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演义-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鬼方位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族之一,是商朝时期的外患。鬼方被商王武丁征服,向远方迁徒,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至迟到商朝末年,商周交替之际,鬼方再次进入华夏北方,并进入中原地区。

    武王克商以后,原属商朝统治的鬼方便从属于周。周武王将其放逐至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时入贡。

    因周军镇压三监之乱,进攻东部的淮夷等而放松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机从岐周(今陕西岐山)以西和汫陇(今陕西干阳、陇县)之间出发,经常对西周西北边境侵扰,威胁周都镐京的安全。

    为了瓦解鬼方对周的威胁,周王朝采取怀柔的手段,允许鬼方人内迁至中原,过上他们向往的贵族生活,以使鬼方分化。周成王分封给晋国的始封者唐叔虞之怀姓九宗,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东迁,它已经和其他周朝的诸侯一样同列、同朝了,并且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尽管如此,在成王之后的周康王时期,鬼方经过休养生息,又开始渐渐壮大,对周构成威胁。

    年,周康王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达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 平板电子书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使周西北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

    年,周康王二十六年九月,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谥号康王,葬于毕(陕西咸阳)。死后其子姬瑕继承王位,是为周昭王。

    周昭王,统治时间:年。

    家族成员

    父亲:周康王姬钊

    妻子:房后

    儿子:周穆王姬满

    周昭王,姬姓,名瑕。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

    年正月,周昭王继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后的第四任君主。重新恢复悬示教令的象魏。自从年,周成王拆除了象魏四十三年之后,重又设置象魏,象征着成康之治的结束。

    这一年,东夷反叛,昭王命白懋父率师讨伐,师旅族众拒绝东征。懋父在艿得知此事后,罚师旅古币三百寽。按律,须将此事通报全军,而白懋父只命在师旅军内公布。师旅将这一处罚铭刻在鼎彝之上。

    同年,巢侯叛乱,周昭王令东官率宗周六师平之。

    自从殷八师解散,归诸侯所有之后,西(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就成为主要的武装力量。由于洛邑虽为都,但西周各君主还是更看重宗周,所以西(宗周)六师成为周代君主最看重的力量,而成周八师则主要操控在控制洛邑的历代周公和召公手中。

    年,周昭王六年,周昭王锡郇伯命。

    中国第一个见于史册的治世成康之治后,西周王朝应该迎来一个盛世,但此时西周王朝的执掌者却“王道微缺”。

    年,周昭王十四年四月初八,镐京突然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宿。古人认为天象和人间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异象叠生。

    如果说所谓天象只是古人迷信无知,那么周昭王处置国事的态度就是确证无疑的“王道微缺”。

    七月,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

    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

    年,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进行军事威慑。

    西周初年,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经周公东征,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地区,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各部仍倔强不服。

    这一年,以楚蛮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疆土,周昭王集结大军,南征楚荆。为稳定后方,先向东夷进兵。

第四十三章 西六师覆灭() 
周昭王居宗周,命令毛公遣替代虢城公率师东征繁、蜀、巢诸戎,命令邦冢君,选择驭、职人组成中师,吴白旅为左师,吕白旅为右师,毛公子班率族人从征。

    各夷国见众寡悬殊,纷纷归顺。至周昭王伐楚之前,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前来臣服朝见。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对东夷诸国的控制,孤立了蛮楚。

    同年秋,在稳定了东夷之后,周昭王亲率大军南伐楚蛮(荆楚),此时为楚王熊艾统治时期。

    熊艾,熊绎之子,芈姓熊氏,楚国的第二任君主,统治时间:年。

    昭王伐楚与早期楚史和楚文化研究有极重要的关系,但这样一件西周史和楚史上的重大事件,却因为周人的隐讳而蒙上了重重迷雾,甚至连周昭王征伐的对象到底是谁都存在争议。

    昭王南征之“楚”为楚国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东汉,王逸注《楚辞·天问》。后世学者多信此说,口口相传代代为继,昭王南征楚国几成定论。

    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周昭王所伐之“楚”并非“楚国(楚子)”,而是西周时期和楚国(楚子)并立于楚地的楚蛮。

    “楚”有二义,一是指芈姓楚国,二是指南方楚蛮。周成王十九年,楚国先祖熊绎被封为楚子,封地在楚蛮之地,因此楚国与楚蛮有交集,到东周时,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两者才混为一体。在周昭王时期,楚国爵位不过是楚子,封地仅五十里,荒僻贫弱。

    在这种情况下,周昭王不可能尽起六师,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更不会收获颇丰,大小贵族均兴高采烈地作器铭功。而且如果周昭王果真的因为南征楚国而丧命,则周、楚必为不可解的死敌,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报此仇,楚国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还作为周朝的封国参与伐徐之役。

    而楚蛮在周昭王时期占据地域广大,大约在今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区和下游的汉东地区,且占据铜矿主产地铜绿山。在先秦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治、经济、战争等方方面面都广泛需求。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如从前的三苗和后来的楚国一样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这种情形下的楚蛮正适合作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

