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妻-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看到这个不算寒冷的地方布满了白雪。

    此时顾绾如同身处一个孤岛之上。

    人如果长久的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他很快就会把之前所想的一切都忘掉,甚至是之前曾经念念不忘的,顾绾很害怕自己会真的忘记一切。

    她翻了翻黄历,发现自己此时已然是嘉靖三十二年。

    她又是一个人过年,身边甚至都没有一个丫头陪着,顾绾这个人最害怕的就是寂寞,反正此时宋嘉泽应该也不会来找她了,她也不至于一直躲在这个地方。

    就在这一日清晨,顾绾看着窗外皑皑的白雪,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出去走走,她穿上厚厚的衣衫,打着一把伞,关了门。

    走了一个时辰,到了城里之后,看着满是烟火气息的城市。

    顾绾突然觉得有些恍然,身旁一个卖红薯的老头子对着顾绾说道:“夫人,这么冷的天,吃点红薯吧。”

    顾绾笑了笑,买下了这块红薯,走到热热闹闹的大街上。

    顾绾来到一处茶馆,买了一壶热茶,喝着热茶听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声,倒是感觉到自己从那等与世隔绝之中解脱了出来。

    只见在这座破旧的茶馆之中,有一个衣着寒酸的书生慷慨激昂的说着什么,言辞飘忽之间,顾绾恍然听见了一个分外熟悉的名字。

    杨继盛,联想到现在的年份,夏言已然获罪,困于诏狱,复杂难懂的政治斗争,激战正酣。

    想必就是那件事情了。

    正月,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劾严嵩十大罪、五奸,下诏狱,杖之百论死。

    顾绾闭上眼睛,拿起了一杯茶水,放在嘴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严嵩不是杨继盛的仇人,他却依然不忿,为夏言不忿、为朝局不忿、为死在蒙古马刀下的万民不忿,为天下不忿!

    以天下为己任者,是然。

    他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下场,沈炼的遭遇就在眼前,并非没有人劝过他,深通王学,熟悉斗争之道的唐顺之及时看出了苗头,作为杨继盛的朋友,他曾写信劝告:

    “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作为王学的嫡传弟子,唐顺之十分清楚当时的政治环境,所以他苦口婆心相劝,希望杨继盛不要出头,以避祸患。

    杨继盛看了信,却只是笑而不答,

    他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在上书弹劾之前,杨继盛斋戒了三天。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自由时光,四十二岁的杨继盛回顾了他的过去,从童年的贫寒,到青年的求索,熬过了继母的虐待,熬过了仇鸾的陷害,现在的他,是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前景光辉,仕途远大。

    然而现在他准备放弃所有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无疑的大业。

    因为放牛的杨继盛、历经磨难的杨继盛、看尽官场黑暗的杨继盛,依然是同一个杨继盛。

    在黑暗中的杨继盛,是一个纯洁的人。而面对这片窒息的黑暗,他无力反抗,只能发出那最后的呐喊。

    杨继盛虽然不聪明,却也不笨,他十分明白,唐顺之的话是对的。

    死劾确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他没有更好的方法。他没有钱财,没有权势,没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阁的希望,更没有徐阶的智慧。归根结底,他只是个出身农家、天赋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拥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台中央的那个书生慷激昂,无疑,他的口才极好,在座的人无不掩面哭泣,似乎已然预见了这位的的悲剧。

    这位的悲剧顾绾不用预见,就已然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个书生继续讲。

    杖之百杖之后,杨继盛的一只腿被打断。

    在某一个深夜,杨继盛被腿上的剧痛唤醒,借着微光,他看见了自己的残腿和碎肉,却并没有大声呻吟叫喊,只是叫来了一个看守:

    “这里太暗,请帮我点一盏灯借光。”

    这是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看守答应了,他点亮一盏灯,靠近了杨继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洒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这位看守看见了一幕让他魂飞魄散、永生难忘的可怕景象:

    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

    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在这个深夜,那枯燥的摩擦声始终回映着在阴森的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以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掌灯的看守快要崩溃了,看着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双腿却被牢牢地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曾见过无数个被拷打得惨不忍睹的犯人,听到过无数次凄惨而恐怖的哀嚎,但在这个平静的夜里,他提着油灯,面对这个镇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

    于是他开始颤抖,光影随着他的手不断地摇动着。

    一个沉闷的声音终于打破了这片死一般的寂静:

    “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顾绾突然听到一个急促而悲怆的哭声,她往哪个方向一看,竟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熟人。

    当年在京师与翟銮相见的俞大猷,此时顾绾方才想起来原来这位目前驻军的地方就在此地。

    俞大猷没有穿官府身边坐着一位年轻的男子,此时俞大猷面容悲怆,似乎并没有心思和那个男子说话,顾绾不用刻意听,就知道他们说的什么。

    那位年轻男子,应该是劝俞大猷不要意气用事上书。

    顾绾看着俞大猷离开的身影,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

    她放下记没铜板,冒着大雪,不顾一切的跑了出去。

第三百二十九章 戚元敬() 
顾绾只身一人跑入漫天大雪之中,倒是未曾注意到在茶馆深处的俞大猷朝着窗外,看了已然跑远的女子,心中涌起了几丝异样。

    俞大猷身边的男子看了俞大猷一眼,开口问道:“将军这是在怎么了?”

    “没事,只是觉得这位女子有些奇怪。”

    那个奇怪的女子,只身一人走在漫天大雪之中,她走到一位身着旧衣的写字秀才面前,给了他几个铜板,借了纸笔,写了一封信,将那封信放在怀中好生保管着,然后冒着漫天大雪,跑到了城南的一户人家。

    顾绾将手中的书信塞到家仆手中,头上戴着一个遮挡风雪的布巾,倒是让人看不清楚面上的容颜。

    顾绾什么都没有说,就直接离开了。

    家仆正好奇是谁的时候,门内突然出来一位老者,老者面容严肃,正是多日不见的翟銮。

    家仆将书信递给了翟銮,翟銮打开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良久之后,他转身回到屋子里,将手中的书信扔到散发这热气的火炉之中,那封信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告诉你家主人,我要会京师一趟。”

    “此时天寒地冻的,您身子又不好,这是?”

    “不必多言,赶快去准备就是了。”仆人听到之后,赶忙下去准备了。

    顾绾孤身一人走在城外,此时那个地方定然是回不去了,然而此时天下之大,又有哪一个地方是顾绾的安居之所,她去过太多的地方,看过太多的风景,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是一个无根之人,她并不是属于大明朝。

    尽管她在这个时代,有爱人有父兄甚至还有孩子,可是她依旧感觉到一丝丝生疏。

    今年沿海一带屡次遭受倭寇的侵袭,所以产生了数量不少的流民,朝廷禁制沿海一带的渔民下海捕鱼,所以很多走投无路的游民开始一路向南方腹地迁徙。

    顾绾跟着这些流民,在寒冷的冬日里朝着江浙一代迁徙。

    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大明朝的户籍制度非常的苛刻,之前夏仕给她伪造过一份,所以一路上的盘查倒是有惊无险,可是因为倭寇边患的事情,大小乡镇对于流民盘查越发严厉了起来。

    所以顾绾只能在城外郊区活动,一般不到城中。

    这一日顾绾在河边洗手,猛然间看到水面上的女子,顿时一阵吃惊。

    那个女人形容枯槁,眉眼之间竟是默然,看着真的像是一个没有生气的流民,顾绾一直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成功过,可是现在想来唯一成功的事情,大概就是逃亡了,此时便是让那些人站在她的面前,恐怕大概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个女人竟然是当年名满天下的顾如是了吧。

