文帝是自己跑了,却把自己的儿子扔下了,结果这位太子被朱棣给关在一间黑屋子里,门上只一个孔洞递水递饭,如此一关就是五十年,等到五十年后这位皇太子再放出来,早已成了连鸡鸭鹅狗都不晓得是何物的白痴。
  最惨烈的是大臣铁铉,他不说好好地催粮派款,乱管闲事,被俘后让朱棣割下他的鼻子塞进他的嘴里,还问他好吃吗。他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你忠个屁啊你,人家自己家里的事你跟着掺和什么?有亡天下焉,有亡国焉,天下兴亡,你当然有一份责任,可这事是皇帝自己家里的事,离天下兴亡还有二百多年呢,何必这么着急呢。
  比铁铉更惨的是名士方孝孺,他被诛十族。九族之外,连他的朋友学生一块杀。
  比他们更惨的是他们的妻子女儿,这些被排除在权力圈之外的女人沦为了残暴、邪恶的牺牲品,她们被送入妓院。朱棣亲自下达命令:每天要有二十位健壮的士兵轮奸一位女性,并每天轮换士兵。这种酷毒与暴戾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皇帝并不需要铁铉,不需要方孝孺,只需要李景隆。
  这就是他们告诉我们的。


第二十九象 宣宗三杨中兴的预言

  象二十九 壬辰 巽下震上 恒
  谶曰: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
  皞皞熙熙,康乐利众。
  颂曰:
  一枝向北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这一象应该是大明朝最幸福的时代,即使是最能钻空子的史学家在这段时间里也找不出可以做文章的花样。宣宗十年,国泰民安,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朝野没什么大动静。
  但事情还是有一些的,十年啊,连点像样的正事都没有,那这个皇帝做得多冤枉啊。
  比较大的一件事是朱高煦谋反。这个朱高煦是朱棣生的坏小子,朱棣撵走建文帝,自己做了成祖,让儿子朱高炽做了皇帝,就是仁宗。不过由于朱棣在皇位上趴得时间太久了,整整十七年,朱棣死后一年,新皇帝朱高炽也咽气了,于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登基,史称宣宗。
  于是有人不服气了。
  谁呢?皇上他大爷。
  说起来朱高煦还真是皇上他大爷,族谱上都写着呢,这还假得了吗?于是朱高煦就考虑谋反,但这个谋反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往往还没等到你动手就被人家发现了,朱高煦就是这么倒霉。
  倒霉也未必有什么关系,问题是朱高煦自己明明没准备好,还老是要先发制人,那人都是活的,哪有那么好制的?于是宣宗亲自统兵,围困信阳,与他大爷一决死战。结果这一仗打得一点悬念也没有,朱高煦的部将象征性地反抗了几下,就全都投降了,于是朱高煦只好硬着头皮,以俘虏的身份去见侄子皇帝。
  没想到,皇族却纷纷上表,要求赦免朱高煦,宣宗有些拿不定主意,没有很痛快地答应下来,结果朱高煦就不乐意了。
  当时朱高煦被囚于逍遥城,宣宗亲自去慰问监狱在押人员,朱高煦大大咧咧地盘腿坐在地上,一副我是你大爷的模样。虽然他确实是,可这节骨眼上,谁是谁大爷已经不好说了。但朱高煦却没这个认识,宣宗瞧他的模样生气,转身要离开,却被朱高煦耍了一把,在后面伸脚一勾,把陛下摔了个狗吃屎。
  这下子宣宗可恼了,当场就翻了脸皮,不认大爷了。他命令力士搬了一口大铜缸出来,拿大缸罩住朱高煦:叫大爷。朱高煦说:我才是你大爷。宣宗就命人将木炭堆到缸上点燃,就见那口缸满地乱跑,可一口缸能跑多远?没多久就被烧得熔化了。缸都熔化了,那朱高煦怎么样了呢?
  你自己猜吧。
  这件事过去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但是不久宫中发生了一件奇诡公案,目前看起来这件奇诡公案没什么奇诡之处,只是与《推背图》稍微沾了点关系。
  宫里有位孙贵妃,端的是妩媚妖娆,惯会撒娇,她要求将自己生的儿子立为太子。宣宗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倒是不会反对,只不过那儿子能不能生出来还成问题,但话却撂在这儿了。
  没过多久孙贵妃果然抱出来一个大胖小子,宣宗乐得眉开眼笑,就想立这个小东西为太子,于是宣宗就去找三杨商量。
  三杨是什么东东呢?
  是三位大臣的名字: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个老头都是古板先生,正儿八经地帮着皇帝治理天下,不胡闹,所以混出来一个德高望重,当时人称杨士奇为西杨,杨溥为南杨,杨荣为东杨。宣宗就是要找这三个老家伙商量,怎么样才能够不声不响地把皇后废掉,让孙贵妃当皇后。
  杨士奇当时问道:孙贵妃和皇后有没有不和睦的情形?
  宣宗瞪眼睛说谎不打草稿,道:没有,不仅和睦得很,而且情如姐妹,这几天皇后有病,孙贵妃还时时过去探望。
  于是缺德的杨士奇就建议道:那不妨趁皇后病重的机会,劝她暂时休养生息,把皇后让给孙贵妃得了。
  宣宗大喜,就用了杨士奇的花样,把皇后撵走了,让孙贵妃做皇后,那个孩子就成为了太子。后来有人瞎嘀咕说,其实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孙贵妃生的,而且也不是宣宗的种,不晓得孙贵妃从什么地方弄来的。但从后来看这个孩子的做事风格,是不是宣宗的种不好确定,但肯定是朱元璋的后代,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也不至于折腾到那种地步。
  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
  一枝向北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所以《推背图》里的这几句话,把杨士奇三人忽悠得如此之舒服,实在让人有点疑心这个《推背图》是不是杨士奇他们哥仨写的。
  但杨士奇这人也确实有点货在肚子里。曾经有一次,宣宗一时兴起,就微服私访,一路上访到了杨士奇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