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粉丝是昏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粉丝是昏君-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

    “小妹这样想的,大哥给我六两银子就成。但以后每卖出一本书,要给售价的四成如何?”

    胡彦书倒吸一口凉气,望着简宁的眼里露出不可思议。哪里来的怪物?!这法子怎么想出来的?这目光也不是一般长远啊!

    可她就这么能笃定自己的书能大卖?这一来一去可差了9两银子,就是在这江南富庶之地,一个家境稍好的人家一年都攒不下这么多钱呢!她居然就这么推了?

    “小娘子,这可是有风险的。”

    “呵”

    简宁轻笑,“无妨,这本不行,下本再来。这样哥哥的风险也能减少,两相得利之事,对你我都好。”

    胡彦书被震了下,这口气已称得上狂妄了。她哪里来的自信?灵感又不是大河里的水,说有就有?他不由又打量了下简宁,忽觉眼前的少女充满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气度,莫不是这就是奇人有奇相?

    将心思按下,思忖了片刻道:“小娘子,四成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且是售价的四成,我这成本可不小啊。”

    “那哥哥说多少?”

    简宁本就没指望能给四成,那可是百分之40的版税了。这样的版税,大概也只有胡适与鲁迅享受过,而且还是偶尔为之。能谈到15…20,她都该笑死了。

    “我看姑娘也是有诚心的,至多这个数,不能多了”

    胡彦书伸出两根手指,“话本比不得四书五经,买得人毕竟少。”

    简宁笑了笑,也未揭穿胡彦书的把戏,好人不代表就该是傻子,对方也的确很厚道了。

    想到这里便是起身行了一礼,道:“多谢哥哥相助,将来若有出头日,必不忘哥哥今日相助之情。”

    “妹妹言重了。”

    胡彦书摆摆手,“还不知妹妹贵姓?”

    “我姓简,小字云舒,给哥哥见礼了。”

    “淡看云卷云舒”

    胡彦书喃喃了一句,笑着道:“倒是与妹妹品性相仿。”

    顿了下又道:“在下胡玉,字颜书,就这晋陵人士。”

    简宁点头,二人一番客套后,胡彦书便问道:“妹妹后文何时能送来?”

    “后天吧。”

    “噗!”

    喝着茶的胡彦书被呛着了,“咳,咳妹妹说什么?后天?”

    简宁迟疑了下,最后还是点头了。因为有了原故事的框架,所以她以后写东西必然是很快的。这胡彦书看起来还是个可长期合作的对象,能快速写作的能力将来也是隐瞒不了的。与其以后解释,倒不如上来就展现下自己的特长。

    “恕在下冒昧妹妹这里的手稿写了多久?”

    “一晚上”

    表情在胡彦书脸上凝固,他望着简宁的眼神好似看到了什么怪物一般,咽着口水,有些不确定地道:“一,一晚上?”

    “嗯。”

    简宁点头,扯开话题道:“哥哥,这女儿家抛头露面总是不好的,妹妹这也是没法了,还望哥哥要保密,不要将妹妹是女儿身的事说出去”

    “好,好说”

    胡彦书神情恍惚地点头,直到简宁走了,还恍如在梦中般,“一晚上?一晚上?后天又能再交一万五?一万五”

第4章采购() 
简宁揣着六两银子与契约书从百文斋走出来时,还恍若做梦般。她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步走得竟是这样容易,冥冥中好似真有神佑般,难道昨天简父听到她的祷告了?

    不管如何,这总是高兴的事。六两银子在大明已称得上是巨款了,自己总算暂时不用苦恼肚子的问题了,若是后续销量好,自己还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轻轻呼出一口气,就这三天三夜,她好似做了一个噩梦般,压得她气都透不过来。如今生存的压力一去,顿觉人轻快不少,心情也愉悦多了。

    再回想下刚刚契约文书时的场景便觉有趣。想不到大明的基层服务这么周道,根本不用亲自去衙门,只要请了坊长过来鉴证,再走几个简单程序,便算约成了。

    不过听胡彦书那口气,就是无这一纸文书,大明人的契约精神也是很不错的,甚少有人耍赖。毕竟,彼时名声可当饭吃,那种无赖子到底还是少数。

    简宁暗暗点头,古人不就某些精神文明方面可是要比现代人强呢。

    “三娘,三娘,我刚都听你的,没说话,现在能说话了不?”

