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秘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秘术-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大发现!”吴教授看到丁立一脸的兴奋:“这些资料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丁立嗯了一声,对学术上的东西他才不关心呢。他现在只是担心吴教授这么忙,会不会有时间帮他翻译那道圣旨。

    “你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吗?”周青的脸色也在放着光,估计早就忘记了要丁立帮他把这批资料保密的事情了。

    丁立很是凑趣的装出一付感兴趣的表情:“什么重大发现?”

    “哈哈,原来这批星图据我们测算,记载的不仅仅是中原地区的星图,而是美洲,埃及等地的星图!”

    “噗”,丁立差点一口水喷出去,有没有搞错。这明明是宋代秘阁里面藏着的文献,怎么可能有埃及美洲的星图,这不是扯淡嘛!那时候,知不知道有埃及都是难说,更别说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的美洲了!

    “你还别惊讶,”吴教授的心情显得极好:“中国和美洲的早有联系,这事情早在史学界都有猜测,只是苦于一直找不到证据。如今有了这些证据,相信一定会轰动世界!”

    丁立耸耸肩,想起在科甲洞里面发现的祭坛,据余伟说和美洲金字塔的形制非常相似。还说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他不知道的,但是后来他们忙着出洞,居然都把这些事情忘记给丁立说了。

    丁立想想,也先别听故事了,拿出了圣旨,让吴教授看。

    吴教授很惊讶:“呀,居然是通过门下省发布的正规敕旨。”他虽然不是研究唐代历史的,但是还是看出了许多很重要的东西,是丁立没有看出来的。

    “你来看,这开头就是‘门下’两个字代表了,唐代三省之一的门下省。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就说明了唐代三省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作用,按照大唐的规矩,一切旨意都必须经过中书省来写成,然后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最后教给尚书省来实行。所以说,门下题头的圣旨是经过朝廷正式同意的,而不是皇帝个人的私旨。皇帝个人的私旨叫做斜封,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所以这是一张具备法律效应的正式旨意。

    不过奇怪的是这明明是封一个道士的。朝廷再荒唐,也不会为了一个道士下这种旨意吧?皇帝的私旨也就够了。就算皇帝信道,朝廷的丞相百官也应该不会跟着胡来啊?可惜,这圣旨的后半部分没有了,要不自然也可以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圣旨。”

    丁立说:“好像是献书有功!”

    “是啊,是说的献书有功。不过一个道士能献什么书?莫非还是献的长生不老的丹方不成?如果真是这样,朝廷里的百官可真要闹起来了。大唐吃道士们炼出来的仙丹不死药死的皇帝可真不少!”

    丁立有些尴尬了:“献的好像是太古藏书!”“访酉阳之旧典,那个太古藏书?”吴教授学识毕竟渊博,一听就想了起来。

    “什么是太古藏书?”周青听着这几个字耳朵也竖起来了。他发现了自己家里的北宋秘阁藏书,自然对这些东西蛮感兴趣。

    估计也是工作累了,吴教授伸了个懒腰:“坐下来歇歇,我讲个故事当放松了,最近真的是忙的昏天暗地的。你们听说过梁元帝吗?”

    梁元帝萧绎,丁立最近还听说过几次,只是知道好像就是这个皇帝,在湘西那边发现了秦代的藏书。其他就不知道了!

    周青一听:“文武之道,今日尽矣!就是这个家伙?”

    原来这个梁元帝是南梁萧衍的第七个儿子,算起来也是很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了。这家伙虽然说是皇子,可是天下却是自己带着兵马平定叛乱得来,而且一辈子又写过许多书,像什么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贡职图,算起来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

    但是这家伙才学虽然高,但是人品却不怎么地,最后闹了个众叛亲离,被北周给灭了。按史书上记载,江陵城破时,萧绎将宫中十余万卷藏书付之一炬,还将收集的许多宝剑在柱上击断,哀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被俘后,西魏人问他为何焚书,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那家伙不知道自己做人失败,反而把问题都归结到书身上去,焚毁了那么多的宝贵书籍,却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十大焚书事件之一了!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能排的上号的焚书都有十几次还不止,说是十大焚书只是说着顺口而已!

    从最早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大家都知道的。但其实焚书坑儒造成的后果并不算严重。焚书坑儒焚的都是些思想类的书,比如诸子百家的那些。但是对于技术书是保存的,“所不去(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焚烧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

    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多谢战意昂然兄弟的月票和涪陵儿兄弟的打赏。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31章 书劫() 
“所以说,”吴教授莞尔一笑:“如果哪一天把秦始皇陵给打开,说不定那些书都还能找回来!”

    真正让书籍损毁严重的却是项羽纵火攻秦宫,把大秦朝廷里面保存的珍贵书籍和华美的宫殿一股脑的给烧了。后来刘邦打进咸阳,诸将都去抢金银财宝美女去了。萧何什么都不做,就是跑去抢救各种书籍和档案!

    然后就是汉代那个篡位者王莽焚典籍了,这家伙当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的,想要堵塞天下人之口,干脆的要把天下书籍给烧干净。让天下人没知识了,自然没见识。来掩盖他谋朝篡位的事情。再到了东汉末年,又好不容易经过几百年的收集藏书,到了三国时候董卓发乱燔荡洛阳,一把大火给烧了干净。

    没过几十年,五胡乱华的时候,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攻陷长安洛阳,又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

    再过个几十年就是那位“文武之道,今日尽矣”的梁元帝悉焚天府书。

    没过几百年大唐盛世在李隆基手里玩完,安史叛乱掠长安。大唐苟延残喘了百把年,朱温干脆又是一把火把长安城烧成了一片白地。到了宋朝,朝廷又开始收罗秘阁藏书,结果呢?靖康之乱,金人劫典籍。秘阁藏书“悉维泥土!”

