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轸花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轸花辞-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只是自顾自说着,只是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杯子,似乎是在跟他交流,也好像是自言自语。

    施佳珩听她说话时忍不住望向她,而后又快速移开目光,望向林日昇那张充满希望的脸:“正是。此案时隔数年,早已定案,却又被翻出来重审查,且此案往大了说是谋害圣君,往小了说也就是丢了一件贡品,全在于皇上。皇上果然当了真,将顾朝珉都下了狱,却又审而不定,对于其他涉案之人只是随意审审或羁押,也不去追踪水沉璧的下落,可见皇上审查此案,意不在查出水沉璧之下落,亦不是要为二人定罪,而是借力打力之计。”

    陈思雨听出了些门道,急忙问道:“怎么说?”

    经过施佳珩一提点,楚云汐心中已明白了九分,脱口而出道:“是了,圣上是囚禁两人以作人质。”这次她没克制住,正巧与他对视。

    这次他没有移开目光,而是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微笑着道:“对,云汐一语中第,正是如此。皇上扣押顾朝珉和陈老爷乃是两个意思。扣押顾朝珉就有三层含义,一是向顾辰施压,楚孝廉执掌朝政十几年,崔、韦等门阀士族被一一剪灭,顾氏一族迅速崛起,顾辰年迈也算是对皇帝忠心,进退有度,守臣子本分,但顾氏枝叶繁盛,宗室众多,他焉能约束周全。遂有顾湘兼田,顾沙强征,顾审私藏,顾洲贪墨,不一而足,这一装一桩一件件涉及顾氏的大案一旦彻查势必动摇国本,扰乱朝纲。这些年来朝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已经经不起大乱了。皇上抓顾朝珉是为了逼顾辰去处理,这矛盾就从群臣之间转到了他们顾氏宗族内部。二是便是消减太子的势力。让太子督办顾湘侵田案是圣上最为高明之处,既避免君臣矛盾激化,又是考验太子。太子若是秉公执法,必然引起顾氏宗族不满,削弱两方关系,若是有意庇护,自然又失去皇帝的信任。皇上正是拿此事试验太子呢。”他的目光温和而有力,却像一根根钉子一样,将她的钉住。她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看着他,此刻她觉得自己更傻了。

    她愣愣地盯着他,他的话只听进去了一半,她的眼前模糊了,头脑也不听使唤地像喝醉酒似得阵阵发昏。她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在听什么,仿佛一只受了感召了僧侣崇拜地望着面前挥洒谈论得佛陀。

    “至于这第三。”施佳珩说的有些口渴,端起已经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道,“便也是要给太宁长公主出气。驸马一案是顾朝珉主审,驸马被贬到蛮荒之地,染病死了,公主安能不动怒。想来那封书信也是公主的主意,这也是为什么时隔两年多,那封信还能畅通无阻地进入皇上手中的原因。”

    他分析地头头是道,众人均叹服不已,尤其是林日昇,这些盘根错节的朝堂和皇室的纷争纵使他抓破脑袋也是绝对想不到的。此刻他才明白皇帝话语间的隐意,才明白自己昨日对皇上的进言是多么的天真可笑。

    施佳珩环视众人继续侃侃而谈:“太子心腹莫不是是与太子沾亲之人,外戚乱政是大患,这么做也是为了削弱外戚势力,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外戚是要用,但不可不管。太子的东宫右率卫已外调将领来担任,便是明证。”

    陈思雨震惊之余更感憋屈,恨道:“这么说我爷爷是陪太子读书,无辜被抓,不过是皇上的一招棋。”

    施佳珩却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不,抓你爷爷也是皇上的算计之一,其用意却在别处。”

    陈思雨奇道:“我爷爷既非朝廷中人,亦非顾氏宗族,又不懂朝廷大事,抓他一个本分商人做什么?”

    楚云汐了然一笑,点头道:“对啦,可是你爷爷有钱啊,皇上抓陈爷爷,是为了逼你,让你拿陈氏的巨富家产去赎。佳珩,我说的对吗?”她竟不自觉得张口反问施佳珩,待她惊觉,脸上笑容一僵。

    施佳珩却很高兴,赞同道:“对,正是这个道理。朝廷每年岁入最多不过五千万两,大都千万两上下,有时甚至还不足千万两。这些年来东南盗寇肆起,西北拓跋有再起之势,北方雪灾,南方洪灾,西南又发生地震,灾民遍地,军饷拮据,又兼官员**,到处都需用钱,如今朝廷分派给百姓的赋税已是太祖建国时三倍有余,若再征派恐生民变,若是要保全百姓,就只能从你们这些有钱的大商户下手。陈家是江南首富,若能以体恤国艰之名义带头捐献家财,我猜不出一月,陈老爷子定然安然释放。”

