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男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男神-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河晚报》是党报性质,是省内所有领导案头必备的一份报纸。

    所以,王中岳有此一说。

    谢友生听了这话,心里便是一动,他觉得王中岳说得不错。

    自己举办的作文大赛在本省发现了文学好苗子的事必须得大大宣传一番,引起上头领导的关注才叫圆满。

    王中岳即便抢了这两篇稿子在他版面上发了,那功绩终究还是主要算在自己头上的。

    “好吧,那就给你拿去先发一下吧,我们下期杂志也要发这两篇稿子,同时公布作文大赛的评奖结果。王老师,还要麻烦你到时候给我们发个新闻稿子出来。”谢友生说道。

    “好说,好说!过几天你把新闻通稿给我就是!文化新闻现在归我负责,版面我给你留四分之一版,还不行吗?”王中岳眉开眼笑。

    一般来说,省报的副刊算是一省之内很重要的文艺阵地。

    也是肩负着培养文学新人任务的。

    王中岳觉得,像这两篇作文的作者这样的少年才俊,将来如果一直在文学领域深耕,在文学方面获得大成就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自己的版面发表了对方的处…女作,这也是一种很有纪念性意义的事情,自己到时候也是可以将之当成文学新人培养方面的成绩单交上去的。

    两天后,王中岳将两篇文发在了南河晚报“大河副刊”上。

    《南河晚报》是四开大报,这时候每天出刊16版,“大河副刊”独自占了一个版,一次性就可以刊发个七八篇千字文,用稿量还是相当大的。

    冯超写的这两篇文被安排在了本版头条的位置。

    王中岳以一个编者按开头,对这两篇文做了隆重的推介。

    编者按的题目叫:文学新苗好喜人!

    内容则是介绍了《中学生作文》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赛事评奖情况,在本次评奖中,笔者发现了两篇令人震惊的佳作。

    这两篇文的作者才是初一的学生,都是才年仅十三岁,可是,他们的作文行文十分的成熟,文章十分的耐看好看,从文字到内容,都堪称经典之作。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两篇文的作者都来自一个乡下初中:冯庄乡中!他们还是一个班的同学!

    ps:觉得书合胃口的,就收藏推荐一下吧!谢谢大家

第14章 惊动乡里() 
介绍完两个小作者,下面就将两篇文章发表了出来。

    《南河晚报》发行全省,日发行量高达二十余万份,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王中岳将这两篇文重点包装推出之后,很快就被众多的读者看到,而读到这两篇文的人们也都是惊叹不已。

    6月15日,周五。

    上午10点多,冯庄乡政府办,冯有才忙完手里的活,正打算靠在椅子上喝口茶看看报,就听见桌上电话响了。

    他赶忙接起:“您好,哪里?”

    “我是马德生,小冯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乡长马德生在电话里说道。

    “好的,马乡长,我现在就去!”冯有才答应一声,屁颠颠朝乡长办公室跑去。

    马乡长的办公室距离政府办不远,三两步冯有才就赶到了,敲门进去,笑着问:“乡长,您吩咐!”

    马乡长从一份《南河晚报》上抬起了头:“小冯,你认识冯超这个孩子吗?”

    “冯超?没听说过,乡长要是想找他,我帮您打听去。”冯有才说。

    “乡中初一年级的张丽香,你知道吗?”马德生又问。

    “张丽香?是不是中冯庄村长张有车的女儿?”冯有才说。

    “喏!这张报纸你看看吧,看最上头那两篇文章,看完了给我说说你的感受。”马德生将桌上的南河晚报载有署名“冯超”和“张丽香”文章的那一版大河副刊递给了冯有才。

    冯有才接过去认真读了。

    他便在那篇编者按里读到了对冯超和张丽香的介绍,这篇编者按说,这二人在《中学生作文》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要知道,这成绩可是在与全国一万多名竞争者的竞争中取得的,实属难能可贵。

    看完这篇编者按,冯有才很是讶然。

    他心想,本乡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吗?能被《南河晚报》这么点名表扬,文章还在这份党报上发表了出来,那这份荣耀可真太大了。

    冯有才从事办公室工作,平日里也喜爱写写画画。

    他也写文章,也经常投稿,目的就是想在市报或者省报上发表出来,好让领导对自己高看一眼。

    可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才不过在市报上发过两篇豆腐块。

    就那还是托了关系,认识了市报的编辑之后才发出来的。

    现在可好,乡中的两个学生竟然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了大奖,文章还被南河晚报发出来并点名表扬。

    冯有才简直羡慕坏了。

    他再读那两篇文章,也是震惊不已,文章写得真的是太好了,好到不能再好,自己要是有这份文笔,也不至于蹉跎到现在吧?

    冯有才有些触景伤情。

    “乡长,这俩孩子,可真是厉害啊!能在南河晚报副刊上发文章,还写得这么好,将来当个作家都有可能呢!”冯有才说。

    马德生点点头:“本乡中学出了这样的人才,我认为乡政府必须得做出一些表示,小冯啊,你去跟乡教育办公室的王主任说一声,就这两天安排一下,在乡中举办一个表彰仪式,咱们要隆重表彰为咱乡争得了荣耀的冯超和张丽香两位同学。具体怎么做,你去拟个章程吧。”

    “好的,乡长,我这就去。”

    冯有才答应一声,离开乡长办公室,下去找了乡教育办公室主任王德胜,和他商量了一下如何举办这个表彰活动。

    王德胜也已看到了南河晚报“大河副刊”上的那两篇文章和编者按,他也是十分的振奋。

    他是乡教办的主任,乡中的学生在全国性的作文大赛中取得佳绩,包揽两个一等奖,那也算是他的业绩。

    王德胜就说:“有才,咱们离乡中又不远,不如咱们一块儿骑车过去跟赵文金道个喜顺便商量一下这件事,中午刚好宰他一顿。他这下可是要在全县教育系统露露脸,出出风头了。”

