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粉丝是昏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粉丝是昏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好。”

    简二哥摇头,“这房子不能卖,三娘,不能卖房子。”

    “不卖,就是换个地方生活。”

    简宁想得很简单,就这群村妇,天天跟他们撕,自己得累死。索性换个环境,没准对自己和简二哥都好。

    明朝户籍制度很严不假,可自己只要按时缴纳田赋,出丁役的钱,换到城里生活,使上点银子应该是不难的。

    “那”

    简二哥挠挠头,其实他现在也有点害怕。因为他发现以前对他很和善的村人现在对他好像都不和善了,那目光像是要吃了他,跟野兽似的。

    “那就听三娘的。”

    “嗯。”

    简宁点点头,“家里的房子不卖,咱们就到城里去生活。城里多好啊,好多吃的,玩的,比这有趣多了。”

    想起城里的见闻,简二哥很快将简父的嘱咐忘脑后去了,拍着手道:“好啊,好啊,我们去城里住,去城里住!”

    喝完了冬瓜排骨汤,吃过午饭,简宁稍作歇息后,便开始处理起鹅毛来。

    刚回来的时候,她弄了点沙土回来,这会儿就能派上用场了。拿了一个破了的陶锅,将沙土放进去,将沙土加热后,把羽管插了进去,然后再拿出来时,羽管就变得透明了,这样笔就会变得更耐磨坚固。

    待羽管冷却后,又拿着竹签子将管子里掏了掏,将鳞片状物质掏空,这样方便储墨和书写。接着,她又寻来剪刀,在羽管根部斜切了一刀,笔头与握笔处又作了一番修整,沾了墨水,发现书写已很流畅,不由满意地笑了。

    果然还是习惯用硬笔啊!

    将所有的鹅毛笔放进水里煮了煮,脱脂后又放到太阳底下晒了晒,望着自己那一排鹅毛笔,简宁略有些小得瑟。

    谁说写网络容易的?这些年,为了写好,她不知看了多少书,以前下的功夫,现在可派上用场了呢!

    中午太阳毒辣,没一会儿水分便都蒸发了。简宁将鹅毛笔收了起来,回到简父屋里,与简二哥合力,将书桌搬到了自己屋里,然后便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研磨,简二哥打扇,简宁将纸铺开,鹅毛笔沾了墨水,略一思忖,便是在纸上写下几字:山野志异之婴宁。

第8章纳粮日()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其“笑”贯穿全文,令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简宁在聊斋里最爱的几个人物之一。

    简宁爱婴宁,概因她在婴宁身上看到了女子对封建社会的反抗。这样一位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怎能不令现代女性心生共鸣感?

    而其中对遗弃女婴的批判更是令简宁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就是一个父母遗弃的女婴,扔在福利院的门口,若是在旧社会,恐怕她就是一个“死”字了。

    所以写婴宁时,她的共鸣感非常强烈,用词甚至有些犀利,好似她就是那个被遗弃的女婴,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就好比她此刻奋笔疾书,正是为了在大明搏出一个安逸的明天来!

    有了情感,有了框架,还有了鹅毛笔,简宁写得非常快,非常流畅。四千多字的原文给她扩充到了五万字,五天后,当简宁拿着厚厚一打手稿出现在胡彦书跟前时,胡彦书都惊呆了!

    这,这创作速度!天啊!您这是受了什么神仙点拨么?

    胡彦书一边看着手稿一边偷偷瞄简宁,忽然脑洞大开:她这般偏爱写鬼怪山灵之事,该不会也是个狐狸吧?

    念头一闪而过,胡彦书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不过看着简宁淡淡然然的样子,又暗道:“狐狸哪有这气质?仙女还差不多。”

    淡雅如菊,气质脱俗,自然是仙女了。

    快速翻开着,这一看竟是不能自拔了。画皮虽好,可才子佳人的相逢更令风流男儿着迷。

    婴宁的美,婴宁的智慧,都十分符合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想象。胡彦书看得入迷,一时间竟忘了简宁还在等着。而简宁也不催促,落座一旁,静静喝着茶。

    一个上午转眼过去,胡彦书放下稿子,不由感叹,“如此奇女子当真是可敬可叹!”

    说着又是看了看简宁,心头又是一跳。这婴宁与她何等相似?只是不知自己有没有王子服那福气?娶得这样的美人归?

