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称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称骨-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
  “世间诱惑太多,能排开所有诱惑而坚持本性的人世上罕见。”老僧说道。
  此后数日,老僧都领着姥爹来这个深坑里以阳光为食。姥爹学习大小轮回期间再没有挨饿。
  不知不觉,七天就过去了。
  老僧在第七天晚上送姥爹走。姥爹抬头一看,天空的月亮圆溜溜的,就像他被灵猴引入洞的那个晚上一样。
  老僧将姥爹送到来时遇见他的那个小亭子旁,便不再往前送了。老僧令人意外地拉住姥爹的手,依依不舍,老泪纵横。
  姥爹自认为老僧乃是世外高人,出世神仙,不应该像普通人一样为悲欢离合而动情,而应该大气潇洒,宠辱不惊,得失淡然。
  可老僧最后竟然抑制不住,哭出声来。
  姥爹见他这样,忙问:“大师,是不是我离开这里之后会遭遇横祸?以至于大师这样为我悲恸?”
  老僧毫无大师风范地抬臂抹了一把眼泪,仍然带着哭相说道:“我想起许多许多年前经历过同样的场景。那是我送我师父出去,此后再也没有见到师父归来。许多许多年前,是他在这里教给我许多知识和道理,让我了解到生命的浩大如海,又将生命的脉络如秋后落叶的脉络一样展现在我眼前。”
  原来是触景伤情,姥爹心中稍稍释然。师徒之间的情谊不亚于父子之情,自然是难舍难忘,牵心牵肉。
  可老僧接下来的话让姥爹如后脑勺狠狠遭了一闷棍。
  老僧说:“想那时,师父给我说他要去西藏林芝的一个寺庙救人,倘若他不去,那个地区将会遭受人间地狱一样的灾难。我问他何时回来。师父说那寺庙有个主持,修为深不可测,所以此行不一定顺利。倘若真不顺利的话,就不再回来了。”
  姥爹的脑海里顿时想起那个苦行僧引着一群起尸的弱郎跳入河中的情景。难道那个苦行僧原来住在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徒弟?
  不等姥爹想清楚,老僧又说道:“师父还说,某年某月某夜会有一个人来峨眉山,叫我倾其所有地给那个人传授毕生所学。师父嘱咐说,那个人学了也不一定能懂,因为他只有‘知’,没有‘行’。只有‘知行合一’了,他才能真正懂得你教给他的妙用。在以后的生活磨砺中,他会如豆子发芽一般渐渐醒悟,渐渐体会,渐渐掌握,渐渐融为他自己的本事。”
  姥爹一脸茫然,一如那轮苍白的明月。
  “走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后面的路那只灵猴会引领你!”老僧双手合十,居然给姥爹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灵猴从老僧身后跳出。
  姥爹连忙双手合十还礼,将身子鞠得比老僧还要深。
  灵猴才不管这两人是否不舍,兀自先向原来的路返回了。
  老僧再次催促:“走吧,走吧。”
  姥爹只好返身跟着灵猴离开亭子。
  走出不远,姥爹听到背后老僧以一种古怪类似唱戏一般的腔调唱道:“过去即是将来,将来即是过去!师即是徒,徒即是师!圆即是缺,缺即是圆!来来往往,往往来来,轮轮回回,回回轮轮,是为大人生……”
  最后一个“生”字拖得很长很长,长过了月光下的影子,长过了潺潺的流水,长过了姥爹无穷无尽的思绪。
  老僧的声音仿佛缠绕在姥爹的耳朵上一样,迟迟不散。姥爹的思绪放空,脚步却不停,机械般跟着灵猴走。
  等思绪缓过来,姥爹回头看去,老僧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了。
  姥爹想起刚见老僧的时候,老僧不让他施礼,此时又说“师即是徒,徒即是师”。莫非迷海大师自始至终把我当师父看待?
  一时千头万绪理不清,姥爹干脆撇下这些思绪,将目光集中在前头的灵猴身上。
  走出来比走进去似乎要容易得多,也快得多。
  不消一个时辰,姥爹就走出了山洞,回到了洗象池。
  姥爹抬头一看,天空的月亮圆如玉盘。云收雾敛,苍穹湛蓝,万山沉寂,秋风送爽。月光透过茂密墨绿的丛林,如同被筛子筛过一般,条条缕缕。再看那引路的灵猴已经隐匿在树阴之中,仿佛不曾出现过。
  姥爹正要追过去,一位僧人从洗象池前面的台阶上走了下来。那位僧人问道:“施主,这么晚了为何还不歇息呢?是不是迷路了?”