    顾绾轻笑,在嘲笑自己。

    只是就在此时,湖面那个苍白的女子突然破碎了,不远处几个孩子手中拿着石头,正在不怀好意的看着眼前这个怪女人。

    其中有一个男娃娃开口说道:“你个外乡人,不准蹲在我们村子的水池边上。”

    一颗尖锐的石块朝着顾绾飞来,顾绾用手接住了,站起来离开了这个地方,并不打算和这几个小孩子计较。

    她走到村子里,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准备借宿一宿。

    这户人家是一堆老夫妇,看着倒是良善,顾绾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便准备上路了,此时内陆腹地,她是不能去了,所以只能在这东南沿海一带流连,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地方落脚。

    告别老夫妇之后,顾绾就朝着东南方向走去。

    可能是运气不太好,恰好在路上遇到了一小群流民,由于目标群体比较大,又或者是今天,顾绾真的是运气不怎么好,竟然遇到了一小波倭寇,虽然顾绾能看出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拿着明朝武器的明朝人,只有少部分人是日本武士,可是对比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流民来说,这些人真的可以说是饿狼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有倭寇,人群中胆子小的女子大叫一声便开始慌不择路,流民四散逃命,倭寇们拿着武器开始屠杀。

    离顾绾最近的一个女子直接被人砍掉了一只胳膊,滚烫的鲜血烫的顾绾一身,眼看一个手拿倭刀的武士就要砍向顾绾,顾绾从包裹中拿出一把倭刀,反手砍去,武士手中的刀顿时变成两半。

    武士恼羞成怒的说了一句倭寇语,顾绾也听不大懂,只是赶紧转身离开。

    此时此地一片混战,顾绾慌不择路,虽然身手不错,可是到底是个女子,眼看就要被一群倭寇围攻,此时此刻,远处突然飞过来一只凌厉无比的箭矢,然后嗖嗖几声,围在顾绾身边的倭寇尽数伏诛,按说此时顾绾应该十分感谢那个救助于她的人,可是此时的顾绾却转身就要逃跑。

    只是此时一直冰冷的剑指着她的后背,让她无比动弹。

    已然数年未见的戚元敬端坐在战马上,眯着好看的眉眼,对着身旁的人说道:“把这个女人抓起来,此女手中有倭刀,十分可疑,好生看管。”

    戚元敬深深地看了顾绾一眼,而后策马离去。

    顾绾被带到一座囚车之上,随着这一小股骑兵一路奔波到东南要塞之地。

    进到城中之后,顾绾本以为自己会被安置在大牢之中,却未曾想道竟然直接被戚元敬带到自家府邸之中,她还听到士兵们议论纷纷说是将军看上了一位流民女子,带回家中纳为妾室。

    若是戚元敬敢纳她为妾室,单单是王元美便不会饶了他,据顾绾所知,戚元敬和王元美乃是至交好友,十分投缘。

    这位少年将军在东南屡次战功,倒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只是因为太过年轻,所以并未收到应该有的重视。

    所以这位少年将军的府邸在顾绾看来倒是有几分寒酸。

    顾绾换上一阵干净的衣物,看着镜子里面的女子,无奈的笑了笑。

    正准备打开门的时候,那扇红漆木门,却自己开了。

第三百三十章 幕僚() 
“阿飞,好久不见?”顾绾开口说道。

    阿飞眉头皱起,他看着顾绾神色复杂之极,最后却开口说道:“我不认识你,虽然你与我的一位故人十分相似,可是你不是她,她已经死了,她为了自己的夫君,死了。”

    顾绾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我叫阿秀,方才将大人认错了,实在是抱歉。”

    阿飞深深地看了顾绾一眼,而后离开了。

    顾绾来到屋子里,换了一身衣服,便坐下来,走到梳妆台上,开始写东西。

    夜半时分,顾绾总算是等到了戚元敬,她还记得当年初次见到这位将军的模样,如今十年已过,模样清晰可辨,可是早已然物是人非。

    戚元敬身上还穿着戎装,他将手中那把沉重的刀剑放在昂贵的红木桌子上,他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