    憋了半天的简二哥有些着急地道:“三娘,我忍不住了,我饿。”

    “噗”,简宁笑了出来,冲着简二哥扬眉道:“走,带你去吃小馄饨。吃完,咱们买些米粮回家!”

    “吃小馄饨?”

    简二哥惊喜极了,“好好好,三娘,刚那个小官人给了你好多银子,我,我要吃两碗!”

    他涨红了脸,“就,就这一次,以后,以后不要吃了。”

    “我的傻哥哥等此事成了,你一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欢乐的气氛回荡在兄妹二人之间,简宁望着简二哥脸上的笑容,心底忽然感到了一股踏实与幸福感。

    难道,这就是有家人的感觉?

    垂下眼,将陌生的情绪从心头撇去,再扬起脸时,已是满脸灿烂,“走吧,二哥。我刚听胡大哥说这附近好吃的东西不少,我们去转下。”

    “嗳。”

    简二哥欢呼一声,便跟着简宁四下溜达了起来。

    因着县学就在附近,故而周边商业很是繁华。兄妹二人溜达了一圈,便是选了一个看起来颇为干净的小店铺坐了下来。

    卖小馄饨的老板娘看着年纪也不小了,但手脚却是利索。圆盘一般的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听说二人要吃小馄饨,便是掏出腰间的麻布将桌子擦了一遍,然后才介绍道:“两位想吃小馄饨来我庆嫂面店就对了!我这儿的汤底可都是用大筒子骨与鸡骨架子熬得,比不上那银丝面馆的鸡汤小馄饨,可就这条街上那也是这个!”

    她竖着大拇指,颇有一副王婆自卖自夸的气势,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爽快劲。也是,这年头但凡抛头露面的女子那得“性如猛虎”,否则哪里能生存得下去?

    简宁笑了笑道:“那劳烦先给我们上两碗尝尝,要好吃,给我这哥哥再上一碗。”

    “好勒,您等着。”

    须臾功夫,小馄饨端上来了。熬得浓白的汤上漂浮着绿绿的青葱与黄色的油花,洁白如玉的小馄饨搁在里面,还未尝其味,便觉肚里的蛔虫已被勾了出来。

    二人咽了咽口水,对视了一眼,立刻便是齐刷刷地低头,拿起汤勺便是吃了起来。

    小馄饨吃得是皮子与汤料,但肉的多寡也很重要。多了腻味,少了无滋味,这其中的火候也只有下了多年功夫的人才能把握得准。

    简宁以前是个孤儿,口腔期时虽能吃饱,可吃好却难。故而长大了就成了一个吃货,仅这一尝,便发现这老板娘的厉害之处。

    皮薄,汤底好,肉的多寡刚刚好,果然能在闹市开店且能生存下来的人都没简单的啊!

    吃完一碗又来了一碗,最后简二哥吃了四碗,简宁也吃了2碗才算停当。二人满足地摸着肚子,长长呼出一口气,带着熨帖与满足,好似好久都没这么饱过了?

    喊来老板娘,便是要结账。哪知钱才拿出来,老板娘就道:“哎哟,我的小官人唉,您这大的钱扔过来,老婆子店里的零钱可都得给您了,您身上没铜钱么?”

    简宁愣了下,这才想起白银完全作为流通货币乃是正德以后的事了。就算是那以后,像民间这样小宗的买卖也基本使用铜钱,毕竟银子剪多了,最后还得回炉,回炉那可是有损耗的。

    搜索了下简三娘的记忆,发现想要将银换铜或将大锭分成小锭等业务都得去那倾银店。可问题是,简三娘来城里的次数也有限,哪里晓得附近的倾银铺在哪里?

    似是看出了简宁的为难,老板娘便道:“小官人要是不方便,若是愿意出个十五文火耗银子,那老婆子兑给你便是。”

    说罢又是挤了挤眼,“那倾银铺里可不止这个价。”

    简宁瞪大眼,人才啊!看来刚刚是故意那样说的,啧啧,还会玩心理战术呢,古人果然不能小觑!