  姥爹返身施礼,说道:“我在这里看洗象池的风景,没有迷路。”
  僧人说道:“此处地势高,气温低。施主还是尽早回屋休息的好,免得感染风寒。”洗象池位于峨眉山的钻天坡。钻天即为几乎要将天钻破的意思,可见这里非常高。高处不胜寒。和尚担心的不无道理。
  姥爹谢过僧人,又问道:“不知师父是否听过迷海大师的法号?”
  僧人一愣,脸色极不自然道:“施主问这个干什么?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鬼和尚。我出家已有四十多年,年轻时听一百多岁的师祖说起过,但从来没有见过他。师祖也从不曾见过,只道是身在佛家却偷习道术的违规和尚,被师门驱逐,后来含怨而死。施主见过?”
  姥爹讶异道:“身在佛家却偷习道术?他既然已死,那该害怕阳光才是,怎么能……”姥爹看了僧人一眼,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僧人以为姥爹害怕,便宽慰道:“迷海虽为鬼和尚,但从未害过人。以前有人在峨眉上碰到过他,问他法号,他便说法号迷海。”
  “他会不会没死?”姥爹随口而出。
  “不会吧。佛家修的是来世,道士修的才是今生。倘若他长生不老,那就不是和尚,而是道士了。”僧人道。
  “师父刚才不还说迷海虽然身在佛家,却偷习道术吗?”姥爹质疑道。
  僧人不以为然道:“既然是偷习,自然难以精进。世间那么多专门学习道术金丹的道士终其一生也无法长生不老,他偷偷学习就能达到?”
  姥爹连连点头,但心里想着迷海和尚以阳光为食的景象。姥爹还记得他说的那句话:“这种辟谷方法非常简单,一旦被人知道,也非常容易学会,可是普天之下没几个人知道,极少数人知道也不一定能完全这么做。”
  说不定对迷海来说,长生之术也非常简单,非常易学,只是除了他之外,普天之下没几个人知道,极少数人知道也不一定能完全这么做罢了。
  姥爹辞别僧人,再也寻不到那只灵猴,也找不到原来的路,只好回到住宿之处休息。睡觉前姥爹问同住一室的游者今天是什么日子,回答居然是十五。而同室游者并没发觉姥爹失踪七日的迹象。
  “傍晚时你说早去早回的,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啊?”同室人问道。
  “看完洗象池夜景之后,我又进了一个很深的洞,摸索好久才出来。”姥爹不想同室人盘根问底,所以这样掩饰。不过,即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同室人也未必相信。
  “哦?你去了九老仙洞?”本来昏昏沉沉的同室人顿时没了睡意,兴奋地问。
  “那洞是九老仙洞?”
  “不知道你去的是不是就是九老仙洞。据说那个洞里住着神仙,还说那是道教财神赵公明修炼的洞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姥爹忙问:“这峨眉山不是佛教重地吗?怎么会有道教的财神在这里修炼呢?”
  同室人摇头道:“我不清楚佛教道教的区别。”
  姥爹盯着同室人的脸看了片刻,说道:“你现在不清楚道教佛教,但是你以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和尚。”

  ☆、第二十一章 阿爸许1

  同室人吃了一惊,又由惊变成笑,说道:“你真是会开玩笑!我来这里游玩的目的跟你一样,只是看看风景而已,又不是要进寺庙当和尚!再说了,我家境不错,回去马上要娶我们县里最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怎么可能剃度出家?”
  姥爹胸有成竹,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你不会成家的。你一定会出家。不久之后,你会回到这里,以青灯古壁为伴。”
  同室人恼怒了,拍桌道:“你这是诅咒我吗?”
  “不是诅咒。我前几天学过大小轮回,能预测未来。”
  同室人更加愤怒,吼道:“这几天白天你不在这里游山玩水吗?我跟你同住一室,晚上也没见你读什么稀奇古怪的书。你从哪里学的什么大小轮回?我看你是翩翩君子,认为你还读过不少圣贤书。没想到你骗人不打草稿!谎话张口就来!”