    陈思雨听了此话,气愤地拍桌子站起来,质问道:“这便是活脱脱的明抢了,掠民刮商,朝廷便是如此治国爱民的吗?我倒要请教将军,每年各府各级官吏贪墨敛财之数怕是胜于陈家家财十倍,为何圣上不查,不去抄没这些人的家财,任用酷吏贪吏,四下劫掠,你既然知道为何不向圣上上本,反倒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林日昇怕陈思雨一气之下口不择言,忙拉她坐下,替她赔礼。

    施佳珩也不生气,风度极佳地继续笑道:“说的好,问得好。这些官吏当然要查,却不能全查,当然要治,却不能急治。皇上任用这一批虎狼之臣也是被逼无奈。”

    他的目光渐渐拉远,眺望对面茶几上一盆郁郁葱葱的吊兰盆景,眼神渐渐变得迷茫,以一种追忆的口气轻声道:“以往对朝廷对皇帝,我总有许许多多解不开的疑问,而如今透过这个案子我倒明白了许多。”

    他环视众人,忽然问道:“你们觉得皇上为什么这么相信楚孝濂,为什么楚孝濂陷害忠良,贪墨巨款数十年,皇上还对他多方维护,信任无匹。为什么御史台曾经有十余位御史联合上书,结果被流放处死的就达七、八人之多?”

    林日昇答不上来,楚云汐也沉默了。陈思雨和严青霜对朝政一无所知,只瞪着一双无知的眼睛望着众人。

    施佳珩靠着椅背,双手环胸,望着房顶笃定道:“世人或者认为是楚孝濂瞒天过海,蒙蔽上听,或者,说句不敬的话,认为皇上年迈,昏庸无识。起初我也这么不敬地揣度过。但旁观了这些年朝廷的风云变化,波云诡谲,我如今才依稀有些明白过来。纵览这十几年楚孝濂打杀拔除的朝廷官员,虽有贤良名将,也有为祸一方的封疆大吏,和割据一方的军团门阀,韦、崔、韩、赵等士族正是在楚孝濂把持朝政时期被连根拔除的,解除了威胁朝廷几十年来的心腹大患。这不得不说是楚孝濂之功。我甚至大胆的猜度,圣上之所以信任楚孝濂,楚孝濂之所以能独霸朝权数十年屹立不倒,其实皆因为他是圣上的人。”

    陈思雨和林日昇交换了一个惊诧的眼神。严青霜似乎对这些官场争斗颇有兴趣,虽然不甚了解,也插不上嘴,却也听得津津有味。唯有楚云汐听得心惊,不由得直视着他道:“你是说楚孝濂其实圣上在朝廷里安插的一把刀,一柄剑。”

    施佳珩依旧温和的笑着,用天边云彩一样清淡神色说着最惊心动魄地真相:“可以这么说。”

    楚云汐刹那时心中一片澄净,许多疑惑的、费解的、不合情理的事实一下子便突然贯通了,她边回想边将自己理顺的思路说了出来:“当初我在翰林院翻阅本朝记载时,曾看到圣上执政初期,由于施政过于严苛,激进,曾遭到洛阳各大兵阀士族的反对。他们甚至动过废立之举,要拥立前太子李薄称帝,还在民间寻过其他亲王的子嗣。若非皇帝借了齐氏之势,迁都长安,怕是早已殒身。而后圣上便有些怠懒国事,蛰伏两年之后居然一举荡平了齐氏,令人胆颤。再后来沉迷于道家长生之术,荒废朝政,大权旁落。但皇上在七王之乱中所展露的智计,施政推政中的狠猛果断,在韬光养晦中的运筹帷幄,真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昏聩到连忠奸都不分。而且楚孝濂事后,皇帝息事宁人的态度,分明是为了保全。但若你所猜为真,那我便做了一件极为可笑之事,所谓的惩奸除恶、为民除害竟成了一场笑话。”说到后来,她竟感到身上传来阵阵寒意,一时也迷茫了,忽然不知当时自己豁出性命所做的一切究竟有何价值。

    林日昇听了两人对话还是倍感难解地问道:“我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用这一批酷吏贪吏,那些公正严明的清明廉吏皇上为什么就不用?”

