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诱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食诱获-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中还挺得意,自己的独立特行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引起人们的主意,也是很不错!

    大家都年轻过,而年轻正好是富于幻想的年纪,想着想着难免异想天开,心中一个恍惚,差点没有一个倒栽葱从驾驶座上折下来。

    小伙子愣是楞,但是事关生命,可不敢开再大意,赶紧稳住心神,专心开车。

    大拖拉机无功而返,败退而归!

    那么小拖拉机如何?换样来!

    接着来的就是一片手扶拖拉机,规模宏大地开了过来。

    一共有三十辆,依然是均匀分布,每边十辆。

    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洪亮高昂,整个空间都弥漫着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啸鸣。

    如果只听声音,比那些大拖拉机气派多了!

    这些手扶拖拉机也是每台一个驾驶员,男女各为一半,人人都是老司机,驾驶技术极为熟练。

    只见他们把一个最高时速二十公里的农用机械开出了四十迈的速度,而且还挺稳当,步调相当一致。

    到了围墙一丈远的地方,他们一个漂移炫技,然后一个九十度转弯,贴着围墙停在那里。

    这个时候,被包围的三面围墙,每一面都是两辆大型拖拉机,十辆手扶拖拉机。

    这十辆手扶拖拉机极为快速地在两辆大拖拉机的间摆开,拖拉机与拖拉机之间的距离全都一样。

    就在此时,一把军号嘹亮地吹了起来,就听到一阵轧轧声在拖拉机轰鸣声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随着轧轧声响得人,所有拖拉机的后车厢上,都升起一个平台,无论是大拖拉机,还是小拖拉机。

    大拖拉机的平台颇为宽阔,平台上面可以站立十个人。

    手扶拖拉机上面的平台则比较小,一个平台上面只能站立四个人。

    熟悉当地农活的人都知道,附近几个村都生产柿子,柿子树都颇为高大。

    为了方便得采摘柿子,农机部门就特地为他们研究制造了这种自动升降平台。

    这样一来,这些大小拖拉机就可以开进田间地头,靠近高的柿子树,村民可以登上去采摘柿子。

    农民的创造力果然没有极限,现在他们竟然用这样的平台来攻城!

    只见每个平台上都站满了人,手中拿着他们各自熟悉的武器,也就是农具,什么种类什么型号的都有。

    看来不少人还是知道他们来这里是看什么的,因为最多的人手中拿着的都是十字镐。

    就是那种一头尖尖、一头宽宽,可以刨开松土,也可以刨开坚石的那种开山造田利器。

    当然用来杀人,也非常有效。

    被攻击到的人,即使是铜头铁背,也经不住那一镐刨!

    绝对是刨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透明窟窿。

    又是一阵轧轧声响过,大拖拉机的平台都升到与墙围几乎齐平的高度!

    手扶拖拉机的平台也升到了围墙多一半的高度!

    又是一声军号嘹亮,平台上的人随着号声的命令,步调一致,猛烈出手!

    小平台上的强壮乡民全都高高举起十字镐,凶猛地向围墙刨下!

    坚硬的墙壁,竟然也被一镐刨出一个窟窿。

    大平台上的人更加凶猛,竟然借助平台的支撑,直接就往围墙顶部跳!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陡然响起!

    眨眼之工,就传遍整个战场。

    “各位父老乡亲们,恶客上门了,还不热情招待他们一下?如果施礼不周的话,别人就该怪我们不懂待客之道了!”

    不是那个鲜于靓颜是谁?

    响应她的是满围墙的响亮呼号:“宪圩村民!欢迎客人!”

    围墙上人突然冒了出来,如同雨后的蘑菇突然长满一地。

    虽然大小不齐,好在到处都有,密密麻麻站满墙头。

    不过绝大数露了一下头以后,立刻不见了。

    比雨后的蘑菇遇到暴烈的阳光消失得还快,只是露了一下头,然后脑袋一缩,就消失不见,只剩下那些手拿农具的壮汉来招待客人。

    宪圩村民礼数甚是周到,秉承先来后到的原则,给这些宾至如归的招待。

    首先是那些想往墙头跳跃的客人,他们都受到了最热情的招待!

