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称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称骨-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姥爹正懒懒地躺在老竹椅上晒太阳。他忽然听到余游洋大声地喊:“喂,那个补碗的,不要走啊!我家里有好几个碗要补呢!”
  那一段时间,虽然罗步斋依然勤于打理财务,但光景越来越不好。所以罗步斋采取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一些破的碗不像以前那样送人或者丢掉,而要留着补起来。
  可是姥爹在外用钱的时候,罗步斋从来没有提及过半点家里经济方面的事情,以致于姥爹不太清楚整个大家庭即将面临窘迫。
  姥爹侧头一看,余游洋已经抱着一摞碗追出去了。
  姥爹从他心爱的竹椅上站起来,循着余游洋的方向走了过去。
  他本来是想叫余游洋将那些破碗丢掉,不要补了。可是他走到余游洋和那个卖碗的贩子面前时,他忘记了要说的话。
  他的注意力全部被那个补碗匠吸引。
  那补碗匠动作熟练,技术娴熟。他把破碗的碎片按原来的形状用夹具固定,坐在小凳上用双腿夹住,然后左手握着一个木质的手把,手把下面是一根很细小的能转动的轴,轴的头部安装了一粒很小很小的金刚钻。因为碗一般是瓷的,质地坚硬,非得用金刚钻才能在上面钻眼。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补碗匠右手拿了一个像二胡的弓一样的东西,这弓的弦绕在那个细小的能转动的轴上。补碗匠此时就像一个拉二胡的演奏大师一样来回拉动那个弓,带动细轴转动起来,不一会儿,碗的碎片边沿就钻出一个小眼了。
  那时候人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村里来一个走卒贩夫必定引起众多人的注意,如果在某个地方停下了,身边肯定会绕好些看热闹的人。
  余游洋见姥爹过来,以为他也是来看热闹的。
  不过姥爹确实盯着那个补碗匠看得仔细。
  余游洋想劝姥爹回屋里去。她不是不让姥爹看热闹,而是考虑到人情世故。
  姥爹回来后好几天不见外人,余游洋便对那些人说马秀才最近身体不适,没有办法,只能休养一段时间。这合情合理。姥爹也很配合地不怎么出门。
  如果姥爹若无其事地出来看人补碗,还健健康康的。那些求见而不得的人看到了就免不了要说一些闲话,说姥爹不顾乡里乡亲之情,见死不救之类的话。恶意之人更是添油加醋,顺带扯出许多子无虚有的子丑寅卯来。
  这世上有很多良善之人,但也从来不缺恶意之人,防不胜防。
  余游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而姥爹对这普众的人情世故不太了解,或者说他根本不曾想到这些。
  这是姥爹的一个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因为这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性格,后来他才与小米再次错过。
  也或许是这个原因,姥爹才让外公十八岁之前一直不学他的玄黄之术。他不希望外公学他的东西,也许是怕外公步他的后尘,将自己陷入人情世故的漩涡中去。其实外公满十八岁之后,姥爹也是尽量少地传授他这些东西。
  而到了我妈这一辈,几乎就全部失传了。
  余游洋不想让别人说三道四,可她又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她只好对姥爹苛刻一些。
  余游洋放下手中剩下的破碗,想走到姥爹身边去,小声提醒他。
  可是她刚将手中的破碗放下,那个补碗匠说话了:“问一下,你是要用铁钉补呢,还是铜钉补?铁钉便宜,但是久了会生锈。铜钉不会生锈,但是贵一点。”
  一般情况下,补碗匠会看碎片裂缝有多长才决定钻多少眼,裂缝两边的钻眼是对称的,钻好之后用一根两头带弯脚的细小金属条插在钻好的眼里,使之固定。这金属条有点像固定房梁的梁钉,或者说有点像钉书钉。
  补碗匠手里拿着铜的铁的钉各一个,要余游洋选择。
  不等余游洋回答,姥爹先开口了。
  姥爹问那补碗匠道:“你怎么还不回家?”
