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轸花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轸花辞-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仔细想过了,寻求能够打击丞相罪证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潜伏到楚氏新宅中去一探究竟。那里是丞相的家,也是丞相私下里处理无法在堂里公开的肮脏事务的地方,无论他心思有多么缜密,证据处理的有多么干净。可就像上官雪萸说过的那样,凡是存在过的东西就必定会留下痕迹。与其舍近求远从外部进攻,不如直捣黄龙从内部突破。与虎谋皮定然凶险万分,但既然她要豁出性命,而并非要保全自身,那么只要能达到目标为何不冒险一试呢。

    楚府旧宅的每一寸土地都已被她仔细搜过,就差掘地三尺了。然而除了那一具难以解释的枯骨,她却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异常。既然楚府荒宅里找不到,唯一的捷径就只剩下这一个了。

    相府新宅早已从朱雀大街搬到了城西,正好跟施家的西北将军府在同一条街的南北两侧。而且上官雪萸无心之间帮了她一个大忙,她早先借为其绘画之名,登门拜访,可巧的是上官小姐十分喜欢丹青,收藏了许多名家之作,不但常请她去赏玩,还向她请教了许多装裱和保养的问题。

    她曾小心地打听过丞相的作息,避免与他在府中相遇,由于她的谨慎小心确是没有引起丞相的注意,毕竟在位高权重的丞相大人眼中一个宫廷画师不过就是一个高级一点的奴才。而且他对上官雪萸似乎异常放心,对她结交什么人,做什么事从来不过问不干涉,每日只是金银首饰、绫罗绸缎不断。

    在此期间她机智地应对楚府的各路人马,虽然有两次在府内跟大夫人卢氏不期而遇,但她沉着冷静对答如流,且她加快的语速都使她像极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后生小辈,所以轻松地蒙混过关,卢氏甚至还开玩笑要让她给自己也画一幅小像呢。

    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她根据自己的所见和大脑抽象的图像制作了一个楚府的大致方位图,对其中重要机密地方比如丞相平日里会客的大厅、处理政务的书房反复核实,确保自己在黑夜无人之时也能快速地分清,避免犯一些走错了之类的低级错误。

    其次她还假设了各种意外情况,重点研究了各种逃跑路线,包括如何从楚府中逃脱,如何躲避巡城官兵等等。为此她还特意观察了一下楚府的守卫布置,以及询问了施佳珩有关城中兵力配置等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提前嘱咐绿妍青莼三人,一旦她出去查访没有按照计算好的时间回到家里,定要想办法赶去西北将军府躲避。

    等她确信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万无一失之时,她便可以果断地采取行动了。可是这个时机却难以把握,所以丞相回乡守孝的消息对她不啻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不仅增加了她成功的几率也降低了潜在的危险。丞相精力有限难以两头顾全,府中没有男丁,只有一群容易对付的女眷。

    相府的守卫也一分为二,一半与他随行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另一半留下。虽然相府的守卫可能会比平时更加森严,但守卫数量减少,加之主人不在,时间一长难免疏于应付,而且朝堂之中其敌对势力定然蠢蠢欲动,只要她能查到确凿的线索,能够撼动丞相地位的证据,众人必群起而攻之。她愿做这挑头的第一人。

    丞相回乡守孝之期一拖再拖。首先被激怒的不是他的政敌们,而是一帮卫道士。而就是这帮人居然从道德伦理角度差点毁灭了连律法都可以随意践踏的丞相的政治地位。

    先是两位翰林编修联合礼部侍郎等人公开反对丞相企图夺情这种违背人伦的行为,结果被人弹劾,当众杖责。此事轰动朝堂,引起了大批官员的愤怒。丞相积累多年来的恶行终于导致排山倒海般的报复,而报复的借口是那么冠冕堂皇、光明正大——不孝。

    于是新的一轮攻击开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一干大臣突然跑到皇帝的病榻前,痛心疾首地指出丞相为百官之首,应当以身作则,我朝建国之时以仁孝治天下,若连父母去世儿女都不为其守孝,岂不动摇国本,若百官群起而效之,岂不遗祸后代,如此天下举子还会信奉忠孝节义吗,天下百姓还会遵守伦理纲常吗?此例不可开啊。