    每个大拖拉机上面的围墙对应之处,都站了大约十几个人。

    他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杆,长度和样式犹如套马杆。

    只是他们现在拿着的东西和实际套马杆比较,头部却有明显不同。

    他们用的那种,顶头那里没有绳套,而有一个小筐子。

    原来这也是一件农具,就是一中摘柿子的工具。

    那些长在树梢高处的柿子,哪怕最能攀树的高手,也是上不去的。

    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采摘,只能望洋兴叹,自己吃不到,留给鸟儿吃。

    不过农民对付这样的事情,绝对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们早就研制成这个长杆配小筐的特殊工具,专门采摘大树高端的硕果。

    这下鸟儿就悲剧了,只能面对空空如也的柿子悲惨地叫唤。

    今天,这种摘柿子的家什,就不是让鸟悲惨,而是换了那些往上跳的人了。

    他们刚刚离开托举他们的平台,一把套杆迎风而来,悠忽而至!当然这是比套马杆更厉害的摘柿子神器。

    然后他们这些争先恐后往上跳的攻城人,就悲剧了。

第566章 悲剧来源() 
悲剧来源就隐藏在那个小筐里。

    那个筐子虽然不大,但是装一个人的脑袋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个适用程度,非常广泛!

    人只要不是患了大头症,而且还没有痊愈,每个人的脑袋都能装进去。

    绝对不用削足适履,嗯,不用削头适筐。

    那个隐藏在小筐子里关键的设施是什么呢

    说来实际也没有什么奥秘。

    在筐子里面靠近杆顶的部位,就是绑着一个倒钩,钩的内径大概有小鸡蛋粗细,可以把长了柿子的树枝钩住。

    这个倒钩是这个摘柿杆的关键部件,专门是用来钩住长柿子的那些树枝的。

    摘柿子的时候,如果不把柿子逮住,光是装进筐里是没有用的。

    怎么装进去,还会怎么出来。

    用那个隐藏在小筐里的钩子,直接钩住每个柿子后面的那个小枝,那它前面的柿子就再也跑不掉了。

    在逮住柿子,它就挣脱不开了的时候,现在就需要关键技术了。

    这关键的技术,就是套牢柿子后,来一个九十度旋转!

    如果你的技术要领正确,劲头用得合宜,那么那个长柿子的小枝子,就会咔嚓一声,如同脑袋被刀斩了一样折断。

    这样,那条短枝,就会带着那颗柿子,从整条树枝上脱落下来,落进筐里。

    这个时候的要领,就是不能让柿子掉出筐子,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因为柿子一旦从树上自由落体般摔在地上,尤其是从那个高度,就会被摔碎,不堪销售了。

    既然适用了摘柿杆,就说明是在高树顶端上,肯定离地面想到高,起码两三丈的高度是有了。

    不让柿子从筐子里掉落,最关键得技术就是当柿子落进筐子以后,筐口要保持向上。

    这就是整根摘柿杆还有一筐柿子,都要保持在一个稳定向上得位置,不能随便晃动。

    最基本的要求,还是摘柿子的人要有最基本得手劲儿。

    还有,这些都是单手活儿,对手劲儿的要求难免更高。

    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专门操杆,另一只手要负责其它所有事项。

    比如,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所以,摘柿子的高手,基本要求就是稳、准、狠,对准目标,准确套住,狠劲一扭,接柿入筐,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除此以外,视力要好,要能一眼看到要摘的柿子在哪里,才能眼到手到,信手牵来。

    否则,哪里能发现隐藏在枝丫树叶中的柿子。

    手劲也要大,高高的杆子举起来就有一定的重量。

    每逢摘柿子的时候,还要在最顶端操作,那个力量是成倍的需要。

    还有就是一筐的柿子,到了最后,起码也有十几斤。

    如果手劲小的话,就需要摘一个柿子先要运送回来,然后再把杆子重新送到高处,哪得多费时间啊。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那里连续作业,最好的能手据说可以搞一个高速度三十连摘。