  余游洋一愣,不明白姥爹对着一个陌生的贩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她一时间还有点迷惑,以为姥爹这话是对她说的。
  余游洋没想到,那个卖碗的贩子一听姥爹这么问,顿时脸色一暗,双手一晃,手里的碗差点滑落下来。
  “马秀才,你为什么这么问人家啊?”余游洋惊讶地看着姥爹问道。
  姥爹则一直盯着那个人,注意观察他的神色。
  那补碗匠将手中的铜钉铁钉放进工具箱里,说道:“这碗我不补了。你等别的补碗的来了再补吧。”
  虽说姥爹问得奇怪,可是这补碗匠的回答也奇怪。就算姥爹问得唐突了,被问的人也不至于生气得不干活儿了。
  原本还在责怪姥爹的余游洋见了补碗匠这个反应,顿时态度扭转过来,觉得姥爹应该是发现了什么。
  于是,余游洋急忙拉住补碗匠,说道:“你这做生意的人怎么能这样呢?把我的碗打了眼却不上钉,做到一半又不做了?我又不是不付你钱!铁钉铜钉我都可以。”
  这补碗匠一看就不是本地人,他没看出余游洋和姥爹是一家人,更不认识姥爹。
  他对余游洋说道:“对不起,我赔你一个新碗或者一个碗的钱,你看怎样?”显而易见,他着急要走。

  ☆、第二百二十九章 补碗匠2

  “你给我补碗,我还要你赔钱?说出去别人不笑话我坑外地人吗?我不要你的钱,你帮我把这碗补好就行,我该给你多少就给你多少。”余游洋自然不肯让他就这么溜走。
  这补碗匠还算心善,他想走又觉得余游洋说得对,想留又不情愿,左右为难。
  姥爹见他这样,便温和说道:“何必着急走呢,不如来我家里喝一杯茶润润口再走?”
  余游洋也点点头。
  补碗匠这才知道姥爹和余游洋是一家人。他斜睨了姥爹一眼,可能从姥爹的话里听出了别的意思,也可能看姥爹的样子是个良善之人,便点头道:“好吧。我去你家里坐坐,顺便把这剩下的碗补好。”
  姥爹笑道:“就是嘛!”
  于是,姥爹和余游洋领着补碗匠进了马家老宅。
  余游洋虽然还不明白姥爹为何要请补碗匠到家里来,但她没有多问,进了屋之后便去准备茶水。
  此时赵闲云不在家里,她抱着孩子去了村里熟识的妇女家里。小米担心身体虚弱的赵闲云照顾不好孩子,回到画眉村之后便常常跟在赵闲云后面,稍稍保持一段距离,却又不离太远。
  罗步斋出去收账了,还没回来。
  屋里除了余游洋之外,只剩白夜和竹溜子了。姥爹在晒太阳的时候,它们躺在门外的台阶上,也晒着太阳。
  补碗匠跟着姥爹进来的时候看到台阶上躺着一只猫和一只老鼠,那猫不咬老鼠,那老鼠也不怕猫,他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就是……就是……那些人常说的那位……会掐算……”补碗匠眯起眼睛看着姥爹,话都说得不利索了。
  “对。我就是。”姥爹回答道。
  “难怪……你们家的猫和老鼠都不打架的……”他又斜眼看了看那只猫和那只老鼠。
  姥爹笑道:“它们也打架的,你没看到而已。”
  姥爹请他坐下,然后问道:“冒昧问一下,你是哪里人?”
  补碗匠将工具放下,拘束地坐了下来,用手掸了掸裤腿上的灰,低着头看着裤腿处说道:“就是这附近的人。”
  “哪个附近?哪个村?”姥爹追问道。
  补碗匠仍旧朝地上看,回答道:“双眼桥。”
  双眼桥离画眉村并不算远,因为那个村庄前有一座双拱桥,那双拱远处看起来像人的两只眼睛,所以这附近的人将这个村叫做“双眼桥”。
  姥爹想了想,说道:“虽然我不常在家里,但是乡里乡亲的人大多认识,尤其是男人。有些外地嫁来的媳妇我就很可能不认识。”
  补碗匠连忙说道:“不认识就对了,我跟外地媳妇差不多。我是‘倒插门’的外地女婿。”
  “倒插门”就是入赘的意思。
  姥爹“哦”了一声,半晌没有说话。
  补碗匠有些心虚地拿起了一只破碗放在了双膝上,装作检查碗的破裂处。
  不一会儿,余游洋提了茶壶过来,给姥爹和补碗匠各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倒完茶,她见姥爹不说话,又见补碗匠装模作样,便说道:“我去找赵小姐,看看她把孩子抱到哪里去了。”
  姥爹和赵闲云跟余游洋说了好多次,让她不要叫赵闲云做“赵小姐”,她答应了,可每次开口还是“赵小姐”。罗步斋曾经跟姥爹说过,余游洋在他面前提起赵闲云的时候总是一副敬佩之情,总在他面前说赵闲云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说赵闲云那种淡泊的性格,温和的气质,以及走路的姿态都是其他大小姐难以企及的。余游洋说,那些大小姐被人尊称为小姐,赵闲云更应该被尊称。
  姥爹还是对余游洋说道:“行,你去找找你赵姐吧。”
  余游洋一走,姥爹便对那补碗匠说道:“现在这里没有别人了,你可以放开了说。”
  补碗匠还装着迷糊,问道:“说什么?”
