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房医-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清溪疑惑万分,拆开信件,和上次一样大气有力的字体,言明七日之后召开会议,届时会有许多名人参加,更有重要事情宣布,关于她的。

    这样一个大人物亲自写信,柳清溪没有拒绝的理由也不会拒绝。

    看完信之后的她明白这是一个和现代各种课题验收等类似的会议,会有业界著名人士讨论这个行业的展,讨论如何有效更快的提高建筑业的展。

    “辛苦了,茶水钱,麻烦你帮我带封回信。”

    柳清溪不用思考,已经下了决定,下车就近找了一家店铺,借了纸笔,直接回信,严明一定会按时参加,同时对应老表达真挚的感激,并附注祝他身体健康。

    而酒楼这边,经过柳清溪接连三日亲自指挥监督,进入正常推进阶段,她也该准备准备出进城了。

    杨家宅院,温氏麻溜的将柳清溪拉回家中。

    “你这孩子,这么大事儿也不说跟婶子说一声,眼看就剩两天时间,你可得好好捯饬捯饬自己。”

    边说边拉着柳清溪转圈:“婶子给你量量尺寸,你那些衣服都不行,婶子这儿有压箱底的好料子,等会儿嬷嬷和我给你做。”

    絮絮叨叨像母亲,字字句句透漏着关心。

    柳清溪眼眶湿润,悄悄别过脸不让对方看到。

    其实她自己已经准备好衣服,镇上买的,只是温氏嫌弃不够合身,款式不够新颖,料子在碧溪镇难得,到了凌江省那样的大地方,根本不够看。

    这是一个看脸看穿着的世界,先第一眼就要让对方不容小觑。

    “你这丫头不知道,他们城里人啊,就看中这些,等会儿我再给你搭配几样饰。”

    “哎呀,不能多说了,时间来不及了,我赶紧量尺寸现在就开始做。”温氏风风火火招呼温嬷嬷开始忙活。

    柳清溪这个当事人反而被晾到一边。

    杨奕辰自然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或许在应老第一次送信来的时候,他就有所猜测。

    毕竟今年是难得五年一次的座谈会,应老年纪大了,应该对柳清溪有意,这才主动联系。

    “阿南,将事情安排好,那些兵器放到隐秘地方,等!”

    是的,等,等对方主动联系。

    “过两日我随清溪一起去凌江省。”

    阿南欲言又止,终于鼓足勇气上前:“少爷,咱们这边事情离不开您,您离开一日。。。。。。”

    然后就要脱口而出的话在杨奕辰冷冷的眼神里憋了回去。

    “你留下,和阿东一起处理事务。”

    咽了咽吐沫,阿南立正:“是,少爷。”

    两日后,距离座谈会开始举办只剩一天,柳清溪收拾东西,交代柳清岩。

    “小岩,在家听婶子的话,不能捣乱,过些时日学堂修好,你再回去,这段时间在家自己学习,不懂的问杨大哥知道吗?”

    小家伙点头,知道柳清溪忙,不像其他身在福窝里的孩子,想干嘛干嘛,任性的不行。

    而柳清岩过早地懂事儿,过早的想承担家庭的重担。

    就在她准备离开上马车之时,少年一身白衣站在她面前,唇角微扬:“清溪,我跟你一起去。”

    不知何时,他开始追随她的脚步,坚定信心想时时刻刻待在她的身边,保护她,为她遮风挡雨。

    好在两人虽联系紧密,但没被别人现,或许十里铺的村民巴不得两人在一起,这两个最厉害的人就都是十里铺的了,不用担心被分割。

    而这些老老少少,压根儿不能离家自己为什么会对两个年轻人抱有十分坚定的信任,仿佛任何困难都催不倒两人。

    马车前行,内设置小茶几,更有一壶准备好的凉茶。

    车内少年少女两人,气氛温馨甜蜜,相恋的两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总觉得太短,总有说不完的情话。

    行驶在经过清理较为平坦的道路上,走到空旷之地,马车度加快。

    路边一些农人挥汗如雨,锄头高高举起,翻地播种。

    地震之后人们总算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大地得以修养生息,经过炼狱版的磨难,他们心智得到极大改变。