    赵文金是乡中的校长。

    “好,那现在就走!”冯有才说。

    两人出来骑了自行车就去冯庄乡中。

    冯庄乡中,初一(一)班教室。

    上午后两节课上的是语文课。

    因为刚刚结束麦假,语文老师冯庆芬这堂课讲的主要是麦假里布置的作业全班同学完成的情况。

    冯庆芬是后冯庄的。

    听名字似乎是女的,实则他是汉子。此人个子不高,短小精悍,一张嘴尖酸刻薄,对待班里的差生从不留情面。从这点看,真是人如其名,也有些男生女相。

    坐在下面的冯超,看似坐得端端正正,似在认真听课,其实,他压根就没听冯庆芬在讲些什么。

    脑域空间内,他正在听缪斯为他分析他为补假期作业而匆匆赶出来的三篇作文。

    这个麦假,冯庆芬布置的作业除了做完一本练习册之外,还要求每位学生写三篇自由命题的作文。

    在农活繁忙的假期生活里,要想做完这些作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作文这一项。

    冯超也是在开学前的一天晚上,才匆匆赶完了所有的作业。

    其中三篇作文就是他一气呵成写出来的。

    这三篇作文是个系列,他冠了个名叫做:人生三题。

    自从他在缪斯的指导和感化下,学会了独立思考,这些天里,他所想最多的,就是关于“活着”这件事的本质。

    第一篇作文名为:《存在只是为了存在》。

    这篇主要是感悟生命的意义,大意如下:

    在文明之光尚未笼罩人类,人的生命和世间万物一样的苍白,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突然来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他们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他们每天睁开眼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一餐的食物在哪里?他们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在为吃喝而奔波。

    吃东西,活下去,找个异性繁衍生息,然后苍老死去。

    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而当文明之光开始普照,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变得聪明而发达,各种工具的发明,让人的生活开始变得优游不迫。

    囤里有余粮,身上有衣裳,活得也就没那么慌张。

第15章 人生三题() 
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类开始有时间享受生命,在享受生命的过程里,他们发明了各种新鲜的游戏,各种文学艺术其实都是有闲的产物。

    真正的文明时代开始了,人生开始变得繁复而精彩。

    一些个体的人开始胸怀远大理想。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人生计划,要做出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

    他们要轰轰烈烈活一回,把自己的名字镂刻在历史的某一页篇章上。

    也有一些个体的人,以为自己看透了人生的本质。

    他们认为,人活着其实就是个偶然的突发事件,自己于这万丈红尘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匆匆过客。

    吃饭,为了吃饭而去工作,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而去与那些嘴脸丑陋的人们交往,在自然冲动的驱使下去谈一场傻傻的恋爱并被欲…望包装的爱情伤得遍体鳞伤,戴着面具招摇于尘世,脱下面具,孤寂地在死亡的温床上垂死。

    这就是我们的一生。

    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切的浮华,都是人生的副产品啊!如果精简一下绝大多数人的这一辈子,可以用这么几个词组完全概括: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亲爱的人活着而打拼,偶尔的闲暇找点乐子,不知不觉头发白了,不知不觉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存在,仍然只是为了存在,人生的意义也仅仅在于:让生命延续,让文明之火燃烧下去。

    但在这样一个过程里,我们也享受了五彩斑斓的生命,不是吗?

    冯超的第二篇作文名为:《一百年后,如何证明我曾存在过》。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讲的是时光残酷,如何一点点摧毁一个人活着的时候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假如一个普通的人死了,他很快就会被亲朋好友之外的人彻底遗忘,他们甚至会忘了他的长相他的名字他的一切。四十年之后,他的直系亲人们陆续去世,再没有人在清明的时候想起他,去他墓前献一束花。他的坟墓会被风吹平,他墓前的碑石会被推倒。最后,属于他的一切都烟消云散,就好像他从未来过这世间。

    冯超的第三篇作文名为:《生命所需要的只是个寄托》。

    这篇文大意如下:

    科学摧毁了所有宗教迷信的殿堂,让众神无处躲藏。虔诚的信徒们都从自己的信仰中醒悟过来了。

    原来这世上并无上帝和众神,那些天堂地狱的传说,都是假的。

    科学又告诉众生,人并无来世,只有今生。这辈子如果没了,那就是永远没了,别想再有轮回,也别想下辈子咸鱼翻身。

    这真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人活得越是明白,那苦痛的事往往就越多。

    反倒是那些愚昧的,迷信的人,会更快乐一些。

    也正因此,当神的殿堂被科学摧毁,这世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心灵的寄托,他们活得惶恐不安,他们迷失了生存的方向。

    如何改变这状况?

    如何重建生命崩塌的精神寄托?

    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人的自救早已经开始了。神不再是寄托,金钱也就开始主宰这个世界。现在的人,大多都信仰这些金光灿灿的玩意儿。

    对这三篇文,缪斯并不看好。

    “你所着眼的生命意义这一命题太宏大,你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以至于你的这三个作品显得有些浮夸有些故作高深,表面上看,你的这些文字似乎好厉害的样子,但是,说真的,它们都很经不得推敲。仔细推敲下来,它们都很苍白,并没有带给人们有益的感悟!尤其是第一篇文,更家给人这种感觉。”缪斯说。

    “可是,我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一下语文老师的作业而已,并没有想写出多么厉害的作品呀。”冯超反驳。

    他自我感觉,这个人生三题还是很厉害的。

    这三个文章也是对他近些天感悟人生的一个总结。

    怎么就被说得一无是处呢?

    “要想做一名伟大的作家,首先,我们必须对自己笔下的文字负责!我们任何时候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