    念头一起,便是红了脸,素来狷狂的人竟起了女子忸怩之态,清了清嗓子,道:“让妹妹久等了肚,肚子可饿了?来啊,上两盘吃食来。”

    简宁微微一笑,道:“倒是的确有些饥渴了,多谢哥哥款待。”

    “哪里话,不过几道点心罢了。”

    仆人将茶点端上,一盘子绿豆糕,一盘笑口酥,外加山楂糕与橄榄脯,红绿掺杂,看得人食指大动。

    简宁倒也不客气,取了糕点先给简二哥,然后便是大大方方的,当着胡彦书的面,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胡彦书偷瞄着,只觉窗前美人神态自然,毫无造作之气,心跳得越发厉害。努力地侧过头,不去看简宁,扯开话题道:“画皮明日就要刊印了,我打算先印五百本,妹妹看如何?”

    “经营之道云舒不懂,一切但凭哥哥做主。”

    简宁将绿豆糕咽下,喝了口茶道:“模版既在,少印些也保险些。”

    真识大体。

    胡彦书心里赞叹了一句,点点头道:“我预估这书卖得不会差,妹妹恐怕就要名动晋陵了。”

    “名动不名动的倒也是其次,我一个姑娘家要那么多名做什么?只求能养活哥哥,讨房媳妇就心满意足了。”

    简宁想起村里那钱氏,微微蹙眉,“若是再能赚得些银两,来这城里生活就最好不过了。”

    “这有何难?”

    一听简宁想来城里生活,胡彦书一下就兴奋了。

    “这晋陵城里多有空屋出租,妹妹每次来城里都走得辛苦,不妨先租一处安顿下来。”

    “如此可行?”

    简宁有些诧异,“我乃乡间人,若来城里讨生活,这户籍”

    “哈!”

    胡彦书大笑了起来,“妹妹迂腐了。只要缴了那田赋人丁,住哪还不是一样么?这乡间土豪缙绅多有在城里置办产业,而这城内的缙绅也多在乡下置田,妹妹若有意,便去置办两封点心,若干茶果,使得个五百文钱,寻人结个亲,住下来便是。”

    这是要替自己作保了。

    想想明朝的连坐制度,简宁不由感动,连忙道:“哥哥大恩,妹妹终身不敢忘。”

    顿了顿又道:“只是这城里我也不熟,不知房价几何?”

    “嗯,若是就我这儿,寻得个一进二间的屋子倒也花不了多少钱。”

    他看了看简宁,又看了看新的手稿,笑着道:“妹妹现在不用担心银钱花费了,就你这手段,还怕赚不回来一个吃穿嚼用?”

    “穷怕了,让哥哥见笑了。”

    胡彦书一脑门黑线,如此坦然之人当真是少见啊。

    “其实说起来,我这儿也是新城了,不过虽是新城,却也是繁华之所,到内城步行也使得,故而这房租倒也不便宜。我南人城厢,无甚平房,皆为楼房,人多地狭,就是单租一间也要在五钱银子左右。”

    简宁点点头,脸上并未露出惊叹,这令胡彦书暗暗称奇,小小年纪真沉得住气啊。

    其实也非简宁沉得住气,而是她二十一世纪的思维固化了,消费观念不同,而且做下转换后,就觉不贵了。

    就按她之前那算法,一间屋不过300块一月,这可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

    要知道彼时的常州,乃是江南重镇,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彼时,无锡宜兴江阴丹阳都还在常州境内,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地方,也就比苏州差了那么一点。

    而百文斋位于后世古村文化宫一带,那可是市区的市区!就算是现在,也是最为繁华的地段,旁边就是青果巷呢!那里可都是文化人住的地方,不知出了多少进士,历史名人!就这样的地段,一间屋,300人民币那简直良心到不能再良心。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大明的钱很经用。

    “等我再赚些钱,便搬来城里。”

    简宁起身行了一礼,“到时还请哥哥多指点。”

    “客气,客气。”

    胡彦书摆手,“妹妹这本书,当作价几何?”

    简宁愣了下,这怎么还问起自己来了?自己当然是预付版税越多越好啊,毕竟这样保险嘛!