    如此一来,朝堂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丞相是否应当回乡守制等问题的大讨论,众人各执一词吵闹得不可开交。可惜支持丞相的大都是因为些趋炎附势或贪生死而不得不臣服与丞相的淫威之下,而公然反对丞相的显然都有两根硬骨头,尤其是言官们。

    他们一出动势必要闹个惊天动地。他们拿出文死谏的专业态度,上至政治问题如:胁迫君主、结党营私,下至经济问题如贪污腐化、侵地圈地等等变着花样地进行人身攻击,最终将不孝“升华”到了不忠。其声势之惊人,似乎誓要将丞相弄得身败名裂不肯罢休,最后甚至连丞相门下的几个门生都被这种强大的正义感染了,不惜背着背叛师门的骂名,从中立派越到反对派的洪流之中。

    这样规模浩大的声讨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即使其中偶有几人被治罪也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念。众人盲目乐观地以为胜利在望,连一向做最坏打算的楚云汐都不禁心生希翼。可是高深莫测的施佳珩却始终淡然地抽身远离前朝荒诞的闹剧,他远远地望着那些激情澎湃的反对者们亢奋的表情,对她摇头道:“他们高兴的太早了。”

    因为他看到了纷繁复杂的朝廷斗争背后的本质规律——权力。众人的力量聚集起来表面上虽然可怕,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权力最大的皇帝手里。

    为了暂避风头丞相做了第一次妥协——闭门谢客,躲在家里美其名曰恭等圣裁。

    正当众人觉得胜利在望,准备大摆筵席庆祝胜利之时,久病不朝的皇帝和闭门多日的丞相出现了。他们俩配合默契,以至于像一出演一出早已排演好的双簧。丞相于百官面前上奏母亲去世,请求回乡丁忧。皇帝微睁双眼,扫了一下折子,嗯了一句“准奏”。然后,普天同庆,皆大欢喜,丞相回乡守孝。然后,众人闭嘴。然后便没有下文了。

    三天之后,大局既定,丞相奉旨回乡守孝三年。

    当消息传来,楚云汐不得不感佩施佳珩可以于迷雾中看清来势的远见卓识。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丞相居然可以在百官如此宏大的讨伐中屹立不倒,并且还能全身而退,也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整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却以这种近乎滑稽的方式收场,在众人懊恼之际,楚云汐却认真做起了反思:

    第一、丞相统治堡垒看似坚不可摧,里面却早已被白蚁磨食的千疮百孔。除了那些丞相的坚定支持者和一些观望人士之外,大部分反对丞相的势力还是有坚定的决心的;而失道者寡助,若是有一天丞相失势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那么那些中间势力是很容易被拉拢过来的。

    第二、丞相的支持者中最难以撼动的其实是皇上。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第二、第三、朝中的官员攻击的理由之中最使丞相理亏的还是夺情之事。其它罪状要么是证据不足,要么是难以查证,有的甚是为了顺应“倒丞相”的潮流硬生生凑上去的。总之是缺乏条理,缺乏证据,缺乏组织,也缺乏领袖,最关键还是缺乏说服力。

    第四、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于政治。政治压迫不过来自于外部政敌,而道德压迫的则来源于全民的道德信仰和伦理底线,是来自于人们的内心。

    这残酷的现实让楚云汐更加坚信她的判断是正确的,众人的努力已经证明了外部的进攻根本无效。皇上信任丞相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唯有打破丞相和皇帝之间坚固的信任链条,才能彻底摧毁他,最好的方法只有把丞相丑恶的内心剖开,让他看到你最钟爱的臣子怎样背着你利用你的信任将你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这一切都这需要证据、证据、证据!