  姥爹这才知道自己失言,忙道歉不已。
  好在同室人宽宏大量,见姥爹认错,便不再追究。
  不一会儿,同室人居然坦承这次来峨眉山就是想为自己寻找出处的。他家境确实不错,可即将入门的青梅竹马突然病重去世。他万念俱灰,有意遁入空门。
  “你是不是会看相?”同室人问道。
  姥爹摇头,又点头。
  同室人苦笑。
  睡觉之前,姥爹找来几截和尚劈好的木头,叠加在门槛上。木头比门槛要稍稍短一些,码放在门槛上容易散落,也不好用钉子固定。姥爹灵光一闪,找了几个木块在门框与木头的间隙中插好,然后用木头敲击木块,使得木头两头被抵住,不容易散落。
  加高门槛之后,姥爹突然想起在西藏林芝的寺庙看到的情形。原来那些缝隙里的木块不是没有作用的!
  面对着加高的门槛,姥爹呆住了。倘若自己前世真是那位苦行僧,那么此刻的想法与前世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这难道就是迷海和尚说的过去即是未来吗?
  同室人见姥爹将门槛加得奇高,好奇地问道:“你把门槛弄这么高干什么?”
  “有弱郎追我。”
  “西藏那边的僵尸?”同室人是四川的,四川与西藏交界,所以他知道弱郎是什么并不稀奇。
  “是的。”
  “那你应该去一下牟尼沟。”
  “去牟尼沟干什么?”
  “牟尼沟北部有一个二道海,二道海的西南边有一个煮珠湖,相传那是九天仙女煮珠炼泉所营造出的祛病沐浴池。你在那里洗一个澡,就如脱胎换骨。弱郎就认不得你找不到你了。”同室人说道。
  “真的吗?”
  同室人叹一口气道:“你知道我是心灰意冷即将出家的人,我还骗你干什么?不过我也是听人这么说而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让弱郎认不出来。”
  “谢谢你指点。不管是不是真的,我都要去试一试。”
  “我觉得有几分可信。那个煮珠湖其实是个硫磺含量很高的温泉,温度比较高。估计人的皮肤被硫磺洗过之后,就多了一股淡淡的硫磺味,掩盖了以前的气味。这样的话,僵尸就很难分辨了。还有,道士驱邪或者做丹药的时候不是常用到硫磺吗?或许僵尸本身就怕硫磺的。”同室人说道。
  “看来你对硫磺很熟悉啊。”
  那人苦笑道:“我之前读过外国人创建的教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但学过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要是婚姻顺利,我家里人原本打算让我结婚之后去外国留洋深造的。”
  那时候在中国活跃的洋人已经不再鲜见少闻,一些地方建立了教会学校,甚至工业学校。这些学校虽然数目极少,但是越来越多人进入这种学校。洋人学校如星星之火,但已经有不可扑灭的燎原之势。
  在姥爹出生之前,清朝政府已经开始向外派遣留洋学生,有的进士也被送往国外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有钱人家的孩子很多直接进入洋人教会学校,不再进入私塾。
  姥爹离开峨眉山后不久,朝廷就昭告天下取消科举。封建王朝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官吏选拔制度就此废除。
  姥爹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似乎郁结多年的心病得到了稍许缓解,托人带口信给在外游历的姥爹,希望他早日回到洞庭湖边的画眉村。
  听了那个有意出家的人的话,姥爹取消了回家的计划,再次改道去了四川的阿坝州,牟尼沟的所在地。
  这次去牟尼沟让姥爹再次大开眼界,甚至差点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摆脱弱郎大王。不过最后这个希望像牟尼沟煮珠湖里从地下冒出的地热泡沫一样,升腾到最高点的时候突然破灭了。
  刚到牟尼沟,姥爹便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那人每天都来煮珠湖,将十多个瓦罐浸在温泉里。那些瓦罐刚进温泉里便像活了似的乱颤,仿佛被温泉烫伤了一般要从他手里逃脱。那人则死死摁住瓦罐,将罐口保持在水面以下。
  姥爹看那人沉浸瓦罐的情形,就如多年后年幼的我看见姥爹将小米装进紫砂茶杯里一样惊奇。
  那人一身羌族打扮,但熟通汉语,一看就是走南闯北不简单的人物。姥爹最初以为那人是苗族人,在他看来,苗族人和羌族人的打扮实在没有什么差别。后来知道此地除了藏族就是羌族,姥爹才知道那人是羌族人。
  姥爹想弄清楚那人瓦罐里的秘密,便找人打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