    再不如之前浑浑噩噩,经历过生死,总要看开一些东西,总要继续过日子。

    而柳清溪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这些生活底层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他们的生活最艰苦。

    马车一路南行,穿过碧溪镇,走过临沂县,继续南行。

    临沂县位于凌江省北边,大概二百里距离,快马加鞭需要一上午时间,如果坐马车,慢一些。

    提前两日出,柳清溪尽可能做到行车平稳,以免生意外。

    此次目的,正是奔着座谈会而来,毕竟能被邀请,就是对专业知识的一种认可。

    同一时间,凌江省大大小小将近三十个县城,有名望的建筑师皆被应府邀请前来参加。

    被邀请之人眉开眼笑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向凌江省赶路,生怕错过时间或者迟到。

    应府之人向来讲究这些基本礼仪,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迟到之人,迟到了就是进不去,有请柬也不行。

    而这次难得的座谈会,柳清溪充满期待,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有机会接触专业人士。

第二百九十四章 拜访应老() 
傍晚时分,行走在通往凌江省官道上的马车车帘被掀开,露出

    这就是古代的省城,而凌江省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省会,下面设有县镇等行政机关。

    抬眼望去,高约三丈的城楼出现在面前,上面有官兵随时查看情况,青砖石头搭砌起来的城门楼厚重沉稳,实心搭砌的它千百年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是柳清溪第一次亲眼目睹古代城楼,比起现代旅游景点所见所闻,真正置身于这个时代,这里的城楼更加大气磅礴。

    来来往往的行人比起临沂县,不知道繁华多少,更多的是来来往往的马车,即使进城的小商贩,比起县镇,大多都是推着独轮车或者两轮平车,而不是肩抗手抬。

    马车继续前行,柳清溪久久不愿放下车帘,比起震后临沂县的萧条,凌江省的百姓毫无受其干扰,也只是最大一次地震生时,他们感受到震动。

    也是,比起前世所见所闻,比如迄今为止最大的汶川地震,这次临沂县的震级明显远远不如。

    然而,前世多为砖砌体结构,亦或是钢筋混凝土,抵抗震害的能力本就大大增强,因此这次地震,农村地区的生土建筑(未经焙烧过的黏土或麦草等掺合料砌筑而成的房屋)破坏严重。

    有多长时间没有看到如此繁华的景象了?有多长时间没有感受轻松的空气了?

    自从地震之后,柳清溪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当中,丝毫不敢懈怠,直到修建工作基本完成。

    思绪渐渐飘远,马车跟随前面大队伍缓缓前行,比起临沂县,这里查看更加严格,没有路引或是户籍压根儿不让进入。

    好在临行之前有温氏提醒,柳清溪才没落下。

    队伍缓缓前行,等待进城出城的人或衣着华贵,或身着朴素,或焦急,或平静。

    此时天色已晚,他们进城之后要任务是找一个客栈住下,待明日先去拜访应老。

    一刻钟后,轮到柳清溪,顺利通过检查,马车驶入凌江省城。

    此时此刻,柳清溪的震惊不能用言语形容,如若从外面看凌江省古朴大气,那么从里面看,用繁华一词根本不足以形容。

    只见宽阔的大路两旁,整齐排布着三层两层的建筑,比起碧溪镇的居住之所,这里的建筑更为细腻。

    大大的门窗雕刻着繁复的花样,大门上方的雕饰为四大祥兽,或供奉财神,两旁的墀头无意不预示着对生活的憧憬。

    屋脊上部的飞鱼、仙人、麒麟等,预示着生意顺遂,家庭幸福安康。

    而商铺门口,大多雕刻财神,大气的暗红色搭配青砖纹理,组成美丽的山水墨画。

    再看街上的行人,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街旁的小商小贩不着急收摊回家,此时正是热闹非凡的时候。

    生活在城中的人们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旁晚时分出门散步消食,顺便买一些小玩意儿再好不过。

    目光所示之处,女人或锦衣华服,或飞云髻,肤色白皙,莲步轻迈,和平时所接触之人截然不同。

    马车继续前行,停在一座三层高的客栈前。

    门两旁有两个伙计迎接:“几位客官住店吧?我们这儿有上中下三等房间,不知道您要几间?”

