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黑夜将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之黑夜将至-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赢的事情,于是杨小千举起双臂,说:“我举双手赞成。”

    “恩,还有,各地高校、中学的军训方式很快就会整改,会真刀真枪教好青少年学生们如何使用武器保护自己,我已经让教育部着手重编人教版教材,新版教材要重视理论的实际运用,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要包括数理化,还要包括面对灾难和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文主席接着说。

    这件事的重要性在杨小千听来比偶像改革还要大,杨小千迟疑片刻,试探着问道:“这不可避免会引起高考改制?”

    “是的,高考制度也要整改,要加大体育、思想品德、人文等科目的分重,必要情况下可能会加设一门考试科目,就考验学生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文主席说完,转头看了刘远舟一眼,似乎在示意刘远舟接话,但刘远舟不理不睬,继续吃菜。

    除军校以外,各地高校军训时大多是站在太阳底下走正步,唱军歌,就连教授军用格斗术的情况都很少,更没有拿出真枪实弹让学生训练射击的。

    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高中生大学生,正是血气方刚又少经世事的年纪,稍有不慎就会走上歪路,但就算一时冲动,或是因各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也很难对社会造成太大危害,因为他们并不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不用枪的人不想着枪,学会用枪了就可能想尽办法去搞枪,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负面作用。

    可如今文主席说要高考改制,教育改革,那不就是全民皆兵的前兆?

    “我同意。”杨小千点头的同时皱起了眉,做好最坏打算和充足准备,这是应有之意,可文主席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呢?杨小千可不认为自己已经重要到了可以参与国策的程度。

    “这些事纸上谈兵很容易,投入实际却很难,现在党内很多干部都是暮气沉沉,少了一种搞改革必须要有的锐气。所以,我说一句你熟悉的台词,杨小千同志,组织上想给你加加担子。”文主席盯住杨小千,目光炯炯有神。

    这一句看似玩笑却不是玩笑的话就体现出,杨小千不是唯一一个为这次会面做了功课的人,想必文主席在来前也对杨小千做了足够充分的了解。

    “文主席,其实我还不是党员。”杨小千笑了笑,避重就轻。

    “中央党校离得不远,我可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文主席眼都不眨。

    “哈哈,不敢。”杨小千赶紧摇头,又点了点头,“我会尽我所能,把这几件事落实到位。”

    “高考改制的问题就交给教育部的同志研究,你主要负责偶像塑造和一本选修课教材的编写,这本教材要包含有关丧尸和变异体的详细信息。另外,远救会不是有很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年轻人吗?单独成立一支部队吧,国家提供编制,至于他们现在的职责,就是去做军训教官。就拿你们江北做试点,用远救会的部队对各高校、中学学生进行军训。取得成功经验以后,推广全国。”文主席三言两语间又替远救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明白。”杨小千点头。

    “最后,你不要过分担忧影响问题,也不要总是带有怀疑和恶意去揣测党和国家嘛。”说到这,文主席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小千,“党和国家并不是不乐意看见远救会的发展,所以你做事不用束手束脚,大胆实验,放开手干,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从大局上维护和谐稳定的事,我都支持。”

    杨小千心花怒放,于谦握在手里的底牌果然有奇效,按理说再开明的政府也不能容忍远救会这种规模这种性质的组织存在,因为远救会深得民心,又具备高级武力,还是集权制度,万一哪天远救会当家人脑子一热,随时都在华夏腹地能拉起一支比圣战邪教更骇人的反叛队伍,这种可能性哪怕再小也是不被容许的。

    但现在文主席表态了,远救会不必解散,甚至不必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

    “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从大局上维护和谐稳定的事,我都支持。”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只要远救会不裂土分疆,只要远救会的立意是保护人民,那随他杨小千怎么来都行。

    放开手干?有一众觉醒者和中层基层的数百精英在,有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符文科技在,远救会想做什么事做不成?文主席这是给了远救会一张绿色通行证,这对现在的远救会意义重大。

    “谢谢主席。”杨小千站起身,九十度鞠躬,说,“我代表远救会全体成员感谢党和国家的支持,听从主席的指示,国家有什么需要远救会去做的,远救会上下绝无推辞。”

    没有任何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既然国家大力支持,远救会总要给出回报,杨小千知道今天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先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吃进嘴里。

    这时刘远舟终于吃完了桌上所有菜品,放下筷子,看向文主席。

    文主席与刘远舟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转眼看向杨小千,郑重地说了一句话:“国之利刃,不可轻授予人。”

    “是,我明白。”杨小千立正站直,中山装上没有一丝褶皱,他也同样郑重地承诺道:“自我以后,每任远救会会长入职前必须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党课。会内增设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共同监督权力使用。”

    文主席满意地笑了,开怀大笑

第三十七章 一代雄主() 
杨小千表态后,文主席交代了几句改制注意事项,便离开了钓鱼台,留下刘远舟和杨小千大眼瞪小眼。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谈工作,杨小千清了清嗓子,问:“杨冬送回去了么?”

    刘远舟点头,不说话。

    “透露一下吧。”杨小千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下次灾难是什么?”