    周昭王大阅公族于庚辱宫(今陕西岐山西),为了保证进军的顺利,任命一个姓南宫的人为统帅,一个叫中的人为先锋。

    周昭王命令中先南宫而行,中带领军队联络汉阳(汉水之北)的姬姓诸侯,为大军开路,经方(城)、邓、鄂师(今鄂豫交界处),至汉中洲,命令白贾父把守渡口,并在邓国(湖北襄阳)和曾国(湖北随州)为昭王准备行宫,一直到达夔(湖北秭归)长王行宫,并令归生归报于昭王。

    昭王得到报告后,率大军一路南下,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渡过汉水,很快深入江汉腹地。楚蛮的大部族、小方国纷纷归顺。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这或者被认为是吉兆。

    实际上楚蛮并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各个大小部落势力的集合,其中最强大的一部就是位于长江以南的鄂部。

    中的先头部队到达长江,后军随后赶到,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边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

    扬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占领了铜绿山。

    年,周昭王十七年九月,周昭王留下了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率领大部队返回。这是周昭王第一次伐楚蛮。实际上双方主力并未真正开战。

    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湖北随州西北,姬姓,晋侯燮(爕父)的后代,为后封的唐国;前面提到的唐国为燮(爕父)的父亲唐叔虞的始封国(山西翼城县))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

    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先锋中得到很多马匹和铜材,元帅南宫也得到了很多赏赐。

    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

    鄂部一听周军主力已经撤走,主力立刻回师,重又夺取了铜绿山,这引起了昭王的不悦,这埋下了昭王二次亲征的伏笔。

    年,周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主对人主不利。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帅戍卫镐京的西六师伐楚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蛮,此时为楚王熊?dan)在位时期。

    熊?dan),熊艾之子,芈姓熊氏,楚国的第三任君王,统治时间:年。

    《吕氏春秋·音初》:“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今本《竹书纪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周昭王这次改变了进军路线,统军由千地出发,逾散关,顺汉水而下。

    当时天色阴沉,有大风,周人在汉水上架设浮桥,此时突然发生地震,桥梁垮塌,河水因地震而暴涨,六师将士俱葬江底。昭王与祭公都落水而死,辛伯(馀)游于水中,在汉水之滨找到了昭王的尸体,负之上岸,又返救祭公。

    王师的残部北归宗周后,由于国王已逝,周公(周公之后,非指周公旦)当国,封辛馀靡为西翟(今甘肃陇县)侯。

    姬瑕二十七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卒于昭王十九年,终年四十六岁,尊号周昭王。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谥号昭王。

第四十四章 周穆王定都南郑() 
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周昭王南征楚国、兵败身死的史实不是人为因素,而是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周人信仰天命,史官对地震这样意味着天罚而导致周天子之死的事件采取避讳态度,模糊地说“南巡不返”。是为了避免公布周昭王死因真相后引起社会动荡,动摇周人的思想统治基础。如果这件事被天下诸侯知道真相,周王朝所一直宣称的“真龙天子,皇权神授”之说就会受到严重质疑。

    周昭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并非无成,从后世周穆王的表现来看,虽然昭王身死楚地,但周王朝对南方的拓展,已由周昭王完成。

    司马贞《史记索隐》:“南巡不还,西服莫附。”由于周人隐晦,正史中关于昭王正面的内容不多,但1970年在周原出土的《史墙盘》,却给周昭王姬瑕正面评价。铭文载:“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唯狩南行”,对昭王南征作了完全肯定的评价。

    虽然周昭王得到了下面的历史评价,但是其使得西六师覆灭,对周的内政影响深远。原本在殷八师解散后,诸侯的力量增强、周中央的力量减弱的趋势越加明显,原本最拥护国君的西六师覆灭,使得周中央的军事力量仅剩由周公、召公控制的成周八师。

    而正是在这仅剩的成周八师的护持下,周穆公才得以即位,但周中央的力量已经所剩不多,诸侯的军事力量在总体上已经开始超越周王朝。

    周穆王,统治时间:年。

    周穆王,姬姓,名满。

    父亲:周昭王姬瑕

    母亲:房后

    妻子:淑人盛姬、王后俎姜

    儿子:姬伊扈(周恭王)、姬辟方(周孝王)、嬴宝宗

    女儿:叔

    年正月,周昭王的儿子周穆王继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后的第五任君主。

    周穆王是在周公、召公(非第一代)以及成周八师的拥护下即的位,他在宗周修建了昭宫作为自己的寝宫,似乎说明周穆王绝不是一个勤俭的帝王。周穆王确认周公之前的决定,正式认命辛伯馀靡为西翟(今甘肃陇县)侯。

    周穆王在周、召二公的辅佐下,以成周八师为基础,又重新组建了新的中央军队,称为七萃之士。而成周八师仍为成周的周、召二公掌控。七萃之士实际上基础不牢,远远不如原来的西六师。

    冬十月,周穆王在南郑修筑祇宫。这个南郑与现在汉中的南郑,不是一个地方,位于河南郑州新密市。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