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房医-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个时候,柳清溪说话了。

    “咱们把人分成两组,分工合作!”

第二百六十章 名声在外() 
张五梁等人疑惑又震惊,眼中出现昨日到现在唯”

    是啊,他们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因为心里慌乱六神无主,没心思想这些。

    柳清溪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粮食的问题基本算是解决了。

    俗话说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就是这个道理。

    面对灾难,面对道路阻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粮食!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次灾难,百姓们最痛苦的是什么?就是没饭吃。

    “我看了一下,咱们村里女人孩子不少,特别六七岁的,平时上山下河的,能帮不少忙,所以女人负责收粮食。”

    说到这里,杨奕辰插了一句话:“我对星象有点了解,最近几日无雨。”

    呼~~~这就放心了,省的粮食收不回来。

    “伯伯叔叔们,男人负责建造房子,所有男人一起,不光施工队的,就算大家没学过,其他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还是能干一些的。”

    “这倒是,这么说来上百个壮劳力呢。”张五梁心中大概算了一下。

    “还有,家里有存粮的,大家肯定知道大概在哪个位置,先挖出来吃,否则单凭那几户房子没塌的,坚持不了几天。”

    这个时候,柳清溪庆幸这里的房子都是一层的,还都是土房子,比前世的钢筋混凝土好多了。

    那里一旦生地震,人力十分渺小,毕竟钢筋混凝土的坚固性和重量在那放着,人根本抬不动。

    此时土料能够回归于自然的好处得以有效挥,人们用铁锹就可以很快清理平整。

    “好好好!”张五梁一看柳清溪这么快想好办法,一百个同意。

    比起十里铺安排的井井有条,有的村子就不同了。

    所过之处到处是受伤之人,只见一个女人浑身是血,眼泪血水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流下,十指指甲一个个翘起来,血迹斑斑。

    她拼命的往下刨,声音沙哑,几乎不出声音,仔细听,会现她在念叨:“他爹,当家的,你在哪儿,快点出来。”

    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孩跟在她身旁,憋着嘴哇哇大哭。

    房子倒塌的最后一刻,男人拼尽全力将老婆孩子推出去,紧接着被掩埋于地下。

    同样的情景不在少数,痛苦的哀嚎从四面八方传来,闻者伤心见着流泪。

    而和十里铺一样突出的村子,非三合村莫属。

    这一场地震,他们村里竟然一半的房子完好无损。

    这个时候,刘村长震惊了:“这。。。。。。这都是十里铺盖的房子?”

    他手脚微颤,心里的吃惊难以言喻,甚至想仰天大笑三声。

    经柳清溪指导过的房子巍然不动,除了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散落一地,房子完好,只除了少数有轻微裂缝,但并不影响大局。

    刘村长手脚并用往邻村走去,然后他看到一处处废墟,能有几座完整的就不错了,到处都是血人。

    悄悄地来悄悄的回去,刘村长不知道如何说明,可是,那个小姑娘。。。。。。

    这算是她带来的惊喜吗?第一时间,刘村长将所有人召集过来:“剩下的房子按照柳姑娘教的办法建造!”

    不用商量,毋庸置疑,柳清溪的方法是最正确的。

    “谁学会了,负责给大家指挥!”

    于是乎,见识到地震中保存完好的房子,人们纷纷效仿柳清溪的新技术。

    以十里铺为中心的几个村子,在震后第二天,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轰轰烈烈的自救和灾后重建。

    而柳清溪的大名也在第一时间传遍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以前这个名字让人怀疑的话,那么现在事实证明,她确实有能力。

    这个时候,当时对柳清溪持有怀疑的人后悔的捶胸顿足,而大胆选择相信她的人欢欣鼓舞,为自己当时的大胆点一个大写的赞。

    此时此刻,柳清溪根本都不知道她已经大名在外。

    她正忙着指挥十里铺的人们干活呢。

    此时此刻,村民们脸上没有灾后的绝望,反而充满希望,是的,任何时候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特别是面临生命的抉择,就连小孩子都不喊苦不喊累,使劲儿的帮大人收庄稼,一张张黝黑的小脸充满坚定的信念。

