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初唐-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李好对孔老二不怎么讨厌,但是对儒家小董后来变换的思想尤其是朱理后的儒家以及孔家那些狗屁的后代非常讨厌的,所以这次参加朝会无外呼与受过这些思想影响的人争辩一番而已。为此李好把武女皇叫到书房听听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她想到过的地方,武女皇的出发点和顾及的地方基本差不多,但是这些不够,所以两人又翻了一些资料,把朝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全部想了一遍一直到夜深后才各自回去休息,有了这些资料李好挺有信心和大唐的群臣们来一场舌战。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朝(文)

第二天一大早李好在几个女人的服侍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坐着四轮马车上班去了;话说自从有了四轮马车和车道后;长安城的交通秩序似乎好多了。这当然不是因为四轮马车坐的人多,其实大部分四轮马车还是私人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了车道,每个十字路口还有专门的交通指挥员在的,大家各走一边自然干扰就少了,再加上长安城的主要街道那是相当的宽啊,所以怎么能堵车?
  长安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通南面三门东西六门的“六街”,是长安城内的主干大街。这六条街道,除最南面诵延平门和延兴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外,其余五条皆宽100米以上,特别是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宽达150至150米。再详细的一些就是:朱雀门街南段宽155米,北段宽150米。朱雀门街东五街,自西向东,其宽度依次为67、134、68、68、25米。朱雀门街西五街,自东向西,其宽度依次为63、108、63、42、20米。至于东西的横街,从北向南各街的第三坊之南,也就是由第四横街起,其宽度依是75、l20、44、40、45、55、55、45、50、39米。
  最南顺城街宽度,则不会超过25米,由于里坊的广狭长短不尽一致,对于街的宽度也难免会有相应的影响。还有就是东西两市周围的街道,宽度也不尽相同。其他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在35米至65米之间,顺城街宽20至25米。各街路面皆中间高、两侧低,两侧并建有宽2。5米左右的排水沟。
  根据后世公路每车车道3米宽,你说这样的马路该划多少条车道?这样的城市就算再多几倍人交通依然是畅通无阻的。比起后世的那什么双向八车道,十二车道的,这简直就是公路中的战斗机了,没法比的。
  李好早早的来到朝堂上才发现自己来的不算早了,象老房他们早到了。李好现在的身份自然不再是以前那个站角落的位置了,他的位置现在还算靠前的。经过的一路的官员中有的很友好的和他打个招呼,有的咋看就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样子呢,李好用屁股一想也知道等下这些人估计就是准备踩自己的了。李好粗略的估算了下等下大概有多少人要声讨自己,然后留意下他们的职位心里有个底,等下应付起来也比较容易点了。可惜的是唐朝的朝廷不可以干架,要象汉初那样大臣们在朝廷说不过来还可以动手那多好啊,李好这几年可是练过的,除了那些带兵的将军们之外,这满朝的大臣他可干进去群挑的,说不过打也打翻他们。看他们那幸灾乐祸的样子,估计就没几个好货,学问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偏偏还一个个人模狗样的。
  往前走了几步情况又不一样了,这里属于高官区了,不认识的,大家点个头就完了,相识的打个招呼然后一直到李好自己的位置上,再往前就没他的份了,不够资格。李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会李二就上朝了;然后所有的大臣们开始汇报自己手上的工作了。这些不关李好的事情,他不怎么关心,听着听着有点瞌睡的感觉啊,昨天晚上那双修大法修炼的有点晚。这也没办法,他在经济开发区那边呆了好几天,小别胜新婚,修炼晚了也正常。
  李好缩在位置上半眯着眼睛听那些大臣一个个汇报自己的事情,可惜这个地方有点显眼,要不然可以先睡上一会了。等那些大臣汇报完了时间已经到了半上午了,就在李二旁边的小黄门要宣布无事退朝的时候,有人出头了,开始炮轰大唐娱乐周刊上面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了,李好立刻打起精神听这人怎么说了。
  只是那人的表现很让李好失望,他唧唧歪歪了半天李好竟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大概意思明白了一点点,就是这篇文章有伤风化,应该坚决打击,写文章的人要处理,大唐娱乐周刊要取消。李好听完后觉得很郁闷,这个人的一篇长论歪歪嘴就反驳了,完全没有成就感啊,说不定还不要李好反驳李二直接就踢掉他了。
  那人的话确实没通过,李二还没反驳,被老魏一句“不以言治罪”轻飘飘的就带过了。写个文章就要被定罪那还得了?人家老魏可是经常对着李二喷的,给这么一开头以后还有谁敢说真话?李二没有发表意见,但是直接忽略了那人这就是意见。
  朝廷一时哑了火,没人再发表意见了,老魏的一句不以言定罪就已经定了板了,但这不是李好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天下所有女性争取到一个相对好的地位;也为了让以后很多杰出的女性不至于因为性别的问题而得不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施展才华的地方。