    见简宁露出呆愣的表情,胡彦书嘴角弯了弯,总算看到一点女儿家的模样了,真可爱。

    “哥哥说便是了。”

    她呆愣过后,“我信得过哥哥。”

    “嗯”

    胡彦书思忖起来,生意人就是生意人,一说到正事了,谦谦君子就不见了,那双深邃的眼睛好似都在发光般。

    他思索了一番,“这篇婴宁其实更符合时人口味,且字数也较多,依我看我可以先给妹妹这个数。”

    他伸出两根手指,简宁有些惊讶,“二十两?”

    “嗯。”

    胡彦书笑了起来,“其他规矩不变,还按妹妹说得来。”

    简宁的眼睛瞪圆了,自己写的东西这么值钱?对明朝物价有了初步了解后,她就明白,这二十两到底是值多少人民币了。

    见她这样,胡彦书直笑,“我就等着妹妹的书上市,一拳打死对面那蒋狗头了。”

    他说着便是打开折扇,半掩着脸,凑过来道:“莫看那些君子视话本为末流,可私底下就属他们看得最起劲。”

    简宁笑了笑,心里暗道:“他们不但看话本起劲,看春宫图也很起劲呢。”

    “再者,闺中女子无甚消遣,妹妹这书或许更得他们心意,特别是那画皮。”

    简宁点点头,不动声色的表面下却又对胡彦书有了新的认识。

    这家伙对市场分析很有见解啊!

    要是改行当编辑,没准也会青史留名了。

    抿嘴笑了笑,将自己的脑洞甩开,道:“那样就最好不过了。”

    顿了下又道:“依哥哥看,这书什么时候能上市?”

    “再过三四日就能上市。”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后天就行,不过这样好的话本总得前期广而告之下,到时也能来个一鸣惊人”

    简宁点头,又是客套几句,便是带着简二哥回去了。

    转眼两天过去,夏收到了,农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又过了两日,里正带着粮长家的管事前来收粮。

    此刻的粮长还是世代承袭的职业,可作的文章很多,故而在十里八乡也是很威风的存在,村民多是有畏惧的。

    到了收粮这日,简宁家的门房被拍得咚咚直响,一开门,正是那钱氏。

    只见她挑眉吊眼地道:“简三娘,该纳粮了!”

    那气势,好似她是粮长一般,简宁看着觉得可笑。拿鸡毛当令箭,这钱氏倒是耍得一手好功夫。

    点了点头,道:“嗯,这便去罢。”

    钱氏冷哼一声,她就见不得简三娘这端着的模样,搞得自己真是千金呢?别人那千金都裹脚的,她一双天足不与他们一样?

    简宁也不理会钱氏的哼哼唧唧,关照二哥在家好好待着后,便是带着银两来到了里正家里,行了礼后,便道:“里正,管事见谅,如今我家三亩水田乃是租给王家钱氏在耕种,所以这田赋”

    此言一出,满堂震惊,钱氏睁大眼,指着简宁,眼露不敢置信,“你,你这小娘皮说,说什么?!”

第9章反击() 
简宁将钱氏震惊的表情收在眼里,心里冷笑。

    这几日在村里唆使人盯梢,骂骂咧咧很舒服是吧?如今就叫你个文盲领略下我等“读书人”的厉害,好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作言能杀人!

    原来,简父当初去世,村人畏惧简三娘,三娘求爹爹告奶奶,却无一人愿收她家的田。而就在这时钱氏跳出来了,用了极为低廉的价格在简三娘手里收去了田。

    而大明问鼎之时,国朝律法是有过明确规定,不许土地买卖的,这政策有效执行了一百来年,所谓有效,就是依法治国有效,也就是执行力度。

    到了明朝中叶,也就是大概二三十年前,政策执行力度下降。大量的读书人进阶成上层,这些人掌握整个社会的言语权,他们无视法令,下面小民自然有样学样,故而买卖田地之风由此而起。

    但律法就是律法,既然还在,那需要时自然还是能拿来用的。简宁无法和士大夫们相抗衡,但拿来对付一个无权无势的村妇应该还是可行的。

    她掏出一张纸来,递给粮长派来的管事,道:“当时我父亲去世,王家钱婆好心借我钱,暂拿我家田地抵押,故而这一季田赋不应由我承担。”

    “你,你放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