    到了元代,那些蒙古人都是实用主义者,和书没仇,算是躲过了一劫。不过到了大清那号称康乾盛世的时候,屡次大兴文字狱。后来干脆接着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对书籍大肆的删节或篡改。连天工开物菜根谭都还是从日本找回来的!

    然后就是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连圆明园都给烧了。再没过多久洪秀全接着焚书,“凡一切孔孟诸子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这事儿没完,到了现代,本朝更加来了一次“史无前例”,更是浩劫惨重。总之,这么多次大规模的焚书,简直就好像拉网捕鱼似的,想象都可以知道传承中华文明的典籍还剩下多少?

    说到这里,吴教授简直是痛心疾首。连丁立都是一脸的赫然,自己好像也毁坏了不少太古藏书吧?若是吴教授知道自己把那些上古藏书的竹简木简当火把来烧,不知道老头儿会不会气的过来打自己!

    丁立腆着脸,嘿嘿笑,把自己带来的包打开。取出几份帛书还有一些照片。这些本来是他们从太古藏书那地方死掉的枪手身上发现的,等出了洞,又捡了一个被树妖撕碎的倒霉鬼的背包,里面也有一部分帛书。这些都是用清晰度极高的照相机拍下来的。

    “这是?这是”联想到丁立刚才的问话,吴教授似乎意味到了什么,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在那种时候,帛是很贵重的东西。也只有达官贵人才用的起,也只有非常重要的东西才会记载在帛书上面。

    现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帛书是1942年初,一群盗墓贼在长沙倒斗出来的。后来被美国人给骗走,现在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文字为墨书,共900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像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像,每个图像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像。号称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

    这件事情相当出名,便连以后红火一时的某本盗墓里面,也改头换面的提到过这件事情!难怪吴教授意识到什么的时候,会这么激动,连全身上下都微微颤抖起来。

    “丁立啊,这是这是从哪里发现的?”

    “从老外手里抢回来的!”丁立这话可真是一点没说假话,可不是从那些枪手身上弄回来的?可是这家伙说的不尽不实的,根本就没打算把科甲洞的事情给说出来。

    连周青和几个给吴教授打下手的,都好奇的为了过来看着这些可能出自春秋时候的帛书。

    “呀,这好像是尚书。洪范里面的内容!”吴教授的一个学生忽然叫了起来:“看这句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怒。”

    他这话一说,几个人都把脑袋凑过去看。丁立给他们看的复印件,原来的帛书已经很脆弱来了,上面已经有大半的文字看不清楚了。这么一具,刚好是其中比较完整的一句。看着几个人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丁立一句也听不懂,真刚感觉到没趣。忽然吴教授就问:“丁立,这些帛书的原件在哪里?”

    丁立耸耸肩:“没了,我就从上帝之手那里弄到这些照片!”他这话当然是胡说了,这些东西早就被他找地方收藏了起来。如果原件被吴教授看到,搞不好又要让他捐献给博物馆什么的。凭什么啊,他丁立出生入死的就搞来这么一点好东西,要让他白白的拱手送人,那是想都别想。

    现在这年头,连收藏都合法化了。只要你自己收藏的东西没有证据是从地里刚刚出土的,那么警察也奈何不了你!

    丁立干脆的岔开话题:“尚书。洪范是什么书?”

    吴教授也知道丁立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微微一叹,这个丁立什么地方都好,就是私心太重。他解释说:“旧传为微子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洪,就是大的意思。范,最早指的是模具,引申开来就是法度,也就是古代的道的意思。洪范,就是大道!”

    听到大道这两个字,由不得丁立不动容。道门如此之多的丹经道书,敢直言大道的也就是一本老子一本庄子。这个洪范是什么来历,居然敢直言大道?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里面记载的很多东西虽然都是后世之人的伪造,但是其中也保存了相当多的上古史料。‘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是王和贵族讲的话。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32章 洪范() 
丁立知道这是吴教授的习惯,或者说的知识分子的习惯,都喜欢长篇大论,把东西灌输到你脑子里去。明明只是自己问一句,吴教授却一下子说这么大一堆。

    “洪范只是尚书的其中一章,据说来历很有传奇色彩!封神榜你知道吗?”

    丁立大汗啊,封神榜多小的时候都看过了,电视剧啊。

    “封神榜里面提到的武王伐纣,纣王的叔叔箕子向周武王投降,把殷商王朝最高机密文献洪范献给了周武王。周武王大喜之下,就把箕子封到了朝鲜,以示不臣。就是说,不用受周王朝的管辖。”

    “啊,朝鲜人还是中国分出的?”丁立大吃一惊啊,这种事情以前还真没听说过。

    “是的,在史记之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对了,上次不是打听过武庚的事情吗?那也和这有点关系。”

    武庚就是纣王的儿子,神农架的那批殷顽,就是跟随武庚造反没有成功。最后武庚被杀,那批殷顽就流落到了神农架去。丁立听到这里隐隐的觉得很多线索都被串联了起来。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