  “说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姥爹道。
  “补完碗我就回家。”补碗匠回答道。
  姥爹见他不愿说,便开门见山道:“我看你眉交连宫,命里必定背井离乡,不得妻力。再看你山根断裂,又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预兆。可你颧骨又高耸,却是晚来有福之人。我还是第一次见这几种面相交杂在一起的人。”
  “是吗?”补碗匠连忙摸了摸自己的脸,好像担心姥爹直接从他的面部将所有事情看出来。
  姥爹道:“我见村里有人认识你,心想你应该是来过这里几次了。既然来过几次,你应该就在这附近住着。可是从你面相来看,你应该是离家的人。于是我想,你莫非是离了家安心住在这里的人?我再看看你,眉毛深而长,并不是眉毛粗短稀少淡薄无情的人,你应该很恋家的。基于这种种想法,我确定你是离家又恋家的人,才问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补碗匠见姥爹说得这么仔细,不禁感叹道:“他们传言不假,你把我所有的秘密都看出来啦!”
  “观天象而测风雨,观人相而测命运。所有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都有明示或者暗示,要看你能否觉察而已。”姥爹说道。
  补碗匠捧着茶杯说道:“既然你都看出许多来了,我隐瞒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可以说给你听,但是这两三年里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两三年后,我自有处理办法,那时候说出来也无妨了。”
  姥爹点头道:“行。你说吧。”
  补碗匠将姥爹点头,将茶杯放在了椅脚边,说道:“我这经历,说来没人相信。我自己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如果我说给别人听,别人会以为我是疯子。如今你把我的经历看出了七八成,我说给你听,你肯定相信。也好,说出来我心里会舒服一些。”
  于是,补碗匠伸出一只手来,似乎要接住斜射而下的阳光,而后收回了手。
  他说,他原本是湖北咸宁某镇的人,以补碗为业,到处游走,每隔两三个月在外赚够了钱才回家一趟,将钱存好,然后又出来补碗。
  一天,他走到了此地的双眼桥,在桥边一个简易的稻草铺顶的亭子里休息。那时的阳光非常毒辣,不像冬日的阳光再耀眼也温暖如被。他又渴又饿又累,便在亭子里喝了水,吃了干粮,想等阳光没那么强烈了再走出去,过那个形如双眼的双眼桥,去里面的村子里看看有没有需要买碗或者补碗的。
  吃饱喝足,困意就来了。
  他靠着亭子的木头柱子眯了一会儿。
  虽然眯的时间很短,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到了阴间的奈何桥旁边,看到桥上有许多孤鬼游魂来来往往,热闹如集市。他吓了一跳,害怕错入了阴间,便壮着胆子抓住其中一个游魂问道:“兄弟,你去哪里啊?”那个游魂说道:“我刚死,去阎王殿报到。”他一惊,急忙松了手。
  他见另一个游魂往相反的方向走,又冲上去抓住它问道:“兄弟,你到哪里去啊?”那个游魂生气道:“别拉我,我赶着去投胎。”
  后来他想,那个梦应该是有寓意的。如果他跟着第一个游魂走,肯定是走入阴间;跟着第二个游魂走,肯定是回到阳间。可是当时他着急得很害怕得很,脑子里嗡嗡响,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补碗匠由衷地认同姥爹刚才说的话,说道:“你说得对,一切事情都有明示或者暗示,只是当时我没有看出来。”
  他正在梦中左右为难,进退不得的时候,忽然感觉脸上被人扇了一巴掌。接着他听到一个声音响起:“夫妻之间小吵小闹是常有的事,你怎么因为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