  李好预估的舌战场面没有出现,朝廷冷火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发言,就在那小黄门要宣布退朝的时候李好只有硬着头皮自己上了。这一上后果如何他也无法预估了,不过被炮轰那是肯定的了。
  果然,在李好提议应该褒奖写那个《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作者后,大唐的朝廷马上就沸腾起来。原本那些不敢吭声的人全部撸起了袖子义愤填胸斗鸡般的瞪起了双眼准备和李好太干一场了,这场面李好偷偷回头看到了还吓了一跳,不过看到上面的李二好象还嘴角带笑,李好一下底气足多了。只要李二心情好,李好就有把握横扫全场,更何况最有战斗力的老魏老房他们全部装聋微闭双眼在养神呢,现场吵吵闹闹的场面他们如同没听到一样。
  眼看现场就要失控,李好听到后面吵吵闹闹的样子正要清清嗓子发言,台上的小黄门收到李二的示意立刻大声喊安静。那些义愤填胸的官员们立刻全部安静下来,李二威严的扫视了一下下面的群臣然后不紧不慢的说道:“国师提个建议而已,理由尚未说出,你们喧闹个啥?让国师说完再议。”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让你们憋成内伤(文)

满朝的大臣把脸全部看向李好;大有一副等李好解释完了就把李好活吞的趋势。李好笑了笑,心理淡定的很,你们且先惦记着吧,等老子说完了让你们憋成内伤,看看还有谁敢反驳?
  李好的奏章不长,但是花了不少心血,这可是他和武女皇花了不少时间整出来的。里面全是坑,谁愿意跳李好一百个欢迎。里面只举了四个女人的例子:女娲,后土,长孙皇后,平阳公主。说李好无耻也好,说他阴险也好,这四个女人的功绩在那,谁也没发否认,尤其是后面两个,李二的老婆和李二的姐姐。
  李二正坐在上面呢,谁敢说这两人没有功绩的?李三娘子的娘子军那是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的功绩也是不可抹除的,要不然李二会那么一直宠她?敢说这两位的那位老魏同志正在闭目养神,其他人就没这胆了。
  于是满朝廷突然就安静了,里面一个白发老头用手指着李好只能说你。。。。你。。。然后真的憋成内伤吐血倒地,这下朝廷里面又炸窝了。李二在上面轻指责了下李好,然后派人把那位吐血倒地的老头扶下去,据说这位老头是个大儒,还是孔家的嫡系。李好觉得自己很无辜,他可什么都没说啊,火力也没开,只是上了个短短的奏章而已,那老头身体被酒色掏空了自己吐血晕倒了还能怪自己?
  再说孔家的那帮子人李好对他们从来就没什么好感,冒充孔老二的嫡系暗中攫取大把利益,什么事都干过。如果有机会的会,李好不介意把这个家族给他拆了,免的以后他们为祸华夏。
  唐以后的老赵家对孔府够掏心掏肺的,还封了一个衍圣公。但人家孔府可没想吊死在一颗树上,那赵宋被完颜家打到南边去了后,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中心,受封衍圣公。虽说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处夷狄,不可弃也。”孔家老祖宗这句话乃是对别人说的,轮到孔家自己那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谁给骨头谁就是主人,管他是人还是畜生。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虽说不识几个汉字,忽必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出任“儒教大宗师”。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一众儒士弹冠相庆欢呼雀跃。“君子谋道不谋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其实孔府平日里就财富六车威震乡里,广大劳苦百姓无不献地献女,为奴为仆,改姓为孔以求沾得衍圣公之圣恩。这蠲免孔府兵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当然,钱多不咬手,何况这可是“儒教大宗师”的恩赐啊!
  华夏朱明崛起,赶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几度了?数不清),那朱元璋虽鄙视孔家人品,却也知儒家寨对维护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续封衍圣公。要论孔府衍圣公中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莫过于明末孔府衍圣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没得说,此公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哪晓得这回换主急了点,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Z。F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怕是连汪精卫吴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说到孔家嫡系这个问题,李好有一疑问一直无解,那就是天下孔姓无不自称孔丘老先生正宗嫡传后人。这就怪了,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在世之时,孔姓家族没有十几家也有七八家,数千孔姓男子,孔丘一门只是其中小族,孔老先生还有个哥哥,孔丘之后还七世单传,怎么到今天孔老先生就成了所有孔姓之祖了呢?
  也许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