    有些事情,当局者迷,身在其中时看不出来,等到事后却能回想出许多内容。在决战尸海之前,刘远舟就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无法理解的部署,后来的事实证明,每一项安排都派上用场,有扭转局面的关键性作用。

    这让刘远舟看起来像个先知,杨小千最初以为刘远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计算推演出未来,提前布局。可从之后发生的事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刘远舟计算未来,那么那些变异体应该一个都走不脱。

    再回想起南城门决战前,刘远舟一反常态地脱离岗位,在穹顶消失前就乘坐直升飞机离开对尸总指,飞向封锁线外的军队。杨小千当时用来安抚于谦的说法是,刘远舟要去与外界接触,传递信息,让外面的军队尽快了解情况,并取得话语权,使南都军区第二集团军做出正确选择。

    但杨小千自己心里并不这么想,以杨小千对刘远舟的了解,能让他临阵脱离的原因只可能有一个,他一定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在刘远舟看来那个理由比所有远江幸存民众加起来更重要。

    把这些奇怪的事情摆到一起,不难想出一个可能:刘远舟手里有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所以刘远舟才能准确掌握穹顶消失的时间,并提前部署。在日后面临其他灾难时,能够预知未来就能拯救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人的性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刘远舟才会把人藏在手里,不对其他人透露,所以他才会擅离职守,把这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送到绝对安全的地方,因为这个人太重要,不能冒任何风险。

    当然,这只是杨小千的一个假设,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证据。杨小千询问下一次灾难的具体情况也是一种试探,不过他并不抱多大指望,想套刘远舟的话?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能做得到。

    刘远舟看着杨小千,眼神里似乎藏着一丁点儿赞许,这让杨小千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不能说?”杨小千问。

    刘远舟收回目光,说了两个字:“魔潮。”

    杨小千心中一动,一边猜想着刘远舟的回答是否间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一面回想着于谦给出的资料中,有关魔潮的内容。

    在另一个地球,魔潮降临的时间,距离明朝的活尸危机有近两百年的跨度,而现在,远江会战才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这说明各种灾难的降临并没有一个固定次序。

    因为魔潮出现的时间更近,于谦所给出的资料中,对魔潮的记述也就更加详尽。

    度过活尸危机短短二十后,大明帝国四分五裂,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但各地豪强仅仅只是盘踞一方,没有燃起滔天战火,因为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与不同的怪物和危机做着无休无止的斗争,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不便,昔日偌大帝国在之后数十上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分裂,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的传承断代使新生代的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上百年的时间,曾出现过数不胜数的明君、枭雄、豪杰,他们带领子民,固守疆域,收缩防线,锻炼兵器,发展技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一点一点地将人类从毁灭边缘带向复兴之路。

    一百多年年后,千古一帝姬恒于燕京横空出世,他凭借着强大的个人武力、优秀的军事才能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将北地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国度,定都燕京,国号大乾。

    大乾帝国立国于废土初开,百废待兴之时,姬恒在位二十年,大力发展工学器学,简化文字,统一语言,开办学堂,影响深远,真正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

    但千古一帝的雄心不止于此,在找回了文化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之后,姬恒一展宏图,决定为万世开太平,他要收复失地,一统中原,找回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拥有超能力的信使带着姬恒的旨意去向华夏各地,寻找其余势力的同时,传播文明的火种在大乾帝国境外,一些先朝遗民幸运地躲过了重重灾劫,困守在深山中,逐渐退化成了较为原始的农耕部族,只知耕地种菜,养猪吃米,不知山外世界已经历百年剧变。

    又是十年时间,成千上万位大乾使者毙命于奔波的路途上,用生命燃起长明之灯,照亮大乾帝国境外更辽阔的疆域。

    在这十年里,大乾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广阔,臣民越来越富足,不断有其余势力依附于大乾,甚至全境迁徙,来到大乾寻求庇护。

    姬恒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了大乾开国国君,此后三十年时间兢兢业业,眼看着就要以六十岁的高龄在当时能活到六十岁,无疑是世界第一高寿完成惊天动地伟业,姬恒着急了。他不能不着急,千古一帝满足不了他,他想做万古一帝,他要一统世界,开创太平盛世,可他快死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姬恒不顾朝臣反对,毅然下令,令大乾帝国强军出境,收复失地。

    不久之后,魔潮降临,铺天盖地的怪物淹没了燕京,只有禁卫军留守的燕京挡不住这毁天灭地的魔潮,姬恒在自己夙愿即将达成之时,死在了王座上,魔物的尸体在他脚下堆垒成山,一代雄主,力竭而亡。

    在燕京沦陷后,实行中央集团制的大乾帝国很快走上了大明的旧路,四分五裂,各自为战,而那魔潮则侵袭四境,肆虐百年。

    直到另一位传奇人物诞生于原顺天府遗址,创立希望之星,覆灭魔潮。

第三十八章 分歧() 
于谦出身的势力,或者说将当成实验工具的势力,正是曾经覆灭魔潮的希望之星,所以于谦所掌握的资料里,有着魔潮怪物的详尽描述,不仅有文字,还有栩栩如生的图画。

    以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怪物,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们大多曾出现在各种影视剧或游戏作品中。这一点让杨小千感到极度困惑,丧尸也好,变异体也好,魔潮里的怪物也好,这些灾难危机为什么都以如此熟悉的姿态现世呢?不过疑惑得不到解答,也不能止步不前,就算永远找不到答案,脚步也得往前迈,就目前而言,积极准备应对方案比追溯灾难来源更加重要。

    “考虑撤离居民吗?”杨小千紧张地问,上京不比远江,其中人口上千万,想要组织紧急撤离,代价沉重。

    但根据于谦提供的资料,很难判断出魔潮怪物的具体实力,毕竟另一个地球的大乾帝国和希望之星,都走上了与本世界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科学技术武器运用与本世界有天差地别,只凭他们与魔潮的交战结果,无法准确判断出现代军队对阵魔潮的结果。

    既然没把握全胜,就必须提前做好撤离居民的准备,如有必要,甚至要考虑暂时放弃上京,战略性迁都。

    “不必。”刘远舟的声音很平稳,但说出来的内容让人杨小千心如擂鼓,“魔潮会在半个月后开始陆续降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