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夜未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乐夜未央-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如此,刘庆仍然披上衣裳,快步走出寝殿,并命人去召太傅与相了。

    ——无论如何,霍光禁止皇帝宠幸宫中女子都是一个极重要的消息。

    河间太傅与河间相对这个消息也很惊讶,两人怔忡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向刘庆进言。

    傅相二人的意见是相同的——此事关系禁中,非诸侯王宜论。

    ——一个不小心,不等他们发难,窥探禁中的罪名就先下来了。

    刘庆皱着眉,攥紧了拳头,半晌才低声道:“寡人……所虑……非禁中阴私……乃大将军……”

    咬了咬牙,刘庆将话直接说了出来:“寡人以为,大将军此举已失人臣之分!”

    傅相二人骇然变色,几乎是齐喝斥。

    “大王噤声!”

    “大王慎言!”

    刘庆同样害怕,但是,他心中却有一股火,让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说。

    “若大将军有不臣之心……刘氏危矣!”

    ——这也许是刘氏子孙才会有的忧患意识。、

    许多年后,也有一位刘氏子孙,因为外戚之势而忧心忡忡,不过是旁系末属的他对友人言:“灾异如此,而外家日盛,其渐必危刘氏。吾幸得同姓末属,累世蒙汉厚恩,身为宗室遗老,历事三主。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吾而不言,孰当言者?”随后更是上封事极谏。

    奏疏扬扬洒洒千余字,文辞斐然,其言痛切,发于至诚。

    他直言“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所举事例从“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甯,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林父、甯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管朝事,浊乱王室,子朝、子猛更立,连年乃定。”到“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阳君专国擅势,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睢之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甚至还提了汉初的旧事——“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硃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他本就通达能属文辞,又受《谷梁春秋》,于经传之说十分精通,奏疏中更是言及——经曰“王室乱”,又曰“君氏杀王子克”,甚之也。《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众,皆阴盛而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大夫”,危亡之兆。……

    他在奏疏中直指皇帝的外家“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上

    古至秦、汉,外戚僣贵……皆不及也!”

    奏疏最后,他写道:“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又劝谏皇帝“夫时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

    此书奏上,当时的皇帝立即召见这位宗室,叹息悲伤其意,也亲口对其言:“君且休矣,吾将思之。”然而,终究未能有所作为,以至于刘氏天下被外戚所篡。

    ——刘氏起自草莽,他们的身上没有高贵的血统,因此,他们并不信奉血统。

    ——刘氏宗室多有野心,哪怕历经天子的打压,也难以让他们甘心称臣。

    ——但是,这些都是宗室的事情,当刘氏的天下真的受到威胁时,他们同样会奋起搏杀。

    ——那同样是因为不甘!

    这一刻,刘庆感觉到了威胁。

104、田千秋的决定() 
    刘庆终于将自己心底最深的忧虑说了出来。这是他在禁中小见时就兴起的念头。

    ——威胁!

    这位诸侯王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霍光对刘氏天下的威胁!

    河间太傅与相都沉默不语。

    刘庆本来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因此,说完之后,便垂着眼,怔忡着发呆。

    “……大王有此心……非过也……”最后,开口的还是太傅,“然大将军受先帝遗诏辅少主,虽非周公于成王,却有周公之义,为少帝虑,暂禁进幸之路,亦未尝不可。”

    这种大道理的劝说,连河间太傅自己也不敢相信,但是,此时此刻,也只能这样劝了。归根结底,霍光有先帝遗诏,只要是为少帝好,管一管少帝,那绝对是忠心了!

    河间太傅自认为说得太算实在,但是,刘庆默然,河间相也默然,让他十分尴尬,脸色也难看起来。

    刘庆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没有注意到太傅的脸色,河间相却是看到,毕竟还要共事,他不能不想办法把场面圆回来。

    “臣以为,大王之忧……过甚。”河间相思忖了一下,慢慢地开口。

    这句话一出口,刘庆便抬头了,自然地,脸色并不好看:“相以为,寡人过虑矣?”

    河间相摇头,刘庆不禁一愣,随即就听到河间相慢条斯理地解释:“大王并非过虑。大将军今日之势,虽周皇甫、秦穰侯、汉武安、诸吕之属,皆不及也。大王所忧,绝非无稽之论!”

    刘庆的脸色好一些,河间太傅的脸色却更难看了——这话说得……难道还要鼓励刘庆怀疑霍光吗?

    河间相安抚地看了一眼太傅,随后便继续对刘庆解释:“大将军因忠正谨慎而得先帝信重,故托以辅佐之事,若大将军有危汉之举,即失天下之望也。”

    刘庆有些明白了。

    河间相看向太傅,十分有礼地言道:“太傅所言正是。大将军令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幸,乃是因少帝待疾,且有医者言。此事,大将军并无过错。”

    河间太傅连忙行礼谦让,又对刘庆道:“相所言甚是。大王……不可轻言……”

    说白了,傅相二人都是一个意思——是!霍光的作法有问题,但是,人家有资格那样做!大王你想发难?得找更可靠的理由!

    刘庆也不笨,脸色数变之后,他彬彬有礼地谢过了两位重臣,并为自己的打扰称谢,随后,却又问了一个让两人更加为难的问题:“寡人稍安,然侯史吴之案……将如何?”