    这一次的磨难,没有击垮人们的心,反而使他们心智更加坚强,这种劫后余生的信念支撑着未来的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

    地震之后第五天,十里铺家家户户的房子能收拾的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可是,朝廷的救灾赈灾还毫无踪影。

    柳清溪忍不住吐槽,等朝廷的人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时间回到两天前,也就是地震第三天。

    加急信件前一天晚上就送到御书房,可等皇帝看到之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朝之后了。

    沉浸在王皇后娇软的身躯中,那种温暖包裹的感觉让他难以回神儿,就连早朝都心不在焉,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

    不知道这个人到中年的女人怎么做到在众多妙龄少女中依旧脱颖而出。

    啪嗒一声,皇帝猛然清醒,手中的狼毫笔掉了下来,一滴浓厚的墨汁正好遮盖信件上地动两个字。

    “来人,召集文武百官!”

    于是乎,下朝还没离开皇宫的文武大臣即刻被召唤回来。

    面对神色慌张的皇帝,众人心中直突突。

    可是当得知临沂地震,波及临近十八县的时候。。。。。。

    大臣的脸色是精彩多分。

    “众位爱卿觉得谁前去赈灾合适?”

    以太子为的众人悄悄后退一步,生怕被皇帝点名,那可是灾区啊,搞不好遇到暴民有去无回。

    于是乎,关于派谁赈灾的问题,在整个金銮殿上讨论了整整一天。

    等赈灾粮饷准备完好,又是两天时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县令头愁白了。

    单凭临沂的那点存粮,面对震后流离失所的百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怎么搞的?上边怎么还不来人?温师爷,赶紧催一下。”

    “大人,已经催过了,说赈灾粮饷已经在路上了。”

    周县令拍案而起!

第二百六十一章 柳清溪的大名() 
“什么在路上?在路上在路上,加急送出去四天了,

    “大人慎言!”温师爷连忙关上门阻止周县令过激的话语。

    隔墙有耳,官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周县令自知失言,不再言语,许久之后问道:“官兵有什么回馈没有?”

    “大人,道路阻塞,咱们的人只能慢慢疏通,即使人能过去,咱们的救灾物资也送不过去。”

    之后,两人愁眉苦脸,这可怎么办?真应了那句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这句话。

    “不行,组织人手救援,官兵们全部过去,没有受伤之人组队前去。”

    时间就是生命,再这么拖下去,伤亡会更加惨重。

    就在周县令展开吐火如荼的救援之时,朝廷的救灾物资以及省城派来的人员还在路上晃晃悠悠。

    意识到这个事实,他们不得不靠自己,虽然官兵对于诺达的临沂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又是三天时间过去,临沂的官兵越深入震源,而此时,十里铺火爆的干劲儿和冲劲儿吸引了众多人围观。

    好在村子距离大山有一段距离,山石崩塌没有砸到人,否则伤亡会更加严重。

    张五梁像猴子一样被其他几个村子的村长围在中间:“张老弟啊,你这回可要帮帮俺们。”

    “是啊是啊,你看朝廷指不定啥时候才能来,咱们自己村,只有你这儿伤亡最小,房子都开始建造了,俺们没法子才来找你。”宋家村的村长道。

    杨家村村长接着说:“俺看你们这没多少人受伤,你不知道,俺们村死了十来个了!”

    说到这里,这位老村长眼角不自主流下浑浊的泪水,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他面前一点点消失。

    扒出来的时候有的已经面目全非,而有的最后只来得及跟亲人说两句一眼。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闭上眼睛,对亲人的留恋,对生命的渴望。。。。。。

    剩下一个个孤儿寡母,嗷嗷待哺的孩儿,白苍苍的老人。

    这些村长真的没办法了。

    虽然是村里的领导,但平日他们哪有遇到过如此严重的事件,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大家渐渐绝望的时候,十里铺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他们震惊。