    那种神乎其技的水平,绝对可以媲美三十枚连珠箭一气呵成接连快射,而且箭箭射中靶心。

    每逢收获柿子季节,有不少游人慕名而来,就是要一堵摘柿子高手的表演。

    那个时候,这些高手手持高杆,飞身在柿子树中间穿梭而行,手中的高杆飞快挥出,金黄色的柿子应声落筐,摄像机的快门咔咔作响,观众的掌声如同山呼海啸。

    那风采,那气派,甚至超过那些文艺明星搞的什么专场演出。

    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个村把摘柿子文化刻意做大,把那些演艺界的明星也请了过来。

    还美其名曰——柿子节。

    过节的日子里,那可真是人声鼎沸,喧闹非凡。

    这边厢身怀绝艺的老农民摘柿子大显身手,那边厢演艺大伽歌舞升平庆祝柿子大丰收。

    几经折腾,摘柿子这项农活竟然成了一种艺术,名声传到了东瀛岛国,甚至美利坚合众国。

    因为这两个国家也盛产柿子,可惜的是他们都是机器摘柿子,再高的柿子树也是一座塔吊一样的收割机开上去,一扫而光。

    所以他们看了中华上国的摘柿子绝技表演以后,心中切慕,专门派人来学习。

    目前正在张罗要搞一场摘柿子国际比赛。

    本来还有人主张摘柿子要加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吸引各国农民子弟踊跃参加的项目。

    可是后来那些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技术专家们发现,各种农活类似技术比比皆是!

    摘柿子只是其中一项,而且其技术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也就中等水平而已。

    有了这个发现以后,他们就觉得与其参加奥运会,去参加一二个项目,还要受各种限制,难免削足适履,倒不如自己搞!

    就是搞一个全农业技术项目运动会,都是农民兄弟参加。

    届时各路农家子弟一边比赛技术,一边品尝各种农产品,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可是今天,这些高手不摘柿子,要摘人了!

    他们的套杆一片飞舞,顷刻之间,就临到那些跳墙的人头上!

    目标都是那些人的脑袋。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连着脑袋的脖子很粗,最细的也比连着柿子的那个树枝粗,那个摘柿子的倒钩不够大,不能把脖子套进去。

    不能套脖子,就不能如同摘柿子那样摘脑袋!

    不过,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所有大自然景象,所谓一物降一物,在他们这里得以全面体现。

    这个脖子粗的问题瞬间得到解决,甚至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行云流水一般的摘柿子技术发挥!

    脖子粗不是吗?你总不能浑身上下都是脖子!

    如果那样,你就不是人,而是蛇!

    于是,所有那些被摘柿杆光顾的人脖子都安然无恙!

    不过,其它部位就遭殃了,显然那些部位都是为脖子挡枪的。

    最先中招的一个人很是机灵,他在跳跃过程中一个侧身,以为躲过了面前飞舞不知道什么东西的套杆。

    可是,突然耳朵剧烈地疼痛起来!

    原来摘柿杆的倒钩趁他侧脸的时候,见缝扎针,进入了他的耳朵!

    这一钩长驱直入,进入他的耳朵中部,将他的耳朵从内耳开端牢牢钩住。

    这一招如雷贯耳,顿时让他呆若木鸡,原来活跃的身姿,再也不敢动弹了。

    然后,他就如同被栓住鼻子的牤牛一样,乖乖的被那个摘柿子高手给牵走了。

    第二个中招的是一个比较木讷的家伙,或者说胆子比较正。

    他对面前的套杆不屑一顾,明知眼前有东西,还在那里我行我素地继续上升。

    当然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来不及躲避。

    不管原因如何,反正效果是一样的。

    他的鼻子被一钩钩个正着!

    牛的鼻子一被制住,在凶的牛也给变的乖乖听话,因为牛鼻子特别敏感,它不得不老老实实。

    人的鼻子也同样敏感,所以被钩住鼻子的那位老兄,原本是横行无忌的,现在也变成了一只乖顺的小猫。

    不老实不行啊,鼻子在别人的手里,捏扁揉圆的权力都在他手里掌握。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第三个倒霉蛋也中了招!

    他被倒钩钩上了嘴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