    ——刘氏子孙的使命感再强也比不上自己的安危重要啊!

    ——刘庆担心霍光的忠诚,更多是因为那关系到他被牵连的可能性啊!

    然而,这个问题,除了霍光,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河间的傅与相显然也没有办法。

    最后,刘庆只能满怀失望地亲自将两人送了出去。

    ——霍光……究竟想怎么处理此案啊?!

    刘庆并不知道,同一时间,长安城中,与他有同一个念头的人并不在少数!

    “大将军究竟欲如何?!”受劾的徐仁更是直接对妻父问了出口。

    虽然自己的妻父一直是一副唯霍光之命是从的样子,但是,徐仁很清楚,他的妻父并不糊涂,更不是全然没有自己的主张——至少,他很清楚,霍光的底线在哪里!

    ——因此,作为百官之首,他与霍光一直相安无事,同心共事。

    此时,徐仁不能不向田千秋请教——看起来……他与王平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出入颇大。

    然而,田千秋同样对此事十分不解。

    在此之前,田千秋已经向徐仁详细问过了案情经过,在他看来,从左冯翊告鞠到廷尉、少府杂治,对此案的论定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当时正值大赦天下,论刑稍松也是常情,毕竟侯史吴本人顶多是匿罪人而已。

    侍御史要求覆治,理由也算充分,那就覆治,顶多算治案官吏治狱有错。

    这些都是有律可依的事情,霍光却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

    “……大人……”见田千秋一直沉吟不语,徐仁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

    田千秋恍然回神,看了子婿一眼,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思忖了一会儿,才对徐仁道:“仆可曾问过大将军左右?”

    徐仁无奈地叹息:“大将军左右皆不言。”

    毕竟受劾,王平也罢,徐仁也罢,都不敢轻忽以对,对霍光左右近臣也多有亲近,就是想打听清楚霍光的想法,然而,霍光本就谨慎,亲信之人也不多,那不多的几个更是守口如瓶,任你如何问,人家都不会答。

    田千秋皱了皱眉:“廷尉亦是?”

    “亦是!”徐仁很肯定。

    ——正是因此,王平比他更担心。

    ——担心霍光是恼了他!

    ——毕竟,他还有一个当丞相的妻子,王平却是什么都没有!

    “既是如此……”田千秋沉吟再三,终是应了下来,“我明日入见大将军。”

    ——既然从霍光的左右那儿问不出来,就问霍光本人吧!

    田千秋的决定把女婿吓了一跳:“大人!这……这……见大将军……臣……”

    ——为了他的事情,去问霍光……

    徐仁觉得田千秋的作法有些过了。

    ——虽然他也着急,但是……万一……霍光原本不在意,却被田千秋这般……惹恼呢?

    ——说到底,他自己也不认为这件事能有多严重。

    “大人不需为臣如此。”徐仁连忙劝道,态度十分诚,“若不然,臣受刑就是。”

    ——总归不是死罪……

    田千秋却摇了摇头,眯着眼睛,一言不发,明显是下定了决心。

    徐仁有些担心了:“阿翁,大将军已非昔日可比……”

    ——如今的霍光已经无人可以制擎了!

    田千秋闭上眼,似乎是思忖了,眉头皱得很紧,但是,过了一会儿,睁开眼,他仍然坚持。

    “必须问一问子孟……”田千秋轻语。

    于是,当天,田千秋就派人送了信,霍光也回了信,约定明日在宫中见。

    见到田千秋,霍光也没有客气,双方坐定,便直言道:“君侯勿为贵婿请。”

    田千秋眯着眼,也看不出喜怒,却也直言:“仆却正为此而来。”

    霍光微笑:“君侯,此非仆能决之事。”

    “哦?”田千秋挑眉,对霍光的说辞十分不以为然。

    霍光垂下眼,颇有些漫不经心地对田千秋道“此事须经朝议。”

    ——托辞!

    ——相当拙劣的托辞!

    ——这种事实明白的劾奏完全可以直接处理!

    田千秋的脸色难看极了:“仆以为,子心与中孙纵然有过,亦非有心。”

    ——子心是王平的字,中孙是徐仁的字。

    “吾知矣。”霍光点头认可,却仍旧没有松口。

    手按着身侧的凭几,霍光若有所思地看着田千秋:“君侯以为御史所劾如何?”

    田千秋正要回答,却又想到了什么,不得不将已经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随后看着霍光,极认真地道:“大将军以为迁属何罪?”

    ——归根结底,此案的关键是桑迁的罪名为何!

    ——是匿反者,还是匿为随者,决定着侯史吴能不能被赦。

    ——侯史吴只是故吏,非说其与庶人不同,还是牵强的!

    霍光沉默不语。

    田千秋也没有说话。

    ——有些话是不能挑得太明的。

    ——当日告天下的诏书中可并没有说桑弘羊之子也是谋反之人!

    ——侍御史所言由经义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治罪当依律令!

    ——左冯翊与廷尉、少府的认定,应该说是没有错的。

    沉默了许久,田千秋再次开口:“吏纵罪人亦有常法。大将军以为……?”

    这句话说出来,表明田千秋已经在让步了。

    ——将侯史吴认定为吏,又是纵罪人,而不是纵为随者,也就承认之前的治论是错的了。

    ——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