第十九章 寒夜深沉暗箭冷(一)() 
长安市民在目睹了壮观的丞相回乡车队时心中积怨更深。

    虽然丞相与其政敌在轰轰烈烈的朝堂斗争中都做了妥协,但几乎没正面还手的丞相和差点倾尽全力的敌人们勉强打了个平手。很显然是他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也许是为了炫耀他的战绩,也或者是为了打击敌人的士气和信心,相府十分豪奢地备了八辆马车,组成了一组庞大的车队。并按照楚云汐所设想那般将府中守卫一拆为二,以其最为精练的守卫为先锋,浩浩荡荡地穿街过巷,气歪了御史台的一帮言官的鼻子,也成功地向城中百姓宣告自己的难以动摇的权威。

    丞相离城的那天清晨,天空飘着似绣针般细细的雨丝,楚云汐特意没有撑开包中雨伞,而是故作躲雨栖身于檐下,隐蔽在议论纷纷的百姓人潮之后。当她看到了相府马车的车轮驶过湿哒哒的大街,留下的车辙印记,却心头一紧。原本的一丝欣喜像刚长成的树苗被无情地拔起丢弃在路边。前人的教诲诚不欺我,丞相回乡又岂知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若是他将计就计,借以回乡祭祖守灵之名,将他这些年来贪污所得银钱珠宝以一招瞒天过海之计运回金陵,那要在相府里找寻直接证据可就难上加难了,事态的发展并非像她预料的那般乐观。

    楚云汐越想越后怕,是啊,施佳珩说的对,丞相既然敢走,就不怕别人欺上门来。他定会将账本一类的重要的东西带在身边,也会安排耳目灵通的守卫来回通报,一旦有变,他肯定会就地处理,绝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若果真如此,去楚府探寻证据究竟还可不可行?

    整整一天她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以至于根本无法安心在图画院作画。

    离开图画院之前,每位画师都要向掌院院士汇报一下工作,即展示一下今日所做的作品。虽然是按程序走过场,王院士并没敷衍了事,还是很认真看完了每位画师的作品,并给与寄语或建议。

    到了楚云汐,王院士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对她摇了摇头。事实上,王院士对她一直是十分欣赏的,因为她的灵动的才气和不流世俗的画风让她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然而倘若她是一位民间画师,则她的遗世独立,她的孤芳自赏定会大放异彩,但这里是皇家画苑,供职于皇室就必须舍弃自我的艺术追求,而要以皇室的审美追求为最高纲领,一切以服务皇室为最低要求。但她却总是不由自主的在画中带出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得她的画难以普遍的适应皇室大众的审美趣味。要知道这是很危险的。

    王院士不止一次的提醒她宫中各位主子的喜好,违愿的修改让她的作品变得或笨拙或无力或刻板或失真,被教条框死的创作让她有些郁郁不得志,若是按照当时的皇室绘画标准来看,她在图画院中并非最优秀的。可有趣的是纵观她的整个艺术生涯,当时却是她创作最辉煌的阶段。

    即便是受到了如此之大创作限制,后世对她的作品依然给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她流传于民间的非宫廷作品。

    那时绵延无边的孤独苦闷使她不得不寄情于绘画。如果说中规中矩的宫廷御画是为了应付差事的不得已为之,那么她私下里创作的那些画作才真实而客观地表达了她的所思所感。

    痛苦矛盾煎熬的艰难生涯却激发了她强大的创作灵感,她的画时而潇洒出尘,时而悲苦浓重,时而坚韧顽强,时而愤世嫉俗,总之一切接随着她的心情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而变得错落有致,变化多端。

    她的画笔开始有了生命,而不再是线条的堆砌,和色彩的渲染,她将笔墨颜料当成了抒发她内心无限感慨和万千思绪的武器,而她也终于体味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各种苦楚,总之一切尽在不言中,唯有知己方能领略。但当她后来重新沉湎与平静安详生活之中,却发现她再难画出令自己感到震撼的作品了。苦难当真是塑造一个人才华最好的老师。

    由于她低估了这些用以发泄内心情绪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因而她便没有太过珍视这些随笔涂鸦之作,有些被遗失,有些被焚毁,当然也有一些被无意地流传了出去,在一部分血气鼎盛的年轻贵族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们开始自发地找寻这位署名为“惆怅客”的神秘画家。

    与王院士的交谈过程中楚云汐略微有些分神,她脑袋一刻不停地转动,从图画院到家里,她始终保持着因深思而不发一语的沉默。

    晚饭时,她坐在桌前若有所思地将一个雪白的馒头揪成一片片地往嘴里塞。她呆滞地盯着桌面,略带矛盾的痛苦神情,仿佛她不是在揪馒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