    “两间上等房,两间中等房。”上等房柳清溪和杨奕辰一人一间,中等房这次跟随而来的有一个车夫一个小厮两个丫鬟,男女各一间。

    饭后,柳清溪和杨奕辰行车一天,身体疲惫,无精力继续闲逛,因此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日,两人起床较早,天色不错,简单在客栈吃了点清粥小菜,收拾好家中带来的土特产,柳清溪带着两个丫鬟出门拜访应老。

    本来柳清溪没有丫鬟,不是没有经济能力,而是自己经常外出,带着丫鬟不方便。

    只是这次出门,温氏特意交代:“这次不是去镇上,而是去凌江省,撑门面的不能少,这两个丫鬟从小跟着我,送你陪你去。”

    柳清溪随后不再推辞,反正经常来杨家,和这两个丫鬟比较熟悉,两个丫鬟都是十四五的年纪,一个**雨,一个夏荷。

    “走吧,你们两个随我去。”

    两个小丫鬟麻溜起身提起礼物,恭恭敬敬跟在柳清溪身后。

    车夫早已等待,并且早已打听好应府位置。

    马车缓缓前行,走在凌江省城宽阔的青石道路上,咕噜咕噜车声响起,柳清溪或许并不知道这次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带给她什么样的好处。

    应府,朱红色的门前,两座一人多高的麒麟巍峨屹立,倒座屋檐流水云纹花状,青色的琉璃瓦边缘是一排红色,相得益彰。

    和普通门房设置不同,应府门房在倒座上开了两个小口,类似于现代门卫的设计,方便许多,不用每一个前来拜访之人都要他们打开大门询问。

    因为第一次拜访,又是昨日到达凌江省,柳清溪并没有提前送上拜帖,到达之后才递上:“你好,临沂县碧溪镇的柳清溪前来拜访应老,这是拜帖。”

    门房低头看了两眼,大红色的拜帖上面字体大气,自然看出不寻常,当下不敢怠慢:“这位姑娘,您稍等。”

    随后快步朝书房的方向走去,这两日忙着准备座谈会的事情,老爷子和几位老爷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书房。

    本以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拜帖,又是趁着这个机会没有被邀请,意图来应府蹭一个捷径。

    应大爷应付山随意将拜帖放下:“不用管,咱们接着刚才说。”

    应老无意看了一眼,顿时被拜帖封面上的字体吸引,下笔有力收笔自如,非短日之功,随手拿起翻开看了看。

    想看看能写出如此风骨字的人到底是谁,怎知他突然被最后的落款惊呆了。

    “来人来人,这个拜帖谁送来的?”

    刚才门房恰好没有走远,听到呼唤,三步并作两步转回来:“回禀老太爷,门口有一个十四五的小姑娘送来的,说来拜访你,今日刚到,没有提前写拜帖。”

第二百九十五章 风水八卦() 
“快快快,快请!”应老声音立刻提高,冲门房摆手:“赶紧请人进来。”

    在应府当值这么多年,门房从来没有见过自家老太爷对哪一个人如此热情,即使省城许多商人前来拜访,也要看老爷子心情。

    今日着实奇怪,心中百转千回,但他脚步不停,立刻前去请柳清溪进入。

    门前,柳清溪端正站姿,两个小丫鬟同样挺直脊背,就怕给姑娘丢脸。

    这可是自家夫人将她们送给柳清溪的第一次出行,坚决不能表现差劲儿,否则岂不是太丢脸。

    一刻钟后,门房归来,三人被恭恭敬敬引进去。

    一踏进应府,柳清溪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舒畅,是的,莫名的舒畅。

    偌大的应府,如若规划不好,将会显得混乱或者拥挤,然而这里的建筑花花草草,完全没有给人这种感觉。

    道路两旁两排银杏树叶片开始泛黄,青色的果子渐渐黄,渐渐成熟。

    穿过大门正对的大路,是一座凉亭,亭台回廊,朱红色扶手上的鲤鱼戏水花样和回廊旁边的池塘相互辉映。

    一片片荷叶飘飘荡荡,还有几个莲蓬俏皮的伸出池塘,引人采诘。

    再往前走,每一棵树间的距离不拥挤,但又恰好形成衔接起来的阴凉,有丝丝阳光透过树叶照射进来,阴凉和微弱温暖有力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