    施佳珩轻轻一笑,轻巧地便解开困惑他的难题:“任用清正廉明之官百姓自然是欢欣鼓舞之至,但圣上要对付的那些人非良善之辈,都是世代传习、摸爬滚打中崛起的奸雄枭臣,若是朝廷中任中的都是如林兄这般恭孝仁慈,或是那些经学满腹,整日里只会为了君子小人争论不休的学究文臣,若让他们去跟这些人去抢去争去斗,如何是他们的对手,说白了他们不过是一些无用的好人罢了。”

    自小爱看史书的楚云汐也颇有同感,补充解释道:“楚孝濂用的这一批人虽然贪虽然狠,但整人罢人,确如一把把利刃,直戳敌人,毫不留情。正因为他们学识不高,不循圣人德行,不做襄公之仁,只知俯首听命,才用来倍加得心应手。他们虽然贪得无厌,对民暴戾,但对君威臣服,对君令执行,却毫不含糊。”

    这个思想也赢得了严青霜的赞许:“正是,只有恶人才能对付恶人,在恶狼面前,好人只能落得个东郭先生的下场。”

    “可是用了他们打倒了士族门阀,破除了皇室威胁,却败坏了朝纲,损毁了人心风气,岂非得不偿失。”林日昇仍旧不死心地追问道。

    “这便是代价。”施佳珩转身铿锵有力地说道,“若皇上不任用这些虎狼之吏,铲除这些环伺朝廷,虎视眈眈的镇国外臣,那中原王朝仍会处于四分五裂,战火频仍之中,百姓受害更深,好歹如今天下统一,朝局安定,只要圣上下定决心,扭转吏治,恢复清明还是指日可待的,一旦战火四起,门阀割据,天下尽毁,百姓的生活怕是还不如此刻。”

第四十二章 花开无果假潇洒(二)() 
林日昇难以苟同皇帝的用人之策,但对施佳珩洞若观火的观察力和分析力还是十分敬佩的。他深深地感慨道:“虽同在朝廷为官,我的见识远难比施兄。听了你一席话,我方知皇上的话是何等正确,我果真是不适合做官。皇上的心机城府,我纵是在翰林院呆上十年、二十年也看不透一分。”

    施佳珩谦虚地摆手道:“林兄莫要灰心,我虽在朝廷任职短,但却在军队里呆了多年,这些事也是慢慢琢磨出来的。”

    林日昇自嘲笑道:“其实我还不如云汐。”

    楚云汐也苦笑一声道:“快别说我了。我其实也在一厢情愿干蠢事。那时为父报仇,为圣上解忧,为天下除害的信念支撑着我,令我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无论成败终会为青史所载。想来当时若我早一年揭穿楚孝濂的身份,估计我就会被冠以污蔑诽谤朝廷重臣的罪名问斩了,只是那时恰好是丞相权力最为膨胀之时,皇上只不过是借了我们的理由杀了他缓解群臣对朝政的怨恨而已。楚孝濂不过是圣上的杀敌的工具和挡箭的盾牌,即便我们不去揭穿他,圣上迟早有一天也会杀他祭旗,以息众怒,如今看来如果楚孝濂没有杀死我父亲取而代之,以我父亲之品性若不能早日急流勇退,也终会做了朝廷的祭品。这世上忠奸、善恶、是非、曲直本就没有一定之规,圣人所教的那些崇高的品格终归是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幻影罢了。”

    “所以我们只需遵循本心做自己觉得正确之事便是了,何惧外界是非。”施佳珩话里有话,楚云汐装作出神,垂下了头。

    经过这一次会面,陈思雨放下了高悬的心,安心地住了下来。虽然她心有不甘,但捐献家产便能挽回爷爷的一条性命,这个生意还是很值得。陈家的核心产业账册,她一直是随身携带在身上的。经过她日夜无休无止地核算,她仅留下了家中祖传的部分田产和祖宅,其他的产业都由陈洪出面变卖成银两不日将押送长安。

    家中的仆人也都遣散的遣散,送还的送还的,除了几个死心塌地的家生奴才不愿离开在杭州老家里看守房屋田产之外,就只剩下愿意伺候小姐的肖红叶和愿意照顾老太爷的陈洪了。

    心疼也无法了,她认命了,经商便是如此,跌宕起落是常有之事,富时能富甲天下,穷时亦能身无分文,好在他们还没有穷的要流落街头,等把爷爷接回家,他的后半辈子也能安享晚年。

    虽然皇帝已经将林日昇的诊病判定为别有用心,但他仍然执着地请求皇帝接受他的医治。虽然他已不需要在皇帝面前费心地禀呈冤情,但是他仍旧要冒着龙颜大怒的危险去跪请圣安。因为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