    再次感叹了古人智慧后的简宁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婆婆了。”

    一碗小馄饨12文钱,核算到人民币要7。2,算得上是高价了。但想想这地段也是值了。付了87文钱后,简宁又花了三文钱,跟老板娘买个布袋子,然后让简二哥将铜钱装起来,拎着去买生活用品了。

    家里值钱的东西除了简父屋里那套,其他基本被当光了。如今手里有了点钱,自然还是要再置办一点。

    走进了一家米店,便有小二迎上来,“小哥,要买米么?”

    简宁点头,“你们这儿的米都是什么价?”

    “呵”

    小二笑了起来,“那要看客官是要买上等米,中等米还是下等米了。”

    小二顿了下又道:“本店有八月白,银杏白,雪里青,落种,麻子乌等上等米;也有红尖儿的黄秈中等米嗯,黄秈中嘛,还有一种适合酿酒的黄秈软米,贱者人也食之。哦,对了,还有进贡给天子老人家吃的香秔米,那可是极品”

    简宁点点头,也幸好她有三娘的记忆,不然就得以为这小二在羞辱人了。古代贱者一字有时指得就是穷人,虽然依然带歧义,但还真不是骂人。

    略思索了下,便道:“黄秈软米什么价?”

    黄秈米其实就是占城稻,其中也分了好几个品种。那种红尖,口感略硬的属于品质较好的,软糯一点的则属于差的。简宁想着,暂时钱不多,也不苛求许多,先买个二十来斤回去应付着再说。

    “那要看客官是要精米还是糙米了。”

    简宁哭笑不得,虽有三娘的记忆,可真碰到这些零里零碎的事,记忆也不管用。况且,以前这些事也不是三娘来置办,她也只知一个平均米价。

    “精米什么价?糙米什么价钱?我每样各来一斗。”

    糙米虽好,营养成分更高,不过不加点细粮在里面很拉嗓子。做成粥还行,做成饭吃就真得难以下咽了。

    其实她这几日都是吃得这样的东西,身为一个吃惯细粮的人,还真有点受不了了。

    “黄秈软米精细的一斗45文,糙米一斗38文。”

    在领略了明朝米店风光后,简宁又来到了油店。这回她不啰嗦了,直接就喊道:“小哥,给我来三斤香油(菜籽油)。”

    “好勒,诚惠66文!”

    好嘛,这价钱都快赶上猪肉了,这香油果然是富贵人享受的。至于芝麻油,呵呵,那是皇帝和大官人们享受的。

    简宁想象了下做什么菜都用麻油起底,便觉有些倒胃口了。古人的口味现代人理解不了啊!

    买了米买了油,又去买了三斤盐。出乎简宁意料的是,在三娘记忆里很精贵的青盐每斤价格也不过18文。虽说对一般百姓来说很贵了,可因消费观念不同,简宁觉着还挺便宜的。

    米已经选了一般的了,但像油啊盐这些的,简宁却不肯将就了。实在明代的粗盐没法下口,比如家里用的粗盐,简宁就从里面发现过头发,虫子等物,想想就倒胃口了。

    所以盐还是要买最好的,为了健康着想。

    一番游荡下来,也不过花了两百多文钱。简宁不由觉得自己之前那算法太粗糙了,因为她发现,大明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远远超出她想象,并不是折合成米价就能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六两银子的价值其实远远超过了她的预算。

    这当真是个不错的消息,看来下面可以考虑租辆车回家了,而不是靠两条腿。

    又是一番晃悠,二人又买了一斤猪肉与一些蔬菜瓜果,所费也不过70文上下,这让简宁的富有感再次爆棚。不过她当走进卖纸张的铺子后,一下就觉得自己是穷鬼了。

    一刀纸一百张,还不是顶好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居然要4到6钱银子,难怪后世人都说,古代读书是高消费了,就这笔墨纸张的钱就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倾家荡产了啊!

    从文具店出来的时候,某姑娘脸上的肉都在抽搐着,太坑了!太贵了,我果然还是太穷了!

    得,咱还是早些回家,努力码字发家致富吧!

第5章挑衅() 
再回到村里时,已是下午了。好在,天气炎热,末时正是日头大的时候,一些爱闲言碎语的老虞婆子们也没了说人闲话的心思,都躲在屋里头避着日头,故而简家兄妹被骡车带着回来的场景也没看见,不然,不知又得出多少闲言碎语。

    简宁是个怕麻烦的人,眼下生存最重要,能不和人撕逼那就尽量避开。等来日经济条件好了,还是想法搬出这个村,去当个城里人比较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