    听到消息之后,他们仿佛看到了最后的希望。

    成群结队的往十里铺聚集,平日关系好或是坏,交集多或是少,这一刻,根本顾不上什么面子问题,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

    张五梁被大家吵得没办法,中气十足的吼了两句:“先别吵吵,慢慢来。”

    “咋慢慢来啊,慢慢来可都没命了,这回你一定得帮忙,以后俺们都听你的。”

    此时,他们俨然将十里铺看做附近十里八村的老大,张五梁完全可以统领他们。

    摆摆手,过了一刻钟,场面才渐渐安静下来:“俺知道你们着急,可是你看看俺们村,可不都是大家伙一起干活,这个时候必须团结,团结才是力量。”

    “不说别的,村里肯定有没受伤的吧?手上的赶紧找大夫治,没受伤的干活重建房子,一时半会儿朝廷的人进不来咱们也出不去,只能慢慢来知道吗?”

    “能去上山寻点止血的药材就去,这些时日少不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渐渐地,大家心里不那么慌张了,不像之前那么绝望,而仿照十里铺的安排方法,好像他们那里也是可以实行的。

    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庆幸麦子过几天才成熟了,如若不然,熟透的麦子一旦倒伏,麦粒散落一地,更是不好收拾。

    现在虽然遭灾,但好歹有些收成,不至于干饿着,就算喝的汤稀点,好歹不是颗粒无收。

    这一刻,各个村子异常的团结,平日什么抢水啊,村子之间的矛盾啊,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全都放下了。

    什么能比得上命重要呢?过往的矛盾,过往的恩怨随之消散。

    “那五粮老弟,俺们能不能搁你这儿看看?看看大家伙都怎么干的,俺们回去好尽快安排。”

    “没问题,走吧,俺带你们看去。”张五梁乐意之至。

    毕竟是乡邻,能帮忙的尽量帮。

    于是以张五梁为的十几个人,从十里铺南边走向北边,所过之处,人们无一不在忙碌,有平整场地的,有准备土料或者挖土的,就连小孩子都忙着割草。

    忙忙碌碌的景象完全不像遭受灾难之人,大多数人心里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此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垮了个篮子跑过来:“村长爷爷,俺割草了!”

    张五梁慈爱的摸摸小家伙的脑袋:“石娃子真厉害,能帮你娘干活了。”

    小家伙得到长辈的夸奖,满是泥土的脸上荡起一抹纯真的笑容,笑嘻嘻的跑着回家去了。

    对于这个石娃子,张五梁既心疼又心酸,孤儿寡母生活本就艰难,遇到这样的事儿更是难熬。

    家里就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田寡妇天不亮就去地里收拾庄稼,晚上天黑了还不回去,没日没夜的干。

    有啥办法呢?没个壮劳力只能自己拼命干活。

    就这家里的房子还要靠村里人帮忙呢。田寡妇是个有骨气的,就像这自己快点干完,回头帮大家伙干,好歹出把子力气。

    村长每次劝说都没用,就是个执拗脾气,索性随她去了,好在唯一的儿子张石娃被教育的不错,将来长大一些就好了。

    此情此景看在其他村长眼中,不禁感叹氛围的不同,怪不得人十里铺日子越过越红火,都是有理由的。

    最后,张五梁送几人离开,并保证以后有能帮得到的地方肯定尽量帮。

    恰好柳清溪的房子在村口,经过的时候随口和张五梁打了声招呼。

    这下子引起了各位村长的注意,他们只剩目瞪口呆傻傻的表情。

第二百六十二章 使命感() 
“五粮老弟,这位就是柳姑娘?地动中盖的房子都没塌的那个?”

    疑惑的不止开口问的这

    张五梁挺直胸膛,脸上带着微笑,黝黑中带着的皱纹都仿佛盛开的花朵:“可不是嘛,这位就是柳姑娘。”

    嘶~~~以前他们只听说过柳清溪,从来没见过。

    一是自家不盖房子不需要,而是觉得人们将这个小姑娘神话了,哪有那么厉害的人啊,再说了,盖出来的房子也看不出来好坏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